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愛情關係滿意度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愛情關係滿意度的理論基礎與相關研究

壹、愛情關係的理論基礎

一、愛情關係的定義

愛情關係(love relationship)意即異性之間兩人相互戀慕、關懷、

親密分享、相互承諾等情感與行動(王慶福,1995)。而愛情關係的週 期大致可分為陌生人、朋友、相互吸引、愛情開始、承諾、衝突、愛 的流逝、分手等八個階段(修慧蘭、孫頌賢,2003)。

Davis&Todd(1982)指出愛情關係具有存活性(viability)、激 情(passion)、親密(intimacy)、支持(support)等四要素;Swensen

&Trahaug(1985)則主張愛情關係包含情感表達(expression of

affection)、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包容(tolerance)、精神支持

(moral support)、未表達的情感(unexpressed fellings)、物質支持

(material support)等六要素。

二、愛情關係的理論

Sternberg 的愛情三元論認為愛情是由三種成分所組成,依序是親 密(intimacy)、熱情(passion)和承諾(commitment),分別佔據三 角形的上部、左下部和右下部。此三成分也分別代表愛情的感覺面、

驅力面和認知面。三角形的面積代表愛的含量,形狀則代表愛的均衡

狀況(引自李維庭,1994)。此外,在愛情中並不是只存在單一的三 角形,比較真實三角形與理想三角型的離差程度,可以預測此人在愛 情關係中的滿足情況,比較自身三角形與對方三角形是否契合,亦可 預測滿足感;另外還可比較主觀角度的認知(自我覺知的三角形)和 客觀角度的覺知(他人覺知的三角形)的相似程度(李維廷,1994)。

Lee 將男女之間的愛情分為六種型態,分別是情慾之愛(eros)、 遊戲之愛(ludus)、友誼之愛(storge)、依附之愛(mania)、現實之 愛(pragama)及利他之愛(agape)(引自林宜旻,1993)。Hendrick、

Hendrick 與 Adler(1988)發現情慾之愛、利他之愛得分愈高,關係 滿意度愈高,遊戲之愛得分愈高,關係滿意度愈低,然而 Yancey, G, 與

Berglass, S. 的研究發現利他之愛得分愈高,關係滿意度愈高,依附 之愛得分愈高,關係滿意度愈低(引自林宜旻,1993)。

貳、愛情關係滿意度的理論基礎

一、愛情關係滿意度的定義

關係品質的指標非常多,包括滿意度(satisfaction)、快樂

(happiness)、依賴(dependence)、承諾(commitment)、親密感

(intamacy)及關係適應等等,以不同的理論切入,看待關係品質的 角度便不同。「承諾」反應關係的穩定,「依賴」反映個人依靠伴侶的 程度,「適應」反應關係的特性(張芳熒,2004),滿意度則是反應當

事人對自己目前的愛情關係的主觀感受(Hendrick&Hendrick,1997)。

Glenn(1990)曾將關係品質的指標分為兩種,第一種強調關係 中的個人如何看待這段關係,這類研究者傾向使用滿意度或是快樂等 屬於個人導向的關係品質指標,第二種則視關係品質為「雙方關係的 特性」;此類研究者關注的是兩人互動中「關係的」品質,而非聚焦 於兩個伴侶對關係中的感覺。而「適應」則多處理有關溝通或衝突等 關係特性的議題,關注關係中實際發生的行為以關係的實際運作上。

本研究關注的是當事人對自己擁有的愛情關係的主觀感受,著重 在此段關係是否符合當事人的期待,然而由於個人在愛情關係中所感 受 到 的 親 密 感 、 關 係 品 質 可 能 影 響 其 愛 情 關 係 滿 意 度 的 評 量 ,

Hendrick&Hendrick(1990)研究發現親密感能預測關係滿意度,張 芳熒(2004)亦提到滿意度與適應兩構念具有高度相關,因此本研究 在探討愛情關係滿意度的相關研究中,將同時納入親密感、關係品質 及關係適應此三個概念,以求完整呈現個人在愛情關係的中的感受與 評量。

二、愛情關係滿意度的理論

在愛情關係當中,關係的維持與穩定牽扯到很多因素,而互動關 係中有很多因素會影響個人對愛情關係滿意度的知覺,而影響個人之 愛情關係滿意度,茲將愛情關係滿意度之相關理論分述如下:

(一)滲透理論(Theory of social penetration):主要在省視兩人的溝通 面,若男女雙方未能隨著交往時間的增加而增加自我揭露的程度 與溝通層次的深度,則易導致關係品質的下降。(柯淑敏,1996)。

(二)愛情三角理論(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認為愛情有三個最基本 的要素—親密、激情、及承諾,三者互相交互作用形成愛情,若 是被扭曲或缺乏某種要素,即會影響關係品質。(柯淑敏,1996)。

(三)增強理論(Reinforcement theory):當男女感受到愛情關係不再是酬 賞(rewarding),或者是懲罰(punishing)多於酬賞時,即會導致關 係滿意度下降而使個體重新評估此段關係。

(四)互依理論(Interdependence theory):當男女感覺在關係中的付出 (costs)超過酬賞(rewards)時,或感覺還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對象 時,可能會由於收支不平衡而導致關係滿意度下降。

綜合以上可知,愛情關係中雙方的溝通、愛情基本要素的缺乏、

關係中不再有酬賞或付出大於酬賞、新的選擇對象、個人投資量等皆 可能影響愛情關係滿意度。

參、愛情關係滿意度的相關研究 一、影響愛情關係滿意度的因素

國內外學者對於影響愛情關係滿意度的因素皆有非常廣泛的實 徵研究,這些探討影響因素的研究大致上可分為「個人因素」及「關

係因素」兩類,其中個人因素包含依附風格、性格特質、知覺伴侶擁 有之特質、溝通品質、承諾、親密、表達性行為、愛情類型、負向情 緒及行為、生氣滿意度、自我效能、性別角色、知覺父母婚姻關係、

衝突及反應管理方式、及身體意象等(何冠瑩,2003;林宜旻,1993;

林素妃,2003;曾育齡,2004;張時雯,2003;張芳熒,2004; Berry

&Willingharm, 1997;Creasey&Hesson-Mclnnis, 2001;Franzoi、Davis

&Young, 1985;Fitapatrick&Sollie, 1999;Hendrick、Hendrick&Adler, 1988;Hendrick&Hendrick, 1990;Ickes & Barnes, 1978;Levesque, 1993;Margolin&Wampold, 1981;Simpson, 1990;Siaveilis&Lamke, 1992;Sprecher、Metts、Burleson、Hatfield, &Thomson, 1995;Steuber, 2005)關係因素包含衝突因應方式、伴侶與自己的相似性、正向的社 會情緒行為(Fitapatrick&Sollie, 1999;Gottman, 1994;Hojjat, 1997;

Kenny&Acitelli, 1997;Steuber, 2005)。茲將影響關係滿意度的因素整 理如表 3-3-1。;

其他國內與愛情關係品質相關的研究尚包含共依附特質及自我 感受等與關係品質的關連(陳詩潔,2006);人際依附風格搭配、愛 情關係及自我概念等與關係適應的關連(王慶福,1995;候靜里,

2001);性別、依附風格、個人背景變項、知覺父母婚姻關係與親密 感之相關(張儷馨,2004;蘇美榕,2004)。

二、愛情關係滿意度的評量

在關係滿意度的評量方面,Dayadic Adjustment Scale(DAS;

Spanier)及 Relationship Assessment Scale(RAS;Hendrick)是較常 被採用的工具(Hendrick,1988)。DAS 所測量的是婚姻滿意度,RAS 則適用於一般未婚情侶,其題目精簡且有良好的信度與效度,是以本 研究採用 RAS 為愛情關係滿意度的測量工具,以測量身處愛情關係 中的個體對其愛情關係的滿意程度,並將之命名為「愛情關係滿意度 量表」。

三、愛情關係滿意度與性別的關係

何冠瑩(2003)研究大學生之生氣表達、生氣滿意度與愛情滿意 度的關係,結果發現性別在愛情關係滿意度上並未有顯著的差異;張 時雯(2003)探討大學生自我效能、衝突反應方式與戀愛關係品質的 關係,以 292 位目前有固定交往對象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 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關係滿意度上沒有顯著差異;張芳熒(2004)研 究 275 位目前有交往對象的大學生,發現男女性在關係滿意度上沒有 顯著差異;Shi(2003)亦發現愛情關係滿意度並無性別差異。然而 有部份學者研究愛情關係中的親密感有不同的發現,蘇美榕(2004)

研究有交往經驗的大學生 873 人,結果發現女大學生在「情感親密」、

「溝通親密」、「身體親密」、「精神親密」等面向的感受高於男大學生;

張儷馨(2004)則發現女大學生的身體親密高於男大學生,精神親密 低於男大學生。

在婚姻關係滿意度的性別差異方面,國外學者普遍發現夫妻在婚 姻滿意度上有差異,且男性的婚姻滿意度高於女性(Finkel&Hansen, 1992;Fowers, 1991;Karney、Bradbury、Fincham&, Sullivan, 1994;

Levesque, 1993;Powell, 1995;Shek&Tsang, 1993;White、Stahmann

&Furrow, 1994);林佳玲(2000)也發現丈夫在心理層面的滿意度高 於妻子。

顯然各家學者在愛情關係中個人的主觀感受有不同的研究結 果,且在愛情關係滿意度與婚姻滿意度是否有性別差異上亦有不同的 發現,然而儘管國內針對愛情關係滿意度之性別差異的研究顯示性別 在愛情關係滿意度上並無差異存在,然而,由於性別因素對於愛情關 係具有相當的影響力,Levesque(1993)也指出男女性看待關係的角 度不同,男生偏向目標導向,女生則偏向關係導向,因此,本研究仍 嘗試以不同地區的研究樣本做檢驗,釐清並瞭解性別對愛情關係滿意 度的影響。

表 2-3-1 影響愛情關係滿意度之因素

研究者 時間 影響關係滿意度的因素 備註

Ickes&Barnes 1978 兼具工具性特質及表達 性特質

Siaveil&Lamke 1992 知覺擁有工具性特質及 表達性特質

表 2-3-1(續)

第四節 人際依附風格、情緒表達方式及愛情關係滿意度之 相關研究

壹、成人依附風格與情緒表達方式之相關研究

Cicchetti, O. 從依附關係看個體情緒的發展,將嬰兒情緒發展分 為平衡調適階段、情緒分化與認知、生理緊張的調適、安全依附的發 展及自我系統的發展共五個階段。平衡調適階段是出生到三個月大的 嬰兒,其情緒表達是由嬰兒內在生理狀況來促動,但情緒表達的效 果,則有賴於嬰兒是否有能力以照顧者能瞭解的符號,將其內在的狀 態傳達給照顧者知道,以及照顧者是否能敏感嬰兒之需要;在情緒分 化的階段,若照顧者能提供穩定且一致的環境,將有助於三個月大到 九個月大的嬰兒培養正面的情緒、調適情緒及培養自我撫慰能力,此 外,此階段的嬰兒的情緒表達也逐漸多元化;在安全依附發展階段,

是九個月大到一歲的嬰兒與照顧者形成內在運作模式的時期,是不同 情緒調適型態的反映,也是個人與照顧者間情感的協調狀態,及對負 向情緒的處理情形;自我系統的發展階段,十八個月大到三十六個月 大的兒童開始發展表徵能力,能藉由符號表達自己的需要,並能緩和 情緒的喚起(引自陳金定,1997)。

Halpern(1999)研究 44 個平均年齡 25 歲的成人女性,發現安 全依附型者較能回想起童年時期自己的情緒表達方式並獲得母親溫

暖情感回應的情景,而逃避依附型多回想起自己童年時期隱藏式的情 緒表達方式及母親嚴苛的情感回應。

Fuendeling(1998)研究成人依附與情感調適之間的關係,發現 安全依附型較傾向表達正向情緒;逃避依附型較傾向表達負向情緒。

Fuendeling(1998)研究成人依附與情感調適之間的關係,發現 安全依附型較傾向表達正向情緒;逃避依附型較傾向表達負向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