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圖 14:廣告的動態配置

其次,《中時電子報》上的新聞畫面,後端儲存空間原本就放在電視台裡,至 於前端嵌入網站的儲存空間則利用 YouTube 來解決龐大的儲存成本。而影音新聞 重新編輯,放在YouTube 上供網民收看,《中時電子報》每個月則可以獲得YouTube 平台的廣告收入分潤。

最後,《中時電子報》可以將新聞節目打包,以授權出版的方式,銷售著作版 權或影音內容給學校機構或個人。例如,「鐵道祕境」可以與觀光局或國內旅行社 合作,重新整合為深度旅遊行程。除了影音版之外,甚至可以進一步延伸為導覽 版或是觀光手冊。這些特殊的節目資源轉化,仍必須思考目標客群與市場需求,

才能有效連結,創造新的商業模式。《聯合報》一位負責數位匯流的主管評估:

「加入視頻主要目的反而不是增加多大的流量,而是以視頻來豐富文章 上的內容,不管是《聯合報》、《蘋果日報》、《中時電子報》,他們都是綜 合性的新聞網站,不是以單一服務形態就能滿足所有使用者的需求。所 以,網路新聞才會以多元的方式呈現。」

4.4 廣播串媒 4.4.1 機會識別

中時媒體集團內擁有知名主持人、報社資深記者和不同領域的專家,他們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電台廣播節目時常邀請的對象,並且也在其他電視台擔任主持人。可惜的是,中 時媒體集團並沒有自己的廣播,即使集團內想成立廣播單位,卻始終申請不到執 照。

在網路與行動裝置的時代,《中時電子報》就看到這樣的一個潛力市場,網路 廣播的商機潛能。《中時電子報》主管指出,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結婚的廣播收聽 率是 18%,和當年黛安娜王妃與查爾斯王子結婚的收聽率是一樣的,因為廣播不 受地域性限制,他的潛力市場不容低估。1949 年至 2011 年過去十年間的統計數據 顯示,在美國地區刊登廣告在各種媒體之市占率,廣播市場無明顯成長,但也沒 有衰退的趨勢;2012 年至 2016 年為預測數據,廣播依然是一條平緩的走勢線,除 了移動裝置,其他媒體皆呈現大幅下滑的趨勢線(如圖 15)。因此《中時電子報》

認為,在行動裝置時代,廣播市場其實大有可為。

圖 15:1949-2016 年美國刊登廣告在各種媒體之市占率

(資料來源:Universal McCann, Borrell Associates Inc. (c) Borrell Associates Inc.,

2012)

首先,是收聽廣播人口的改變。根據2010 年統計,美國 18~29 歲的年輕人,

有86%隨時隨地都掛在網路上。這個數字其實應該和台灣相當。《中時電子報》認 為,掛在網路上的人口,除了看網路新聞外,應該也有機會收聽廣播。一邊看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轉成音訊的服務。目前,《中時電子報》提供的廣播除了自製的網路廣播節目(如 圖16),還將中天電視台的節目編輯成適合廣播的內容。

首先,中時廣播邀請集團內的人氣主播錄製主播系列節目,例如盧秀芳、敖 國珠、張雅婷、周玉琴等,用她們的甜美嗓音為讀者錄製人間副刊上的內容。此 系列還包含「寶貝晚安」、「主播說故事」、「主播帶你玩」、「主播帶你吃」、「主播 念詩選」,提供最有趣的故事內容,以及時尚潮流和吃喝玩樂訊息。例如,「主播 說故事」,由主播來重新詮釋「國王的新衣」,不但有悅耳的聲音,還有一人分飾 多角的角色扮演,適合家中有小小孩的家庭收聽。一位《中時電子報》主管說明,

收聽廣播節目的可能情境。

「以前爸爸媽媽多是在上下班時間在車上聽新聞廣播。但現在因雙薪階 級居多,爸爸媽媽白天都將小孩放在保母家或安親班。接寶貝的時間拖 到晚上七點或八、九點以後。這種時間,小朋友在車上就可以聽聽故事。

當然,如何設定選聽頻道與內容,是另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除了自製廣播節目之外,《中時電子報》還巧妙地將電視新聞或節目,轉化為 豐富的廣播題材。例如,在中天節目方面,重新編輯成廣播形式的節目就有:周 玉琴主持的「紀錄台灣」、盧秀芳主持的「秀芳點題」和「開放新中國」,陳文茜 主持的「中天夢想驛站」、「文茜的世界周報」和「文茜世界財經周報」。由於陳文 茜的節目常使用外電畫面,但《中時電子報》並未擁有這些畫面的版權,因而轉 個彎提供讀者音訊服務,不但豐富了廣播內容,也迴避掉畫面版權的爭議。這是

《中時電子報》在服務和內容上的巧妙創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圖 16:自製節目串連名人,新聞廣播網路化

廣播分眾化:此外,《中時電子報》也開始針對不同的廣播讀者特性,由類 型化與模組化角度,思考網路廣播節目的全新製播。例如,《中時電子報》察覺一 般大眾對美食的熱愛,特別製作美食廣播節目「饗食客」,由報導美食旅遊已有26 年經驗的資深媒體人姚舜擔任主持人,他在節目中推廣、介紹時下美食新聞與專 業美食知識。另外還邀請現任《中國時報》副社長張景為主持「為所欲為」,以關 心的議題來暢談每個人身邊發生的大小事,包括關心的人、關心的新聞、關心的 時事。

國際政治、國際衝突、談判理論的專家劉必榮教授,除了在中時部落格擔任 專欄作家,探討國際新聞專題分析,也將每周重要的國際新聞以廣播的形式呈現,

並且整理出幾個主要發生區域讓聽眾能快速抓到重點,例如 2014 年 4 月 15 日的 節目中,便探討烏克蘭東部的緊張情勢、印尼的國會大選、印度的國會選舉以及 北韓的人事變動。每周十幾分鐘的「國際局勢懶人包」,幫助聽眾開拓國際視野。

其次,是廣播節目跨平台輸出。利用 SoundCloud 和 Mixlr 這兩個社群科技不 但可以節省儲存成本,還可以讓網路廣播以直播的方式出現。未來,《中時電子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專賣」的方式,讓有門票的觀眾可以親炙蔣勳的風采;接著在推銷給特定觀眾在 知名社群頻道 YouTube 播出,達到一定的創新擴散效果後。蔣勳的美學講座系列 接著在重新編製成「有聲書」,以打包聲音和精緻美學大師畫冊的作法,創造另類 商機。

由特定門票銷售、影音視頻結合廣告、在到有聲書的出版銷售,同樣一個蔣 勳的美學系列講座,就可以達到「一個資源三種商機」的資源效能化綜效(Resource Effectuation)。而這類創新商業模式,正是《中時電子報》未來需要積極開發的重 要商機。

廣播的聲音需求最常發生在移動通勤的過程,如果是在美國,還是有很大的 聲音市場,因為美國地廣,開車或搭乘交通工具的距離長,聽廣播就變成一種習 慣。反觀,台灣的地理關係,聽廣播的市場規模其實不大。因此,《中時電子報》

的網路廣播可以打破地理限制,做到全球華人市場。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