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章 緒論

本章旨在敘述研究的動機與目的,並針對本研究之重要名詞及研究範圍加以 解釋界定。本章共分四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為待答問題、第三 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範圍。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近年來我國政府經貿發展採取「南向政策」,此政策不但加強與東南亞各國 的經貿關係外,也間接強化國人與東南亞地區的聯繫,促成東南亞籍的女性來臺 人數急遽增加,使跨國婚姻成為臺灣社會的另一種婚姻型態(王宏仁,2001)。

1990至2005年間,東南亞女性藉由婚姻大量移入臺灣,形成臺灣一種家庭新 型態—新移民家庭(趙善如,2010)。依據內政部的資料顯示,目前在臺的外籍及 大陸配偶含港澳人數大約有49萬7千人,其中,來自東南亞國家約有13萬9千人,

以越南為最多,其次是印尼(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2014)。

近年來,新住民子女學齡人口逐漸增加。根據教育部的統計,102學年度新 住民子女就讀國中、國小人數逾20萬9千人,相較101學年度,成長3%。目前國小 一年級新生平均約每10位就有一人為新住民子女(教育部統計處,2014)。

研究者服務的學校,新住民子女逐年增加,2013年9月時,全校在籍學生數 共359人,其中新住民子女占有74人,比例高達20.61%。學校在102學年度(2013 年8月1日)加入成為「新住民火炬計畫」重點學校。在新住民重點學校執行工作 要項內容中,有一項「辦理新住民家庭關懷訪視」,研究者透過實際到班上六位 新住民學童家中訪視後,發現不同國籍新住民母親其教養子女觀念、方式各異其 趣,引起了研究的興趣。

臺灣在跨國婚姻逐漸增加的趨勢下,可以預見未來新住民女性及其子女對臺 灣社會、經濟、文化、教育的影響,將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新住民子女的成長,將

2

愈來愈明顯(張芳全等,2007)。

在新住民子女人數與日俱增的情況之下,教養的方式是很重要的一環。新住 民女性來自不同的文化,其價值觀、生活方式、使用語言或風俗習慣都異於本地,

生活適應較困難,常導致不少問題,其中遭受歧視、無法為社會認同,或者是遭 受家庭暴力和偏高的離婚率,時有所聞,不僅造成家庭問題,而且也會衍生為社 會問題(吳清山,2004)。令人擔心的是,這些新住民母親大多來自於開發中國 家,再加上語言、文化上的差異,在教養方面於無形中會影響子女的觀念與學習,

因此探討新住民母親的成長歷程,成為本論文的研究動機之一,而探討其小時候 接受原生國教養的情形,為研究動機之二。

根據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全球資訊網 2014 年的統計數據顯示,從1987 年1月至2014年11月底,原國籍為東南亞國家的新住民女性約13萬5千人。因為文 化、語言上與我國有些差異,這些來自東南亞國家的新住民母親,其教養子女的 方式成為研究的重點。由於越南曾為中國的藩屬國,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丁蓁 蓁,2008)。今日的越南文化,仍然相當強調並重視子女必須遵守禮節與家庭規 範(柯瓊芳、張翰璧,2007)。越南人重視子女的教育,受中國科舉文化的影響,

越南也同樣複製了科舉制的人才選拔制度,造成越南社會重視知識份子的養成和 視為快速提升社會地位的捷徑。另外一方面,重視長幼有序的倫理觀,以家族為 中心的社交範圍,都是越南的家庭倫理中極重要的一環(丁蓁蓁,2008)。在泰國,

一種傳統問候方式是合十禮,即雙手合十於胸前,頭微微低下,互致問候。孩子 們每天上學前向他們的父母鞠躬;晚輩們見到長輩也行這種禮。泰國人從小就被 告知應該保持冷靜的頭腦,尤其在憤怒和沮喪的時候,應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如果有孩子在公開場合發怒,那將被認為是沒有教養,他的父母會對其加以指責 (陳小茹,無日期)。另外,泰國小學生從小就被灌輸積德的觀念,認為積德愈多,

往生後就可以到西方極樂世界(陳燕飛,2010)。在印尼,非常重視道德與規矩,

從幼稚園到大學階段皆開設了道德課程,並且規定學生必須通過道德測驗。印尼 很重視孩子的道德以及對長輩應有的禮儀(印尼風情,2013)。緬甸家庭中,在撫 養和教育子女方面,做母親的可謂竭盡心力。從懷孕之日起,她們就十分重視自 身的道德修養,孩子生下來後,無論是男是女,給予同樣的悉心養護。母親對於

3

子女的教育是嚴格的,從小要求孩子聽從父母師長的教誨,孩子做了錯事絕不袒 護(王介南、王全珍,2005)。不同的文化背景可能會對教養方式產生影響,因此,

本研究就前述四個國家嫁到臺灣的新住民女性為對象,了解其教養方式有何不 同。故了解並比較不同國籍新住民母親對子女之教養方式及其受原生家庭教養的 影響成為本論文的研究動機之三。

王光宗(2004)的研究指出,臺南縣東南亞新住民母親雖然想全心全意照顧子 女,卻常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高淑清(2005)指出東南亞新住民女性來臺,初期 常感孤立無援,在面對婆家寄望其生兒育女的壓力下,她們負起教養子女的困境 值得關切。究竟不同國籍新住民母親其來臺後的生活情形及其教養子女時遭遇之 問題與因應方式為何?此為研究動機之四。

綜觀文獻,發現過去研究新住民母親教養子女方式的篇幅不少,但關於教養 方式之比較多限於本國籍母親與新住民母親。綜合上述,研究者欲以質性研究方 法探討不同國籍新住民母親之教養方式,採訪談法來蒐集文本資料。本研究採合 目的性抽樣(purposive sampling)的方式,以苗栗縣春秋國小(化名)為研究範 圍,透過學校班級導師(已帶該班級有一年多的經驗,對學生家庭有所了解)的協 助,徵詢不同國籍新住民母親的意願,有四位新住民母親願意參與本研究,故本 研究以東南亞籍四位(印尼、越南、緬甸、泰國)新住民母親為代表,訪談其原生 國文化背景對其教養觀念之影響,並對訪談錄音進行逐字稿的謄寫與編碼,再將 訪談資料分類與處理,最後針對研究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

二、研究目的

基於以上研究動機,本研究主要研究目的有下列五項:

(一)了解不同國籍新住民母親的成長歷程。

(二)了解不同國籍新住民母親小時候接受原生國教養的情形。

(三)了解並比較不同國籍新住民母親子女教養方式及其受原生家庭教養影響。

(四)探討不同國籍新住民母親教養子女之問題與因應方式。

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