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以下幾項參考建議,做為未來 Nike+ Running App 系統與相關慢跑 App 系統開發之參考,並提供相關未來研究建議,做為後續研究之 參酌。

一、對 Nike+

Running App 系統與相關慢跑 App 系統開發者之建議

(一)掌握慢跑 Nike+ Running 使用者特徵與行為進行市場區隔

由本研究結果顯示,Nike+ Running 使用者齡層集中於 25 歲以下年輕族群,且以學 生身分者為多,顯見,如要針對 Nike+ Running 使用者擬定行銷策略,必須瞭解消費者 的特徵與差異,才能避免投入資源浪費。在學生方面,其對科技接受程度較高,容易接 受其他同類型慢跑 App,而此時期容易受同儕之影響,因此,利用社群網絡的連結,將 慢跑各項紀錄上傳至臉書或推特上,可吸引更多學生參與使用,降低被取代的可能性。

(二)瞭解使用者對系統的需求,定期針對需求更新版本,強化行為意圖

使用者下載系統前,僅能從 App 商店其他的使用者評論與評價,以及系統開發者對 使用者問題的回應狀況,瞭解目前系統的優劣程度。因此,若定期與使用者面對面溝通 與交流,透過使用者端的感受進行系統的更新與改善,有效回應使用者的需求,增加系 統的功能性與可塑性,可強化使用者的行為意圖,亦提升系統在 App 商店的評價。

(三)改善系統操作介面,降低繁瑣操作步驟,提升系統之功能性

由研究結果顯示,知覺易用性與知覺有用性為使用者一開始接觸系統時第一印象,

系統本身操作介面除要簡單明瞭外,更要簡化操作步驟,讓使用者在操作時能快速熟悉 系統操作與功能。

二、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擴大研究方向,建立運動 App 使用者行為意圖之論述

本研究僅對 Nike+ Running 使用者進行科技接受模式之適配情形,然研究者在研究 過程中發現運動 App 使用者行為意圖之相關研究較少,因此,建議後續研究可以運動 App 使用者行為意圖為研究主題,可針對不同類型 App、不同涉入程度使用者等相關研

98

究進行探討,進而瞭解運動 App 使用者之行為意圖。

(二)加入其他構面因子探討,提高科技接受模式解釋能力

根據理論的脈絡與發展可知,有用性與易用性為一新的資訊科技所需具備的特性,

而與其他理論與和因子結合,將可讓科技接受模式相關研究更加完備。從運動社會學之 觀點來看,在本文所分析之文獻中,多數研究認為採用新科技取決於使用者自身,對於 社會影響之研究則較為不足,然而,個體的行為與態度,常會受到身邊重要他人所發出 的社會訊息所影響,因此,可針對不同群體探討社會關係在科技接受模式中是否扮演重 要因子。例如:分別以高中生與大學生兩種群體,探討不同的社會關係 (教練、同儕、

父母…等重要他人),對接受體育運動科技產品之影響程度。

(三)延長研究時程,長期縱貫性的對運動 App 使用者進行觀察

因研究時程有限,僅能針對 Nike+ Running 使用者進行單次問卷施測,未對研究對 象進行長時間的縱貫性追蹤調查。未來可透過研究設計改採縱斷面之調查研究,隨使用 時間的累積與使用經驗的增加,知覺有用性對行為意圖之影響效果將減緩,此為值得深 入探討之方向。

99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胡凱傑 、鍾文鑑、丘志文 (2010)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光纖寬頻網路使用者行為意向 之影響因素。行銷評論,7(2),161-186。

王文科、王智弘 (2009) 。教育研究法 (增訂第十三版) 。臺北市:五南。

王永誠、朱宏哲、張維羽 (2013) 。行動裝置 App 軟體發展趨勢-淺談 HTML5。中華 技術,97,142-151。

王宗松 (2013) 。行動社群表情貼圖設計之實證研究一以 LINE 為例。大仁學報,43,

15-39。

田麗、李佳珮、鍾志強 (2010) 。消費情境、品牌形象對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以臺中 市中友百貨為例。休閒運動期刊,9,61-71。

任維廉、呂堂榮、劉柏廷 (2009) 。科技接受行為模式之整合分析—三個主要模式之比 較。資管評論,15(1),101-138。

伍木成、何篤光 (2013) 。玉山盃高地路跑選手線上報名系統使用意圖之研究。嘉大體 育健康休閒期刊,12(3),37-47。

朱素鑾、卓世鏞 (2004) 。健康動起來:從慢跑開始。大專體育,72,192-199。

何苔麗、徐慧霞、章家誠 (2012) 。手機應用程式服務使用態度及再購意願研究—以蘋 果公司的 App Store 為例。中華科技大學學報,50,166-186。

吳明隆 (2006) 。結構方程模式—SIMPLIS 的應用。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 (2009) 。SPSS 問卷統計分析實務 (第二版) 。 臺北市:五南。

吳培協 (2014) 。路跑運動參與者生活壓力與涉入程度關係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 期刊,13(1),110-118。

100

吳朝森、陳盈吉、莊英萬 (2013) 。遊客對於活動品牌形象及旅遊意願之研究。臺中科 大體育學刊,9,57-65。

呂明隆 (2011) 。綠色品牌知識、知覺綠色價值與綠色品牌關係對綠色購買意圖之影響-以逆物流再製品的消費者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呂嘉哲 (2013)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國小學童使用電子白板行為意圖的研究—以國小 四年級學童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南華大學,嘉義縣。

宋威穎 (2009) 。不同涉入程度球迷對中華職棒品牌形象認知與行為意圖之關係。98 學 年度大專體育學術專刊,401-410。

李春麟、方文昌 (2012)。科技接受模式再探討:整合資訊科技外部變數之論點。企業管 理學報,97,1-37。

周秀蓉 (2012) 。探討綠色品牌知識和綠色供應商選擇知覺對綠色品牌態度與綠色採購 意願之影響。商業現代化學刊,6(4),87-110。

周 宜 蔓 (2009) 。 社 群 網 路 決 定 行 銷 指 數 關 鍵 。 取 自 動 腦 新 聞 網 址

http://www.brain.com.tw/News/RealNewsContent.aspx?ID=11885

林予雯、陳姿伶、蔣憲國 (2013) 。消費者對便利商店自有品牌商品之購買涉入、品牌 形象與購買行為研究—以 7-SELECT 為例。臺灣農學會報,14(3),291-313。

林永森、林姵伶 (2008) 。學生族群對運動鞋的消費決策型態與品牌忠誠度關係之研究。

運動休閒管理學報,5(1),57-72。

林怡秀 (2009) 。中華職棒大聯盟行銷策略知覺重要性之研究—行銷人員與現場觀眾之 比較。臺大體育學報,14,47-64。

林羿辰、呂新科、林芃君、羅嘉惠 (2013) 。以 UTAUT 探討智慧型手機遊戲 App 購買 意向因素之研究。2013 知識社群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頁 10-19) 。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

林振揚 (2007) 。產品屬性、產品品牌知識與商店環境對消費者購買意願影響之研究-

以液晶電視(LCDTV)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輔仁大學,新北市。

林國欽、鄭志富、陳國華 (2012) 。品牌知名度與代言人類型對羽球廣告品牌態度之研 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11(3),1-9。

101

林崇宏、田均獻 (2006) 。設計因素影響消費者對品牌認知之探討-以筆記型電腦為例。

建國科大學報,25(2),13-27。

邱浩政 (2004) 。結構方程模式—LISREL 的理論、技術與應用。臺北市:雙葉。

施致平、張琪、倪瑛蓮 (2012) 。運動管理學:臺灣之研究現況與趨勢分析。體育學報,

45(3),167-178。

洪新原、梁定澎、張嘉銘 (2005) 。科技接受模式之彙總研究。資訊管理學報,12(4),

211-234。

徐欽祥、曾智檉、何篤光 (2013) 。以科技接受模式和資訊系統成功模式探討大專運動 會官網使用意圖。休閒運動保健學報,5,9-23。

翁廷碩、朱容慧、黃宗成 (2001) 。臺灣地區主要觀光遊憩區遊客月別人數預測。觀光 研究學報,7(1),67-75。

張志銘、陳南琦、林忠政 (2012) 。結合科技接受模式與計畫行為理論探討參與 Wii 運 動型遊戲之行為意圖。運動與遊憩研究,7(1),53-67。

張志銘、陳南琦、林俊良 (2012) 。國小學童從事 Wii 與 XBOX-360 KINECT 運動型遊 戲之科技接受模式差異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7(2),103-118。

張志銘、蘇榮立、賴永僚、翁旭昇 (2011) 。大學生不同羽球運動階段之科技接受模式 檢驗。運動與遊憩研究,5(3),70-82。

張宗榮、謝欣錦、羅日生 (2012) 。以整合科技接受模式及沉浸理論探討 App 之使用行 為模式-以行動社群 App 為例。2012 數位媒體教學應用研討會論文集。彰化縣,

明道大學。

教育部體育署 (2013) 。運動城市調查。臺北市:教育部。

郭建明、黃偉傑 (2011) 。軟體開發評估模式—以 Apple App Store 軟體為例。資訊與管 理科學,4(2),85-104。

陳克誠 (2008) 。慢跑對於老男人可以增加存活率以及減少失能。健康世界,273,9-9。

102

陳怡達 (2008) 。運動觀賞者之持續性涉入、情境涉入與涉入反應關係之研究—以棒球 賽事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建文、楊惠合 (2006) 。以科技接受模型探討數位學習滿意度之研究。產業論壇,8(1),

93-108。

陳春安 (2011) 。路跑運動參與者流暢體驗與休閒效益之關係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刊,

10,230-244。

陳柏誠 (譯) (2013) 。off 學:愈玩,工作愈成功。臺北市:天下雜誌。 (大前研一,

2013) 。

陳家倫、楊涵鈞、簡欣穎 (2012) 。Nike Running Club 跑者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

屏東教大體育,15,379-393。

陳義勝、馬良涵、歐亞婷 (2007) 。品牌知識與網路素養對網路忠誠度關係之研究。北 臺灣學報,30,115-134。

陳碧玉 (2012) 。ipad 之科技接受模式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臺北市。

陳鴻雁、謝邦昌 (2003) 。我國國民運動意識之調查研究。臺北市: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曾羣偉、蔡旻宏 (2012) 。應用 NFC 基於行動 APP 的設計。全球商業經營管理學報,5,

141-152。

程峻 (2009) 。促進慢跑運動之教學策略。學校體育,111,77-81。

項有建 (2007) 。追逐 App Store 的腳步—手機軟件開發者創富之路。北京:機械工業。

黃吉宏、陳佑杰、吳至傑、廖泰杉、李淑雯、蔡定平 (2012) 。行動裝置之量測與監控 系統開發。科儀新知,190,13-18。

黃韶顏 (2000) 。都會地區消費者蔬果品牌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2000 年臺灣地區 重要農產品產銷研討會專集,219-243。

黃馨儀、陳建雄 (2012) 。社群網站之智慧型行動裝置使用者介面研究。工業設計,127,

138-143。

103

楊介銘 (2012) 。行動 APP 與未來學習。師友月刊,534,36-38。

楊文惠、周雅燕 (2005) 。消費者成藥品牌知識與知覺風險、購買意願關係之研究—以 感冒、咳嗽藥成藥為例。醫護科技學刊,7(3),221-235。

楊彥甫 (2012) 。消費者使用遊戲類行動應用程式 (App) 之行為研究—影響因素、購買 機率、市場佔有率、以及預估 App Store 與 Google Play 之市場相互掠奪程度 (未出 版碩士論文) 。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楊政霖 (2013) 。品牌 App 發展現況與應用案例分析。證券櫃檯雙月刊,163,46-51。

資策會 (2012) 。數位媒體閱聽指標 SIG。數位知識閱刊,26,1-25。

廖成文、楊宗憲、陳正鎔 (2013) 。餐飲 APP 消費行為研究。萬能商學學報,18,213-223。

廖淑君 (2012) 。APPs 是醫療器材嗎?從美國 FDA 對行動醫療應用程式的規範與管理談 起。科技法律透析,24(6),38-62。

熊鴻鈞 (2009) 。超級籃球聯賽現場觀眾消費行為意圖模式之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歐勁麟 (2012)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智慧型手機購買之行為意圖-以 iPhone 手機為例

歐勁麟 (2012)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智慧型手機購買之行為意圖-以 iPhone 手機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