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三節 建議

本節根據研究結果與研究限制,針對大學生、諮商實務工作者與 未來研究提出下列建議:

壹、對大學生的建議

一、了解兩性情緒表達方式的差異

本研究發現男女在愛情關係中表達自己的正向及負向情緒有不 同的習慣,因此,建議大學生可藉由性別相關課程及工作坊瞭解兩性 之間在表達情緒上的差異,以便能增進彼此的瞭解並減少摩擦。

二、了解自己的人際依附風格及情緒表達模式

本研究發現不同人際依附風格的大學生有不同的正負向情緒表 達方式,此外,大學生自身的情緒表達方式亦與其在愛情關係中的滿 意程度有關,因此建議大學生可藉由參加自我探索團體、工作坊或接 受個別諮商了解自己的依附風格及習慣性的情緒表達模式,以重建其 依附經驗並藉由適當的情緒表達增進彼此的關係品質。

貳、對諮商實務工作者的建議

一、透過依附的觀點瞭解大學生的情緒表達方式

本研究發現個人的依附風格與愛情關係中的情緒表達方式有 關,因此,建議諮商師在愛情關係諮商時,可幫助個案探索其依附風 格與內在運作模式,以增進個案的自我覺察,並瞭解依附關係對其在 愛情關係中情緒表達方式之影響,藉此幫助案主透過覺察產生改變的 可能。

二、扮演「安全堡壘」的角色

諮商師可藉由營造安全信任的氣氛,建立正向支持的諮商關係,

使當事人在諮商過程中能自在的表達自己的情緒,而更能肯定自己的 感覺,允許自己體驗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感受,並藉此矯正性經驗重建 個案的依附關係,協助個案整合內在經驗,發展內在資源,增加自我 價值及其在關係中的彈性,而能以較健康的方式表達因應愛情關係中 的情緒事件。

三、開設依附關係工作坊

本研究發現不同人際依附風格的情緒表達方式略有不同,依附風 格的內在運作模式會影響個人在遭遇不同前置事件所產生的正負向 情緒,因此,可藉由依附關係工作坊協助個人探索並重建自己的依附

經驗與內在運作模式。

四、開設情緒表達相關課程

本研究發現較傾向以語言、動作、間接方式表達正向情緒的大學 生其愛情關係滿意度較高;愈傾向以動作、間接方式表達負向情緒的 大學生,愛情關係滿意度愈低,因此情緒表達方式與愛情關係中的滿 意度息息相關。因此建議諮商實務工作者可藉由情緒表達相關課程、

工作坊或團體,協助個人探索自己的情緒表達模式,並藉此協助個人 在愛情關係中的溝通與協調。

參、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方法

(一)由於本研究的對象為台灣中部大學院校一至四年級的學生,研究 結果無法類推至其他地區的大學生或其他族群,未來需要更多研 究探討其他不同地區、學院及出生序的族群,以便能更全面瞭解 大學生之依附風格及情緒表達方式。

(二)由於愛情關係是一互動的關係,以量化的方式蒐集資料容易遺漏 許多重要訊息,因此若能增加深度訪談的研究方式,可增加對愛 情關係中相關訊息的瞭解。

(三)由於本研究所有變項的測量都是藉由自陳式的工具所獲得,為了 避免研究結果受研究工具的影響,可結合其他的測量方法,如伴

侶自評、行為觀察、臨床觀察等。

(四)本研究採「獨立樣本設計」,由受試者主觀詮釋其愛情關係滿意 度,若能以「配對樣本」同時施測愛情關係中的雙方,將更能完 整呈現此段愛情關係的全貌。

(五)本研究採用依附風格的類別資料進行分析,然而,由於逃避依附 型的人數過少而無法對此類型的人進行分析,未來的研究可以採 用向度分數的資料進行分析,以避免類似的問題。

二、研究主題

(一) 本研究探討情緒表達方式與愛情關係滿意度的關聯,但對於會影 響愛情關係滿意度的其他混淆變項(如兩人的交往時間、目前愛 情關係的狀態或因戀情消逝而有不同觀感的狀況等),本研究並未 納入考量,未來的研究可探究這些混淆變項是否對個人的愛情關 係滿意度造成影響。

(二) 本研究中發現不同依附風格之大學生在愛情關係滿意度上並無 差異,與國內外相關文獻之研究結果不同,期盼未來的研究能針 對此議題深入研究,以便更能瞭解依附風格與愛情關係滿意度之 關聯。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雪貞、林翠湄、連廷嘉、黃俊豪譯(2003)。Shaffer.D.R 著。發 展心理學。台北:學富。

王淑俐(1995)。青少年的情緒問題、研究與對策。台北:合計圖書。

王慶福(1995)。大學生愛情關係徑路模式之分析研究。彰化師範大 學輔導學系博士論文。

王慶福(2000)。當男孩愛上女孩:人際依附風格類型搭配、愛情關 係與關係適應之研究。中華輔導學報,8,177-201。

王慶福、林幸台、張德榮(1997)。人際依附風格、性別角色取向與 人際親密能力之評量。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44 卷,63-78 頁。

李怡真(2001)。愛情關係中的情緒表達衝突。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

何冠瑩(2003)。大學生愛情關係之生氣表達、生氣滿意度對愛情滿 意度的影響。東吳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李瑞玲(1993)。以生物-心理-社會模式探討生氣歷程對血壓心理生 理機制之影響。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鈺華、許湘翎譯(2003)。Sally Planalp 著。情緒溝通。台北:

洪葉出版社。

李維庭(1994)。「愛上一個人」:愛情現象的詮釋。國立臺灣大學心 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昭儀(2004)。大學生共依附與愛情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嘉瑜(1996)。衝突原因、處理方式對愛情關係的影響-以焦慮依附 型大學生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林宜旻(1993)。愛情類型、嫉妒與關係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政 治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林佳玲(2000)。夫妻依附風格、衝突因應策略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 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素妃(2003)。知覺父母婚姻關係、性別角色與親密關係滿意度之 分析研究-以大學生情侶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系 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淑敏(1996)。如何解讀分手故事。諮商與輔導。

侯靜里(2001)。台北地區大學生自我概念對愛情關係適應與婚前性 行為影響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修慧蘭、孫頌賢(2003)。大學生愛情關係分手歷程之研究。中華心理 衛生學刊,15,71-92。

曹中瑋(1996)。大專學生嫉妒心理之分析。本土心理學研究,5,

72-112。

陳月靜(2001)。大學生愛情關係分手的研究。通識教育年刊,3,

29-42。

陳秀菁(2002)。大學生的共依附特質、人際親密能力與親密感之相 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金定(1997)。依附行為與情緒調適能力之因果模式探討暨情緒調適 團體對不安全依附者依附相關變項之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論文。

陳詩潔(2006)。大學生的共依附特質、自我感受與愛情關係品質之 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所碩士論文。

曾育齡(2004)。大學生身體意象與戀愛關係相關之研究。中國文化 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張芳熒(2004)。愛情關係中對方衝突管理方式與自身關係滿意度之 關聯。輔仁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

張時雯(2003)。大學生自我效能、衝突反應方式與戀愛關係品質之 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心理與輔導組碩士論文。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思嘉(2001)。婚姻早期的適應過程:新婚夫妻之質性研究。本土心 理學研究,16,91-133。

張儷馨(2004)。大學生性別、依附風格與親密感之相關研究-以台 北地區為例。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所碩士論文。

黃于娟(1994)。性別、依附風格與自我坦露、幽默、撒嬌之關係。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玲喬(1998)。不同依附風格夫妻之關係期望、婚姻溝通與婚姻調 適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堅厚(1999)。人格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惠惠(2002)。情緒與壓力管理。台北:張老師文化出版社。

黃碧慧(2002)。大學生依附風格、愛情關係中之壓力事件困擾與因 應策略之關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 論文。

董秀美(2001)。情緒調節策略量表之發展:初探影響情緒調節歷程 之因素。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宏啟(1999)。大學生人際行為之測量及其相關變項之研究。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丁瑋(2001)。台灣大學生對他人情緒的評估與社會關係。國立台 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敏珍(1999)。老年人之人際親密、依附風格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佳伶(2003)。青少年親子依附關係及情緒因應方式、情緒因應能 力之關係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 文。

潘慧玲編(2003)。性別議題導論。臺北:高等教育有限公司,266-273。

戴薏珊(2003)。大學生父親依附、母親依附、同儕依附與自我認同 風格之關係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美榕(民 93)。大學生個人背景變項、知覺父母婚姻關係與其異性 親密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 論文。

蘇逸珊(2002)。大學生依附風格、情緒智力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

蘇逸珊(2002)。大學生依附風格、情緒智力與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