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壹、對國中學生之建議

一、增加同理心,多站在別人的立場去思考

本研究結果發現,國中學生對身心障礙同學的接納態度,整體而言是正向積 極的。由此問卷調查可見,校園中大部分的同學對於身心障礙同儕均能表現 出正向接納的態度,但仍有極少數人會出現一些欺負人的言行舉止。因此,

希望國中學生可以多站在別人的立場去思考或看待問題,且努力營造校園中 友善接納身心障礙同學的氣氛,以減少、嚇阻少數同學不友善的行為出現。

當有霸凌事件發生時,不是跟著起哄,不是冷眼旁觀,而能夠發揮同理心以 行動來阻止同學繼續這樣的不良行徑。藉此才能使身心障礙同學充分地感受 到身處於一個友善、接納的校園生活中,從中獲得自我肯定的力量。就算面 對其他少數人的不友善表現,能夠增加自己肯定的力量產生出對抗消極想法 的動力。

二、學習欣賞身心障礙者優點

國中學生在接納態度的認知表現上較積極,但行動與情感傾向方面則稍顯保

102

留,因此希望國中學生能勇敢地將想法付諸行動,可以嘗試由班級生活中的 小細節開始練習,主動表現友好態度,試著站在身心障礙同學的立場著想,

例如:告知身心障礙同學班上宣佈的事情、協助其抄寫聯絡簿、協助其作業 考卷之訂正……等,或更進一步如:分組活動時主動邀請身心障礙同學同 組、主動和身心障礙同學聊天、談話……等,一步一步地找出身心障礙同學 的優點,欣賞及包容每個人不同之處。

貳、對特教老師的建議

一、扮演普通班教師的諮詢者、提供資源者的角色

特殊教師除了針對資源班身心障礙學生直接教學外,更需扮演普通班教師諮 詢者的角色,提供他們及學生家長等諮詢服務。因此特教教師宜主動關心班級中 有身心障礙學生的班級導師,主動提供支援與服務。此外,常表現出行為問題、

或是情緒控制不佳的身心障礙學生,都較容易受到同儕排斥,亦常是令普通班教 師困擾的問題。特教老師宜與普通班老師共同合作分析學生行為問題的原因,一 起共同合作尋找解決之道。

二、加強加深特教宣導課程方案

本研究結果顯示,特教宣導有助於普通班學生理解、認識、接納身心障礙的 學生。可見僅僅將身心障礙學生與普通班學生安置在一起,並不能達到融 合、接納的效果。特教老師宜主動提供普通老師引導學生的課程方案,針對 不同年級、不同身心障礙類別,設計不同的引導模式,採用協同教學或是利 用學校週會或導師時間進行宣導,以增進普通班學生的接納態度。除了學生 之外,針對普通班老師也可以利用進修時間開進行特教知能研習,使普通班 老師更能知道如何因應班上的身心障礙學生,能與特教老師做更密切的合 作。

103

三、加強身心障礙學生社交技巧課程

本研究結果顯示,人際不佳亦是身心障礙學生被排斥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議 特教老師可加強身心障礙學生的社交技巧課程,因個別化教育的理念,針對 學生個別需求設計其所需要的指導內容。甚至以可和導師合作,進入其班級 中,實地觀察、了解、進而指導同學彼此互動模式,這正是融合教育的概念,

把特殊教育作到班級裡,讓學生可以互相學習如何相處。

參、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就研究對象而言

本研究以高雄市某國中學生為選擇樣本,在研究推論上有所限制,未來若要 進行此類問卷調查之研究時,宜考量母群體及抽樣方式的選擇,以便能更具 代表性。

二、就研究設計而言

本研究探討國中普通班學生對身心障礙學生的同儕接納態度,以及身心障礙 學生對普通班同儕之接納態度的感受,但僅以呈現其態度表現與感受為主,

未能直接比對兩者間的相互關係。未來若進行此類研究,宜在設計上交叉比 對兩者反應,以便能深入了解普通生與身心障礙同學的相處態度。

三、就研究方法而言

本研究在探討國中學生對身心障礙同儕之接納態度時,採以大多數相關文獻 所使用之問卷調查法,雖然此法容易蒐集大量資料並分析比較,但統計結果 未必能實際地反應出問題核心。未來研究者若能加上身心障礙學生及普通 生、班級導師的訪談,便能多方交叉比較予以佐證。

104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丁興祥、李美枝、陳皎眉(1988)。社會心理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牛格正(1994)婚姻與家庭諮商的理論、實務與倫理。輔導季刊,30(1),20-30。

石培欣(2000)。國民中學學生家庭環境、同儕關係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發 表的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朱敏倫(2010)。國中學生對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以花蓮縣某國中為例(未 發表的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何華國(1995)。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五南。

呂美玲(2004)。桃園縣國小學生對身心障礙資源班同儕的態度之研究(未 發表的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縣。

吳信鏘 (2008)。彰化縣國小學童對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未發表的碩 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縣。

吳美琦(2003)。國中學生父母管教策略、社會能力及同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吳婉君(2008)。國小學童對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

李美枝(2004)。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台北:文笙。

李碧真(1992)。國民中學學生對聽覺障礙學生接納態度之研究(未發表的碩士 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李慧韻(2008)。國中普通班學生對資源班身心障礙同儕的態度:以台中縣為例(未 發表的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林東山(2005)。台中縣國小學生對接受融合教育之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

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105

林素貞(2006)。資源教室方案與經營。台北:五南。

林真鍊(2005)。國小學童對於資源班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林崇德(1995) 。高中生心理學。台北:五南

林乾福(2003)。國中學生對智能障礙同儕的態度(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國立 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邱鈺喬(2003)。台北市國中生對就讀資源班學生的接納態度之研究(未發表的 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邱嘉琳(2007)。高雄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對資源班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未發表 的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洪雅鳳(2001)。社會知覺。載於葉郁菁主編:心理學。高雄:麗文。

侯玉波 (2003)。社會心理學。台北:五南。

涂添旺(2002)。台中市國民小學學生對視覺障礙學生接納態度之研究(未發表 的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徐錫穎(2006)。國中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與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未發表的 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徐易男(2006)。由美國 NIUSI 理念論融合教育學校之建構途徑。國立編譯館館 刊,34(3),77-86。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際。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春興(1998)。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郭生玉(1993)。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

郭淑琳(2004)。台灣現行融合教育國中普通生與身心障礙生同儕關係之探討(未 發表的碩士論文)。 輔仁大學,新北市。

106

許天威主編(2001)。新特殊教育通論。台北:五南。

陳秀碧(1995)。疏離或親和—論國中生在班級中的人際關係。學生輔導,36,

56-61。

陳維錡(2006)。國小學習障礙學生的人際關係與同儕接納態度之探討(未發表 的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教 育 部 特 殊 教 育 通 報 網 ( 2014 ) 。 特 殊 教 育 統 計 查 詢 。 取 自

http://www.set.edu.tw/sta2/default.asp

鈕文英(2008)。擁抱個別差異的新典範-融合教育。台北,心理。

黃心怡(2002)。謀合同儕支持,這是一定要的啦!張老師月刊,291,49-51。

黃安邦譯(1990)。社會心理學。台北:五南。

黃金美歡(2006)。台北市國中學生對視覺障礙學生接納態度之研究(未發表的 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黃德祥(2006)。青少年心理學。台北,心理。

葉振彰(2006)。彰化縣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未發表的碩士 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葉重新(2006)。心理學(簡明版)。台北:心理。

彭素真(2006)。國小學童對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調查(未發表的碩士論文)。

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彭源榮(2003)。國小學生對智能障礙同儕態度之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劉玉玲(2005)。青少年發展-危機與轉機。台北:揚智文化。

劉亦欣(2007)。管理心理學:實務與應用。臺北市:新文京開發。

劉信吾(2007)。組織與管理心理學。台北市:心理。

劉鈞正(2008)。國小學童對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 : 以圖片情境式量表

調查為例(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縣。

107

蔡明富(1998)。美國融合教育評鑑成果之探討。國教之聲,31(4),17-25。

蔡明富(1998):融合教育及其對班級經營的啟示。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6 , 349-380。

鄭麗月(1999)。從特殊兒童的融合教育談學校行政的配合。特教新知通訊,6

(1),1-4。

謝美英(1998)。青少年同儕關係與倫理。訓育研究,37(3),55-60。

蕭世原 (2004)。臺北市國小學童體育態度、身體活動量及體育課學習成效之影 響(未發表的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 臺北市。

藍秀美(2004)。高雄縣國小教師對身心障礙學生就讀普通班之態度調查研究(未 發表的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縣。

蘇秋碧(2000)。國小六年級被同儕拒絕兒童其被同儕拒絕因素之研究(未 發表的碩士論文)。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108

貳、英文部分

貳、英文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