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各階段閱讀討論的發問行為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各階段閱讀討論的發問行為

一、 各階段閱讀討論的發問次數

(一)發問次數的變化傾向 1.整體表現

本研究焦點組學生在閱讀討論活動中,共提出 1514 個問題。將這些問 題依本研究所指的第一大類問題(與文本相關)和第二大類(與文本無關), 按各階段與各次閱讀討論時的發問次數,與這兩大類佔所有發問次數的比 例,做成各階段各次討論發問次數表,如表 4-2-1:

52

53

s15、s23、s02、s06 和 s25 等七位學生的發問在第三階段反是最少,不過 減少的幅度都比較小,較集中在 s23、s06 兩位,分別達 18、11 題,但是

54

(二)影響發問次數變化的原因探討

造 成 以 上 三 個 發 問 次 數 變 化 的 影 響 原 因 , 是 否 受 迷 你 課 程 教 學 的 因 素,將會在第三節探討。但從研究者研究日誌的記載和從教室觀察記錄表 的紀錄,發現還有可能是下列幾點原因所致。

1. 學生觀望研究者對任務單的要求,完成率偏低,討論不踴躍 由於研究者一再強調討論的內容沒有所謂的對錯,任務單上的任務也 沒有一定的呈現格式,原本是希望盡量不要用既有的框架去限制學生,但 卻使學生觀望研究者對任務單的要求程度,造成在第一次討論時,竟然有 全班的三分之二學生並沒有完成任務,因此在第一次閱讀討論時,有許多 學生仍在撰寫和準備任務,並沒有很踴躍的進行討論,發問與回應的人都 不多。

經過週一的颱風假,原本以為學生會把任務單完成的更好,但實際只 有十個學生是完成的。其他人要不還沒提出問題,要不還沒完成個人的任 務,甚至有七個學生連帶都沒帶來。

尤其 s07、s10 和 s12 在同一組,所以今天分組後 s05 組的這三人有一 大半的時間都在寫任務單,讓郭老師都忍不住提醒他們該討論了。這種沒 看書、沒做任務單的情形,需要想個方法解決。 (研究日誌 971001)

2. 更換班級幹部後,原班長帶頭偏離話題,增加轉移性問題

期中評量後,原本擔任班長的 s02,因在工作職務上屢屢出狀況,犯 滿三次失誤後,遭研究者換下班長的職務。當時是為了建立 s02 的責任感,

希望利用其擔任班長之責,懂得約束個人愛插話、頂嘴與搞笑的習慣,所 以他是班上唯一指定擔任的幹部。當上班長後,行為舉止確實收斂許多。

但在規定犯滿三次失誤需重選幹部的班規下,第二階段的討論活動時,s02 已遭卸下班長之職,但自此 s02 在閱讀討論活動中,時常大放厥詞,出言 不遜,更結合 s13 故意與伙伴唱反調,把話題扯遠。造成第二階段起,s25 組的第二大類發問類型大量增加,不僅其他組員需不斷確認討論的程序,

也增加不少轉移性問題。

從表 4-2-2 可發現 s25 組發問的轉移性問題次數一直都佔三個焦點組 的一半左右,但第一階段 s25 組僅提出 17 題轉移性問題,第二階段卻上升 到 25 題,s02 個人就提出 10 題,跟他唱和的 s13 也提出了 8 題。這也就

55

是可能造成第一大類問題,隨著階段的進展,發問次數越來越多,但是佔 該次討論總發問次數的比例,卻以第一階段為最高,第三階段次之,第二 階段卻最低的原因。

s25 組在第二階段的討論中,s02 和 s13 為了要求 s09 解釋選擇朗讀內 容的原因,一再用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方式。例如: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的討 論,花了許多時間追問「有多誇張?」,並多次語帶恐嚇。從以下記錄可見 一斑:

s13:為什麼要寫這一段?

s09:因為覺得這一段很誇張

s13:有多誇張,你可以解釋一下嗎?

s02:那我問你,那這樣子他根本就隨便報告。

s06:沒辦法,他形容不了的誇張啦!

s02:好吧!那這次先饒過你。

s25:太科學了

s02:繼續想,想出來才讓你下課。沒想到,我先翻到的話,psp 拿出 來送我。

s02:s09,這個問題(答案)不行!

s13:你笑個頭!

s02:再笑打爛你的嘴巴。 (逐 971022-s25)

經過一天後,s13 和 s02 還是繞著同一個話題在問 s09,一再地找 s09 的麻煩,而不反省其實自己也沒有事先準備好任務單上的提問,尤其 s13 在報告任務時,自己也吞吞吐吐,但卻用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方式,逼問別 人做任務的原因。

因為 s09 的聲音比較小,脾氣又和善,和 s02 和 s13 一直都在同一家 安親班,兩人一再地恐嚇威脅 s09,讓 s09 時常以傻笑帶過尷尬。反倒是 s06 常出面阻止他們兩人的出言不遜,s06 是這一組的秩序維護者。

在第一階段的討論中,協同研究者李老師對於 s06 和 s02 都有很高的 評價。認為 s02 的發言積極,口齒清晰,很有主見。s06 對不同的意見,

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很容易就聽出伙伴說法的矛盾之處,也很能掌握證 據說服伙伴。但是第二階段開始,從李老師的教室觀察記錄即可發現 s02

56

的轉變。

s02 口語專制,要把 s09 逐出組別,還罵 s09 笨、猪和廢話。

s13 不肯放過 s09 要他講完一頁作為朗讀的內容。偶而問問題,或追 問一些無關文本的問題。例如:那個吃口香糖的是吃什麼口味的?

(觀察 971024-s25)

s02 聲量大,語氣較專制,並非與人討論。

(觀察 971029-s25)

因此,研究者利用國語課時間提醒,過去在三下時,就一再強調閱讀 討論時,必須相互尊重,可以不同意別人的想法,但要尊重別人的說法。

之後,如果李老師因故無法到場時,研究者出現在該組旁邊的頻率會比較 高,但如果研究者離開後,s02 又會趁機搗亂,以開玩笑的方式恐嚇同學。

到第三階段這種恐嚇威脅的語詞才明顯減少,s25 組的 s13 不僅轉移 性問題變少,也不再時時附和 s02,但 s02 仍提出許多無俚頭的搞笑問題。

所以第三階段,只剩下 s02 的轉移性問題仍持續增加到 19 題。而 s02 從幼 稚園同班到國小四上,兩人平日在課堂上,常常一搭一唱把上課話題扯遠,

隔空一起搞笑的 s10,在 s05 組也發問 9 題轉移性問題,是所有焦點學生 中第二多的。

3. 小組領導人因公出而缺席,小組討論失控

s06 是 s25 組中主要引導帶動討論,使討論不離題的靈魂人物,不僅 平均每次討論都能針對第一大類問題發問 12 題以上,對於程序上的管控,

也相當注意,尤其對於 s02 的胡搞,是 s25 組中唯一敢出面制止的學生。

s27 在 s15 組針對第一大類的問題平均每次討論也能發問 8 題以上,而且 相當投入回應同學的發問,有自己想法的學生。但是 s27 在第二階段的第 二 次 討 論 因 參 加 民 族 舞 蹈 比 賽 而 缺 席 , 不 過 該 組 組 員 仍 很 認 真 的 討 論 問 題,雖然問題題數略微減少,但是有 s14 和 s23 替代 s27 的引導角色,整 組的表現還不至於太糟。s06 則因代表班上參加英語演講比賽,在第三階 段的第一次閱讀討論活動的最後三、四分鐘才回教室,幾乎沒有參加該次 討論。少了 s06 和 s27 的小組當天的發問次數和類型都產生了一些變化。

尤其 s25 組明顯的第二類問題大量增加,時常出現閒聊等離題狀況,s09 和 s25 根本無法制止 s02 的玩鬧。

57

s02 大放厥詞時,s13 和 s25 一副無聊的樣子。

s09 一直躲著鏡頭。

s02 進行分享時,有些心虛。

s13 與隔壁組打起招呼。

s06 最後四分鐘才加入。

(觀察 971112-s25)

4. 發問類型的轉變,影響發問次數

隨著有關於發問類型的迷你課程教學實施後,學生開始嘗試練習新學 的問題類型去發問,越是具有批判性或創造性的問題,引起的回應會越多,

當小組成員把時間投注在同一個問題的發表與討論。以下對話為例:

s25 如果你是豆子,你會怎麼做?做什麼頑皮的事情,你會做嗎?

S02 首先先在老師的茶裡下毒,會騙老師的錢 s25 趕快啦!你已經講完了,換你

s02 我鬼點子最多 s25 他說

s02 對老師噴墨汁 s25 你咧?

s13 把老師拖出去廁所打(s02 竊笑) s09 應該沒有吧

s25「應該沒有」是什麼意思?

s09 頂多只在黑板上塗鴨 s25 他說頂多只在黑板上塗鴨 s13 好,你去塗

s09 不要,不要好了,這句算我隨便說說的。 (逐 971112-s25)

這樣的創造性問題一提出,除了 s06 不在場,其他三個伙伴都回應了。

如果這類針對內容延伸,比較能引起共鳴的問題類型變多,在相同時間內 發 問 的 問 題 相 對 的 就 會 減 少 。 第 三 階 段 第 二 大 類 的 問 題 比 第 二 階 段 少 38 題,但省下來的時間,僅討論了第一大類增加的 20 題,一方面代表學生更 專注於文本內容的討論,一方面每題問題花的時間普遍增加。這也可能是 最後的問卷調查中有五個學生表示討論時間並不夠的原因。這樣的結果顯

58

示:發問題數的減少,其實並不代表學生的討論品質變差。

5. 學生熟悉討論時與伙伴的互動模式,逐漸主動發問與回應

第二階段,由於轉移性問題在三個焦點組都增加的情形,研究者認為 為了將討論拉回到文本,各組出現討論程序相關的問題也跟著變多。但是 到第三階段,學生一方面已有更多的發問內容可提出,一方面也不再隨帶 頭胡鬧的人起舞,熟悉與同學互動的模式後,已能比較主動的發問,所以

「換誰?」、「誰先?」這種屬於討論程序相關的問題就變少了。

6. 任務單的提問教學,讓各階段的第一次討論發問最多

研究者認為,第一階段學生因觀望而沒完成任務單,導致第一次討論 問題不多,但經過研究者補充說明撰寫任務單的意義,以及第二階段的第 一節迷你課「任務單的撰寫之二」教學後,學生知道如何提升任務單的品 質。所以隨著任務單完成率提高,品質又提升後,學生在每階段的第一次 討論,因有事先準備任務單上的提問,所以不乏問題可問。到每階段的第 三次討論,則大多是延伸同學的話題,或臨時再想的問題,因此可能花在 思考繼續要問什麼問題的時間一多,問題次數自然就減少。

綜合上述結果發現:雖然第三階段和第一階段比較,整體發問次數雖 然 有 增 加 , 但 集 中 在 少 數 幾 個 慣 以 打 破 沙 鍋 問 到 底 的 方 式 發 問 的 學 生 身 上,對於討論的品質並沒有幫助。不僅第一大類問題類型的增加情形如此,

第二大類的轉移性問題也是增加在習慣搞笑搗蛋的一兩位學生身上。所以

第二大類的轉移性問題也是增加在習慣搞笑搗蛋的一兩位學生身上。所以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