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試探性教學實施

本研究執行前,研究者考量論文之方向擬定及研究計劃之順利完成,以當 時執教之班級進行了生活美感教育的試探性教學,雖然研究對象不同,但有鑑 於研究者之目的僅在於啟發幼兒之美感經驗及體察生活週遭之變化,更想突破 已成僵化之制式教學型態。因此,研究者開始審視在幼稚園推動生活美感教育 之可能性及衝突點。研究者希望藉此推動幼兒之適性課程,規劃並執行有效的 教學方案,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提昇幼兒之學習興趣,以奠定幼兒的學習能 力,這與研究者當初之研究動機是一致的,同時研究者對生活美感教育始終抱 持著一種信念:「美感是令人愉悅的」「美感能讓幼兒之學習更寬廣」;因此在研 究者研擬計畫期間,以研究者教學現場幼兒為對象實施生活美感教育試探性教 學,目的在檢視生活美感教學時進行團體討論及相關教學活動,幼兒所能接受 的程度,以及了解活動進行的困難度,以作為研擬教學計畫的參考。以下是研 究者的發現:

一、教師步調放慢,口氣溫和有禮,一言一行都將成為幼兒 的榜樣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急於尋求問題之解決或尋找答案,口氣溫和且態度 有禮,將是最好的身教和言教,而美感的元素亦將一點一滴匯聚而成。小朋友 的自由活動時間,經常可聽到同儕對話,有時從談話內容,就可以讓研究者省 思,檢視自己的教學過程是否完善。幼兒同儕間的爭執,雖然只是小問題,但 卻也訓練幼兒,面對問題之應變能力及解決問題之能力。

在美勞角的一端,慧萱和余宏為了手上各自的作品需用到的素材起了爭執…

慧萱:拿來!這我要用,這是我先想到的,你不要學我。

余宏:…..(有點支吾說不出話,但隔了一會兒)我沒有全部學你,我們有不一樣的 地方,老師說看到漂亮的東西可以記下來再自己創作。

因為最近常常給孩子一些美感相關素材的刺激,孩子們開始對美勞創作產生興 趣,小朋友會向老師告狀:「老師,虹衣都學我。」所以老師回答:「看到別人好的作

品,你可以欣賞也可以學習,但是不能完全和別人一樣,要加入自己的創作唷!」(誌 20071115)(註:幼兒姓名經化名處理)

研究者平時和幼兒說話喜歡採溫和的語調,久而久之,幼兒也習慣以這樣 的模式和同儕對話,因此班級氣氛大致上呈現祥和無爭。不過,研究者觀察聽 見幼兒間的對話喜歡以「老師說」做為權威者的對話用語,所以研究者深深體 悟教師平時舉止都會被幼兒模仿,因此教師的言行必須嚴謹優雅,才能成為幼 兒正向學習的榜樣。

依柔媽媽今天送女兒入園時和老師談到昨晚被女兒的一席話點醒,她說昨晚因為兒 子不乖責備了他,女兒竟然說:「媽咪!妳可不可以和我們老師一樣,說話輕輕說慢慢 說,我們老師說溫柔的話是最有效的。」

上課無論是對團體或個別談話,我從來不對孩子大聲吆喝,一來是保護自己的嗓 子,二來是做好身教,我希望我就是孩子的典範。(誌 20071121)

二、幼兒對美的認知明顯不足,可再延伸此相關問題之探索

幼兒因為生活舊經驗之內容不足,所以他們的主觀感受可能較強。充實美 的先備知識,幼兒則較易與生活連結,進而提升生活美感的視野。雖說生活中 處處皆有美,但若未帶領幼兒親身經歷或體悟,他們是無法體會美的定義。家 美一早進到教室,和以倩有這麼一段對話:

家美:「以倩,妳看我這件新衣服好漂亮,我媽說這件衣服好貴唷!所以我覺得是最漂 亮的。」

家美有些不服氣:「最貴不一定是最漂亮!不信妳問別人。」

以倩:「思敏思敏妳覺得美潔的衣服漂亮還是我的衣服漂亮?」

家美:「老師,他們好多人都說我好醜,明明媽媽跟我買了最漂亮的衣服,他們卻說我 好醜。」

以倩:「是她先說我們醜的。」(誌 20071219)

後面還是爭執不斷,只因為家庭文化之差異、個人價值觀的不同對美的定 義認知是完全不同的解讀,研究者有機會應可再就此相關議題,做成團體討論,

孩子應該會感興趣。

三、教師多拋一些與大自然有關之議題,引發幼兒找尋新知 之樂趣

美的議題無所不在,生活週遭處處都可找到可研究之議題。教師可多引導 一些大自然相關之議題,讓幼兒時時緊盯著大自然的變化,同儕之間更會相互 討論研究找尋答案。孩子有了探索之欲望,每一刻鐘都充滿期待,到處都有美 的驚奇與發現。有了舊經驗,又有機會走出戶外,幼兒的眼睛四處瞭望,一會 兒追著昆蟲跑,一會兒沿著花草繞,世界變得更美妙了。

S1:「ㄟ妳看那個是芭樂耶!是個爛掉的芭樂耶!」

S22 趨前看個仔細,跑回來向同學報告:「你們快來看,有一棵樹上結的果 子全都爛 掉了,好奇怪唷!」

S9:「還被偷吃呢?不知道誰會來偷吃?」

「蜜蜂」「蝴蝶」「昆蟲啦」「唉呀!不可能,牠不可能咬那麼大口啦!」大夥 兒七 嘴八舌爭論不休,一起轉向老師尋求協助,老師怎可如此輕易就公布答案,當然要找小 小柯南破案囉!

師:「我沒見過事實的真相,不能隨便猜測,我們都來扮演小小柯南,誰先發現事實,

誰就能公布答案,他就是我們的柯南,大家加油啦!」

下午二時四十分午休結束時刻,一群幼兒又繞去看芭樂樹,回來時 S12 問老師:「老 師,我剛看到小鳥在芭樂旁邊跳來跳去,芭樂是不是牠吃的呀?」老師還是不給答案,

讓他們持續探索。果真隔天早上 S19 跑來報告老師:「我看到了!是一隻尖尖嘴巴頭髮 白白的鳥在吃芭樂,牠就一直吃一直吃就飛走了。」答案終於揭曉,小朋友好興奮,直 喊:「柯南柯南。」,卻也有幼兒說:「怎麼有女的柯南呀!」(誌 20071217)

四、教師可為幼兒提供美感相關物品作為獎賞,引發幼兒對 美的持續探索

在教學過程中一定會使用增強物,此增強物可以搜尋與美有關之物品,以 刺激他持續對美之探索,但當孩子有了質疑,仍應循正當管道解除孩子心中的

疑慮,讓孩子可以持續發揮探索精神。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珍視幼兒的一問 一答,有時不經意的一句話,卻能影響孩子久遠。

當孩子們表現不錯或主動幫忙老師,為了肯定他的作為,給予的獎賞物是小貝殼,等 領到了 10 顆小貝殼後,老師就再送牠一罐小玻璃瓶,外加貝殼沙或色沙,小朋友收集完 成可帶回家做紀念再重新開始。因為貝殼很小,小朋友領到小貝殼就在手心端詳好久,這 個場景讓我頗受感動,其實小小年紀還是有審美的能力的,而且我還聽到他們的驚呼「好 小唷!」「好漂亮耶!」「真可愛呢!」「有條紋呢!」「我的有斑點呢!」聽到他們一一的 說出自己的觀點,老師更覺得此時此刻為最佳美的鑑賞呢!但卻有一個小朋友持不同意 見:「老師!這個貝殼是妳撿的嗎?」「一部分海邊撿的,大部分是買的!」「我媽媽說海 邊貝殼不能撿,要是每一個觀光客都撿回去,以後來的觀光客就看不到貝殼了!而且我媽 媽還說,如果我們把貝殼都撿走了,寄居蟹就沒有家了!」這真像是被敲了一記悶棍,我 還沉醉在孩子的美感知覺中,已經有孩子在檢討老師的作為了。(札 20071008)

有時孩子持不同意見,老師更應耐心傾聽他的原由,說不定這正是他興趣 的出發點,漠視他,說不定他的興趣就因此被澆滅了,老師應審慎處理孩子的 不同意見。

後經查詢旅遊局網站得悉:撿拾貝殼是否違法,應視當地的風景區管理規 則而定,若為國家公園之風景物,則不可盜取園內景物,其他則無此規定。

五、小結

經以上試探性研究,研究者對自己任教班級獲得一些啟示,以下分為五 項說明:

(一)研究者在生活美感教育教學過程中之態度非常重要,因教師的身教言 教就是最佳的美感學習教材。

(二)研究者所任教班級的幼兒因為生活經驗之不足,平時可多提供或充實 相關經驗之探索,給予感官刺激,有益於日後美感的創作。

(三)研究者需多找尋幼兒喜愛的大自然相關議題,激發幼兒探索新知之好 奇,則幼兒之學習動力將源源不絕。

(四)研究者適當之引導及刺激且不急於給答案之學習過程,能激發幼兒之

觀察及思考力。

(五)研究者在設計獎賞活動時,可利用具有美感的相關素材,啟發幼兒對 美的感知及領悟力。

研究者實施生活美感教育之前導性試探教學,透過實際教學、反省、發現 問題、解決問題,而研究者也冀望透過本研究,能增進研究者運用教學活動之 能力,並能將美感智識落實在日後之教學活動中,讓幼兒能處處體會生活之美。

希望能由此研究拋磚引玉,使更多有志研究生活美感教學之教師有所借鏡,是 故本研究期望以質性研究的教學實踐歷程,深入探討生活美感教育如何運用教 學活動帶領幼兒進行美感體驗。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