•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本園的科學教學大約一個學期會有一個主題的進行,曾經進行過「動物大集 合」、「昆蟲總動員」……等主題的探究,發現只要關連到幼兒生活經驗的科學主 題,幼兒的學習都顯得相當有興趣。然而在主題活動進行時,雖然會提供幼兒探 索、觀察的機會,但受限於時間與成果發表的壓力,以及老師對於科學專業知識 上的不足,總是無法進行深入的實驗或探討。以至於主題結束後,幼兒學到的只 是片斷的知識,而沒有得到一個有系統且完整的科學知識。因此,本研究在不影 響幼兒班群主題課程的前提下,採每週兩天下午時間進行,期望藉由科學史融入 主題教學,提供幼兒不同的科學體驗,並從學習歷程中了解到幼兒飛行概念、科 學態度及科學創造力之改變。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一、研究者的背景與角色

研究者在大學修習幼教學程後,經由實習一年,即進入私立幼稚園工作,在 九十五年考取公立幼稚園教師,至今在幼稚園服務已邁入第七年,期間曾利用晚 上時間回到台南大學修習學前特教的學分,領有學前特教師資格。研究者一直以 來都認為:幼教生涯是學無止境的,唯有讓自己不停的進修與進步,才能讓孩子 獲得最大的助益,也讓自己在工作職場上獲得更大的成就感,因此進入公立幼稚

圖 3-1 班群教室 圖 3-2 班群空間

園服務後,利用暑期進行研究所課程的研讀。

在檢視自己的教學時發現,科學領域的教學總是較缺乏且有待努力,因此 藉由這次的研究歷程,希望提供自己教學成長的機會。研究者在教學生涯曾進行 過一些與飛行相關的教學活動,簡述如下:

(一)「製作風箏」:學習製作風箏並觀察風箏如何飛行。

(二)「竹蜻蜓活動」:探討如何讓竹蜻蜓飛起來,以及各種素材(木質、塑 膠)的竹蜻蜓飛行有何不同。

(三)「紙飛機」:學習摺紙飛機,以及分別從材質、方法……等方面實驗如 何讓紙飛機飛得更好。

除了先前的教學經驗外,為了預備此研究,研究者收集坊間與飛行主題相關 的故事性與資訊性的圖書進行研讀、透過網路尋找相關資料以及向兩位專家請教 飛行的基本概念與動手做實驗,並參觀中正航空科學館暸解相關資訊與收集資料。

經由多方的協助,充實本身飛行的相關知能,提升自己的預備能力。

二、協同教師

本研究的協同教師有兩位,一位為劉老師,一位為馮老師。劉老師為研究者 的搭班老師,畢業於師專幼教系,從事幼教工作二十多年,是一位教學經驗豐富 的老師,亦擔任園長多年。在研究過程可以進行教學討論與提供相關建議,並協 助本研究進行評量的施測。

另一位馮老師為他班教師,亦是研究所學妹。畢業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再 進修學士後幼教學分班,從事幼教工作已九年。因為教學理念相近,研究者常與 馮老師在課後進行教學分享,互相提供建議。馮老師著重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與 生活教育的落實,並在教學中求新求變。她並期許自己成為一位讓孩子感到溫暖、

安全、信任的老師與大朋友。馮老師在本研究中扮演的角色在於每次教學實驗時 協助錄影、錄音,並共同整理幼兒學習檔案歷程紀錄。

三、教學諮詢專家

謝老師從新竹高中物理老師退休後,仍熱衷於自然科學的推廣,目前擔任新

竹市科學城社區大學專任教師、原住民電視台科學小原子顧問……等,善於使用 多元且易取得的材料,製作富有科學原理的科學玩具。平日投入科學活動的宣導,

是一位具創意的科學領域專家。在本研究中謝老師提供動手做實驗之活動,豐富 本研究的科學史融入主題教學。

黃老師為本學校的國小自然科教師,畢業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 研究所,是一位熱衷於科學教育的老師,也常常帶領學童參與科展獲獎,是一位 優秀的教師。在本研究中協助審視科學史融入主題教學設計活動與評量工具之內 容。

四、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本研究者任教班級之全日班大班及中班幼童,皆由家長同意書取 得同意(詳附錄一)。目前大班男生四名,女生八名,中班男生三名,女生三名,

共十八名幼生。平日主要照顧者皆為父母親,約有半數以上母親為家管;大多數 家長教育程度均為大專以上。幼生年齡與性別如表 3-1。

表 3-1 研究對象樣本人數分配

男生 女生 人數 幼兒代號 中班幼兒

(4.0~5.0 歲)

3 3 6 C13、C14、C15、C16、C17、C18

大班幼兒

(5.0~6.0 歲)

4 8 12 C01、C02、C03、C04、C05、C06 C07、C08、C09、C10、C11、C12 人數 7 11 共 18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