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建議

一、對教學的建議

(一)配合主題進行戶外教學

於教學影片或圖片欣賞中,時常可聽到學生發出的讚嘆稱奇聲,在 此情境中,學生們在心理層面呼應外在事物的情感效應,就是對「美」

90

的一種覺知。研究者建議可與導師配合教學時間,將學生帶至動物園或 相關地點進行實際的觀察,相信在動態、愉悅的環境互動下,將更能帶 給學生美感經驗的體會並促進教學效能。

(二)利用資訊媒體輔助教學

現在資訊非常發達,利用錄影帶及網路可以搜尋到許多動物的相關 知識,有些製成動畫或遊戲方式,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樂於學習 ; 再者動物之範圍廣大,在教學時難免有相關知識涉獵不足的情形,此時 如善用教學媒體資源,讓學生主動尋找答案,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動 機,更能掌握學生學習的成效。

(三)注意內容主題,掌握提問要點

學生對於動物主題其實存有相當濃厚的興趣,故在教學過程中發表、

發問的情形十分踴躍。研究者發現,自己的教學內容易受到學生發問後 補充太多資料偏離了主題,造成時間掌控上的不易,或因未能針對學生 理解內容作提問,造成學生學習上的困難,這是對於以後初任自然教師 需注意的事項。

(四)組成教學團隊

對於教學活動如要瞭解學生先備經驗又要進行教學設計與實施,往 往在遇到困難時無人可以及時給予協助與檢討。建議可找對此教學策略 有興趣的教師組成團隊,隨時修正教學內容,給予教學建言,對整個學 習的進行將更有助益。

(五)彈性編寫教材

一開始設計學習單時,研究者考量學生年紀尚小,是否應該採用選 擇題勾選的方式讓學生作答,但又怕限制住學生思考的範圍,故最終仍 採開放式的問答,但此法對少數中低成就的學生卻不容易,故常有我不 知道或空白未答的情形產生,對於觀察的解釋也呈現答非所問的狀況。

因此在編寫教材上應更有彈性,可採選擇與問答並列的方式,或運用圖 片協助回答,提升學生作答的意願及信心。

91

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本研究是針對動物的身體和運動單元設計 POE 活動並結合美感經 驗教學探討學生概念學習的情形,根據研究的歷程與結果,研究者對於 未來對於進行相關研究提出下列建議:

1.擴大研究樣本

本研究只針對一所國小三年級 29 位學生進行研究,因研究樣本小,

地處文化不利地區,其他地區的學童是否具有相同的研究結果,可再做 進一步探討。

2.與其它不同學科結合

本研究將美感經驗結合 POE 教學進行動物單元的探討,希望學生在 理解概念的同時,也能感受大自然中萬事萬物的美感。建議後續研究可 以嘗試結合不同領域的學科去研擬具美感的教材,讓課程的詮釋更加寬 廣。

92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文科(2002)。課程與教學論(四版)。臺北市:五南。

王玉龍(2006)。以 POE 策略探究國小六年級學生之色光概念及概念改變 歷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臺中市。

王美芬、賴阿福(1993)

。國小一、二、三年級學生「生物構造配合功能」

的概念發展研究(I)。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SC-81-0111-S-133-5001-N。

王美芬、熊召弟(1995):國民小學自然科教材教法。臺北市:心理。

王淑琴、郭重吉(1994)。利用 DOE 晤談探究大學生電學方面的另有架構。

彰師科學教育,5,117-138。

王盈琪(2006)。利用 POE 教學模式探討國小三年級學童光迷思概念及其 概念改變之成效。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自然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臺北市。

田佳立(2007)。應用 POE 教學於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試行研究—以 國一生態單元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高雄市。

朱光潛(2003)。談美。臺中市:晨星。

朱健智(2012)。合作學習融入 POE 教學策略對八年級生折射迷思概念改 變之研究。國立彰化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市。

江欣穎(2009)。科學課程美感經驗之探究—遊戲與想像的觀點。國立臺 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汪光懿(1999)。原住民國小學童動物分類概念發展之詮釋性研究。國立 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汪信硯(1994)。科學美學。臺北市:淑馨。

93

李雅婷(2003)。國小藝術統整課程之教育批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 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澤厚(2004)。美學四講。北京市: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李醒塵(1996)。西方美學史教程。臺北市:淑馨。

周來祥、周紀文(2002)。美學概論。臺北市:文津。

周佳燕(2010)。國小學生動物生殖概念及其迷思概念之研究。亞洲大學 生物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邱彥文(2001)。國中理化課試行 POE 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 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邱美虹(2000)。概念改變研究的省思與啟示。科學教育學刊,8(1),1-34。

林士峰(2006)。POE 教學策略對國小六年級學生鐵生鏽的物質性質概念 改變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臺北市。

林芯蘭(2008)。以 POE 教學策略探究國小學磁鐵概念學習之行動研究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進材(2006)。教學理論與方法。臺北市:五南。

林育如(2003)。美學理解對國小學生科學概念理解影響之研究。國立高 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家民(2008)。POE 教學策略對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中「地球運動」

概念改變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應用化學暨生命科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林嘉琦(2005)。應用 POE 教學策略探討學習「溶解」單元概念改變之研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洪詠善(2008)。美感經驗觀點的教學再概念化。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 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紀薰順(2010)。以 POE 教學策略促進國中學生理化學習成效之研究-以 浮力單元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94

高雄市。

倪啟堯(2006)。以概念構圖教學策略探討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童「動物繁 殖」之概念學習。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未出版,臺北市。

高慧蓮(2002)。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與 學習材料之研究與發展-提昇中小學生對科學本質的認識(I)。國 科會專題研究計畫,NRC90-2511-S-153-009-X30。

莊志彥(1998)。國小學童知覺選擇與動物分類概念之研究。國立臺中師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張宗義(2003)。POE 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生水溶液概念改變之研究。國立 臺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際。臺北:東華。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臺北:五南。

陳淑筠(2002)。國內學生自然科學迷思概念研究之後設研究。臺東師範 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市。

陳世輝(1997)。山地兒童動物概念及動物分類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 成果報告,NSC85-2511-S-026-001。

陳業勇(2000)。國小學生「動物生殖」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數理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錦惠(2002)。教學歷程中教師美感經驗之研究--Dewey 美感經驗的觀點。

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麗如(2006)。國小低年級學童科學概念認知層次分佈之研究—以風 的主題單元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 北市。

游岫萱(2009)。POE 教學策略對國小三年級學生科學學習動機之影響。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台珠(1984):概念的研究及其意義。科學教育月刊,66,45-56。

95

黃世傑(1995):教學、主動、建構,建構與教學,1,1-2。

黃志賢(2003)。科學探究教學模組對國小中年級兒童科學本質觀影響之 行動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縣。

黃雪錚(2005)。利用 POE 策略探究國小學童毛細現象之概念。國立臺中 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黃寶鈿(1999)。從幾個學生錯誤概念的實例談理化科的教材教法

。國民

中學學生概念學習學術研討會論文集,51-59。

程孟輝(2000)。現代西方美學。北京:人民美術。

詹志禹(1996):認識與知識:建構論 VS.接受觀。教育研究雙月刊,49,

25-37。

葉辰楨(2000)。POE 模式在國一生物科教學之運用。中華民國第十六屆 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解惠珍(2008)。建構取向教學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數位學習之 學習成效--以「植物」單元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課程與 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楊忠斌(2008)。教育美學:美學與教育問題評述。臺北:師大書苑。

楊凱悌、邱美虹、王子華(2009)。應用數位影音融入 POE 教學改善國 小高年級學童脊椎動物分類另有概念之效益研究。科學教育學刊,

17(5),387-407。

甄曉蘭(2004)。課程理論與實務:解構與重建。臺北市:高等教育。

趙毓圻(2008)。PODE 教學策略對國小中高年級學生科學學習成效之影 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 北市。

漢寶德(2007)。談美感。臺北市:聯經。

蔣盈姿(2004)。以 POE 策略探究中小學生對物質之「可燃性」的另有概 念。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

96

中市。

鍾添騰(2004)。課程美學之探析。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課程 與教學研究之發展與前瞻。臺北市:高等教育。

歐用生(2006)。課程美學—教師即藝術家。課程理論與實踐。頁 57-80。

歐用生(2006)。課程美學—教師即藝術家。課程理論與實踐。頁 5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