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節 建議

行動研究歷程中,從不斷的思考、記錄、檢視及行動的過程,增進自己的專 業知能,也因為這次研究過程,讓自己有機會進行教學現場的省思。故此次行動 研究除了分享我在圖畫書閱讀教學的經驗與收穫外,也提以下建議供閱讀教學及 研究者參考:

壹、給教學者的建議

行動研究歷程中,研究者不斷省思、檢視並記錄自己的教學歷程,思考如何 讓學生快樂閱讀、認真主動學習,如何讓閱讀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更不斷的 鞭策自己以身作則,養成隨時隨地閱讀的習慣,因為有熱愛閱讀活動的老師,才 會有熱愛閱讀的學生,熱愛閱讀的班級。

一、班級開放氣氛的建立

教師在閱讀活動進行時的主要工作是要協助學生,從個人回應發展出更深、

更廣的分析和反思。因此,教師要鼓勵多元的思維方向,以啟發學生的閱讀策略,

而不是把專家的想法傳授給學生,所以建立安全、舒適和諧的班級氣氛,讓學生 受到尊重,發言時有安全感,教導其他學生也能專心聆聽、舉手發言、不惡意攻 擊他人的班級氣氛,是相當重要的工作。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多允許學生選擇發言或不發言,要寫筆記還是不寫,

不要硬性規定或要求學生達到齊一的標準,而破壞了原有的開放討論氣氛。在討 論過程中,可能沒有直接教學生閱讀,但是會讓學生學會:自行評估個人的理解、

跟同儕愉快的分享自己的收穫、建立書與個人的關係、形成團體探索的習慣、培 養獨立思考的能力,也能發展自信與自主學習的樂趣。

二、教學者「安靜聆聽」及「耐心等待」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隨時聆聽和記錄學生的話語,多考慮自己會如何回應,

以及不同回應的效果。提醒自己少插嘴,對於學生未經思考的發言或未符合老師 期望的行為,要懂得尊重與等待,營造出友善及溫馨的學習氣氛。所以,在每次 上課前,研究者總是須記得不斷的提醒自己:別性急、要有耐性、要等待學生發 言!因為對於新的嘗試與練習,學童通常不太能掌握技巧與方法,常常會出現「不 知所云」的狀況,身為老師一定要多給他們嘗試的環境,等待,再多等待,計算 自己等待的次數和時間,別急著給解釋或解圍的方法,或是衝動的去回應。

三、提供隨時可閱讀的環境

在書店中,暢銷書總是放在最顯眼的位置,方便讀者隨時、隨手可拿上一本 書,享受閱讀的樂趣。在學校的教學環境中,如想培養學童養成閱讀的習慣,布 置一個舒適、安全、溫馨,讓學童們可以隨時閱讀的環境是相當重要的。所以,

教師如想營造一良好的閱讀環境,必須在學期一開始,就在教室內佈置一處溫 馨、舒適的閱讀區,可以在閱讀區鋪上大面積的軟墊,並依教師及班級學生人數 多寡,做適當的布置,讓學童可以脫鞋進入,以愉悅且放鬆心情享受閱讀的樂趣。

閱讀區的四週,也可以依照艾登 錢伯斯的建議,放置書櫃和大量的書籍,方便 學童拿取、閱讀。

四、善用綜合課程以及藝術與人文課程搭配實施

對於推動閱讀教學活動的老師而言,在不影響課程進度下,該如何安排教學 時間?如何與其他課程相互搭配實施?也是在進行教學計畫設計時所需考慮 的。以本研究而言,主要是利用國小課程中的綜合領域教學時間,以自編課程的 方式,進行班級閱讀課程,期望以圖像教學活動,來提升學童的閱讀興趣,進而 培養閱讀習慣,這樣不僅讓綜合課程可以做更有系統的規劃,也能使學生的學習 更完整。另外,在圖像的技法部份,配合藝術與人文課教學,進行相關教學活動 的推動。

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光靠一位教師單打獨鬥所獲得的成效有限。若能組 成一教學團隊,相互討論激發創意,將可使課程設計更完善,亦可減輕課程設計 之沈重壓力。因此,建議教師可妥善運用綜合領域課程時間或與其他課配搭以實 施本課程。

五、公開討論、私下關心、適時輔導

對班級導師而言,在班級中除了進行相關教學活動之外,如何進行有效的班 級經營管理,也是相當重要的課題。在此研究中發現,不論是進行閱讀討論活動 或心得發表時,學童時常會加入自己的生活經驗,因為學童的家庭環境與教育背 景各不相同,看待不同問題的反應與思考方式也各不相同。導師可依據自己的專

業素養,從學童的言語中所顯現的蛛絲馬跡,判讀學童目前所遭遇的問題,協助 進行班級的輔導工作。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發現:有位學童在班上人緣不佳,情緒管理方面需要再加 強。在他的讀書心得中出現以下句子:「如果我們這一班可以和他們一樣相親相 愛,那是多麼好的事啊。」老師就可從中判斷,該生可能是在與同儕相處上,發 生了一些問題。此時,老師就可針對該生面對的人際關係問題,加以教導其正向 的面對與處理方式。又有位學童前一陣子在學校廁所抽菸,被師長發現後加以勸 告,並通知家長處理後,不知該生是否有改正其不良習慣。老師在他的讀書心得 中,發現以下句子:「每個人都一定會有做錯事過,就像我之前,因為好奇香菸,

因為身邊蠻多人在抽菸,所以我因為好奇而抽菸。然後,我感到很慚愧!但我現 在早就沒有了!所以大家不要像我一樣喔!」可判斷該生應該已經悔改,既然學童 已改正其不良行為,老師更要適時的給予更多的協助,適時建立他正確的行為準 則,避免類似的錯誤行為再次發生。

貳、給研究者的建議

國小圖像閱讀教學提供教師另一種閱讀的教學方式,亦提供學生不同的學習 語文方式的橋樑,在未來課程設計上可朝向更積極和多元發展努力,因此根據本 研究結果與討論,以及在教學過程中的省思發現,研究者提出下列建議,以供未 來研究之參考。

一、可將電子書帶進研究範圍

愈是貼近學童生活愈是容易引發學童的學習動機。現代孩子花費在電腦上的 時間逐年增加,雖然因為經常生活於現實及想像世界中,甚至衍生無法抽離想像 回到現實的個案,但不可否認的,孩子的想像空間也因此被開啟。因此,研究者 建議,師長們應該多花費一些時間,進行了解網路與學童的關係,以開啟孩童內 心的想像世界。畢竟,現今網路與電子出版普及,是不容忽視的事實,網際網路 上有許多歸納整理的電子繪本可供使用,有些是將圖書數位化讓讀者可以在網站 中以靜態的方式閱讀,有些則是提供聲音、動畫等互動式功能,讓讀者可透過多

媒體的方式閱讀。對兒童而言,選擇自己喜愛與有興趣的繪本來閱讀,不但可以 提升閱讀興趣,也能增進電腦素養達成更高的學習目標。

李莉珍(2007)在〈圖像教學對兒童創造力與語文能力影響之研究〉中 也發現:「能運用現代化科技,結合資訊網路來增加語文學習,不但能拓展多元 視野也能增進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更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圖像透過資訊融入 的方式,獲得很好的效果。因為圖像呈現方式有靜態及動態的,若能將有聲動態 影像結合文字創作展現多元的學習方式,並以創新教學活化課程內容,來培養學 生的創造思考能力,在在都需要教學媒體,故在教學上建議教師多使用資訊科技 融入教學,並有統整圖像之能力,適時選用合乎教學的圖像作為教學媒介,將有 事半功倍之效(p140)。」

二、安排繪者現身說法,更能掌握原創的精神

研究者本身並非圖畫書及圖像方面的專業人士,只是憑著對圖畫書及教學工 作的一股熱愛之情,進行此項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除了多方面收集資料參、

不斷的查閱相關文獻、隨時與其他教師相互討論、並且找指導教授解除疑惑外,

經過安排,曾有機會邀請到目前住在台東的圖畫書創作者賴馬,親自進入教室與 學生面對面的進行對談,瞭解創作者的創作過程,讓學童有機會認識創作者。很 可惜的是,後來賴馬本人因為臨時有事而取消此活動,學生知道活動取消時,每 個人都難掩失望之情。所以,建議有興趣進行相關活動的研究者,可安排圖畫書 作家現身課堂,與學童面對面接觸,讓圖畫書更貼近學童的生活。

楊玉蓉在〈一個小學三年級班級閱讀教學研究---以賴馬圖畫書為例〉的研 究中建議:「親身的體驗對兒童是有幫助的。課本之外的活動,往往讓兒童留下 深刻的記憶,一本可以為兒童帶來樂趣的書,其作者一定也同樣受到兒童的崇拜 與歡迎。學童渴望與讀者見面,就如同期待一位偶像明星的造訪,兒童是童書最 主要的讀者,如果作者能多與這些小讀者接觸,對學童的影響一定很大。因為,

兒童閱讀一本書不再是單方面的接受,而是有回饋的互動,作者可以將自己創作 的過程、創作的理念、成長的經歷與兒童分享,兒童就能產生書籍與作者的連結

(p174)。」

三、比較學生背景變項,從事個案追蹤

本研究主要是針對全班 13 位學生,進行整體的閱讀行為觀察、記錄與研究。

雖然,研究者在第五章結果與討論的第三節教學活動實施檢討中,有針對所選出 的三位焦點學生,進行個別的個案探討。畢竟,個別研究不是本研究所討論的重 點,所以只有在此章節中作簡單的描述性探討,並無進行更深入的追蹤與分析。

建議有興趣進行相關活動的研究者,可以採取個案研究的方式,針對某位學生,

直接進入研究場域,實際觀察和紀錄個案與家庭的關係,蒐集到更豐富、更詳盡、

直接進入研究場域,實際觀察和紀錄個案與家庭的關係,蒐集到更豐富、更詳盡、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