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依據上述結論,對於國小以主題式小書製作融入生活課程的教 學活動,提出以下幾項淺見,希望透過本行動研究的嚐試,能提供對此方面 有興趣的相關單位、學校或教師做為後續研究的參考。

壹、對於行政單位的建議

站在教師以及學生學習的需求立場來看,建議教育主管機關在辦理教師 進修活動時,盡可能因應當時需求,並考慮每一年段及各領域平均分配,多 辦理一些教學行動研究相關的研習活動。

多辦理行動研究、主題教學相關的研習,充實老師的專業知識。

貳、對於學校的建議

學校應鼓勵教師從事行動研究,解決自身教學上所遇到的問題。對於學 校教師從事行動研究者,除了給予支援與鼓勵之外,也應提供教學上的各項 需求,使教師能樂於從事研究。學校除了可以舉辦相關課程的研習之外,也 可以成立校內的行動研究小組,來進行全校性的合作行動研究,甚至可發展 成學校本位課程。

學校應積極鼓勵教師不斷進修,維持高品質的教學水準。若有可能,各 校可以成立各課程研究發展小組,提供教師最新的學科知識、創新主題式統 整教學方法、有效的教學技巧,或自行辦理教師進修、教學觀摩、教師交流 座談等等,充分落實教學分享。

對於教師而言,學校的支持是很大的支持力量。學校行政單位應體認其

任務為支持教師教學、使學生得到最好的學習環境。所以在學校最大的能力 範圍,充分提供教師豐富的教學資源與環境,以利教學活動的進行。

主題教學對於學生來說,是一項有效的學習方式,可以鼓勵教師設計不 同的主題教學活動來進行教學。

參、對於教師的建議

教育是國家進步的重要因素,而國民義務教育又是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 一環,身為教育最前線的教師們不僅身負重任,更應該有共識:我們要盡己 所能給學生最好的教學。

教師是影響學生學習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教育改革是否成功,也和 站在第一線的教師息息相關。教師本身的專業及專門學科知識會影響教學成 果之外,教師的信念更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所以雖然身為教師是很辛苦的,

要能堅持信念,落實自己的信念在教學實務上。

教學者無論有多豐富的教學經驗,或對教材、學生的熟悉,教學前都必 須有十足的準備。在主題統整教學過程中,學生應是主導教學活動的主角。

多觀摩他人教學和學習經驗。多與同儕教師討論,可以啟發個人與集體的教 學反思。藉由對教學的行動研究,面對自我挑戰與新嘗試,設計出更棒、更 完美之主題教學活動。

主題式小書製作的教學活動活潑多元化,融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以畫圖、

紀錄的方式將所學到的知識製作成小書,加深學習印象,也可以讓學生發揮創意 想像力,不但能讓學生有統整的學習,更是能激起學生學習興致的有效學習方法,

且符合九年一貫教育的精神,是值得推廣給教師做做看的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大修(民 90):九年一貫新課程-生活領域。載於台中縣中華國小九年一 貫系列-生活課程研習活動演講稿,2-3 頁。

王大修、吳正雄、熊同鑫(民 91):南一版國民小學生活課程第二冊教師手 冊。台北:南一書局。

王文科(民 84)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秀槐(民 72):行動研究法簡介。台灣教育, 394 期,13-19 頁。

王美芬(民 90):九年一貫新課程—自然領域的特色與因應。載於國立台東 師範學院主辦:九年一貫課程之教材與教學評量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3-29。

王美芬、熊召弟(民 84):國民小學自然科教材教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芝儀、李奉儒譯(Patton,M.Q.著)(民 84):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圖書公司。

李坤崇(民 88):多元化教學評量。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坤崇(民 89):主題統整課程之理念與設計。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 會主編,<課程統整與教學>,257-286 頁。台北市:揚智文化。

李姿嬅(民 89):以專題為基礎的教學與學習對國小六年級學生自然科學習 成就與班級氣氛影響之實驗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 士論文。

林芳如(民 92):主題式學習繪本之另類評量設計對兒童自然科學習影響與 家長接受度之探討。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清江(民 87):立法院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規劃簡報。

柯份(民 90):生活課程學校本位之行動研究。台北縣鷺江國小九年一貫本 位課程研究,3-7 頁。

范瓊盛(民 87):國中理化教師教學改進決策行為之個案研究。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夏林清、中華民國基層教師協會議(Altrichter,Posch &Somekh 著)(民 86):

行動研究方法導論。台北:遠流出版社。

秦麗花、黃春雄等編著(民 89):從主題探索邁向專題研究-談如何指導兒 童專題研究。高雄:復文出版社。

秦麗花(民 90):教師行動研究快易通。台南市:翰林出版有限公司。

高新建(民 89):發展以基本能力及能力指標為本的統整課程。載於中華民 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課程統整與教學>。91-117 頁。台北市:揚智 文化。

席家玉(民 90):國民小學生活課程實作評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 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國立台東師院(民 91) :教育行動研究與教學創新(上下冊)。台北:揚智 文化。

郭俊賢、陳淑惠譯(民 88),Linda Campbell4Bruce Campbell4Dee Dickinson

(1996)著:多元智慧的教與學(Teaching & Learning through Multiple

Intelligences )

。台北:遠流。

郭俊賢、陳淑惠譯(民 89),David Lazear(1999)著:落實多元智慧教學評 量(Multiple Intelligences Approaches to Assesment)。台北:遠流。

教育部(民 82):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 87): 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 89):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 89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 域--「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綱要」。台北:編著。

教育部(民 89d):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生活課程」。台北:

編者。

教育部(民 90b):教學創新九年一貫課程問題與解答。台北:編者。

許銘欽(民 90):認識九年一貫課程中的生活課程。南一新講臺 ﹐ 5 期 ﹐ 16-21 頁。

陳文典(民 92):培養「創造力」的教學。

http://www.phy.ntnu.edu.tw/ wdchen/doc/class910715/00-2.doc。

陳伯璋(民 9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行動研究。行動研究與課程革新。台 北:揚智。

陳坤木(民 88):從教育改革談華山國小統整課程之實施。公教資訊教育季 刊,3(2),71-83。

陳美玉(民 86):教師專業:教學理念與實踐。高雄:麗文文化。

陳美如(民 84):躍登教師行動研究的舞台:課程行動研究初探。國民教育,

35 卷 12 期,21-28 頁。

陳淨宜(民 91):環境教育融入生活課程模組開發之行動研究。國立台中師 範學院自然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嘉成(民 88):以學位本位的統整課程教學活動設計-以「我們的校園」

為例。研習資訊,16(4),65-81。

陳靜宜(民 82):做一本有感覺的小書。

http://lib.ntctc.edu.tw/info/info42/42-3.htm

梁淑娟(民 91):教師自解決教學問題歷程中成長之行動研究 以九年一貫 一年級生活課程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美玲(民 89):以專題為基礎之教學與學習對國小學生自然科學學習動機 與學習成就之影響。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政傑(民 88):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的展望。師友月刊,397,4-9。

黃春雄(民 88):從主題探索邁向專題研究-談如何指導專題研究。高雄:

復文出版社。

黃清勇(民 89):淺談學校統整課程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翰林文教雜誌,

14,38-43。

黃瑞琴(民 85):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譯瑩(民 88):九年一貫課程中課程統整相關問題研究。教育研究資訊,7

(5),60-81。

傅瓊慧(民 87):「主題式大單元教學活動設計」式例。教師天地,93,50-53。

詹焜能(民 91):合作開發九年一貫生活課程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國立台 中師範學院自然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思偉(民 90):小學生活領域課程理念之探討。教育研究月刊,85 期,92-96 頁。

楊錦花(民 90):在生活課程中的製作活動。翰林文教雜誌,18 期,45-47 頁。

廖宜瑤(民 89):國小四年級學生運用電腦網路科技進行主題式學習之行動 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鳳瑞(民 85):教師日誌-教師的省思與成長。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 設幼稚園編著:開放的足跡,209-234 頁。台北市:光佑文化事業公司。

歐用生(民 78):質的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歐用生(民 83):提昇教師行動研究的能力。研習資訊,11(2),1-6。

歐用生(民 89):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經驗。國民教育,40,(4),2-9。

蔡清田(民 89):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

劉美娥等(民 88):國小主題統整課程設計初探。課程統整做做看,台北:

聯經。

劉倖君(民 93):以社區資源進行環境教育融入國小生活課程枝行動研究。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Fogarty,R.(1991).Ten ways to integrate curriculum. Educational Leadership, 9(2), 61-65

Eisner,E.W.(1979).The educational imaginations: on the design and education of school

programs. N.Y.: Macmillan.

Elliott,J.(1991).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 change. Bristol: Open University Press.

Bartscher,K., Gould,B. & Nutter,S. (1995). Increasing students motivation through

project-based learning.

Blumenfeld, P.C., Krajcik, J.S. Marx, R.W. & Soloway,e. (1994). Lessons learned: How collaboration helped middle grade science teacher learn project-based instructi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4 (5), 539-551.

Green, A.M (1998). Project-based learning: Moving students through the GED with

meaningful learning.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422466)

Krajciik, J.S., Blumentfeld, PC, MatrX,R.W. & Soloway, E. (1994). A Collaborative model for helping middle grade science teachers learn project-based instructi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4 (5), 483-497.

Marx, R.W. Blumenfeld, PC, Krajcik, J.S.Blunk, M.Crawford,B. Kelly,B. &

Meyer,K.M. (1994) Enacting project-based science: Experiences of four middle grade teachers.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4 (5), 517-537.

Marx, R.W. Blumenfeld, P.C. Krajcik, J.S.Soloway.E. (1997) Enacting project-based science.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7 (4), 341-358.

Scoot,C.A (1994) Project-based science : reflection pf a middle school teacher.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5(1), 75-94.

Shulman, L.S. (1986). Those who understand: 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 15 (2), 4-14

Shulman, L.S. (1987). 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 (1), 1-22.

Wolk,S. (1994). Project-based learning: pursuits with a purpose. Educational

Leadership,52(93), 42-45.

Yarnall, L. & Kafai.Y. (1996). Issues in project-based science activities: children’s

constructions of ocean software games.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395819 )

附錄一:「我的成長」主題小書製作教學計劃

「我的成長小書」主題小書製作教學計劃 一、構思過程:

從春天的生機中,引導孩子從媽媽懷孕、寶寶出生、長大、到學習感恩,以 探索自己的成長為初衷,而以培養孩子感恩的心作結束,一方面落實孩子的生活

從春天的生機中,引導孩子從媽媽懷孕、寶寶出生、長大、到學習感恩,以 探索自己的成長為初衷,而以培養孩子感恩的心作結束,一方面落實孩子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