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廣告效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2 廣告

2.2.2 廣告效果

前面探討網路口碑類型時提及到,現在,不僅僅有一般消費者單純的想與其他消費

者分享產品資訊,市場行銷人員更是以此方式,試圖藉此打造品牌形象 (Kiecker &

Cowles, 2001) 。有鑑於此,網路口碑也能夠視為一種廣告方式,姑且不論其發訊來源 是一般消費民眾或行銷人員,它都會帶來廣告效果,由此,本研究除了以廣告效果為廣 告做效果測量之外,也以廣告效果中的品牌態度與購買意願兩個指標衡量網路口碑的效 果。

廣告效果可以分成「銷售效果」與「溝通效果」。但是以銷售效果來評估廣告效果

並不容易,其原因有二:第一、除了廣告,另有其他因素也會影響銷售,此時若要將廣

兩位學者並將廣告的三個主要作用,與態度的三組成要素,組合成「廣告的層級效 果模式」。態度包含的三要素分別為:

(1)「認知(cognition)」:指消費者對某態度標的物持有的信念與看法、

(2)「情感(affect)」:消費者對態度標的物的感覺、

(3)「行為(behavior)」(其研究稱之為 conative/motivational component):消費者想對某態 度標的物採取行動的意圖,但並不一定會導致實際的行為。

下圖呈現 Lavidge 與 Steiner (1961) 所提出的「廣告之層級效果模式」:

Related behavioral dimensions Movement toward purchase Purchase (階段六)

Conviction (階段五)

Preference (階段四)

Linking (階段三)

Knowledge (階段二)

Awareness (階段一) 行為 (Behavior) 

情感 (Affect) 

認知 (Cognition) 

圖 11  廣告的層級效果模式 

資料來源:Lavidge, R. J. and G. A. Steiner, 1961

二、 廣告態度、品牌態度與購買意願

上小節所提到的態度三要素,也可稱為「ABC 模式 (ABC model) 」,取其三要素的 頭一個英文字母所組成。此模式認為認知(cognition)、情感(affect)、行為(behavior) 三者 間會相互影響 (Solomon, 2009) ,在「廣告層級效果模式」中,消費者是以 「認知 (cognition) → 情感 (affect) → 行為 (behavior) 」的路徑,形成對產品的態度。然而因 為消費者的產品態度,其產生的路徑並非都是一樣的,因此,態度研究者 Solomon 提 出「影響層級 (hierarchy of effects) 」的概念,進一步闡述了態度形成的各種路徑。

1. 標準學習層級 (the standard learning hierarchy)

標準學習層級假設消費者高度介入購買決策,會先收集大量相關資訊,然後分 析利弊得失,經過評估,最後慎選決定。一開始,消費者對產品的各種相關屬性 (attribute) 做初步的認識,然後對產品產生認知或信念;透過對產品的認知進而產生了對產品的

感覺或情感,例如喜歡或討厭;基於這份對產品的情感,最後對產品採取行動,可能 是購買,抑或是其他行為。舉例而言,消費者要選擇度假地點,首先會根據自己想要 的一些旅遊內容 (attribute),像是可以玩水,找到屬意地點,然後蒐集相關資料,透過 資訊對該地點有所認識,進而產生喜歡或不喜歡的感覺,最後做出要不要去的決定。

行為  情感 

認知  基於資訊處理後的認知所產生的態度

圖 12 路徑─標準學習層級 資料來源:Solomon, M. R., 2009

2. 低涉入層級 (low involvement hierarchy)

消費者有時候不太會多方蒐集產品資訊,細細評估後再去做決策,而是往往聽說 某個產品好用,然後就去購買使用,使用過後才知道東西好不好,這就是低涉入層級 的模式。在低涉入層級中,消費者一開始不對任何品牌或產品有所偏好,而是在有限 的資訊下,對品牌或產品採取行動,例如購買,在購買或使用過後才去評價產品。例 如聽說籃球明星Kobe Bryant的球技不錯,然後去看他比賽,看過之後開始喜歡上這位 籃球明星。

行為  情感 

認知  基於行為學習所產生的態度 

資料來源:Solomon, M. R., 2009

3. 經驗層級 (experiential hierarchy)

人往往都有感性的成分存在,有時消費者的行為表現是直接依據情緒去反應的,

換言之,有些消費者一開始就對某種產品有所感覺或情感存在,進而購買或消費,在 使用過後才了解該產品的屬性。例如可口可樂帶給人歡愉、快樂氣氛的感覺,消費者 喜歡這種感覺進而去購買品嘗,才知道這就是一種氣泡飲料。

認知  行為 

情感  基於享樂消費所產生的態度

圖  13  路徑─低涉入層級

圖  14 路徑─經驗層級

資料來源:Solomon, M. R., 2009

在探討網路口碑的特色時提到,微弱聯繫關係中所產生的資訊交流,正是指網路當 中的資訊交流。而網路中的資訊交流,往往是搜尋者主動尋求意見,換言之,消費者因 為對產品感興趣,想進一步認識,於是主動上網找尋相關資訊,憑著這些資訊開始對產 品有所了解 (認知),進而產生喜歡或厭惡的心理狀態 (情感),最後購買產品或選擇其 他產品 (行為)。因此,在本研究,依循 Lavidge 與 Steiner (1961) 的「廣告層級效果模 式」,以「標準學習層級」為產生態度的主要路徑─當消費者接收到廣告訊息時,透過 注意、了解、記憶、接受而學習認知廣告訊息內容之後,進而產生興趣及評估,再發展 出態度,最後透過產品態度而決定購買意圖和行為。

由 Lavidge 與 Steiner (1961) 的研究可以知道,消費者對廣告的態度,往往被假設 為影響消費者對品牌或產品的態度以及購買意願的中介變數。然而,由於廣告手法、內 容花招百出,帶給消費者的影響效果各異,使消費者對廣告的解讀也不盡相同,讓廣告 效果的達成複雜化,不僅僅只有一種方式或路徑能夠達成廣告效果。由此,過去許多學 者提出了不同說法去解釋,認為消費者的「廣告認知(Cad)」、「品牌認知(Cb)」、「廣告態 度(Aad)」、「品牌態度(Ab)」與「購買意願(Ib)」 五者之間存在著一些關係,致使最後影 響了消費者對產品的購買意願。 MacKenzie、Lutz 與 Belch (1986) 整理了過去學者闡 述的理論與實證研究,以「認知影響態度」為基礎,提出了四種以廣告態度為中介變數 的影響模式,說明上述五者的影響關係。重要的一點,四種模式皆說明品牌態度會直接 影響購買意願。四種假說說明如下:

1. 情感轉移假說 (Affect Transfer Hypothesis, ATH)

消費者的廣告態度影響品牌態度這個議題,在過去一直受到消費者心理學界的關注,

證實了廣告態度對品牌態度的正向關係。在這個假說中,廣告態度會對品牌態度直接影 響,也就是消費者對廣告的情感會轉移到對品牌的情感,進而影響購買決策。模式主軸

─廣告態度影響品牌態度─可視為「ELM 模型 (elaboration likelihood model) 」 (Petty &

Cacioppo, 1981) 當中,低涉入程度的邊陲路徑方式,舉例而言,消費者因為喜愛廣告代 言人,愛屋及烏,進而也喜歡上該品牌。

廣告認知  (Cad)  廣告態度 (Aad)

資料來源:MacKenzie, S. B., R. J. Lutz, et al., 1986 圖  15  情感轉移假說

品牌認知 (Cb)  品牌態度(Ab)  購買意願 (Ib

2. 雙重中介假說 (Dual Mediation Hypothesis, DMH)

情感轉移假說認為,廣告態度會對品牌態度有直接影響;但雙重中介假說提出,廣 告態度不僅僅會直接影響品牌態度,也有間接影響關係。間接影響關係指的是,廣告態 度能先影響到品牌認知,再以品牌認知影響品牌態度;換言之,消費者對廣告產生的情 感反應,會增加或減少對產品的認識,成為一個回憶的線索,消費者會依據這些線索與 認知,判斷自己是喜歡或厭惡該產品。因此,當消費者越喜歡廣告,他越能接受廣告帶 來的訊息內容,而對產品有更大的認識。

廣告認知  (Cad)  廣告態度 (Aad)

品牌認知 (Cb)  品牌態度(Ab)  購買意願 (Ib

資料來源:MacKenzie, S. B., R. J. Lutz, et al., 1986

3. 相互中介假說 (Reciprocal Mediation Hypothesis, RMH)

「平衡理論 (balance theory) 」說明,人會企圖平衡「自我認知」、「態度標的物」、「其 他人或態度標的物」三者間的關係 (Heider, 1946) 。相互中介假說是依據平衡理論發展 出來的。在相互中介說中,人就是企圖平衡「自我認知」、「廣告態度」、「品牌態度」三 者之間的關係。換言之,廣告態度與品牌態度是處於相互影響的狀態,而非僅有廣告代 度能對品牌態度有直接影響。雙方間的關係強度視消費者的不同或是情境不同而定。

廣告認知  (Cad)  廣告態度

品牌認知 (Cb)  品牌態度(Ab)  購買意願 (Ib

資料來源:MacKenzie, S. B., R. J. Lutz, et al., 1986 圖  16  雙重中介假說

圖  17  相互中介假說

4. 獨立影響假說 (Independent Influences Hypothesis, UH)

獨立影響假說假定,廣告態度與品牌態度之間並無任何因果關係,廣告態度與品牌 態度兩者分別獨立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意願。

廣告認知  (Cad)  廣告態度 (Aad)

品牌認知 (Cb)  品牌態度(Ab)  購買意願 (Ib

資料來源:MacKenzie, S. B., R. J. Lutz, et al., 1986 圖  18  獨立影響假說

可以清楚了解,以上四個模式,不論是對品牌態度或是對購買意願有著直接或間接 的影響,廣告態度都扮演著中介角色,說明了廣告態度在廣告溝通過程當中,可以被視 為衡量廣告效果的一個測量指標。另外,最重要的一點,四個模式皆認為,若消費者對

「品牌態度」有著正向的感受,將會提升他們對產品或服務的「購買意願」,進而對商 品採取購買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