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壹、 課程理念:

珍‧杜南(2006)在《觀賞圖畫書中的圖畫》中提及:

「觀賞圖畫是賞心悅目的活動,學生不會把它當作「功課」,而且圖畫是很

能給人滿足感的探索對象。探索會產生愉悅的感覺,有所發現則令人興奮。學生 本生擁有一些潛在的知識,其中有許多知識他們原本不知道如何運用;在此同 時,他們也與備好接受一些新的知識,以便瞭解已知的到底有什意義;他們還會 從學習視覺語言中獲的益處,因為目前大眾傳播倚重的正是視覺語言(p69)。」

艾登 錢伯斯(2001)在《說來聽聽 兒童、閱讀與討論》也認為:「兒童具 有天賦的評論能力,而且自成一格。不管提問、報告、比較和判斷,對兒童都是 出乎直覺的行為。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評論能力。教師的職責所在,便是幫助 孩子們擅用這份能力(p41)。」

所以,此階段的教學活動的設計,研究者希望透過讀書心得的方式,引導學 童運用自己的視覺語言,使用清晰合理的文字表現方式,將自己喜愛的圖畫書介 紹給大家,並能透過分享的方式,發表出來,彼此互相欣賞觀摩。

貳、 教學實施

延續前五小單元的閱讀教學,於第一階段教學活動結束後,利用後 6 堂課,

設計三小單元的教學活動,帶領學童至資訊教室進行閱讀心得的發表、上傳工作。

配合指派回家作業,鼓勵學童多閱讀,多使用家中電腦或至社區圖書館的電 腦室,與「台灣閱讀推廣中心---愛的書庫閱讀分享活動」結合,進行個人的圖 畫書讀書心得發表,並上傳至網路,與同學們互相分享,養成多閱讀、多發表的 習慣。

因為前幾周的教學經驗發現,學童比較喜歡使用電腦打學習單。如果用手書 寫時,大多傾向使用簡單的文字描述,很快就結束探討探究活動,而趴在一旁發 呆;如果是使用電腦打學習單,學生大多願意儘可能的觀察圖畫,多做描述及分 析,且願意不斷的進行修改。所以,進行此部分的讀書心得分享時,讓學童完全 以電腦打字代替傳統的書寫方式,希望在不影響學童閱讀樂趣下,儘量鼓勵學童 發表個人想法。

第伍章 結果與討論

本章是研究者在所任教的台東縣樂樂國小五年級學童,進行一學期的圖畫書 的圖像閱讀教學,所得到的研究結果。本章研究結果與討論的主要內容有四:第 一節為圖畫書圖像討論活動,第二節為讀書心得成效之探討,第三節教學活動設 計與實施的探討,以及第四節的小結共四部分。

第一節 圖畫書圖像討論活動

本節主要在於分析學生對圖畫書圖像教學的興趣及回應,並討論學生在教學 活動中反映的閱讀能力提升。資料來源主要包括全班十三位學生的課堂紀錄、全 班學生的各項前、後測學習單,以及教學完成後的「學習回顧」分享單。研究結 果討論如下:

壹、 認識圖畫書和圖像

一、 學童的圖畫書相關知識

於主課程開始前,研究者先利用第一堂課的時間進行前測,以了解學童對圖 畫書相關知識的起始行為;於主課程結束後,研究者再利用最後一堂課的時間進 行後測,以了解經過一學期的課程安排,學童對圖畫書相關知識的學習成效。

(一)前測結果

超過半數的學童喜歡上閱讀課。

全都知道圖畫書,且喜歡看圖畫書,幾乎都會被圖畫書吸引,只有一位 學生 S7 表示不會被圖畫書吸引。

2、學童大多能明白圖畫書中圖像部分的意涵

全部的學童,皆表示對圖畫書中有關色彩、線條、造型、媒材及構圖等 圖像部分的理解、分析能力有進步,只是程度上的差別。

3、學童皆喜歡閱讀課

全班 13 位學童皆表示喜歡上閱讀課 4、閱讀是可以分享的

全班 13 位學童,除了能沈浸在閱讀活動中,享受閱讀的樂趣及自己對 圖畫書的新發現外,也皆表示能與同學分享自己的閱讀經驗。

(三)比較分析

1、學童閱讀圖畫書圖像能力明顯提升

2、閱讀除了是個人的活動外,學童也願意和同學們一起討論、分享閱讀 樂趣

3、經過一學期的教學活動明顯提升了學童閱讀的興趣

4、對於已經習慣閱讀文字的五年級學童而言,圖文並重的閱讀方式對他 們而言是一種新的嘗試

二、學童對圖畫書的圖像理解能力

利用課程的第二堂課,進行圖畫書的「圖像閱讀」前測,以了解學童對圖畫 書中,圖畫的各式各樣意涵的解碼能力;再利用課程結束後的一堂課,進行與前 測相同圖畫書的圖像閱讀後測,以了解學童對圖畫書中,圖畫的各式各樣意涵的 解碼能力增進程度。

實施方式是從圖畫書中選出二頁跨頁,運用圖畫書圖像分析的相關知識,針 對所看到的圖像部份加以描述,推測各個細節所代表的意義。如果學童的描寫,

符合圖畫的視覺要素的描述,視為有效句子,否則視為無效句子。

(一)前測結果

1、字體:全班 13 位學童的書寫上大致上還算工整,但是其中注音共出現

10 23 描述完整

貳、 培養閱讀樂趣

一、班級閱讀環境布置

學期開始,研究者就在教室後方佈置一閱讀角,每週定期更換圖畫書,依序 整齊排放在置物櫃上,讓學童隨時可進行借閱,在地板鋪上大面積的軟墊,軟墊 上放置幾個抱枕,讓學童可以脫鞋進入,以愉悅且放鬆心情享受閱讀的樂趣,並 不斷鼓勵學生利用下課使用閱讀角。連續二週,都未見學生進入使用,只是偶有 學生進入其間遊玩。一直到第三週的星期五早自習,S8 先進入後,終於陸陸續 續有 8 位學生進入閱讀角,進行閱讀活動。

根據研究者前三星期的觀察,此班學生平常並未養成閱讀的習慣,休閒活動 大多以動態體能活動為主;聯絡簿中的日記部分,大部分皆以簡短的紀錄方式呈 現;作文方面欠缺觀察及描寫能力,寫作能力普遍低落,老師進行作文批改時,

大多停留在訂正錯字及修改語句的階段。

二、班級閱讀風氣

本班學生活潑、好動,下課時間大多離開教室,至戶外進行球類等體能活動,

只有少部分的學生留在教室中,使用教室的收音機,從事歌曲聆聽或聊天等靜態 活動,至於放學後的家庭休閒活動,大多以玩電腦遊戲、看電視為主。整體而言,

班級閱讀風氣並不佳。

第二次進行圖畫書《三隻小狼與大壞猪》全班共讀活動時,全班的整體表現 有明顯的進步,不像第一次的共讀活動,有些學童毛毛躁躁根本坐不住,或是不 願開口表達想法。從第二次討論開始,大家都能安靜、專注在自己的圖畫書上,

跟著老師的指導進行重複閱讀,且一直前前後後翻閱,試著針對圖畫書進行前後 文的觀察與思考。(日 2A.99.10.29)

三、學童的觀察能力

在進行《莎莉離水遠一點》閱讀討論時,有以下的對話:

S9:莎力划著小船正在接近海盜船 T:真的划出去了嗎?

S9:真的!

(5 秒後)

S8:是莎莉想像出來的(突然大聲冒出一句話)

S11、S12、S1、S4:對,是莎莉想像出來的(也異口同聲的同意)

S4:如果真的是到海面上,繪者應該會將畫面畫滿,不會有外圍的框框 。 S4:前面是看著那艘船後面沒有

S8:莎莉根本不可能推動那艘船 S10:畫面模糊看起來像幻想

S11:如果沙莉真的在這裡的話,她爸爸、媽媽不會說新衣服不要弄髒。

S6:這頁也是想像,因為她爸媽叫他不要玩野狗,跟圖片沒關係。

S6:還有一個是她想像的原因:如果是真的,從小船到大船上需要梯子,不 可能這麼容易(就爬上去了)。

S9:如過沙莉真的在海盜船那裡的話,她爸爸就不會講那些話了。

S5:媽媽問她要不要喝茶?她在幻想她自己的。

S4:從沙莉的臉知道他在幻想,因為被逼到板子那裡,她都不擔心。

S6:前一頁沙莉被逼入絕境,爲什麼這一頁換莎莉贏了?所以這些是莎莉想 像的。

S11:如果沙莉真的在這裡的話,爲什麼她的爸爸、媽媽都沒有找她?

(逐 99.12.28)

從以上發言與對話中,可以發現經由不斷的討論、發言,學童的圖像觀察能 力思考能力得以提升。

四、學童有完整敘述的能力

在進行《海底來的祕密》閱讀討論時,學童有以下的發言:

S6:平常海底裡根本沒有這些東西,所以,這以前應該是一個城市,結果不 知道怎樣就被淹沒了。

S4:圖畫後面有一個貨櫃屋,這些家具是原本要搬家的,結果船翻覆而沉到 海底。

S3:用格子來畫事情的經過,他想要說明:發現相機、走到街上的經過,以 每分、每一秒的動作為起點。

S3:他什麼都會告訴爸、媽,他們家庭的氣氛還不錯!

S3:他爸爸、媽媽也在看書,所以全家都很喜歡研究東西。

S13:男生的眼神很大,表示看到不可思議的東西。

S3:這頁是出血的水彩畫,作者想讓我們看他被海浪沖上來的全景。

(逐 99.11.12)

從以上發言中,可以發現經由多次的學習與訓練,學童能說出較為完整且描 述清楚的句子,敘述的能力得以提升。而且,學童在彼此模仿與討論下,常常會 有出乎意料之外新發現,找出一些研究者之前未曾發現的細節部分,學童與生俱 來的觀察力,實在是令人吃驚!

參、 學童發言情形

一、踴躍舉手發言

利用圖畫書《蜘蛛和蒼蠅》進行的第一次全班共讀活動,學生的觀察及討論 能力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根據前三週對他們的觀察,原本以為第一次以這種文 學圈的討論的方式上課,學生可能無法理解老師的用語,無法達到老師的期望,

也並不看好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第一堂課時,進行剛開始的閱讀活動,「感覺 上」學生們似乎很隨便的在看,也並沒有認真在思考,S6 甚至趴在桌上滿臉不 耐而不看書。進行到第二堂課的討論活動時,全班的發言狀況,完全出乎我意料 之外的踴躍,內容也還算「言之有物」。原來,當老師不要求學生用「寫的」,而 換個方式用「說的」時,大家的參與程度居然如此熱烈,學童的思考方向也更能 表達出各種創意與巧思。(日 1A99.09.17)

也並不看好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第一堂課時,進行剛開始的閱讀活動,「感覺 上」學生們似乎很隨便的在看,也並沒有認真在思考,S6 甚至趴在桌上滿臉不 耐而不看書。進行到第二堂課的討論活動時,全班的發言狀況,完全出乎我意料 之外的踴躍,內容也還算「言之有物」。原來,當老師不要求學生用「寫的」,而 換個方式用「說的」時,大家的參與程度居然如此熱烈,學童的思考方向也更能 表達出各種創意與巧思。(日 1A99.09.1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