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第五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從研究動機開始,確定研究主題之後即著手收集各方資料,在研讀 資料過程中建構了課程之架構。本研究是對全班一起執行之研究,無須選擇特 定個案做個別觀察。研究者將從文獻資料、生活經驗及教學過程之省思中先作 一段試探性教學(約四個月進行了解教學中將可能遇到的問題),再擬定研究計 畫,意即從試探教學的觀察記錄及研究日誌及教學札記等資料整理轉譯後分析 現狀尋找出一個起始點,即發現問題,經尋求解決及教學歷程後的幼兒表現,

研究者和研究團隊之反省討論(即對情境了解的深度有助於情境之釐清與分 析),再經過修正後擬定教學設計方案後實施教學,最後經資料分析詮釋與檢 核,再撰寫研究報告。圖 3-5-1 為幼兒生活美感教育教學個案研究流程:

第六節 研究之信效度

本研究之信效度內容將衣長期參與持續觀察、三角檢定、向參與者查證、

研究者的反思、蒐集詳細之原始資料分作說明:

一、長期參與、持續觀察

本研究自 2008 年 8 月至 2009 年 5 月止,對綿羊班幼兒進行觀察及相關資 料之蒐集,持續約九個月之久,在這期間研究者天天與幼兒相處,持續觀察記 錄幼兒之表現,並佐以電子攝影記錄,以求資料之真實與完整性。

二、三角檢定

本研究是以質性研究的方式,質的研究中「資料」之收集與其他研究(如 量化研究)不同,定義比較廣泛。一個基本原則:只要這些「物件」可以為研 究佐證,都可以做為研究「資料」(陳向明,2004)。本研究採用三角交叉檢核 法,以觀察、訪談、文件分析等資料收集法收集,由發現問題開始進行,期間 資料之蒐集與分析將同時持續進行;先將研究問題相關資料編碼,再經由教學 日誌、省思札記、訪談記錄及和研究者的對話等交叉比對核對相互驗證,以達 資料之可靠性、一致性及客觀性。

三、向參與者查證

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一面觀察研究幼兒之行為表現,一面不斷徵求參與者 之意見,使用訪談及研討等方式,將教學狀況與幼兒學習狀況做資料分析、統 整,檢視研究者語言就參與者各方觀點是否有一致性;研究者於訪談中,保持 中立的立場,以增進資料之正確性;最後經與協同教學者討論、反省、修正,

直到解決教學實務之問題為止。

四、訪談同意書

研究者為尋求研究資料之完整性與公正性,於教學活動後針對課程之現 象、問題及看法,徵求協同教師之同意進行訪談且取得訪談同意書,再將轉譯

完成的訪談資料和訪談者討論,以便取得資料之再確認。

五、研究者的反思

在資料之蒐集及分析過程中,研究者必須時時反省自己在蒐集的過程中是 否有缺失,立場是否中立。因此研究者時常研讀質性研究相關資訊,持續增強 此相關智能,不斷檢視本研究架構及章節,使本研究更趨嚴謹。此外,更須透 過與協同教學者之討論以檢視本研究資料內容。因此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研究者 持續不斷的自我省思與自我檢視。

六、蒐集詳細之原始資料

研究者為避免原始資料之遺漏,當天之觀察記錄均以當天整理完畢,訪談 資料除錄音外,亦儘量記錄於教室日誌中,而上課以外之幼兒表現或其餘之現 場狀況,將輔以省思札記,以解決教學日誌的位置不夠記錄以及不便記錄於內 之問題。在此研究過程中蒐集多樣資料,包括影像圖片聲音文字和幼兒創作等,

將各項資料轉化成逐字稿及圖片檔,以便在處理研究結果發現時,能透過所蒐 集之資料還原現場,且能利用圖片佐證實地之情境資料。

第七節 資料的蒐集、編碼與分析

一、資料之蒐集方式

研究期間蒐集的資料將包括以下部份:

(一)觀察

本研究之研究者即為教學者,直接進入現場執行教學,將教室中觀察到的 幼兒及環境的變化,隨時摘錄下來。研究者因擔任班級導師又需擔任行政工作,

研究者的觀察記錄以早上角落開放時間為主,透過研究者與華華老師在該時間 所作的觀察,分別以文字敘述以及錄音筆錄音的方式,將幼兒表現詳實記錄,

並探究背後的意義。

(二) 訪談

為求研究的客觀性,並進一步瞭解實施幼兒生活美感教育教學時,協同教 師及實習教師之看法,研究者在研究進行中,會根據每個方案之中的教學內容,

在教學前與協同教師共同討論,並於教學後訪談協同教師以及實習教師之看法 及意見,並由相關意見中做自我省思,隨時調整修正以作為下次教學之參考,

每次約進行 10~20 分鐘,正式訪談內容皆以錄音方式進行,並以逐字轉譯工作 製成電子檔。在非正式的訪談部分,為了蒐集更豐富的資料,對於平日與班級 協同教師、實習教師間的談話及閒聊內容,則記錄在當日之教學日誌及省思札 記當中,。

(三)文件資料

1.教學研討會議記錄

針對每一次教學前所進行之教學討論,研究者將以錄音及文字記錄的方式 收集,以求資料之完整性。

2.幼兒活動照片

研究者以數位相機,隨時將教學中之相關活動、幼兒的表現及幼兒作品一 一拍照並加上文字說明後存檔,以作為資料之輔證及現場教學情形之佐證資 料,也將班上活動照片上傳至綿羊班部落格的無名小站供家長瀏覽。

3.教學日誌

將依據當天的敎學活動記錄教學之過程,藉由此日誌記載自己的看法及發 現之問題與省思,以便檢視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所遇到的困擾及解決方式。

4.省思札記

研究者在進行觀察之同時,兼負教學之工作,將教學中引發之思考或和協 同教師之互動,隨時摘錄下來,以做為日後參考及佐證之資料,也作為回顧之 參考。

5.其他文件資料

蒐集與研究相關之資料,例如:學習單、親師交流、親師交流回饋單、幼 兒作品、………等等。

二、資料的分析及編碼

(一)資料分析

本研究將針對資料之蒐集、整理及分析採取同步進行,為避免資料大量累 積,失去記錄之真實性,以及值得探討之問題有所困惑或遺漏,因此在整理及 分析資料時,儘早將這些問題及早釐清,以避免因研究者之主觀造成偏頗。

(二)資料編碼

本研究所呈現的資料編碼如表 3-7-1。

表 3-7-1 資料編碼說明表

代號 意義

T 代表教學者

S 代表全體幼兒或大部分學生 S1 代表 1 號幼兒

誌 20090101 代表 2009 年 01 月 01 日教學日誌 札 20090101 代表 2009 年 01 月 01 日省思札記 觀 20090101 代表 2009 年 01 月 01 日觀察紀錄

訪華 20090101 代表 2009 年 01 月 01 日對華華老師的訪談內容 訪虎 20090101 代表 2009 年 01 月 01 日對小虎老師的訪談內容 訪孜 20090101 代表 2009 年 01 月 01 日對孜孜老師的訪談內容 訪芳 20090101 代表 2009 年 01 月 01 日對芳芳老師的訪談內容 研討 20090101 代表 2009 年 01 月 01 日教學研討會議

對話華 20090101 代表 2009 年 01 月 01 日與協同教師華華老師對話 對話虎 20090101 代表 2009 年 01 月 01 日與協同教師小虎老師對話 親師 20090101 萱萱 代表 2009 年 01 月 01 日萱萱的親師交流回饋

………… 代表省略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章首先針對本研究計劃再一次審視及澄清,研究者對生活美感教育教學 方案之探究有更清新的思維與瞭解,同時思考生活美感教育之可行性,第一節 說明幼兒生活美感教育之範疇;第二節說明實施生活美感教育教學之歷程中面 臨的困境和因應之道;第三節說明實施生活美感教育教學對本班幼兒及研究者 的意義;第四節說明研究者之反思及討論。

第一節 幼兒生活美感教育之範疇

「美」是生活中自然的感動,更是一種愛與關懷。例如長在一個不經意角 落裡的小花或小草,或某個專注的眼神、或是一個會心的微笑,只要用心體會,

都存在著「美」的元素。在幼稚園的生活中更是處處都可呈現美,例如從一早 進入校園,看見的花草樹木聽見的蟲鳴鳥叫有著自然之美,進入教室遇見老師 同學相互打招呼問好是有禮之美,將自己的衣物打點整齊清潔謂之整潔之美,

處理事物之井然有序謂之秩序之美,生活中呈現之規律節奏可謂律動之美,一 天生活中處處都有美之軌跡,只要我們用心領會,耐心帶領,都可引導孩子朝 著美的方向實行。而毛連溫(1994)認為生活教育包括人與己、人與社會、人 與自然、人與精神等範疇,是故研究者認為幼兒生活美感教育,是以生活教育 為基本,包括建立人與己、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精神和諧圓滿的關係。

美感教育是透過教學活動,使幼兒能透過感官體察對週遭人事物的感受 力,並進而內化及累積個人的美感經驗;生活美感的教學所要培養的是帶著走 的能力,將所見所學,隨心所欲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不僅提升個人生活品味,

而且能持續不斷的累積成長,使得生活更豐碩。因此,如何讓幼兒能夠樂於學 習,且願意持續不斷地投入,強化幼兒與內在外在的互動,也就是培養人與己 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精神的關係,這些均為此教 學研究實施之範疇。

經由生活美感教學教案設計之實施,將教學歷程之生活體驗分成人與己、

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精神等範疇,分別以九個教案舉例說明:

一、人與己的關係

:所設計的教案為教案一之生活簡單就是美、教案 四之摺衣摺被美感實踐;本研究從二項教案中,讓幼兒從實際生活中,養成會 自行收拾物品,從整理的行動中體驗美感,儲存美感意識,完成自我美化之實 踐。

二、人與社會的關係

:所設計的教案為教案二之晨圈是圓縁源之美好 開始、教案五之欣賞名畫美感覺知;本研究從二項教案中養成幼兒內心之靜穆,

豐富幼兒美感之心靈,從個人體驗及價值判斷中提升對美感之感知能力,進而

豐富幼兒美感之心靈,從個人體驗及價值判斷中提升對美感之感知能力,進而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