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依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提出以下幾點具體建議,期能提供教育 行政單位、設有巡迴輔導班級學校、巡迴輔導教師及未來研究者參考。

一、對教育行政單位的建議

本研究針對教育行政單位具體提出數點可行建議,以下分別說明:

(一)增辦評量工具的研習課程

本研究發現,巡迴輔導教師最常提供以及最需要的支援服務乃是評 量以及其他部份,顯示出巡迴輔導教師需具備和隨時更新、應用評量工 具、以及解釋測驗結果之能力。建議教育行政當局,能開辦各式障礙類 別的評量工具研習課程,提供巡迴教師定期專業成長的機會;並於每個 特教分區中心提供各式測驗工具,讓巡迴輔導教師,能隨時獲得必要工 具,為學生適時施測,進而調整教學內容和目標,提升教學品質。

此外,本研究也顯示,教學年資未滿十年之巡迴輔導教師,其所需 要的支援服務需求顯著高於資深教師。因此建議教育行政當局能廣辦研 習活動,尤其針對初任或較資淺的巡迴輔導教師;同時出版縣內的宣導 手冊、架設縣內特教資源網站、並聘請專家學者、特教輔導團針對巡迴 輔導教師開設諮詢電話、臨床指導及專業訓練之建議,讓巡迴輔導教師 能迅速獲得資源和協助。

(二)成立巡迴輔導教師支持團體

本研究發現,未兼任行政職務的巡迴輔導教師,其所提供的支援服 務程度,明顯少於有兼任行政職務的巡迴輔導教師;因而建議為巡迴輔 導教師建立支持團體,建立教師們的支持網絡,不僅可以解決工作問題、

且情緒低落時得以抒發,更可以提供資訊互相交流,讓未有機會常與他 人互動交流的巡迴輔導教師,能獲得他人的支持和協助。

82

(三) 平衡東西部之資源差異

本研究顯示東部與離島地區的巡迴輔導教師所提供的支援服務程度 明顯低於西部地區,故建議教育當局,需正視東部和離島地區支援缺乏 之情況,應廣泛提供東部與離島地區巡迴輔導教師各障礙類別的研習課 程、教材教具、輔具等資源外,亦需根據巡迴輔導教師之建議,提供必 要的支援和協助,平衡城鄉資源差距過大之情況。唯有教師能獲得足夠 的專業能力並感到勝任愉快,才能提升巡迴輔導教學和服務的質與量。

二、對設有巡迴輔導班級學校的建議

依據結果與討論內容,本研究對設有巡迴輔導班級學校提出兩點具 體建議,以下依序說明:

(一) 減少或調整巡迴輔導教師的工作負擔

本研究顯示,巡迴輔導教師所提供的支援服務程度為高提供程度,

支援服務需求為高度需求,顯示出巡迴輔導教師必須在教學、行政、評 量上提供一定程度的服務,也在服務過程中,面臨到許多不足之處;此 外,因為工作性質關係,巡迴輔導教師需往返路程既耗時又費力,更需 兼顧所屬學校的事務,如輪值導護工作、協助辦理行政業務、代導師等。

因此,建議設有巡迴輔導班級之學校盡可能給予巡迴輔導教師,因公外 出巡輔的彈性調整措施,如排課的便利性和彈性,減少特教相關領域外 之行政工作,例如兼任午餐秘書、導護輪值、代導師等業務,減輕額外 的工作負擔,讓巡迴教師在巡迴輔導過程的舟車勞頓之餘,尚有心力和 時間去妥善規劃服務內容。

(二)協調分配巡迴輔導教師之巡迴輔導和校內業務

研究顯示在教學輔導現況方面,服務4類以上的巡迴輔導教師支援服 務提供程度顯著高於服務3類以下,由此可知當巡迴輔導教師服務障礙類

83

別數較多,其所需的服務量和支援提供程度會更高,無形之中工作負荷 量也較高,因此建議巡迴輔導教師能彼此協調、分配巡迴輔導路線、服 務數量;而學校行政單位則是能提供學校人力支援、協調教師業務分配、

彈性調整排課。相信透過相關人員攜手合作並建立完善措施後,將能使 巡迴輔導服務模式更趨健全,提升成效。

三、 對巡迴輔導教師的建議

巡迴輔導教師長期來回服務他校,與校內同事較少時間相處、互動,

容易造成疏離感。故建議巡迴輔導教師主動參加校內自強活動、教師會 以及校內重要活動,增進和其他同事溝通、瞭解的機會,藉此提升同事 情誼,也可因此讓校內同事對巡迴輔導教師的工作性質有所瞭解,進而 互助合作。透過與他人建立高效能的支持網絡,可將巡迴輔導教師個人 有限的力量,加上他人的支持協助後,發揮極致,解決巡迴輔導工作時 所遭遇到的阻礙與難題。

四、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本研究除了探究巡迴教師支援服務現況和支援服務需求外,期望透 過巡迴輔導教師的發聲,讓更多的研究單位注意到巡迴輔導教師的獨特 工作性質;故研究者分別針對研究範圍、研究內容及研究限制三方面,

對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聚焦於國內國民教育階段不分類巡迴輔導教師支援服務現況 與支援服務需求,其結果僅適用於瞭解不分類巡迴輔導班教師支援服務 現況與需求,不適合過度推論至其他單一障礙類別巡迴輔導班級或在家 教育班級。

84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探討發現,巡迴輔導教師其支援服務現況及支援服務需求各 項度之關聯介於低度和中度相關之間,偏向低度相關。研究者猜測也許 有更重要的變項,對支援服務現況和需求之間有更高的關聯,建議未來 研究可進一步思考重要變項為何。

(三)研究限制

研究者致電至設有不分類巡迴輔導班學校,請輔導主任、特教組長、

資料組長或巡迴輔導教師協助發放和回收問卷,但由於許多巡迴輔導老 師常駐點他校,或返校時間有限等因素,以致造成協助人員在發放和回 收問卷上有困難。

85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憲法(1947):中華民國三十六年一月一日國民政府令公布。

王天苗(2003):國小附設幼稚園實施融合教育之研究一以臺北市為例。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王振德(1999):資源教室方案。臺北:心理。

甘蜀美、林鋐宇(2006):特殊兒童學前融合方式實施成效與困難之個 案研究。身心障礙研究,4(1),32-44。

各級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提供普通學校輔導特殊教育學生支援服務辦法

(1999):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八月十日教育部(88)台參字第 88097516 號令訂定發佈。

李永昌(2001):視覺障礙學生混合教育的探討。特教園丁,17(2),38-45。

李如鵬(1999):身心障礙學生在家教育巡迴輔導班的實施—以台中縣 為例。特殊教育季刊,70,26-31。

李麗娟(2004):臺灣與英國融合教育支援服務系統之比較研究。國立 暨南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2007):中華民國九十六年七月十一日總統華 總一義字第 09600087331 號令發佈。

任宜菁(2003):花蓮縣特殊教育不分類巡迴輔導班實施現況概述。花蓮 師院特教通訊,29,5-8。

何東墀(2001):融合教育理念的流變與困境。特教園丁,16(4),

56-60。

吳武典(2005):融合教育的迴響與檢討。教育研究月刊,136,28-42。

林坤燦(1998):花蓮地區身心障礙學生支持系統相關問題之調查研究。

東台灣特殊教育學報,1,1-60。

林坤燦(2001):資源教室經營。花蓮縣: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

86

中心。

林姿伶(2008):學前巡迴輔導服務對普通班智能障礙幼兒社會能力及 認知能力學習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雄市。

林鈺玫(2010):國民中學不分類巡迴輔導教師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樹 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寶貴(2004):啟聰班教師的角色與功能。身心障礙相關專業人員 專業整合研習會,臺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法(二):統計原理與分析技術。臺北市:

雙葉書廊。

金祈君(2006):花蓮縣國小融合班教師對身心障礙巡迴輔導實施意見 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市。

胡永崇(2000) :國小身心障礙類資源班實施現況及改進之研究:以高 雄縣為例。屏東師院學報,13,75-110。

洪儷瑜(1990):談跨類別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季刊,34,16-21。

張乙熙(2011):巡迴輔導教師工作壓力來源與因應方式之研究-以 屏東縣為例。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服務業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未出版,澎湖縣。

張小芬(2006):「特教巡迴輔導教師」之工作現況與工作滿意度調查 研究。特殊教育學報,24,57-84。

張毓第(2002):國中資源班教師教學支援需求之研究。國內彰化師範 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教育部(2011):100年度特殊教育統計年報。

陳享連(2010):特教巡輔教師對學前融合教育支援服務之研究。國立 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幼稚園教師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 竹市。

87

陳奕宇(2012):中部地區公立幼稚園學前巡迴輔導教師工作現況與 困境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中市。

陳姿君(2008):南投縣國民教育階段不分類資源班巡迴輔導實施方案 滿意度調查。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市。

陳麗琳 (2008):台灣地區國民教育階段身體病弱在家教育巡迴教師 需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 未出版,台北市。

特殊教育法(2013):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一月二十三日總統華總一義 字第 10200012441 號令發佈。

特殊教育法(2013):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一月二十三日總統華總一義 字第 10200012441 號令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