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8

部分,則如透過刊登廣告、參與公開展覽、發表成果等都是可參考 的方式,而且此舉不僅可增加育成中心曝光的機會,亦可同時收為 進駐業者提供曝光與廣告之效果。

第二節 建議 壹、 對於研究個案之建議

台灣的學術型生醫創新育成中心,對業者而言是一個取得研發技術的地 點,育成中心的經營團隊能力,以及育成輔助的效果上並非最重要的因素,

因此育成中心扮演好業者與學校間橋樑的角色將更為重要,而一般的企業育 成議題仰賴外部的網絡資源補足即可。但仍建議育成團隊對於基本的企業發 展知識有所了解,並深入認識每一家進駐業者的經營狀況,方能在進行資源 網絡整合時,能開設更為務實的課程與講座,引介最貼近業者需求的外部資 源。

貳、 對於台灣學術型生醫創新育成中心之建議

隸屬於學術單位的學術型育成中心於母組織中之層級往往不高,且中心主持 人多由學校教授兼任,因而無法獨立的進行育成中心的營運業務,因此若能派駐 有經驗、獨立、不受限制的經理人來經營管理育成中心,或是透過提供育成中心 經理人適切誘因的方法,其成效應當能有所提昇。

此外在育成中心與業者交流互動方面,育成中心與業者之互動雖以熱心、積 極的態度進行之本意良善,但業者實際期許的是以有效率而不干擾的互動進行。

以本研究之育成中心為例,業者的感受為育成團隊在進行各項支援時熱心程度確 實令人滿意,但實際的效率卻仍有提昇空間,在林宜玄,張其昌(2005)[13]的研究 中,亦有觀察到類似的現象發生:科技大學創新育成中心人員的服務品質意識顯 著高於進駐廠商的服務品質需求。簡言之,育成中心的經營團隊雖然熱心積極,

但其對業者之效果並不顯著。造成此現象產生可能有二,一為中心並未能確實深 入了解每一個業者的需求,二為受限於育成執行團隊的能力之故。再次強調,進 駐學術型生醫育成中心的業者多為技術考量而進駐,而非創業育成部分,因此若 中心因過度且無效的要求與業者互動,反容易造成業者對育成中心之反感,育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9

中心對此尺度之拿捏不可不察。

至於與醫院建立網絡關係部分,在本研究中發現以選擇學術型生醫育成中心 進駐的業者而言,其產品概念距離臨床或市場可能仍有距離存在,因此學術型生 醫育成中心於此並不然需要此一網絡關係,反而如南港生技育成中心此類較接近 市場端的育成中心方更為需要。

在前文亦有提及生醫產業具有跨領域整合科技的特性,因此一個生醫型育成 中心所撫育的進駐企業往往橫跨多種領域而需要不同的技術支援。因此育成中心 若能提供廣泛的技術支援或建立網絡關係,扮演適切的中介者協助進駐企業與之 牽線,將也是未來生醫型育成中心可發展的一大重點。對應到如駱瑋蓁(2007)[33]

的研究,國外的生技育成中心多與生技園區有所關連的概念以及發展具有多種技 術帄台的合作夥伴;以及本研究中業者所表示的,學術型育成中心的技術資源對 業者而言並非限於某一特定教授,而是其學校所蘊藏的完整研發能量,皆是此一 觀點的展現。

回到台灣育成中心的發展現況,目前的育成中心多背負著生存的壓力,造成 育成中心以取得經濟部之補助為首要目標的現象。但育成中心之本本非營利,政 府補助之動機是為了鼓勵育成中心致力於育成企業而設立,因此育成中心應當將 經營育成中心著眼於對內的育成業務,而非徒做經濟部評分之項目才是。另外前 述提及學術型育成業務可提供校方可供進行技術移轉與產學合作的機會不僅可方 便業者查詢更可吸引業者進駐,如台北醫學大學的育成中心即將相關業務整合為 一個單位處理,更是簡化相關的行政流程,便是一值得學習的對象,而本研究個 案陽明創新育成中心近年所進行之改組亦有如是效果存在。

育成中心可將其視為一事業體,以經營企業的心態去經營。面對產業狀況、

市場動態、技術發展等無一不在改變的環境下,育成中心所提供的服務以及進駐 業者所需要的協助亦需與時俱進,因此育成中心不妨可引入第三方單位或顧問公 司機構對育成中心及其進駐廠商作評估與建議,協助中心調整營運重點;甚至可 藉其協助,養成育成中心執行團隊的育成業務能力亦是可為之處。

參、 後續研究

本研究延續前人針對台灣學術型育成中心、生技型育成中心之研究,限縮研 究標的於台灣學術型生醫創新育成中心,以個案研究方式進行,因受限於時間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0

研究方法之故無法取得更為完整的數據資料。建議未來針對此議題之相關研究可 分為生技型育成中心,做前育成、育成、後育成的各育成階段串連的研究以及單 尌學術型生醫育成中心部分,對台灣目前八個學術型生醫育成中心,進行廣泛的 育成端研究以及業者端的調查並輔以前育成的進行模式或一般育成中心的經營模 式做參照。本研究亦發現台灣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對育成中心之分類方式並不足以 體現各別育成中心之狀態,如進行以學術研究為主的財團法人型育成中心、進行 學術研究為主的政府經營型育成中心;再者如公立學校育成中心與私立學校育成 中心,其所處環境與經營自由亦多有差異,並不能合為一談。因此建議未來亦可 分別朝公、私立學校育成中心進行討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1

參考文獻 中文

1.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9),台灣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

2. 林佳樺(2002),育成中心影響廠商創新活動成效之研究,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 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62。

3. 林建山(2008),繼起新經濟的活水源─全球創新育成政策的回顧與瞻望,創業 創新育成雙月刊,38,頁 4-6。

4. 林靜宜(2006),台灣育成中心營運成功關鍵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 系碩士論文。頁 2

5. 林耀欽(2000),學校型創新育成中心的角色功能,中衛簡訊,第 149 期,頁 20-25。

6. 邱泰帄(2009),台灣民間資源參與育成發展之研究,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博士論文,頁 113。

7. 邱靜珊(2002),生物科技產業之特性、競爭策略與專利權之初探,元智大學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頁,47。

8. 施東明(2001),台灣大專院校育成中心育成服務績效評估之實證研究,交通大 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50。

9. 洪鉛財、張文龍(2002),創新育成中心進駐戶類型與培育服務需求─進駐戶觀 點,中華管理學報,第三卷第二期,頁 17-29。

10. 洪鉛財、許智欽(2007),育成中心績效模式之驗證與改善,創業管理研究第 二卷第一期,頁 141。

11. 胡建強(2008),創新育成中心對生技廠商價值之研究─以台大育成中心為例.

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10,24-25,83,

12. 袁建中(1996),我國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規劃,規劃學報,第二十二期,

頁 85-104。

13. 林宜玄,張其昌(2005),科技大學創新育成中心服務品質指標建構之研究,

台北科技大學學報三十八之二期,頁 77-102。

14. 施珮芬(2005),學術型創新育成中心核心價值之研究,中原大學會計學系碩 士論文,頁 64。

15. 孫嘉隆(2009),我國學術型創新育成中心與進駐廠商之營運績效期望與感受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2

差異分析──帄衡計分卡觀點,屏東科技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99-105。

16. 陳盈太(2002),新事業選擇育成中心,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頁 85。

17. 陳逸政(2008),我國學術型創新育成中心對進駐廠商支援服務之供需面探討,

屏東科技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頁 188-189。

18. 曾千玲(2010),應用 PZB 模型探討我國學術型創新育成中心服務品質,屏東 科技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24。

19. 曾宏昌(2011),育成中心經營效率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在職 專班碩士論文,頁 6,21,22。

20. 經濟部(2008),2005 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年鑑 21. 經濟部(2011),2011 生物技術產業白皮書。

22. 經濟部,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

23. 經濟部,中小企業發展條例。

24. 經濟部人才網,創業育成中心,

http://hirecruit.nat.gov.tw/chinese/html/taiwan_11.asp (最後瀏覽日:

2012/02/02)

25. 經濟部工業局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小組,我國生技產業政策與推動歷程,

http://www.bpipo.org.tw/2t2s/action.html (最後瀏覽日:2012/04/28) 26. 經濟部工業局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小組,台灣生物技術產業現況,

http://www.bpipo.org.tw/2t2s/situation.html (最後瀏覽日:2012/04/28) 27.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2 年全國育成中心分佈圖,

http://incubator.moeasmea.gov.tw/incubator-service/incubation-maps(

最後瀏覽日:2012/07/17)。

28.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運用中小企業發展基金補助公民營機 構設立中小企業育成中心要點。

29. 經濟部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小組,產業範疇,

http://www.bpipo.org.tw/2t2s/category.html(最後瀏覽日:2012/07/17)。

30. 葉鳴朗、解麗文、蔡至弘(2008),以 AHP 法建構創新育成中心評估指標之研 究,東亞論壇季刊,第四六二卷第十二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3

31. 葉榮椿、簡以順、夏則智、盧淵源(2007),應用多凖則決策於選擇育成中心 之研究,運籌管理評論 2 卷 1 期,頁 65-76。

32. 蔡千姿、蔡旻翰(2010),台灣育成中心發展經驗與展望 15 年階段轉型分析,

科技管理學刊,第十五卷第四期,頁 29-60。

33. 駱瑋蓁(2007),台灣生技型育成中心經營之研究,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頁 1,8,27-29,30。

34. 蘇顯揚(1999),經濟部委託日本經貿政策制度與法令之調查研究─日本協助 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措施之研究。

35. 龔慧玲(2008),育成中心輔導新創企業績效之關鍵因素研究,逢甲大學公共 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73。

35. 龔慧玲(2008),育成中心輔導新創企業績效之關鍵因素研究,逢甲大學公共 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