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以作為幼教師與未來的研究者參考:

一、 對教師的建議

(一)在幼稚園實施生活美感教育教學是可行的

研究者原先以為在幼稚園實施美感教學將是窒礙難行,但經過正式實施生 活美感教育教學的九個教案後,認為在幼稚園實施生活美感教育教學是可行 的,主因是幼兒在此階段是強有力的學習階段,有強烈的主觀意識,是以直觀 來表達他的愛好與喜悅,但卻缺少辨識能力。是故教師在實施之前應做好課程 規劃且充實教師之生活美感智能,才能自信且優雅的面對班級事務。

(二)教師應營造輕鬆有趣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幼兒之學習興趣

幼兒的審美觀與成人完全不同,就以幼兒個人的美感認知也有個別差異,

尤其幼兒來自不同家庭的文化差異,不必強加灌輸何者才是美感,教師所應做 的只是營造一個輕鬆有趣的學習氣氛,讓幼兒自由意志奔騰,幼兒有了舒服自 在的體驗,就更能接受且欣賞別人獨特的作為,激發同儕學習之動力。

(三)教師必須具備生活美感的本質及信念

一位能勝任生活美感教育的教師必須具備美感的本質及基本信念。也就是 對專業的哲學層面需要有思考和瞭解,及對幼兒多一分尊重與包容,彈性大一 些,感受細緻一些,生活美感教學之樂趣與意義方能實現。而生活美感教育之 教學,教師亦應期許自己,選擇上課之教材,對於幼兒而言,應不只是認知方 面的累積,而應是美感體驗,是一種最具教育價值之生命力之體驗。

(四)教師必須能深入了解教材之美感層面

一位稱職的生活美感教育的教師必須能深入教材之美感層面,自生活中取 材,提供幼兒多元且豐富的學習。為了教學可達事半功倍之效,教材之選擇要 與生活密切結合,但教師必須本身對教材有深入的理解,方能掌握教學之脈絡 與重點,使得幼兒獲得最大的學習效益。因此,研究者認為,自實際的教學中,

創作的媒材或教具,已經佔用教師課程準備和練習大量時間,但針對教材是否

達到美感價值等層面應多加檢視,或做深度思考,才能有更細緻的引導方式與 完善的教學步驟,方能真正符合美感教育之需求。

(五)教師必須具有反思能力

一位稱職的生活美感教育的教師必須具有反思能力。他必須時時審視自己 的教學是否具備美感能力的培養,並用心營造一個深具美感氛圍的學習環境。

有美感理念的教師心中很篤定知道要帶領孩子進入哪一種境界,而不是僅停留 在表象的認知中。在活動過程中,如果沒有欣賞與評估,沒有分享與表現,是 很難帶出孩子的認同與情感的,亦無法蘊量出體驗的歡愉與感動。具有美感氛 圍與環境有助於提昇幼兒對週遭的感受力,在潛移默化中亦建構出幼兒的美感 經驗。

(六)教師需與同儕教師間合作互助

時代之不同,專業智識的交替日新月異。教師已不宜孤單從事教學工作,

而應積極與同仁夥伴從事協同合作、交互批判、修正重整,形成共同學習與成 長之專業社群。透過定期與不定期之會議討論協商,集思廣益,在大家之相互 分享與交流中獲取寶貴的新知與理念,不再是過去崇尚的英雄式「個人主義」

教學。幼稚教育法規定幼兒教師之編制採協同教學,賦予教師合作互助之使命,

教師更應將之發揚光大,因教師間的同儕合作及互助,創造了美好溫馨之學習 環境,才能有助美感教學的正向發展。

二、對未來研究者的建議

(一)深入探討生活美感意涵

研究者礙於時間、空間、人力等因素,無法搜集詳盡之生活美感教學研究 之資料,希望未來之研究者可運用多元媒材,從國內甚至國外的相關學術研究 論文供作參考,更可深入了解幼兒在進行生活美感教育可運用之各式教材教 法,作以研發或創作最適合幼兒學習之美感課程。

(二)重視教學之過程而非成果

幼兒生活美感教育屬於感性課程,與一般課程之性質不同,感性課程重視性 情之陶冶、美化人生、增進意志力、道德之養成及充實生活,在於肯定自我之

價值,而美並非本身之性質,它存在於體驗者之心靈當中,讓每一個心靈都可 知覺到它不同之美,而此教學之成果非一般之評量可以論定成與敗,是故生活 美感課程將較重視實施之過程而非成果。

(三)可加入美感欣賞課程內容

欣賞美為美感教學之重要體驗,美是無所不在,美就存在生活之體驗當中,

人類的生活美學就是將日常生活當成藝術品般的欣賞與審美,將可大大提昇學 習者之興趣,美感欣賞在美感教育課程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研究者因美感 欣賞的專業智能有限以及時間之不足,未安排美感欣賞課程,實乃美感課程教 學之缺憾,希望未來之研究者,可再作此方面之探討或延伸,以臻美感教學研 究之圓滿。

參考書目

中文部份

尤煌傑、潘小慧(1998)。美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天下雜誌(2002)。美的學習-捕捉看不見的競爭力。台北:天下雜誌。

王恭志(1998)。國民小學教師美育教學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恭志(1998)。美感教育的哲學理論之探析。教育資料與研究,

2

5,

62-67。

王恭志(2001)。美感教育之探析。國教輔導,40,34-39。

王茜瑩(1999)。Rudolf Steiner 幼兒教育思想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 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雅各(2004)。綜論質性研究。傳播質性研究方法之發展與省思研討會論文集。 台北:世新大學。

王新蕾(2004)。國小低年級以生活美感為內涵的設計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 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靜珠(1987)。幼稚教育。台中:長春。

王靜珠(1994)。幼稚園實施生活教育落實生活輔導之我見。國立台中師範學 院幼兒教育年刊,7,1-14。

毛連塭(1994)。生活教育與道德成長。台北:心理。

方美珠(2003)。生活教育一級棒,班級事務一籮筐。學生輔導,

84

,30-37。

朱光潛(2001)。談美。台北:文房文化。

江麗莉(1995)。幼稚園初任教師困擾問題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 NSC84-121-H134-001。

何貝芬(2000)。如何陶冶孩子美感的心靈。竹北:21 世紀。

李貴榮(2002)。美感教育的另類考察。台灣教育,623,57-58。

李澤厚(1987)。美學百題。臺北:丹青。

沈 六(2005)。情意教育。台灣教育,

638,2-12。

呂翠夏(1998)。如何與你的伙伴教師合作:一份觀察實例。成長幼教季刊,

34

,22-26。

吳明隆(2000)。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林清津(2004)。國小視覺藝術美感教育之教學研究。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 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朝鳳(1994)。幼兒教育原理。高雄:復文。

林蒼生(2002)。感應非邏輯。台北:天下雜誌教育專刊-美的學習。 周世輔(1981)。國父思想新論。台北:三民。

周慧菁(2001)。美在心光亮起時。台北:天下雜誌教育專刊-美的學習。 邱兆偉(1992)。美感教育哲理與實踐。學校美感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與

研討記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邱梨玲(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視覺藝術鑑賞美感型式分析能力之研究。國 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教育處教師在職進修美勞教育研究所美勞教學 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施玉芬(2004)。蒙特梭利生活及感官教育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未出版)

胡郁珮(2006)。和孩子擁抱藝術 二

-

八歲視覺藝術教育的理論與教學實例。台 北-群英。

柯勝文(2002)。人智學啟迪下的兒童教育。台北:光佑。

洪懿妍(2002)。打造看不見的競爭力。台北:天下雜誌教育專刊-美的學習。 洪懿妍(2002)。世界向美走。台北:天下雜誌教育專刊-美的學習。

范瓊芳(2003)。「藝術與人文」領域中談幼兒美感教育。國民教育,

53,66-70。

殷允凡(2002)。美的學習。台北:天下雜誌。

殷允芃(2009)。親子天下。台北:高見。

夏林清 譯 Altrichter,Posch & Somekh(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台北:遠流。

高薰芳、林盈助、王向葵合譯 Maxwell, J. A(2001)。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 取向的方法。台北:心理。

席慕蓉(2002)。貼近自然的心。台北:天下雜誌教育專刊-美的學習。

許芳菊(2006)。海闊天空教育特刊-關鍵能力。台北:天下雜誌。

許惠欣(1979)。蒙特梭利與幼兒教育。台南:人光。

張芳杰(1984)。牛津英漢字典。台北:東華。

張俊傑(1992)。建立美育的基本概念。高師大美感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研究 論文與研究紀錄。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研究所(24-36)。

張華芸(2002)。陶冶情感掌握知識。台北:天下雜誌,

24

6,134-139。

陳木金(1993)。國民小學教師美育教學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木金(1997)。從教師美育教學談情意教育。師資培育與情意教育研討會論文 集,41-54。

陳木金(1999)。美感教育的理念與詮釋之研究。國立台灣藝術學院教育學程中 心「全人教育與美感教育詮釋與對話研討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p.36-51)。

陳向明(2002)。教師如何做質性研究。台北:洪葉文化。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迺臣(2002)。美學與教育。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237-243。

陳聖政(2008)。「美感判斷力」的發展論—淺談帕森斯的研究。“南投縣國教 輔導團通訊"專題報導。

陳錦惠(2005)。教學經驗中的美感特質探討-杜威美學之觀點。課程與教學季 刊 8 卷 2 期。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出版。

崔光宙(1992)。美感判斷發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崔光宙.林逢祺(2000)。教育美學。台北;五南。

曾志朗(2002)。美育是一切教育的核心。台北:天下雜誌教育專刊-美的學 習。

曾昭旭(2005)。我的美感體驗。台北:台灣商務。

曾家瑜(2004)。一位教師在華德福教育師資訓練課程之歷程-以藝術課程為 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幼兒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葉重新(2005)。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游福生(2003)。教育孩子嘗試生活的各種滋味。國教世紀,206,105-106。

黃光男(1993)。生活美學。台北市立美術館。

黃政傑(199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台北。漢文。

黃朝茂譯(1992)。日本幼兒教育。台北:水牛。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慶銘(1978)。談美勞教育。國民教育,29,12。

黃慶銘(1978)。談美勞教育。國民教育,29,1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