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建議

一、 在研究上的建議 (一) 研究設計的建議

1. 可僅針對學生發問類型與發問態度進行研究

本研究發現學生發問次數的變化發問行為影響並不大,除非一開始學 生的發問次數非常少,甚至都不發問時,去關注發問次數才有意義,但是 一旦學生開始願意主動發問後,發問品質的好壞,也就是發問的問題類型 和發問態度的變化,才是研究者更應關注的焦點,因為此時發問次數減少 已不代表學生的發問行為變差。

2. 宜在研究進行前確定各項觀察類目

由於在本研究開始進行前,研究者未對問題類型做更完善的探討,以 致於曾於研究進行中,將問題類型類目做局部的更改,雖然仍符合行動研 究邊做邊檢討,邊做邊修正的研究精神,但是卻造成研究上額外的困擾。

行動研究中,研究者應將省思與觀察重點放在學生學習反應和教師教學困 境,以作為調整方案設計的依據,對於所觀察研究的各項類目宜在研究前 確定。

(二)未來研究的建議

1. 探究學生發問互動行為的言談分析關係

觀察學生在閱讀討論活動中的逐字稿,研究者發現,當問題被提出後,

引起的回應程度常會因問題類型的不同而不同。同一類型的問題,也可能 引起的回應程度不盡相同。未來研究者可利用逐字稿進行言談分析,探討 學生發問互動行為的關係。

2. 探究如何改善學生發問問題不完整的現象

本研究所登錄的問題都是學生在討論中的口語發問,學生的問題常常 問得不太完整,如果沒有聽到前後文的人,或弄不清發問者題意的人,可

110

能會不知如何回應問題,因而影響雙方的發問行為表現。因此後續研究,

可以針對指導學生以完整而正確的問句發問,設計課程進行研究。

(三) 其他

1. 應加大各討論小組的間距以避免相互干擾

為避免小組討論時,因情緒過於興奮激動,所產生音量相互干擾,使 錄音效果變差,造成在逐字稿的謄寫不易,因加大各討論小組之間的間距。

延伸到走廊是個解決的方法,因為便於研究者的觀察和秩序的維護。

1. 應提早敲定和協同者的研究晤談時間

除了在研究之前,需先與研究協同教師商量教學研究時間,盡早請學 校教學組在排課表時,把協同教師的時間空出來,以便其做觀察與記錄外,

研究過程中應必須與協同教師進行研究會議,如果也能事先定下來,有利 排出除其他活動的干擾。

二、 在教師教學上的建議

對 於 有 心 指 導 學 生 透 過 閱 讀 討 論 文 學 作 品 形 式 , 分 享 個 人 真 實 的 感 受,並養成學生獨立閱讀,樂在學習的教師,本研究之結果提供下列幾點 建議:

(一)課程設計必須考慮影響學生發問的原因

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應先瞭解學生在課堂中不想發問的原因,想辦法 一一解決。教師除了營造一個開放而友善的學習環境,允許學生表達不同 的想法,小組討論方式有也利於學生主動發問,但要注意討論環境的安排,

組和組之間的距離不宜過近,必要時將小組討論延伸到走廊或戶外某個安 靜的角落進行。教材須能引起學生的發問意識,讓學生參與文本的選擇,

盡量以學生的選擇進行分組。並叮嚀學生做好討論的準備工作,看完文本 和事先把想到的所有問題紀錄下來。

(二)可嘗試利用迷你課程的教學,改善學生發問行為

雖然九年一貫課程賦予老師在課程的設計有許多的彈性,但是扣掉學 校特色發展課程,與要兼顧學生在各領域的正常學習,其實老師想發展個 人因教學理念而想帶給學生額外學習活動的空間並不大,依本研究的研究 結果,運用迷你課程,以化為零的方式,積沙仍可成塔,是足以改善學生

111

的發問行為。因此,教師只要利用短短二十分鐘左右的晨光時間,視學生 平日在課堂上的發問行為缺失,設計合適的迷你課程,是可能改善他們的 發問行為。

(三)應指導學生認識各問題類型,增加發問類型的種類

提 高 發 問 次 數 並 不 難 , 發 問 次 數 也 不 是 唯 一 衡 量 學 生 發 問 行 為 的 指 標,如果要更進一步改善發問品質,增加學生發問類型的種類,不再受限 於平日習慣發問的問題類型,教師應在平日的教學中,適當融入問題類型 的教導,讓學生認識各種問題類型的特性、使用時機和提問方式,並配合 各領域的教學內容實際練習,學生可能因此發問的問題類型種類變多,同 時拓展了探討文本的角度,使整個討論活動因問題類型的改善,顯得更活 絡有趣。

(四)迷你課程的安排要考慮學生需求,彈性調整作法

迷你課程的安排要視學生的需求而設計,教師應留意觀察學生的討論 行為,並不是設計後就按部就班的進行教學。若學生在迷你課進行中的反 應熱烈時,可以彈性調整學生練習的時間。若學生已具備的發問能力就不 需再多加指導,只做補強的部分就好。把時間留給學生在享受閱讀,享受 分享上。全班性的迷你課程,對弱勢學生的學習效果有限,可以適時的針 對較弱勢的學生實施小組或個人的迷你課程來協助他們。

(五)以書面提問的迷你課程教學,增加問題的完整性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在發問行為上的表現,其實有部分是建立在三年級 所受到一些文學討論的基本訓練,但仍在問題的表達上欠缺完整性。因此,

教師的閱讀討論教學,不妨由教師先主導討論進行,示範如何透過發問進 行文本內容討論,對於初次學習問題類型的學生,迷你課程設計可以從書 面提問的教學和訓練著手

讓學生能學習如何完整表達問題,再由學生自 行主導討論的進行,可以避免學生因伙伴的發問陳述不完整,造成聽不懂 而失去回應的機會。

112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

一、 論述專書

谷瑞勉(譯)(2001)。教室中的維高斯基-仲介讀寫教學與評量。

(D. K. Lisbeth 編,S. I. McMahon 著,1996)。台北市:心理。

谷瑞勉(譯)(2004)。鮮活的討論。(L. B. Gambrell & J. F. Almasi 編

,1996)。台北市:心理。

林心茹(譯)(2002)。協助學生做最棒的報告。( L. Laase & J. Clemmons 著 )。台北市:遠流。

林文韵(2005)。推動文學圈的師資培育。載於侯秋玲 吳敏而編,文學圈 之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朗智。

姚美華 胡幼慧 (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

如何收集資料、登錄與分析?載於胡幼慧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 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

夏林清等(譯)(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Altrichter, Posch & Somekh 著,1993)。台北市:遠流。

張玉成(1999)。教師發問技巧。台北市:心理。

黃光雄(1996)。教學理論。高雄市。復文。

趙永芬(譯)(2003)。中學生閱讀策略。(R. Laura 著,2000)台北市:

天衛。

二、期刊論文

朱 良(2008)。也談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2008年7月8日 檢自 http://www.cnki.net

李月娥(2003)迷你課程妙用多。師友月刊,431,86-87。

林文韵(2004)。「文學圈」的理論與實務:以教師成長課程的設計為例。

教育研究月刊,126,33-45。

周麗娟(2008)。培養學生提問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發展。2008年7月8日 檢自 http://www.cnki.net。

113

高強華(1987)。從「迷你課程」論課程革新。現代教育,23期,112-122。

張玉成(1998)。教師發問技巧之外:論鼓勵學生發問暨教師回答技巧之重 要性。教師天地,96,54-60。

歐陽文(1998)。學生無問題意識的原因與問題意識的培養。 2008年7月8日檢自 http://www.cnki.net。

三、博碩士論文

王靖芳(2004)。國小教師發問行為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呂淑梅(2006)。以鷹架教學促進兒童閱讀發展之行動研究以一個中年級 班級閱讀活動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雄市。

杜宜展(1996)。國小學生發問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大 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宜倫(2004)。幼稚園教師團體討論中討論與分享發問行為研究。國立台 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姿慰(2003)。改善國小五年級學生自然課發問之行動研究。國立台中師 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徐淑委(2008)。兒童哲學進教室-以<靈靈>進行思考教學。國立台東大 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陳宜佩(1999)。促進學生形成問題與探究問題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 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煥昌(2003)。指導學童提問策略之探討。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 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慧君(1994)。個案研究影響教師發問技巧的內在因素。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生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敏華(2003) 。閱讀工作坊在國小一年級實施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 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嘉義縣。

馮佩珍(2007)。「文學圈」在國小二年級閱讀教學應用之研究。國立新竹 教育大學語文學系碩士班,未出版,新竹市。

114

熊千瑩(2006)。在探討國小四年級生音樂概念迷你課程學習反應之分析。 國立台南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外文部分

Day, J. P., Spiegel, D. L., Mclellan, J. & Brown, V. B.(2002). Moving Forward with Literature Circles. New York: Scholastic Inc.

Harvey, D. & Steineke, N.(2004). Mini-Lessons For Literature Circles.

Portsmouth,NH:Heinemann.

Literature Lessons. (n.d.). Literature Circle Models(chap. 2). Retrieved August 30, 2007, from

http://home.att.net/~TEACHING/litcirclemodels.htm

Yates, M.(2008). Choosing a “Just Right” Book. Match Reading Level with the Five Finger Rule or Goldilocks Method. Mar 8. 2008,from

http://primary-school-curriculum.suite101.com

What are literature circles?(n.d.). Retrieved August 25, 2007, from http://www.literaturecircles.com/article1.htm

115

116

附錄二 家長同意書

給家長的通知

親愛的家長:您好!

有思考才能產生疑問,孩子如果能透過思考自己提出問題,才是最主 動積極的,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則是深入探討知識的動力。

根據觀察孩子四次的文學圈活動,淑瑜老師發現孩子們普遍不會利用 發問策略來解決閱讀上的疑問或促進討論的進行。為了改善這種現象,本 學期淑瑜老師欲利用週三晨光時間和週五的彈性課,進行十二節有關發問 的迷你課程(每次十五分鐘),並觀察孩子在討論時的發問行為,目的在 於希望能增加孩子的發問次數和提昇發問類型的層次,以作為日後持續推 動文學圈活動時,孩子能更深入的進行閱讀討論的基礎。

根據觀察孩子四次的文學圈活動,淑瑜老師發現孩子們普遍不會利用 發問策略來解決閱讀上的疑問或促進討論的進行。為了改善這種現象,本 學期淑瑜老師欲利用週三晨光時間和週五的彈性課,進行十二節有關發問 的迷你課程(每次十五分鐘),並觀察孩子在討論時的發問行為,目的在 於希望能增加孩子的發問次數和提昇發問類型的層次,以作為日後持續推 動文學圈活動時,孩子能更深入的進行閱讀討論的基礎。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