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主要是根據研究結論,提供具體建議,期待政府機關、新住民家庭、學 校教師及新住民母親本身參考之用,以下分別說明之。

一、對政府機關的建議

(一)召募愛心志工,施予教育專業課程訓練,以同儕經驗交流方 式,協助新住民母親提升教養知能

從研究結論中發現:四位新住民母親均面臨課業指導的難題,為增進新住民 母親指導子女課業的能力,建議教育主管機關招募熱心教育服務的愛心志工予以 培訓,以同儕方式,彼此交流經驗,提供新住民母親教養子女的諮詢服務,以及 輔導新住民母親指導子女課業的能力。

(二)建立新住民家庭互助的志工網絡,提供新住民母親更多的協助

緬甸籍新住民母親受單親因素的影響,必須單獨的面對經濟壓力,導致教養 子女時出現力不從心的現象。為解決新住民母親面臨家庭變故時,失去家庭的支 持網絡,建議以縣市為單位,建立新住民家庭互助的志工網絡,在新住民家庭子 女需要照顧看護時,提供人力上的互相支援。

(三)整合政府與民間團體資源,提供新住民母親親職教育相關課程

研究結果發現,新住民母親從親人、朋友、隔壁鄰居、學校老師所得到的社 會支持多於從民間、政府所得到的支持。一方面可能是新住民母親忙於生計、家 務,較無暇參與政府機關所舉辦的活動,一方面也反映政府機關對新住民母親所 提供的支持屬較被動的性質,以至於對政府機關所提供的社會支持使用較低。政 府機關掌握豐富的資源,提供新住民母親許多社會資源與支持,但對新住民母親

178

而言,有時卻不知如何運用資源。政府應廣為宣傳相關福利與資訊,使現有資源 能被新住民母親充分利用。

另外,政府也可多與民間團體合作,協助新住民母親適應臺灣生活。因新住 民母親在社會支持上,光靠政府的輔助普及性還不夠,民間團體或亦可協助輔 導,為新住民母親提供親職教育課程,協助教養子女問題。

雖然教育部及各縣市家庭教育中心提供新住民母親教育課程及相關法令宣 導,但仍無全面普及,所以唯有在社區或福利機構積極介入辦理輔導,以提供新 住民母親親職教育相關課程、知能,協助其在教養子女的相關資訊,進而提升其 教養能力。

二、對新住民家庭的建議

(一)新住民母親的配偶亦應積極吸取教養新知,擔負起教養責任

新住民母親嫁到夫家之後,最親近的人即為先生,因此先生更應該幫助其適 應夫家的生活,給予精神上的支柱。本研究中,三位新住民母親的先生幾乎都忙 於工作,教養子女最主要的人是新住民母親。而教養子女並非母親單方面的責 任,故建議新住民母親的先生,除了鼓勵這些新住民母親多參與相關課程之外,

其本身也應該共同參加,以增加教養子女的新知,協助新住民母親解決教養問題。

(二)新住民家庭宜多鼓勵新住民母親參與學校識字班課程,豐富本 身語文知能,以提升其教養知能

研究中發現,四位新住民母親能上識字班主要的原因是,親人的支持程度較 高,因此能出來上課。新住民家庭宜多鼓勵新住民母親參與學校識字班課程,豐 富其本身語文知能,更能指導子女課業。另一方面,因語文能力的增加,自己能 閱讀教養相關書籍,進而提升其教養的知能。

179

三、對學校教師的建議-鼓勵新住民母親多參與親職活動,

以拓展人際關係,提昇其社會支持與教養能力

研究中發現,四位新住民母親均會向子女的學校老師請教教養子女的方法,

並溝通、討論子女的表現及處理的方式。建議學校教師善用親師互信的關係,以 同理的立場,站在新住民母親的角度,鼓勵新住民母親踴躍參與學校親職活動,

協助新住民母親與老師、其他家長經驗交流,藉以擴展其人際關係,進而提昇其 社會支持與教養能力。

四、對新住民母親本身的建議

(一)鼓勵新住民母親多向同儕請益,以增進自己的教養能力

越南籍和泰國籍新住民母親初嫁到臺灣,剛開始會覺得在夫家的生活不能適 應,越南籍新住民母親甚至曾一度回原生國就不想再回來了!新住民母親藉由身 邊親人及朋友的幫助,將可建立新住民母親對人際關係的信任,使她們在面對臺 灣生活與教養子女的雙重適應中,有一股支持的力量。來臺較久或適應較佳的新 住民母親,可以提供其個人的生活、教養經驗傳承,以協助異鄉的生活適應並增 進其教養能力;亦可結伴參加各種課程,透過同儕的力量,增加彼此的支持來源。

(二)主動向外連結,建立個人的支持網絡

緬甸籍新住民母親受單親因素的影響,獨自面對教養子女的重責大任,加上 工作的勞累,導致教養子女時出現力不從心的現象。新住民母親應主動親近或尋 求他人支持,以拓展人際關係的支持來源,平時多與朋友、鄰里或老師互動往來,

建立自己個人的支持網絡,相信對自己的生活適應和教養子女上將有所助益。

180

(三)主動學習,提供子女學習的身教典範

研究對象中,越南籍新住民母親上了六年的識字班,目前仍積極利用每週 一、二、三的晚上到學校上課,期盼能在三年內取得國小證書。其積極主動的學 習,豐富了學識知能,而且提升本身學歷,不但提供子女學習的身教典範,更能 以正向的教養營造良好親子關係。

181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蓁蓁(2008)。探訪越南文化之台灣與越南文化價值觀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于向東、譚志詞(2005)。越南:革新進程中日漸崛起。香港城市大學,香港。

寸得杏(2010)。網路表象之後:緬甸僑生在台跨文化衝突與糾葛(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

文化小學堂之原來4這樣(無日期)。綜合版-泰國、越南、印尼、菲律賓四種版 本。2014 年 7 月 10 日,取自http://tw.search.yahoo.com/search 王介南、王全珍(2005)。緬甸—佛光普照的稻米之國。香港城市大學,香港。

王光宗(2004)。台南縣東南亞外籍母親在子女入學後母職經驗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王宏仁(2001)。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1,99-127。

王佩玲(1992)。兒童氣質、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社會能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王美麗(2008)。澎湖縣越南新移民女性文化調適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王鍾和(1993)。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全球資訊網(2014)。各縣市外裔、外籍配偶人數按性別及 原屬國籍分。2014 年 7 月 10 日,取自

182

http://www.immigration.gov.tw/ct.asp?xItem=1095954&ctNode=29710&mp=1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全球資訊網(2014)。各縣巿外裔、外籍配偶人數與大陸(含 港澳)配偶人數。2015 年 1 月 4 日,取自

http://www.immigration.gov.tw/ct.asp?xItem=1289728&ctNode=29699&mp=1 中國—東盟博覽會(2013)。印尼。2014 年 7 月 10 日,取自

http://www.caexpo.org/index.php?m=search&c=index&a=init&typeid=1&

siteid=1&q=%E5%8D%B0%E5%B0%BC&news_submit=

中國—東盟博覽會(2006)。越南。2014 年 7 月 10 日,取自

http://www.caexpo.org/index.php?m=search&c=index&a=init&typeid=1&

siteid=1&q=%E8%B6%8A%E5%8D%97&news_submit

中國—東盟博覽會(2006)。緬甸。2014 年 7 月 10 日,取自 http://www.caexpo.org/index.html?big5=1

中華民國外交部(2013)。印尼。2014 年 7 月 10 日,取自

http://www.mofa.gov.tw/CountryInfo.aspx?CASN=0984A85A3A9A6677&n=4 043244986E87475&sms=26470E539B6FA395&s=4752B9BC22AAF612

中華民國外交部(無日期)。泰國國家基本資料。2014 年 7 月 10 日,取自 http://www.mofa.gov.tw/CountryInfo.aspx?CASN=0984A85A3A9A6677&n=4 043244986E87475&sms=26470E539B6FA395&s=7FAD35606C219599

中華民國外交部(無日期)。越南國家基本資料。2014 年 7 月 10 日,取自 http://www.mofa.gov.tw/CountryInfo.aspx?CASN=0984A85A3A9A6677&n=4 043244986E87475&sms=26470E539B6FA395&s=0A491C0FC61FFF5E

中華民國外交部(2013)。緬甸。2014 年 7 月 10 日,取自

http://www.boca.gov.tw/content.asp?CuItem=2297&BaseDSD=13&CtUnit=

14&mp=1

183

外交部領事事務局(2012)。印尼。2014 年 8 月 24 日,取自 http://www.boca.gov.tw/ct.asp?xItem=34&ctNode=753&mp=1 台越交流網(2008)。越南。2014 年 8 月 24 日,取自

http://www.2yls.com/bride/lo_a5.htm

印尼風情(2013)。印尼新娘(印尼籍配偶)關懷輔導資訊。2014 年 8 月 24 日,

取自 http://indonesia.hontai.org.tw/indonesia/223.html

任以容(2004)。國中生所知覺的父母教養態度、親子衝突因應模式與其人際困 擾傾向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朱振明(2006)。泰國:獨特的君主立憲制國家。香港城市大學,香港。

李沛玲(2013)。新住民學童母親教養態度與學習適應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李明哲(2009)。親子共學數學之個案研究~以三位新移民女性及其子女為例(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那昇華(2007)。新移民子女的父母教養方式與學校生活適應相關之研究-以基 隆市國民小學中高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汪美怡(2011)。以正向心理學取向教學活動提升六年級學童正向思考之行動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

阮香秋(2010)。基於越南文化特徵分析之商務,管理實務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

吳清山(2004)。外籍新娘子女教育問題及其因應策略。師友月刊,441,6-12。

吳雅玲(2004)。新台灣之子的學前教育契機。師友月刊,441,13-16。

佛教城市(無日期)。台灣心緬甸情,傳統節慶。 2014 年 8 月 24 日,取自

184

http://www.buddhismcity.net/jargon/details/72/

何福田(2004)。為「新族群」構築教育前景。研習資訊,21(5),1-5。

邱奕仁(2004)。越南籍配偶對於學前子女之教養信念及其教養方式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

邱琡雯(2004)。性別與移動:日本與台灣的亞洲新娘。臺北:時英出版社。

邱琡雯(2005)。性別與移動:日本與台灣的亞洲新娘。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林俊瑩、邱欣怡、葉芝君(2012)。社經背景、幼年受管教經驗與教養價值觀對 學前教育階段家長管教子女方式的影響。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32,121-147。

林盈弟(2006)。外籍配偶教養方式及其子女學校生活適應情形之研究-以高雄市 的外籍配偶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

林清江(1981)。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國立編譯館出版,臺灣書店印行。

林富水(2011)。緬甸外交政策分析(1962-2010)(未出版之博士論文)。東吳大學,

臺北。

柯瓊芳、張翰璧(2007)。越南、印尼與台灣社會價值觀的比較研究。2014 年 7 月 20 日。取自http://cseas.ncnu.edu.tw/journal/v04_no1/pp91-112 泰國世界日報(2009)。探訪佛塔的國度緬甸話風情。2014 年 7 月20 日。取自 http://www.udnbkk.com/bbs/redirect.php?tid=8795&goto=lastpost

徐如美(2005)。外籍母親親職教育課程實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臺南大學,臺南。

徐綺櫻(1993)。父母管教態度與學齡兒童型為困擾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東吳大學,臺北。

高淑清(2005)。新世紀的家庭教育。臺北:師大書苑。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