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學生人際依附風格、情緒表達方式與愛情關係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大學生人際依附風格、情緒表達方式與愛情關係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Copied!
17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廖淑台 博士

大學生人際依附風格、情緒表達方式與愛

情關係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研究生:鄭羽芯 撰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七月

(2)

大學生人際依附風格、情緒表達方式與愛情關係滿意度

之相關研究

摘要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台灣中部地區之彰化縣市及台中縣市 公私立大學及獨立學院大學生為研究母群體,抽取 11 所大學每校 1 ~2 班,共得有效樣本 400 份。本研究所使用的工具包括「個人基本 資料表」、「人際依附風格量表」、「情緒表達方式量表」與「愛情關係 滿意度量表」。調查所得的資料分別以卡方考驗、雙因子變異數分析 及 Pearson 積差相關等方法進行資料處理,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在人際依附風格上無差異。 二、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在正向情緒間接表達方式上有差異。 三、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在負向情緒語言表達、間接表達及控制負向情 緒表達方式上有差異。 四、不同人際依附風格之大學生在正向情緒動作表達方式及正向情緒 不表達方式上有差異。 五、不同人際依附風格之大學生在負向情緒不表達方式上有差異。 六、不同性別及不同人際依附風格之大學生在愛情關係滿意度上無差 異。 七、大學生正向情緒語言表達、正向情緒動作表達與正向情緒間接表

(3)

達的方式與愛情關係滿意度呈正相關;正向情緒不表達與愛情關 係滿意度呈負相關。 八、大學生負向情緒動作表達與負向情緒間接表達方式與愛情關係滿 意度呈負相關;控制負向情緒表達方式與愛情關係滿意度呈正相 關。 關鍵字:人際依附風格、情緒表達方式、愛情關係滿意度

(4)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Adult Attachment Style,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Love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of

Undergraduate

Abstract

A survey was employed in the study. Four hundred college students were sampled from 11 universities in Changhua and Taichung areas and counties. Instruments used in the study were Inventories of Basic

Information Investigation, Adult Attachment Style Scale, Emotional Expression Scale and Relational Assessment Scale. Data obtained in the study were analyzed by chi Square, two-way ANOVA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Women tend to express positive emotion by indirect way than men. (2)Women tend to express negative emotion by verbal and indirect

way than men. Men tend to control negative emotion than women. (3)There's no difference between men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ir

attachment style and love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4)The undergraduate who were secure and anxious attachment tend to express more positive emotion by acting out than undergraduate with dismissing attachment. The college students who were anxious attachment didn’t tend to express positive emotion than secure students.

(5)The undergraduate who were anxious attachment tend to express less negative emotion than secure undergraduate.

(5)

love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of undergraduate.

(7) A positive correlation is found between expressing positive emotion by verbalizing out and love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in undergraduate. There'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undergraduate's expressing

positive emotion by acting out and love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A positive correlation is found between expressing positive emotion by indirect ways and love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in undergraduate. There's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undergraduate's expressing positive emotion without expressing and love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8)A negative correlation is found between expressing negative emotion by acting out and love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in undergraduate. There's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undergraduate's expressing

negative emotion by indirect ways and love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A positive correlation is found between control negative emotion and love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in undergraduate.

Key Words:Adult attachment style, Emotional expression, Love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6)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5 第三節 名詞釋義………6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成人依附風格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9 第二節 情緒表達方式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26 第三節 愛情關係滿意度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44 第四節 人際依附風格、情緒表達方式與愛情關係滿意度 之相關研究………52 第三章 研究設計………67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67 第二節 研究對象………71 第三節 研究工具………74 第四節 實施程序………87 第五節 資料分析………89 第四節 研究結果與結論………90 第一節 大學生人際依附風格之性別差異異………90

(7)

第二節 不同人際依附風格之男女大學生在情緒表達 方式上之差異………94 第三節 不同人際依附風格之男女大學生在愛情關係 滿意度上之差異………114 第四節 大學生情緒表達方式與愛情關係滿意度之關係… 11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22 第一節 結論………122 第二節 研究限制………124 第三節 建議………126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130 英文部分………135 附錄………148 附錄一 引發快樂事件與快樂表達方式之預試問卷………148 附錄二 正式問卷………151

(8)

圖目次

圖 2-1-1 成人依附運作模式階層結構圖………11 圖 2-1-2 Bartholomew 與 Horowitz 的成人依附四分類模式………16 圖 2-1-3 成人依附風格的兩向度模式………16 圖 3-1-1 研究架構………67

(9)

表目次

表 2-1-1 成人依附類型………14 表 2-1-2 成人依附測量工具………20 表 2-2-1 情緒發展總覽………29 表 2-2-2 生氣表達方式………34 表 2-3-1 影響愛情關係滿意度之因素………50 表 3-2-1 預試研究樣本分布一覽表………72 表 3-2-2 正式研究樣本性別分布一覽表………73 表 3-2-3 正式研究樣本學校分布一覽表………73 表 3-2-4 正式研究樣本所屬學院一覽表………74 表 3-2-5 正式研究樣本年級分布一覽表………74 表 3-3-1 引發快樂情緒之前置事件歸類表………80 表 4-1-1 大學生人際依附風格之現況分析………91 表 4-1-2 不同性別之大學生人際依附風格卡方考驗結果摘要表…91 表 4-2-1 不同人際依附風格之男女大學生在正向情緒之語言表達方 式上的平均數、標準差……… 95 表 4-2-2 不同人際依附風格之男女大學生在正向情緒語言表達方式 得分之雙因子變異數摘要表………95 表 4-2-3 不同人際依附風格之男女大學生在正向情緒動作表達方式

(10)

上的平均數、標準差………97 表 4-2-4 不同人際依附風格之男女大學生在正向情緒動作表達方式 得分之雙因子變異數摘要表………97 表 4-2-5 不同人際依附風格之男女大學生在正向情緒間接表達方式 上的平均數、標準差………98 表 4-2-6 不同人際依附風格之男女大學生在正向情緒間接表達方式 得分之雙因子變異數摘要表………98 表 4-2-7 不同人際依附風格之男女大學生在正向情緒不表達方式上 的平均數、標準差………100 表 4-2-8 不同人際依附風格之男女大學生在正向情緒不表達方式得 分之雙因子變異數摘要表………100 表 4-2-9 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在正向情緒不表達之單純主要效果…101 表 4-2-10 不同人際依附風格之大學生在正向情緒不表達之單 純主要效果……… 101 表 4-2-11 不同人際依附風格之男女大學生在負向情緒語言表達方式 上的平均數、標準差………103 表 4-2-12 不同人際依附風格之男女大學生在負向情緒語言表達方式 得分之雙因子變異數摘要表……… 103 表 4-2-13 不同人際依附風格之男女大學生在負向情緒動作表達方式

(11)

上的平均數、標準差………104 表 4-2-14 不同人際依附風格之男女大學生在負向情緒動作表達方式 得分之雙因子變異數摘要表………104 表 4-2-15 不同人際依附風格之男女大學生在負向情緒間接表達方式 上的平均數、標準差………106 表 4-2-16 不同人際依附風格之男女大學生在負向情緒間接表達方式 得分之雙因子變異數摘要表………106 表 4-2-17 不同人際依附風格之男女大學生在負向情緒不表達方式上 的平均數、標準差………107 表 4-2-18 不同人際依附風格之男女大學生在負向情緒不表達方式得 分之雙因子變異數摘要表………107 表 4-2-19 不同人際依附風格之男女大學生在控制負向情緒上的 平均數、標準差………109 表 4-2-20 不同人際依附風格之男女大學生在控制負向情緒得分之 雙因子變異數摘要表……… 109 表 4-3-1 不同人際依附風格之男女大學生在愛情關係滿意度 上的平均數、標準差………115 表 4-3-2 不同人際依附風格之男女大學生在愛情關係滿意度 得分之雙因子變異數摘要表………115

(12)

表 4-4-1 不同正向情緒表達方式與愛情關係滿意度之相關………118 表 4-4-2 不同負向情緒表達方式與愛情關係滿意度之相關………119

(13)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人際依附風格、情緒表達方式與愛情關係 滿意度之相互關係。在本章中,將說明本研究之研究動機與目的,接 著提出本研究之待答問題及研究假設,而後針對本研究之重要名詞加 以定義。全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 研究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大學生正值十八至二十二歲的黃金時期,根據 Erikson 的心理社 會發展階段論,這個階段的個體的發展任務之一為尋求親密與承諾, 而愛情的滿足使人產生親密感,反之則產生疏離感,進而影響生活各 層面。Murphy, M. C. 和 Archer, J. 在 1996 年的研究亦發現,大學生 普遍認為親密關係(intimate relationship)是最大的個人壓力源(personal stressor)(引自陳月靜,2001),且在愛情關係中遇到困難、感到寂寞 或受到傷害更是大學生走進諮商中心尋求專業協助的原因之一(吳昭 儀,2003;陳秀菁,2002;Steuber, 2005)。Kaczmarek, M. G. 與 Backlund, B. A. 也指出,在此時期對親密關係的處理態度會影響大學生日後對 親密關係的處理(引自黃碧慧,2002)。因此,親密關係不但是大學

(14)

生的重要課題,戀愛困擾更會深深影響大學生的心情感受及生活各層 面,且這時期個體在戀愛中所呈現的形貌及與伴侶互動所得之戀愛經 驗會反過來形成或修正個體對親密關係的概念,由此可知親密關係對 大學生的影響及重要性,是以研究者選擇大學生族群為研究對象,瞭 解其愛情關係的運作情形。 「愛情」是一個非常迷人的領域,古今中外各種文學作品、科學 及學術性的研究紛紛投身這個神秘又複雜的領域。國外心理學家就以 愛情與兩性親密關係發展為重心,建構了不少理論,如 Lee(1973) 的愛情風格理論、Sternberg(1986)的愛情三角理論及 Hazan 和 Shaver (1987)的愛情依附風格理論等。若將愛情視為一個人際互動歷程, 國內外學者亦分別針對互動歷程前段(進入愛情)、中段(維持愛情) 及最終階段(結束愛情)等不同的階段加以研究,前段如張思嘉(2001) 研究進入愛情的關鍵因素為何; 中段如 Berry&Willingharm(1997)、 Creasey&Hesson-Mclnnis(2001)及 Steuber(2005)等人研究影響親 密關係滿意度的因素有哪些;最終階段如 Hendrick、Hendrick&Adler (1988)研究留在愛情關係的原因是什麼,修慧蘭、孫頌賢(2003) 研究分手調適歷程;羅子琦(2004)研究大學生走出愛情分手困頓經 驗之心理歷程研究。兩個個體發生從陌生到熟悉,從滋生情愫產生化 學作用到愛情穩定,其中必然經歷很多的衝突及磨合,而處於愛情關

(15)

係中的雙方如何彼此溝通、表達情感,進而維持彼此的愛情關係並使 關係長久是研究者欲關心的議題。 國內外學者針對影響愛情關係的品質、滿意度及親密感的因素亦 做了不少研究,結果發現依附風格、性格特質、共依附、性別角色、 愛情類型、自我效能、負向情緒表達、溝通策略及衝突反應方式等因 素均會對愛情關係滿意度造成影響(何冠瑩,2003;林宜旻,1993; 林素妃,2003;陳詩潔,2006;張芳熒,2004;Creasey & Hesson-Mclnnis, 2001;Franzoi、Davis&Young, 1985;Steuber, 2005);其中國外學者 強調依附風格能預測愛情關係滿意度,並在研究中發現安全依附型者 較其他非安全依附型有較高的關係滿意度(Creasey & Hesson-Mclnnis, 2001;Freitas, 2004;Robert, 2003),但國內這方面的研究卻極為少見, 因此,研究者希望探討國內大學生的愛情關係滿意度是否受到不同人 際依附風格所影響。 情緒表達方式亦被認為會影響愛情關係滿意度,如何冠瑩(2003) 研究發現在愛情關係中,採用控制情緒的方式來表達生氣情緒者,愛 情關係滿意度較高,而國外學者亦發現愛情關係中的情緒表達有助於 關係品質的提升(Floyd、Hess、Miczo, &Halone, 2005;Wehner,

1992),因此情緒表達方式亦為影響愛情關係滿意度另一重要因素,

(16)

冠瑩(2003)一篇,且其主要以負面情緒表達為主,然而在愛情關係 中,情侶雙方經常有親密愉悅的互動,正向情緒的經驗可能不少於負 向情緒,但這方面的研究在國內外皆極為少見,因此,研究者認為有 需要在情緒表達方式與愛情關係滿意度的相關中,補充正向情緒表達 與愛情關係品質之關聯這部分的瞭解。 由上可知,依附風格及情緒表達都會對愛情關係滿意度造成影 響。但以往研究雖然說明了不同依附風格會有不同的情緒表達形式 (陳金定,1997),但未曾將正負向情緒表達方式加以分類,而具體 探討不同的依附風格可能採取的正負向情緒表達方式,因此,研究者 亦在研究中探討不同依附風格之大學生在情緒表達方式上是否有所 差異。 此外,由於性別因素對於愛情關係具有相當的影響力,Levesque (1993)就指出男女看待關係的角度不同,男生偏向目標導向,女生 則偏向關係導向;再者社會對男女角色期待不同,也造成男女在語言 及非語言表達上的差異(潘慧玲,2003);且過去針對人際依附風格 性別差異的研究尚未得到一個共通的結果(王慶福,2000;張儷馨, 2004;黃碧慧,2002;蘇逸珊,2002;羅立人,1999)。因此,研究 者亦將性別納入研究變項,探討不同性別在人際依附風格、情緒表達 方式及愛情關係滿意度是否有所差異。

(17)

綜上所述,研究者為求能更明確且深入的瞭解在大學生之愛情關 係運作,將在本研究中探討性別、依附風格、情緒表達方式及愛情關 係滿意度之間的關聯。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如下: 壹、研究目的 一、了解大學生之人際依附風格、情緒表達方式及愛情關係滿意度之 性別差異。 二、了解不同人際依附風格之大學生在情緒表達方式上的差異。 三、了解不同人際依附風格之大學生在愛情關係滿意度上的差異。 四、了解大學生情緒表達方式與其愛情關係滿意度的關係。 貳、研究問題 一、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其人際依附風格是否有差異? 二、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其正向情緒表達方式是否有差異? 三、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其負向情緒表達方式是否有差異? 四、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其愛情關係滿意度是否有差異? 五、不同人際依附風格之大學生其情緒表達方式是否有差異?

(18)

六、不同人際依附風格之大學生其愛情關係滿意度是否有差異? 七、大學生之正向情緒表達方式與其愛情關係滿意度的相關為何? 八、大學生之負向情緒表達方式與其愛情關係滿意度的相關為何? 九、不同人際依附風格的男女大學生在正負向情緒表達方式上是否有 差異? 十、不同人際依附風格的男女大學生在愛情關係滿意度上是否有差 異?

第三節 名詞釋義

茲將本研究中,所提及之重要名詞分別界定如下:

壹、人際依附風格

人際依附風格(attachment style)指的是成人與他人建立情感連 結時,就如嬰幼兒在幼年時與雙親建立情感連結一般,有不同的風格 傾向,是一種從幼年就發展的持久穩定的人際親密關係傾向(王慶 福,1995)。在本研究中,人際依附風格的操作性定義係以受試者在 王慶福(1997)所修訂的「人際依附風格量表」上的得分而言。此量 表共有四個分量表,分別是安全依附型、焦慮依附型、逃避依附型及 排除依附型,取得分最高的分量表為受試者之人際依附風格類型。四 種依附風格的意義如下:

(19)

一、安全依附型(

secure attachment):對自己與他人都是正向的表 徵,認為自己有價值,值得被愛,並認為他人是可親近而有回應 的。 二、焦慮依附型(preoccupied attachment):對自己為負向的表徵,認 為自己沒價值,不值得被愛,害怕被遺棄;對他人則為正向的表 徵,回尋求他人的支持與接納。 三、逃避依附型(fearful attachment):對自己與他人都是負向的表徵, 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害怕被拋棄;而他人是不可信任且是拒絕 的,因為害怕而逃避和別人親近,以保護自己不受拒絕。 四、排除依附型(dismissing attachment):對自己為正向的表徵,認 為自己有價值,不擔心被拋棄,但認為他人是不可信任與拒絕, 防衛地逃避與別人親近以避免失望。

貳、情緒表達方式

情緒表達則是指個體藉由語言或非語言(臉部表情、身體動 作)的形式,將內心所感受到的情緒傳達出來,藉以和身邊的其它人 產生關係。本研究中的情緒表達方式(emotional expression)指的 是身處愛情關係中的個體因為關係內的事件所引發的情緒表達形 式,分為正向情緒表達方式及負向情緒表達方式。正向情緒表達方式 指的是研究者自編之「正向情緒表達量表」中各表達方式的得分,得

(20)

分愈高,表示愈傾向使用該種表達方式因應不同的前置事件;負向情 緒表達方式指的是研究者修訂何冠瑩(2003)的愛情生氣表達量表而 成的「負向情緒表達量表」中各表達方式的得分,得分愈高,表示愈 傾向使用該種表達方式因應不同的前置事件。

參、愛情關係滿意度

愛情關係滿意度(romantic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指的是身處 愛情關係中的個體,在與伴侶交往過程中的互動相處中,根據另一半 給自己的感受及其與自身的需求、期待相對照,而對此段關係所做的 主觀評量。愛情關係滿意度在本研究中的操作性定義是以受試者在何 冠瑩(2003)翻譯自 Hendrick 的「愛情關係滿意度量表」(Relationship Assessment Scale,RAS)上的得分而言,量表中平均得分越高,表示 此段關係越能滿足受試者的需求及期待。

(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的目的是在探究人際依附風格、情緒表達方式及愛情關係滿 意度的相關文獻以說明及佐證本研究的來龍去脈。本章共分為四節: 第一節為成人依附風格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第二節為情緒表達方 式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第三節為愛情關係滿意度的理論基礎與相 關研究;第四節為成人依附風格、情緒表達方式及愛情關係滿意度的 相關研究。

第一節 成人依附風格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

壹、成人依附風格的理論基礎

一、成人依附風格的定義

成人的依附風格是自幼年發展、內化後,一種穩定、持久的親密 關係的傾向,而個人會將過去在嬰幼兒時期和照顧者間的互動經驗一 一地反應在目前跟他人的親密關係中(蘇逸珊,2002)。Berman, W. 和 Sperling, M. B. 對成人依附下了一個操作性定義:「成人依附是個 體一種穩定的傾向,去靠近他主觀認為能提供其滿足生理、心理安全 感的特定對象,維持和尋求接近的實質努力,而這種穩定的傾向是由 依附運作模式所調節的,且這些是建基於個人在其人際世界中的認知

(22)

-情感-動機的基模中。」而且依附可以從狀態(如依附的困擾)、特 質(如內在運作模式)、互動(如婚姻與愛情)等層面加以研究(引 自劉敏珍,1999)。

二、成人依附風格與早年依附風格之比較

一般說來,成人依附與嬰幼兒的依附是很相似的,Weiss(1991) 認為成人依附與嬰幼兒依附的特質有些許相似之處,包括了情緒特質 上的相似性、經驗的延伸性、時間上的聯結性、且在發展上皆有連續 的現象。 但成人依附與嬰幼兒依附間亦有一些相異點,最大的不同點在於 成人依附關係之間的互動性。在嬰兒與兒童時期,其依附關係是互補 與單向的,嬰兒會受到依附對象的照顧與支持,但依附對象並不會希 望獲得嬰兒相同的照顧與支持。然而,成人的依附關係則是雙向的, 雙方均給予彼此安全感與照顧。亦即嬰兒的依附關係只有尋求照顧系 統,而成人的依附關係尚包括給予照顧系統。除此之外另一個不同點 是,成人依附關係存在著性關係。總而言之,成人的依附關係中,有 尋求照顧、給予照顧與性關係三種依附行為系統,所以,成人的依附 關係是互動的、彼此互相影響的(林佳玲,2000)。

三、成人依附風格的運作模式

成人依附源自於兒時依附,但隨著個體的成長,其認知、情感的

(23)

發展也愈益成熟,所接觸的人也愈多,也可能與不同的人形成依附關 係,個體內在的模式愈來愈複雜。Collins, N. L. 和 Read, S. J. 認為成 人的內在運作模式是一種階層性的結構(如圖 2-1-2),最上層的是較 普遍性的模式,其形成來自於父母、照顧者,以及同儕間的互動經驗, 因此適用於廣泛的人際關係與情境;此層級之下則是較明確、特殊的 人際關係,例如父母、朋友或愛侶;而最下面一層則是與更具體、獨 特的對象間所形成的關係模式(引自劉敏珍,1999)。 Bowlby(1988)認為依附的需求不僅在嬰兒時期,人的一生都 需要依附關係。依附行為對生命的各個階段皆有影響;在青少年時期 個人可能會尋求從父母的影響中脫離出來,和父母的替代者(例如: 老師)產生依附關係;成年期則會尋求獨立,尋求一個可以去愛的親 一般人際關係模式 親子關係模式 同儕關係模式 父親依附 母親依附 友誼關係 愛情關係 乙 甲 丙 圖 2-1-1 成人依附運作模式階層結構圖(引自羅立人,1999,p.37)

(24)

密關係;到了晚年,老年人則必須依靠年輕人。Ainsworth(1989) 也表示依附並不僅發生在嬰幼兒期,青少年、成人對父母持續的依附 關係,及他們與特別親密的朋友、伴侶等的相互依附關係皆可稱做依 附。

許多相關的研究也證實了依附關係的延續。Hamilton, C. E. 以成 人依附晤談(Adult Attachment Interview)的分類方式將三十個 17 歲 青少年的依附關係分類,並將此分類結果與他們一歲時以陌生情境的 依附關係分類結果做比較,研究發現這兩種分類結果有 70%是一致 的。Waters, E. 、Treboux, D. 、Crowell, J. 、Merrick, S. 與 Albersheim, L. 以上述的樣本再進行研究,比較他們在一歲時以陌生情境分類的 方式所得的依附型態,及二十年後以成人依附晤談的分類方式所得的 依附型態。當研究者將遭遇過重大的負面生活事件的受試者將樣本中 移除後,發現幼年的依附風格與成人的依附型態有 78%的一致性, 由此可知,在無重大事件的影響下,成人依附風格與早年的依附經驗 呈現一致的表現(引自黃碧慧,2002)。 從上述的研究發現,若無重大事件,依附關係會從幼年時期延續 至青少年時期及成人時期。亦即,重大生活事件可能對依附風格造成 影響而有所改變,是以本研究不以早年與父母親的依附經驗來探討情 緒表達方式及愛情關係滿意度,而以成人時期的依附風格來加以探

(25)

討,以期能更精確的瞭解依附風格在愛情關係中的運作情形。

四、成人依附風格的分類

成人依附是一個較新的研究領域,過去關於成人依附與人際研 究,大多是在研究個體在互動中對依附影像的人際知覺所形成的依附 類型。Florsheim, P. 、Henry, W. P. ,&Benjamin, L. S. 將這些研究成 果,整理成十種依附類型,如表 2-1-2(引自劉敏珍,1999)

目前較為普遍使用的成人依附分類方式,一是 Ainsworth(1978) 在陌生情境測驗中將嬰幼兒分為三類:安全依附、焦慮矛盾依附、逃 避依附三種類型,後來的學者如 Main、Hazan 與 Shaver 皆採用此種 分類方式。但 Main, M.、Kaplan, N. ,&Cassidy, J. 又補充了另一種依 附類型—解組型。不過,Main 所研究的對象是成人對父母的依附; 而 Hazan 與 Shaver 研究的是對戀愛對象及愛情關係的依附(引自黃 碧慧,2002)。另一種分類是 Bartholomew&Horowitz(1991)所提出 的四種分類方式:安全依附型、焦慮依附型、逃避依附型、排除依附 型。它是以 Bowlby 的內在運作模式為基礎來區分的(蘇逸珊,2002)。 由於本研究的重點在於成人依附風格在愛情關係中的運作,是以選擇 其中與愛情關係有關的依附分類加以介紹如下:

(26)

表 2-1-1 成人依附類型 依附類型 描述 安全依附 (Secure attachment) 安全依附的人,不論對自己或他人都有正向的意 像,有較高的親密與自主能力,較低的依賴性。 焦慮依附 (Preoccupied attachment) 焦慮依附類型的人,一直在努力藉由獲得他人的肯 定與接納,而後才能自我接納。其經驗的特性是認 為自己沒價值,而卻以正向的觀點看待他人。 排除依附 (Dismissive attachment) 一個排除依附的人,對自己懷有正向的意像,對於 他人卻有負面的意像,藉由避免親密關係,與維持 獨立和堅強,來保護自我與對抗失望。 害怕逃避 (Fearful-avoidant) 一個害怕逃避的人,對自己與他人的依附存有負面 的觀點,而且擔心遭拒絕、背叛與批評。這樣的人 藉由逃避與他人情感共融,以免於被攻擊或被拒絕。 強迫性自我依賴 (Compulsive Self-reliant) 一個強迫性自我依賴的人,會將自給自足轉換成對 他人表現出舒服的依附、支持的或給予情感關懷和 高度的獎賞。其實,這種逃避的方式,是想要自給 自足而非輕視他人。 強迫性對人關懷 (Compulsive caregiving) 一個強迫型關懷類型的人,堅持在所有人際關係 中,維持其照顧者的角色,從不允許他人報答。他 這些人的需求是照顧他人,因此不論別人是否提出 要求,他都會想去幫助他。此種依附類型,與自我 犧牲和自我忽視有關。 強迫性關懷需求 (Compulsive Care-seeking) 一個強迫性關懷需求的人,需要不斷的確定依附影 像,是可獲得且回應的。這種人有高度失落感,他 們會以是否接受關心的觀點,來界定其依附影像, 而且沒有為自己負責的準備。 生氣退縮依附 (Angry-withdrawn Attachment) 一個生氣退縮的人,在依附影像沒有回應或在依附 影像無法獲得時,可能會以生氣和防衛的反應方式 因應。 強迫性人格 (Obssessive-compulsive personality) 一個強迫性的人格特質,是過度的分化和僵化的堅 持一件事情該怎麼做,這樣的人視人際關係是工作 與生產的附屬品,而且不喜歡和別人討論困擾和情 緒。 缺乏人際敏感度 (Lack of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一個缺乏人際敏感度的人,不會受外在回饋的影 響,對於自己加諸於別人的行為影響容易遺忘,容 易傾向反社會的行為,沒有罪惡感或道德良知。對 外在的要求感到憤怒與退縮。 資料來源:轉引自劉敏珍,1999,p.32-33

(27)

(一)Hazan 與 Shaver

Hazan 與 Shaver(1987)以 Ainsworth 所提出的依附風格為基礎, 編制出最早的成人依附量表,以一個簡單的問卷來測量成人在親密關 係上的感受和行為。他們認為親密伴侶間所建立的情感聯結,如同嬰 幼兒幼時與雙親建立情感聯結一般,個人會將嬰兒時期與照顧者的互 動經驗反應在目前的親密關係中。 Hazan 與 Shaver 將此依附風格分為三類,分別為安全型、逃避型 及焦慮矛盾型,茲將各依附風格分述如下: 1.安全型(secure):易與人親近,且能舒服自己的依賴別人或讓人依 賴,不會因為被他人拋棄而難過或擔心別人接近。 2.逃避型(avoidant):和他人太親近時會感到不自在,很難完全信任 他人或依賴他人,當他人過於親近時,會感到緊張焦慮,若伴侶要 求過於親密時,會感到不自在。 3.焦慮矛盾型(Anxious—Ambivalent):覺得他人並非真的想要跟自 己親近,經常擔心伴侶不是真的愛自己,並擔心自己想與人更親近 時會把人嚇跑。

(二)Bartholomew 與 Horowitz

Bartholomew&Horowitz(1991)根據 Bowlby 將所提出的二向度 內在運作模式,將自我及他人分為正向和負向,發展出四種不同的依

(28)

附風格模式,分別是安全依附型、焦慮依附型、逃避依附型及排除依 附型(如圖 2-1-2)。 而 Fraley&Shaver 以焦慮及逃避兩向度來描述四個依附風格(引 自 Steuber, 2005),如圖 2-1-3。 低逃避 安全 焦慮 依附型 依附型 低焦慮 高焦慮 排除 逃避 依附型 依附型 高逃避 圖 2-1-3 成人依附風格的兩向度模式(引自 Steuber, 2005) 安全依附型 焦慮依附型 逃避依附型 排除依附型 自 我 模 式 (依賴) 正向 負向 正向 負向 ︵ 逃 避) 他 人 模 式 圖 2-1-2 Bartholomew 與 Horowitz 的成人依附四分類模式 (摘自 Bartholomew&Horowitz,1991)

(29)

各依附風格內涵分述如下(林佳玲,2000): 1.安全依附型(secure):對親密關係感到自在,對自己或他人有較正 向的看法,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有愛人的能力,同時認為他人會 接納自己,有好的回應,維持親密關係的同時也能保有個人自主性。 2.焦慮依附型(preoccupied):對自己沒信心,覺得自己沒價值、不可 愛,對他人則為正向的評價,過度依賴親密關係。此依附風格會依 賴他人的接納以肯定自我,渴求親密關係,亟需要他人的贊同害怕 被拒絕,此讓他們追求極端的親密,自主性偏低。此風格類似 Hazan &Shaver(1987)所提的焦慮依附型。 3.逃避依附型(fearful avoidant):一方面覺得自己是沒價值、不可愛 的,另一方面也覺得別人不可信賴,會拒絕自己。因為害怕被拒絕, 所以逃避和他人的親密,以保護自己免受預期中的他人拒絕。此依 附風格接近 Hazan&Shaver(1987)所提的逃避依附型。 4.排除依附型(dismissing avoidant):對自己有正向看法,覺得自己 是有價值的、可愛的,但卻認為他人是不可信賴或拒絕的,故逃避 和他人親近。逃避親密關係是為了保護自己免於失望,限制親密以 獲得自主性。此依附風格與 Hazan&Shaver(1987)所提的逃避依 附型不同。 Bartholomew 與 Horowitz(1991)發現正向的自我模式和高自

(30)

尊有關,正向的他人模式則和積極的人際傾向有關。Griffin, D. 與 Bartholomew, K. 研究四種依附風格與不同人際問題困擾之間的關 係,發現安全依附型的人有較多的人際耗竭的問題;焦慮依附型的人 有較多情感表達、競爭與控制的人際問題;逃避依附型的人傾向於社 會抑制和內向性格;排除依附型者則傾向於人際冷漠(引自黃碧慧, 2002)。從以上研究發現,Bartholomew 與 Horowitz 的成人依附分類 方式可有效瞭解人際互動歷程。 而愛情關係是人際關係中重要的一環,尤其是對剛邁入此發展任 務的大學生而言。是以本研究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其愛情關係 的面貌,並以 Bartholomew 與 Horowitz 的四分類方式進行考驗,從 內在運作模式的觀點去瞭解其愛情關係運作,針對不同依附風格的大 學生在其愛情關係中如何表達情緒及如何知覺其愛情關係做探討。 貳、成人依附風格

的相關研究

一、成人依附風格的評量方式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針對成人依附測量工具的發展進行討論。 成人依附工具的發展從半結構的晤談到簡短的問卷形式都有,並針對 不同的關係類別及不同時期和目的做探討,橫跨兒童期與主要照顧者 的關係到成人期與伴侶的愛情關係。不同的學者以不同的依附觀點出 發,並發展出許多與成人依附相關的測量工具(黃碧慧,2002)。Stein,

(31)

H. 、Jacobs, N. J. 、Fergnson, K. S. 、Allen, J. G. 與 Fonagy, P. 探討 成人依附研究的理論背景並將許多測量工具的形式與心理計量價值 做了比較與回顧,茲將國外的成人依附工具整理如表 2-1-5(引自黃 碧慧,2002)。

成人依附晤談法(AAI,The Attachment Interview)是目前測量成 人依附關係的工具中最常被使用的工具之一(Goldberg, 2000)。 Howe, D. 指出成人依附晤談法的晤談內容是要個體描述兒童經驗、 目前和父母或孩子的關係及相關事件的想法、感覺和記憶,以了解個 體的依附關係,其中特別強調三種經驗記憶,分別是:1.個體在失落、 分離、拒絕的經驗;2.情緒沮喪、受傷害及生病的經驗;被主要照顧 者接受及愛的經驗(引自賴佳伶,2003)。而晤談的重點主要強調四 個層面,分別為:1.記憶內容的品質;2.記憶內容的數量;3.記憶內 容是否有意義、是否有連貫性;4.回憶的方式是否清晰且流暢 (Goldberg, 2000)。目前成人依附晤談法根據受試者兒時的回憶內 容,可將依附類型分為安全自主型(autonomous-secure)、忽視依附 型(dismissing-detached)、過度投入型(preoccupied-entangled)及未 解決混亂依附型(unresolved-disordganized)(賴佳伶,2003)。

(32)

表 2-1-2 成人依附測量工具 量表名稱 編定者 量表形式 資料的性質 信度 成人依附晤談 (AAI,The Attachment Interview) George, Kaplan& Main(1996) 45 分鐘~2 小時 的結構式晤談, 針對幼時對主要 照顧者的看法的 回溯。 類別資料 評分者信 度.70 ~.10 1~15 個 月重測信 度.77 ~.80 人際依附問卷 (Adult Attachment Questionnaire) (Hazan& Shaver 1987) 單一選項的自陳 量表,受試者從 三題敘述句中選 出最能符合他的 愛 情 關 係 的 題 目,修正版增加 了 Likert 量表形 式。 類別資料;修 正 版 可 以 有 向度資料 五個月~四 年的重測信 度:不穩定 ~.70 成人依附量表 (Adult Attachment Sacle) Simpson (1990) 共有 13 題,七點 量表形式,受試 者針對對伴侶的 感覺做回答。 向度 內部一致性 信度.42 ~.80 修訂成人依附 問卷(Revised Adult Attachment Sacle) Collin& Read. (1990) 共有 18 題,五點 量表形式,受試 者針對對愛情關 係 的 感 覺 做 回 答。 向度類別 兩個月重 測信度.52 ~.71 內部一致 性信度.69 ~.84 關係問卷 (Reiationship Questionnaire) Bartholomew &Horowitz (1991) 七點量表形式, 受試者以一般人 際關係自評四種 依附分類;可以 用在一般的關係 或特殊的關係形 式上,也可用來 評估對自己與對 他人的看法。 向度類別 八個月重測 信度.49 ~.71

(33)

表 2-1-2(續) 量表名稱 編定者 量表形式 資料的性質 信度 關 係 量 表 問 卷 (Reiationship Questionnaire) Griffin& Bartholomew (1994a.1994b) 30 題,五點量表 形式,針對親密關 係的整體感覺作 回答。 向度類別 八 個 月 重 測 信 度 .49 ~.53 內 部 一 致 性 信 度 .41 ~.70 家庭依附晤談 (Family Attachment Interview) Bartholomew &Horowitz (1991) 一個小時的半結 構式晤談,以兒童 期對主要照顧者 的 回 溯 觀 點 出 發。 類別向度 評分者信 度.75~.86 同儕依附晤談 (Peer Attachment Interview) Bartholomew &Horowitz (1991) 針對過去與現在 的親密關係與愛 情關係進行一個 小時的半結構式 晤談。 類別向度 評分者信 度.85~.93 八個月重 測信度.77 依附風格問卷 (Attachment Style Questionnaire) Feeney,Noller, &Hanrahan (1994) 40 題 , 六 點 量 表,受試者針對自 己和他人的部分 做反應。 向度類別 十個星期 的重測信 度.67~.80 內部一致 性信度.76 ~.85 相互依附問卷 (Reciprocal Attachment Questionnaire) West,Sheldon &Reiffer (1987) 43 題 , 五 點 量 表,內容是關於與 最重要的依附對 象(通常是伴侶) 的關係。 向度 重測信度 .68~.82 內部一致 性.71~.85 依附風格量表 (Attachment Style Inventory) Sperling& Berman(1991) 九點量表形式,受 試者針對四種依 附分類自評與母 親、父親、愛情伴 侶 及 朋 友 的 關 係。 類別向度 內部一致 性信度.39 ~.53 資料來源:黃碧慧,2002

(34)

此外,Bartholomew 及 Horowitz 以 Main 和 Goldwyn 的分類方式 為基礎,發展出家庭依附晤談及同儕依附晤談法(Family Attachment Interview and Peer Attachment Interview)。此測量工具首先重視受試者 與其照顧者的關係,其次才是受試者和同儕或伴侶的關係,其施測對 象可運用於成人及兒童(Goldberg, 2000)。但和成人晤談法差異很大 的地方在於家庭依附晤談及同儕依附晤談法是以自我概念及他人概 念為分類依據,將依附關係分為 1.安全依附型(secure);2.過度投入 型(preoccupied);3.忽略型(dismissing)4.害怕型(fearful)(賴佳伶, 2003)。 而國內對成人依附風格測量工具的編制,有黃于娟(1984)採用 Mikulincer、Florian 與 Tolmacz 根據 Hazan 與 Shaver 所編制之評量量 表,而後加以修訂為適合國情的「依附風格量表」。此量表分為兩部 分,第一部份由受試者自評自己的依附風格,第二部分共 15 題,分 安全依附型、焦慮矛盾依附型及逃避依附型三個量表。此外,王慶福 (1995)所編制的「人際依附風格量表」是根據 Bartholomew 和 Horowitz 的四種人際依附風格類型之理論架構所發展而成的評量工 具,量表分為兩部分,第一部份有 24 題,共分安全依附型、焦慮依 附型、逃避依附型及排除依附型四個量表,第二部份為人際依附風格 自評排序。本研究所採用的依附風格分類方式為 Bartholomew 和

(35)

Horowitz 的四分類模式,而王慶福(1995)所編定之「人際依附風格 量表」其基本理論架構與四分類的依附模式相符,加上此量表為國內 修訂之量表,並與本研究之研究樣本較為相近,因此,本研究採用此 量表為研究工具,進行大學生人際依附風格的測量。

二、成人依附風格與性別的關係

成人依附風格與性別的關係,國外學者 Shaver 和 Berman(1992) 發現依附風格並無性別、年齡的差異;國內學者王慶福(2000)、林 佳玲(2000)、張儷馨(2004)、羅立人(1999)也發現不同依附風格 並無性別差異。 然而,有部份學者有不同的發現,如使用成人依附晤談(Adult Attachment Interview)為研究工具,Kobak 與 Sceery 提出,在焦慮型 依附的分類上,女性佔大多數(引自黃碧慧,2002)。Bartholomew& Horowitz(1991)也指出在排除依附型中,男性多於女性,女性在逃 避依附型中多於男性;國內學者黃碧慧(2002)研究結果發現,對於 有戀愛對象的大學生而言,依附風格與性別有差異存在;蘇逸珊 (2002)亦發現排除依附型中,男生多於女性。由上述研究可知,不 同依附風格是否有性別差異存在仍無定論,因此本研究亦將進一步研 究。 綜上所述,成人依附風格似乎會隨著研究對象的性質及測量工具

(36)

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發現。本研究針對有戀愛經驗的大學生,並以 Bartholomew 與 Horowitz 的四分類方式為研究架構,試圖探討依附風 格與性別之間的關係。

(37)

第二節 情緒表達方式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

壹、情緒的理論基礎

一、情緒的定義

張春興(1989)認為情緒是由某種外在的刺激或內在的生理狀況 所引起,使個體自覺心理失衡的狀態,在這個狀態之下,個體除了會 有主觀的感受之外,生理上也隨之變化。王淑俐(1995)將情緒的內 涵劃分為四大層面,分別是:一、心理感受:如喜、怒、哀、樂;二、 外顯行為:如哭、笑、攻擊等:三、腦部神經的生理變化;四、接受 外界訊息刺激而引起的訊息處理過程。 黃惠惠(2002)將情緒定義為:情緒是指由個體周遭環境的外在 刺激或本身內在身心狀況所引起的個體自覺的心理失衡狀態或主觀 的激動狀態;此種狀態的發展過程包括個體對這些內、外刺激的評 估,生理上的反應,心理上的主觀感受與反應,及因情緒而產生的行 為衝動及外顯行為。 情緒的成分理論認為,情緒的過程包括以下成分:1.引發情緒的 前置事件 2.對於事件的評估 3.生理上的變化 4.行為 5.認知功能與信 念的改變 6.在以上這些階段中所產生的調節過程事件。Scherer, K.R. 和 Wallbott, H.G.更認為,情緒發生過程中的兩個重要成分,即是對情 緒事件的認知評估和主觀的經驗感受,而此可藉由自我報告的方式來

(38)

加以瞭解(引自劉丁瑋,2001)。 王淑俐(1990)將情緒分為兩個角度探討:一是根據情緒的來源 分類,而分為基本情緒和衍生情緒,基本情緒是指生而具有,不經學 習即能表達的情緒,如快樂、生氣、哀傷、恐懼、喜愛、怨恨、及欲 求等;衍生情緒是指由兩種以上的基本情緒混合而成的複雜情緒,或 由幾種基本情緒和複雜情緒合成為更複雜的情緒狀態,如焦慮是由害 怕、煩惱、罪惡感、好奇心、羞恥感混合而成,敵意是由憤怒、屈辱 及厭惡混和而成。二是根據情緒的方向分類,分為正向情緒與負向情 緒,這兩種情緒並沒有好壞之分,而是透過個人對刺激判斷為於己有 利或有害而生,有利的會使人產生趨向及愉快的感覺,有害的則會使 人想要逃避,只要表現適當,便沒有價值高低之分。正向情緒如高興、 喜悅等;負向情緒如生氣、嫉妒等。 綜上所述,可知情緒是受到外在刺激或內在心理失衡所引發的生 理變化、心理感受及外顯行為反應。且情緒也隨著個體年歲的增長、 與外界接觸的增廣及經歷的增多而有更多、更複雜的變化。此外,各 種不同的情緒都是可能的,這不只是發生在不同人的身上,甚至一個 人會因著複雜的評估,也會產生混合的情緒。

二、情緒的功能

情緒是一種在環境變化時,生物體所作出適應性的生理或行為改

(39)

變的過程(劉丁瑋,2001)。情緒對於個體有生存及社交的功能存在, 且情緒除了是個體主觀的經驗之外,同時又會回饋個體並且多方面的 影響個體內外在經驗和反應,亦即個體除了主觀感受情緒之外,所產 生的訊息又會影響並改變個體的知覺、判斷、表達、回憶及目標等(董 秀美,2001)。賴佳伶(2003)亦指出情緒具有幫助個體適應與生存、 引導個體的行為及幫助人際間的溝通等功能。

貳、情緒表達的理論基礎

一、情緒表達的定義

董秀美(2001)將情緒表達定義為個體對情緒感受的表達,以及 控制情緒所引發的衝動行為;李怡真(2001)指出個體經驗到某種情 緒是屬於一種內在的狀態,必須透過表達的過程,才能和身邊的其它 人產生關係。本研究所指的情緒表達則是指個體藉由語言或非語言 (臉部表情、身體動作)的形式,將內心所感受到的情緒傳達出來, 藉以和身邊的其它人產生關係 情緒表達會隨著個人對自身狀況和外在環境的評估而產生個別 差異,Brody, L. R.認為「情緒經驗」是一種內在的感覺,而「情緒表 達」是一種具有功能性的溝通形式,因此並不是每種內在情緒都會被 表現出來,而是個體在評估自身和環境的狀況後所採取的行動,此會 依照所遭遇的不同狀況及個人背景而有所不同(引自李怡真,2001)。

(40)

李鈺華、許湘翎(2003)亦指出個體情緒表達的程度多寡是取決於文 化、社會階層、性別角色、家庭常模、個人氣質差異等因素。

二、情緒表達的發展

每個年齡階段會有的不同情緒表達。嬰兒是透過他們的臉部表情 來傳達各種感受,以幫助自己與其親密夥伴能彼此互相了解,如生氣 可能隱含嬰兒希望照顧者能終止他們任何令嬰兒不快的舉動;喜悅的 表達則可以協助照顧者延長正在進行的互動(王雪貞、林翠湄、連廷 嘉、黃俊豪,2003);Peskin, J. 指出三歲時,幼兒開始會有一些些隱 藏其真實感覺的能力,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學前幼兒變得比較能夠呈 現與內心感覺不同的外在表情;但學前幼兒還不是很能區分他們真正 的情緒,他們通常是將他們的感覺掛在臉上,並隨意地予以表達(引 自王雪貞等人,2003)。Zeman, J. &Shipman, K. 指出到了學齡階段, 兒童會逐漸明瞭為社會所認可的表達規則,並學到更多在某種情況下 可表達(或該壓抑)何種情緒的知識(引自王雪貞等人,2003);到 了青少年時期,個體情緒的表達可能因為社會的壓力或師長的教導而 逐漸改變及壓抑,以符合社會環境的需要,且由於個體自我意識的發 展、性別上的差異、先天氣質及人格特質的不同,情緒表達方式會趨 向自主性及獨特性(賴佳伶,2003)。 Ekman,P.指出,個人在孩提時期的社會化過程中所學到的情緒表

(41)

達規則,會隨著年齡或在不同的人際互動中策略性的調整自己原有的 情緒表達方式,使表達的方式或內容更符合個人目標或社會期許(引 自李怡真,2001);Goldgerg(2000)也指出情緒表達的方式會隨著 年齡由直接外顯的行為逐漸內斂、多元化、有彈性且越來越社會化; 而情緒表達的內容則由滿足生理的需求,逐漸社會化(賴佳玲, 2003)。茲將情緒發展整理如表 2-2-1。 表 2-2-1 情緒發展總覽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年齡 情緒表現/調整 出生—6 個月 1.所有原始情緒出現 2.正向情緒的表達受到鼓勵而變的更為重要。 3.會藉著吸吮或轉離等方式試圖調整負面情緒 7—12 個月 1.像生氣、害怕及哀傷的原始情緒變的更為明顯。 2.情緒的自我調整進步了,嬰兒會晃動身子,咬東西或轉離不愉快 的刺激。 1—3 歲 1.衍生(自覺)情緒出現。 2.情緒調整進步了,學步兒會將自己的注意力移離令他們沮喪的刺 激或試圖去控制它們。 3—6 歲 1.調整情緒之認知策略的出現及精緻化。 2.有些情緒隱藏及對簡單表達規則的服從。 6—12 歲 1.服從表達規則的能力進步了。 2.自覺情緒與內化 之「好的」或「適當的」的行為標準的關係更 為緊密。 3.自我調整策略(包括允許一個人在適當的情況下強化情緒)變得 更多樣且更複雜。 12—18 歲 1.情緒容易激動,喜怒哀樂變化快。 2.情緒的表達逐漸符合社會的期望。 3.情緒的發展由容易受他人影響到趨向穩定。 4.情緒表現的種類多元化。 5.情緒表達具備獨特性。

(42)

Piaget 將情緒表達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一歲至二歲 時,此時個體的情緒會受外在事物影響,會忽然爆發激烈的情緒,在 情緒表達的強度上,則會出現全有全無的情況。第二階段是從二歲到 七歲,此階段的兒童學會以語言、遊戲及模仿的方式還表達自己的情 緒。第三階段是七歲到十一歲,此時期的個體開始知道情緒可能是由 特殊的人、事、物所激發,但主要還是來自個體內心的感受。第四階 段是十一歲以後的青少年階段,個體開始明白情緒是獨立於外在世界 的,且個體能夠經過思考創造出新的情感(引自賴佳伶,2003)。 由上述可知,隨著年齡的增加、社會化的歷程及與重要他人互動 的經驗影響,人類的情緒內涵越來越複雜,表達方式也逐漸社會化。

三、愛情關係中的情緒表達

情緒是充斥在社會情境中的,但並非所有類型的社會情境都具有 同樣的情緒誘發度,親近關係的人比陌生人有可能引發情緒(李鈺 華、許湘翎,2003)。由於華人是一個重視「他人」的文化,華人所 具有的社會取向即是個人在心理與行為上甚易受到他人影響的一種 強烈趨向—對於他人的意見、標準、褒貶、批評特別敏感而重視,因 此強化了「他人」對於個人的影響力(劉丁瑋,2001)。而倘若這個 「他人」是自己相當重視和在乎的人,情緒的傳染性與對彼此的影響 力也就更明顯。

(43)

由於我們的親密伴侶可能比任何人更瞭解我們,我們可能會期望 他們比實際上更能幫助我們,但 Eidelson, R.J. &Epstein, N. 指出這 通常會造成「失望、錯誤知覺,和升高衝突情勢」的後果(引自李鈺 華、許湘翎,2003)。我們期待伴侶應該要看到自己偽裝的堅強,看 到自己內在真實的無助,我們會認為如果對方是真的愛自己,他會知 道我是如何感覺、如何想的。Barbee, A. P. 、Rowatt, T.L. ,& Cunningham, M. R. 指出有時候我們會藉由哭泣、暗示、抱怨、嘆氣、 鬧情緒或坐立不安來間接向伴侶表示自己的痛苦(引自李鈺華、許湘 翎,2003)。而一般說來,間接訊息能使個體減少直接表達自己的責 任。 在愛情關係中,表達情感通常能使彼此更加親近,而個體在表達 情緒之前,通常會先有情緒的覺察,而後經由情緒表達的意願及情緒 表達的能力表達自己的情感,當情緒表達能力不佳或伴侶反應不如預 期導致個體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時,可能會反過來影響其情緒表達 意願及對自己此段關係的主觀看法。 此外,情緒具有傳染的特性,對他人敏感、易有感應者,容易從 他人那裡接收到情緒的訊息;但較不敏感的人,反倒容易傳染自己的 情緒給別人。此外,Hatfield, E. 指出親密程度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既然感染是藉由情緒表達來運作的,那麼易受感染的人得先能觀察到

(44)

別人的表情才行,所以身體上的接近是必然的,近距離且親近更是會 催化情緒的傳染,彼此喜歡或相愛的人,通常比較能感受到情緒的感 染(引自李鈺華、許湘翎,2003)。

、情緒表達方式的理論基礎

每個人的表達能力不同,而且有各式各樣不同的情緒表達方式, 有些人用吼叫來表達他們的憤怒,罵髒話、猛用手勢,並使用強烈字 眼;而有些人以內斂的語氣、中性的言語來表達,或是選擇平靜地離 開現場。情緒的線索可從特定可觀察到的行為(語言或非語言的)得 到,而線索可有以下分類:臉部線索、聲音線索(包括聲音的特性, 演說除外)姿勢和身體動作、生理線索(包括內在的身體變化),行 動線索和語言線索(只包括文字)。微笑、吼叫、握拳重擊,刺耳話 語,眼淚和瞪視的眼睛,都是線索的舉例(李鈺華、許湘翎,2003)。 這些情緒的線索皆可視為個體情緒表達形式的種類,是以情緒表達形 式包括臉部表情、聲音表情、口語表達、肢體動作、生理反應及外顯 行為。 語言及非語言兩種傳遞管道有其本質上的不同,在陳述事實或個 人的思考與想法時,語言的溝通具有它獨特的價值與功能,但若涉及 情感的層面,反而是非語言溝通較佔優勢(李怡真,2001)。

一、負向情緒表達方式

(45)

負向情緒有生氣、嫉妒、害怕、怨恨等。當個體生氣時,常常需 要傾吐或發洩,而個體可能會採取直接、間接或同時運用兩種以上的 方式表達生氣,如口語表達、肢體攻擊、暫停、逃避、壓抑;或以一 種對關係有幫助的方式表達,如討論情況、控制生氣及表達感覺等(何 冠瑩,2003)。 然而個體處在愛情關係中,常會因為一些原因而難以自然的表達 自己的怒氣,李怡真(2001)推測個體在愛情關係中壓抑生氣情緒可 能是因為個體擔憂表達之後會不被認同,而選擇用間接方式表達怒 氣。 因此,個體可能由於不同的個性、考量、關係及家庭環境等因素 而有不同的生氣表達方式,茲將國內外學者之生氣表達方式分類整理 如表 2-2-2。 針對負向情緒表達方式的評量,國內學者何冠瑩(2003)採用李 瑞玲改編自 Spielberger 等人的「李氏生氣表達量表」,將生氣表達方 式分為語言表達生氣(verbal out)、動作表達生氣(action out)、間接 表達生氣(indirect out)、放在內心不表達(anger in)及控制生氣(anger control)五種,由於此量表的信效度良好,是以,本研究亦採取此五 種分類方式,將生氣情緒的表達方式分為語言表達、動作表達、間接 表達、放在內心不表達、控制情緒等五類。

(46)

表 2-2-2 生氣表達方式 研究者 時間 研究對象 生氣表達方式 Richardson 1918 12 位受試者 1.歸因反應(敵意、衝動等) 2.相反反應(過度友善等) 3.中性反應(不在乎等) Gates 1926 51 位女大學生 1. 直接對引發者的明顯身 體反應 2.表達瞬間反應 3.生理系統的變化 Mckellar 1949 50 位大學生 1.生氣未表達 2.對引發者生氣表達 3.對事件的生氣表達 Davitz 1969 120 位成人 1.一般反應傾向 2.生理反應 3.感覺與想法 Averill 1983 80 位大學生及 80 位居民 1.直接攻擊 2.間接攻擊 3.替代攻擊 4.非攻擊反應 Spielberger 等人 1983 1114 位高中男女生 1.向內生氣 2.向外生氣 3.控制生氣 Siegel 1986 198 位大學生 1.向內生氣 2.向外生氣 3.罪惡感 4.憂思 5.生氣的討論 Shaver 等人 1987 120 位大學生 1.語言攻擊 2.身體攻擊 3.其它

(47)

表 2-2-2 (續) 研究者 時間 研究對象 生氣表達方式 Carson 1987 1.對抗 2.逃避壓抑感受 3.因應 4.暫停 5.肯定表達 6.理性想法(改變認知) 8.放鬆 7.傾聽對方 9.外交策略 Fehr& Baldwin 1999 124 位正在交往的大 學生 1.直接攻擊 2.間接攻擊 3.逃避 4.表達痛苦感 5.讓步 6.協商溝通 李瑞玲 1993 963 名大學生 1.語言表達生氣 2.動作表達生氣 3.間接方式表達生氣 4.放在內心不表達 5.控制生氣 方紫薇 1996 1391 位大學生 1.掌控生氣 2.表達生氣 3.氣在心裡 何冠瑩 2003 250 位大學生 1.語言表達生氣 2.動作表達生氣 3.間接表達生氣 4.放在內心不表達 5.控制生氣 資料來源:何冠瑩,2003 p.13-15 嫉妒是另一種情侶間常出現的負面情緒,Sharpsteen,D. J. 指出嫉 妒是一個複雜的情緒,混和了憤怒、悲傷、和恐懼等感覺(引自李鈺 華、許湘翎,2003),而後促使我們去保護我們所珍視人們的情感。

(48)

嫉妒送出了一個訊息—「你對我是重要的」,這是為何當嫉妒控制妥 當時,這個情緒反應是討人喜歡的。 Guerrero 和 Anderson(1998)將嫉妒歷程分為「認知」、「情緒」 和「溝通」三部分。由知覺到威脅開始,接著經驗一連串和嫉妒有關 的認知和情緒,而後藉著溝通機制引導個體如何溝通反應以形成特定 的溝通策略。如對於可能失去另一半而感到強烈的恐懼時,為了維持 現有的關係,可能會以更加討好的方式對待伴侶(李怡真,2001) McIntosh, D.N. 曾將個體面對引發嫉妒的情境後所採取的因應 行為分為直接嫉妒因應行為及間接嫉妒因應行為,直接嫉妒因應行為 指的是嫉妒者直接針對嫉妒事件做反應,如要求伴侶做選擇,或告訴 伴侶自己受的傷害有多深等;間接嫉妒因應行為指的是嫉妒者做一些 表面上看起來與嫉妒事件無直接關係的反應,如故意與其他人打情罵 俏使伴侶嫉妒或對伴侶的愛變的有所保留等等(引自林宜旻,1993)。 而個體的直接嫉妒因應行為可能包含了語言、動作表達及控制情緒的 表達方式,間接嫉妒因應行為可能包含間接表達及不表達。 不同的溝通反應對關係的結果或關係的品質具有關鍵性的影 響,Guerrero 等人(1998),將嫉妒溝通反應分為十四種:包含整合 的溝通(如,試著達到與配偶的一種瞭解)、賠償復原(例如,送禮 物)、持有的暗示(「她是被佔領的」)、監視(暗中監視伴侶)來操控

(49)

(與別人調情),以及暴力(推開、打巴掌,和毀損所有物)等,發 現其中某些溝通反應是對關係結果是有幫助的,但某些則有負面影 響。李怡真(2001)曾針對十四種溝通反應,提出唯有整合式溝通、 負向情感表達及分散式溝通是經由直接表達情緒的歷程,其餘均經由 間接、逃避或其他方式來因應嫉妒的情緒。國內研究也發現個體在愛 情關係中面對嫉妒情緒時,很容易傾向不直接表達嫉妒情緒的處理方 式(曹中瑋,1996)。 嫉妒情緒的溝通表達方式可能因為遺傳、文化、人格、關係、情 境、當下的認知及情緒而有所不同,亦有很多種表現及因應方式,但 大致上能以語言表達、動作表達、間接表達、不表達及控制情緒五種 表達方式涵蓋之,因此,此五種表達方式也可適用於嫉妒情緒。 綜上所述,生氣與嫉妒此兩種負向情緒皆可以「語言表達」、「動 作表達」、「間接表達」、「放在內心不表達」及「控制情緒」等五種方 式表達,因此本研究借用此五種表達方式作為負向情緒之表達方式, 並修訂何冠瑩(2003)編制之「愛情生氣表達量表」,以作為負向情 緒表達方式的測量工具。

二、正向情緒表達方式

正向情緒如快樂、高興、喜愛、喜悅等。在愛情關係中,情人間 的互動可能引發個體愉悅的感受。而表達此種正向情緒可透過很多種

(50)

方式,包括以語言表達對伴侶的感動、謝意、及愛意:或以非語言表 達的方式,如眼神的交流、肢體的碰觸等傳達個體當下的內心感受。 在暫時性的關係中,愛的表達大多以微妙、有時是曖昧的非語言 訊息表達;在已建立的關係上,愛的口語聲明通常提供了持續連結的 保證,而非只是或附加當下感覺的真實表達(李鈺華、許湘翎,2003)。 愛和喜歡屬於正向情緒,並不像生氣或嫉妒屬於負向情緒,負向 情緒若是表達出來可能有不被喜歡或認可的擔憂,但無法自然表達正 向情緒的原因應有所不同。在關係的初期可能因為擔心對方並沒有相 同的感覺而無法表達自己的愛和喜歡,在關係的進程可能因為擔心對 方會不珍惜而不輕易表達愛和喜歡(李怡真,2001)。而就快樂情緒 而言,個體可能由於自己傾向於內斂的表達方式或伴侶不喜歡自己過 於直接的表達而採取間接的表達方式。因此由於不同關係狀態及不同 的擔心,可能導致個體採取間接方式表達或不表達的方式來傳遞正向 情緒。 綜上所述,個體可能經由口語、肢體動作及間接方式表達自己的 正向情緒,也可能由於其他考量而選擇不表達自己的正向情緒,因此 研究者將正向情緒之表達方式分為語言表達、動作表達、間接表達及 不表達等四種表達方式。

(51)

肆、情緒表達方式與相關研究

一、情緒表達方式的相關研究

國內外針對「正向情緒表達方式」及「負向情緒表達方式」的 研究中,國外研究多聚焦在情緒表達中的臉部表達(Marcus, 2005; Dan, 2005;Plant、Kristen&Ginny, 2004)、臉部表情與情緒之間的關 係、及生氣(Newman、Fuqua、Gray&Simpson , 2006;Wood,2005) 與嫉妒(Mariance&Brooks, 2001;Yoshimura, 2004;Timmerman, 2001) 等負向情緒的研究,國內研究僅有(2003)研究「生氣表達、生氣滿 意度及愛情滿意度之關係」及林宜旻(1995)「愛情類型、嫉妒與關 係滿意度之相關研究」與本研究較相關,因此,本研究欲以自編之「正 向情緒表達方式量表」及修訂而成之「負向情緒表達方式量表」施測 具有愛情經驗的大學生,以瞭解大學生之情緒表達方式。

二、情緒表達方式與性別的關係

Goldshmidt&Turgeman(2000)研究指出女性較男性傾向表達情 緒性語言;Stanton、Danoff、Cameron、Bishop、Collins、Kirk, & Sworowski(2000)亦指出女性較男性常有情緒性的處理與表達;董 秀美(2001)研究則發現男性較女性易偽裝情緒,而女性的情緒強度 高於男性。 潘慧玲(2003)指出由於社會對男女角色期待不同,因此造成男

(52)

女溝通方式的差異,以下即分別就語言表達及非語言表達分析性別之 情緒表達差異(潘慧玲,2003)。 一、語言表達的性別差異 1. 表達策略方面 女性在社會化的過程被教導要處處禮讓他人、要與他人和諧相 處,因此此種角色規範使得女性不習慣直接爭取自己想要的東 西,而以迂迴的方式去獲取;而男性則被訓練要努力爭取自己想 要的東西,因此男性習慣正面表達。Basow, S .A. 指出男性典型的 口語溝通類型是口語的支配、直接陳述和有限的自我揭露。而女 性口語溝通的典型則為傾聽、和緩、有理和對人自我揭露(引自潘 慧玲,2003)。 2. 語言表達型態方面 女性常因細心、禮貌、鼓勵他人發表想法以進行意見交流,因此 女性常採用試探性的語言表達型態,而男性較女性不會自我揭 露,且較少表現情感上支持的語句,語言表達型態通常較為果斷, 沒有試探性語句。 3. 語言的細微程度 女性在對人、事、物進行敘述時,通常內容較為詳盡,較會注意 到細節,且加入較多的形容詞;男性則較欠缺注意細節的表現,

(53)

常使用決定性、絕對性的方式表達及強調其看法。 二、非語言表達的性別差異 女性常被期待要溫順、乖巧,更有甚者是不被允許在眾人面前滔 滔不絕,這些因素讓女性有更多機會運用非語言訊息表達自己的情 緒,對於悲傷、恐懼、哀怨的表達,就更容易轉化成非語言的多元表 現;相反地,男性在成長過程中,其非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相對較少, 同時在社會上也缺乏男性典範的學習對象,因此,男性在非語言訊息 的表達能力相對也較弱。 在生氣情緒表達方式方面,李瑞玲(1993)的研究發現,男女除 了在「動作表達」無差異外,其餘四種表達方式均存在差異。「間接 方式表達」、「控制生氣」、「語言表達」此三項男性高於女性,只有「放 在內心不表達」女性高於男性;然而何冠瑩(2003)則發現男女在生 氣表達方式上並無差異。 此外,何冠瑩(2003)指出男性和女性在面對愛情關係及一般人 際關係上,對於生氣事件的表達可能有所不同。在一般人際關係上, 女性較男性會用「放在內心不表達」的方式來處理生氣;但在愛情關 係上,男性比女性會用「放在內心不表達」的方式來處理生氣。 由於正向情緒表達方式的性別差異,國內外的研究尚屬少見,因 此,本研究欲藉由研究者自編之「正向情緒表達方式量表」,瞭解男

(54)

女性在表達正向情緒上是否有所不同。

由上述可知,男女性可能因為不同社會期待、不同關係關係狀態 而有不同的情緒表達方式,是以本研究以愛情關係為研究範圍,欲探 討不同性別之大學生因關係內事件而引發的正負向情緒表達方式是 否有所差異。

(55)

第三節 愛情關係滿意度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

壹、愛情關係的理論基礎

一、愛情關係的定義

愛情關係(love relationship)意即異性之間兩人相互戀慕、關懷、 親密分享、相互承諾等情感與行動(王慶福,1995)。而愛情關係的週 期大致可分為陌生人、朋友、相互吸引、愛情開始、承諾、衝突、愛 的流逝、分手等八個階段(修慧蘭、孫頌賢,2003)。 Davis&Todd(1982)指出愛情關係具有存活性(viability)、激 情(passion)、親密(intimacy)、支持(support)等四要素;Swensen &Trahaug(1985)則主張愛情關係包含情感表達(expression of affection)、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包容(tolerance)、精神支持 (moral support)、未表達的情感(unexpressed fellings)、物質支持 (material support)等六要素。

二、愛情關係的理論

Sternberg 的愛情三元論認為愛情是由三種成分所組成,依序是親 密(intimacy)、熱情(passion)和承諾(commitment),分別佔據三 角形的上部、左下部和右下部。此三成分也分別代表愛情的感覺面、 驅力面和認知面。三角形的面積代表愛的含量,形狀則代表愛的均衡

(56)

狀況(引自李維庭,1994)。此外,在愛情中並不是只存在單一的三 角形,比較真實三角形與理想三角型的離差程度,可以預測此人在愛 情關係中的滿足情況,比較自身三角形與對方三角形是否契合,亦可 預測滿足感;另外還可比較主觀角度的認知(自我覺知的三角形)和 客觀角度的覺知(他人覺知的三角形)的相似程度(李維廷,1994)。 Lee 將男女之間的愛情分為六種型態,分別是情慾之愛(eros)、 遊戲之愛(ludus)、友誼之愛(storge)、依附之愛(mania)、現實之 愛(pragama)及利他之愛(agape)(引自林宜旻,1993)。Hendrick、 Hendrick 與 Adler(1988)發現情慾之愛、利他之愛得分愈高,關係 滿意度愈高,遊戲之愛得分愈高,關係滿意度愈低,然而 Yancey, G, 與 Berglass, S. 的研究發現利他之愛得分愈高,關係滿意度愈高,依附 之愛得分愈高,關係滿意度愈低(引自林宜旻,1993)。

貳、愛情關係滿意度的理論基礎

一、愛情關係滿意度的定義

關係品質的指標非常多,包括滿意度(satisfaction)、快樂 (happiness)、依賴(dependence)、承諾(commitment)、親密感 (intamacy)及關係適應等等,以不同的理論切入,看待關係品質的 角度便不同。「承諾」反應關係的穩定,「依賴」反映個人依靠伴侶的 程度,「適應」反應關係的特性(張芳熒,2004),滿意度則是反應當

(57)

事人對自己目前的愛情關係的主觀感受(Hendrick&Hendrick,1997)。 Glenn(1990)曾將關係品質的指標分為兩種,第一種強調關係 中的個人如何看待這段關係,這類研究者傾向使用滿意度或是快樂等 屬於個人導向的關係品質指標,第二種則視關係品質為「雙方關係的 特性」;此類研究者關注的是兩人互動中「關係的」品質,而非聚焦 於兩個伴侶對關係中的感覺。而「適應」則多處理有關溝通或衝突等 關係特性的議題,關注關係中實際發生的行為以關係的實際運作上。 本研究關注的是當事人對自己擁有的愛情關係的主觀感受,著重 在此段關係是否符合當事人的期待,然而由於個人在愛情關係中所感 受 到 的 親 密 感 、 關 係 品 質 可 能 影 響 其 愛 情 關 係 滿 意 度 的 評 量 , Hendrick&Hendrick(1990)研究發現親密感能預測關係滿意度,張 芳熒(2004)亦提到滿意度與適應兩構念具有高度相關,因此本研究 在探討愛情關係滿意度的相關研究中,將同時納入親密感、關係品質 及關係適應此三個概念,以求完整呈現個人在愛情關係的中的感受與 評量。

二、愛情關係滿意度的理論

在愛情關係當中,關係的維持與穩定牽扯到很多因素,而互動關 係中有很多因素會影響個人對愛情關係滿意度的知覺,而影響個人之 愛情關係滿意度,茲將愛情關係滿意度之相關理論分述如下:

數據

表 2-1-1  成人依附類型    依附類型  描述  安全依附  (Secure attachment)  安全依附的人,不論對自己或他人都有正向的意像,有較高的親密與自主能力,較低的依賴性。  焦慮依附  (Preoccupied attachment)  焦慮依附類型的人,一直在努力藉由獲得他人的肯定與接納,而後才能自我接納。其經驗的特性是認 為自己沒價值,而卻以正向的觀點看待他人。  排除依附  (Dismissive attachment)  一個排除依附的人,對自己懷有正向的意像,對於他人卻有
表 2-1-2  成人依附測量工具  量表名稱  編定者    量表形式  資料的性質  信度  成人依附晤談 (AAI,The  Attachment  Interview)  George,  Kaplan&  Main(1996)  45 分鐘~2 小時的結構式晤談,針對幼時對主要照顧者的看法的 回溯。  類別資料  評分者信 度.70 ~.10 1~15 個 月重測信  度.77  ~.80  人際依附問卷 (Adult  Attachment  Questionnaire)  (Hazan
表 2-1-2(續)  量表名稱  編定者  量表形式  資料的性質  信度  關 係 量 表 問 卷 (Reiationship  Questionnaire)  Griffin&  Bartholomew  (1994a.1994b)  30 題,五點量表形式,針對親密關係的整體感覺作 回答。  向度類別  八 個 月 重測 信 度 .49~.53 內 部 一 致 性 信 度 .41 ~.70  家庭依附晤談  (Family  Attachment   Interview)  Bartholomew
表 2-2-2  生氣表達方式  研究者  時間  研究對象  生氣表達方式  Richardson  1918  12 位受試者 1.歸因反應(敵意、衝動等) 2.相反反應(過度友善等) 3.中性反應(不在乎等)  Gates  1926  51 位女大學生 1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 parents should send socially-anxious children to the hospital (B) doctors should give new medicine to treat socially-anxious people (C) talk shows should discuss more about

提供學習楷模。以活潑生動、高互動性之方式,辦理職涯規

情意 寬大包容 勇於承擔 具道德勇氣 心繫祖國 欣賞自然 仁民愛物 美化心靈 超脫豁達 曠達坦蕩 享受淡泊 知恥自愛 情緒有節

運用想像力、形式/技巧表現一個 的夢境 回憶 的一刻,以形式/技巧,表達 的情 景/情緒。. 從評賞

• 在「心房」進行課堂或體驗 式學習活動後,學生能以表 情符號表達自己的情緒,令 學生能以多元化的途徑表達 情緒,以便老師深入了解學

10月 認識獨特的我 Character Strengths 性格強項 11月 提升正面情緒 Positive Emotions 正向情緒 12、1月 全情投入 樂在其中 Positive Engagement 全情投入.

假若香港政府欲專為強化傳統社會 的五倫關係,多設一天公眾假期, 現 正向香港市民諮詢意見, 試以中五 學生身份, 撰寫建議書一份,

相關分析 (correlation analysis) 是分析變異數間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