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服務學習態度、情緒智能與創造力的差異與關係研 究,經分析歸納獲上述重要結論。據此,本研究依研究結論,就研究目的提出以 下之具體可行建議、研究限制與未來的研究建議,以作為相關單位與從事中等教 育、輔導與學術研究工作之參考。

壹、對教育上的建議

一、學校應整合服務需求並修訂社團實施辦法,將服務學習實施細則 融入其中,鼓勵學生廣泛參與服務活動,俾利學生服務學習態度、情 緒智能、與創造力之提升

研究顯示,國中生參與服務學習的資歷次數越多在服務學習態度、情緒智能、

與創造力都顯著優於服務資歷較少或是沒有服務資歷的學生。此數據的意義在 於,不論學生參與什麼樣的社團,也不論學生是否透過學校、社團參與服務,只 要學生有參加服務學習,次數越多其服務學習態度、情緒智能與創造力均有提升。

因此研究者建議,學校應整合每一個單位所需要的服務項目,訂定學校服務學習

78

實施辦法、積極接洽社區的服務單位並將校外的服務資訊公告周知,這樣就能提 供最多的訊息讓學生選擇。除此之外,學校應修訂社團實施辦法,將學校服務學 習實施細則融入其中,增加服務學習的管道與機會,鼓勵學生廣泛參與服務活動,

俾利學生有服務學習態度、情緒智能、與創造力之提升。

二、建議學校增設服務性社團,讓學生有更多元的服務體驗

根據本研究發現國中生參與服務性社團學生在其創造力的各項指標「流暢 力」、「變通力」、「獨創力」均顯著高於非服務性社團學生,不僅如此,在情緒智 能的「人際」、「適應」、「情緒智能總量表」均顯著優於非服務性社團之學生。雖 然學校每一個社團都能參與服務活動,但是研究者認為服務性社團是為服務學習 量身打造的社團,社團宗旨就是以服務他人為目的。服務性社團進行服務工作選 擇種類多,彈性大,可以按機構的需求量身打造課程,也能夠適時調整學生的學 習狀況。服務性社團透過多元的服務活動,例如療養院敬老、社區參與維護、藝 文表演服務、二手玩具分享等等,過程中用生命去感受人、事、物,進而影響學 生的人際互動、困難突破與適應,甚至在困境當中尋找更多解決方式,創造更多 的可能。而這也呼應了蘇雅君(2003)服務學習讓成員與社區居民互動並拉近距離,

從中互相學習且互惠,並發現社區問題。因此,即便學生並非都是自願參與服務 性社團,透過多元活動經驗的累積,仍對於國中生情緒智能與創造力產生莫大的 影響。

因此,王順美梁明煌(2008)曾提出服務學習過程中,學校與機構大多達到彼此 互惠。研究者則建議學校可以增設服務性社團,因為服務性社團的目的單純明確,

學校可以由專業教師接洽服務單位與設計課程,學生則在社團時間充分培養應有 的服務學習態度與技能,並待時機成熟到校內、外進行服務活動。學校與社區能 夠因為這些社團人力的挹注使得運作更加順利,同時也能讓學生有更多合適的平 台與機會來服務人群、磨練心性,進而提升學生的創造力與情緒智能,達到相輔

79

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服務學習課程應是認知、情意、技能不偏廢,培養學生創造力

本研究中國中生服務學習態度高、低分組對創造力無顯著差異;然而,背景 變項當中「服務資歷」的不同對於國中生的創造力有顯著差異。研究者發現,若 單就國中生的服務學習態度,也就是認知的部分,在創造力是沒有差異的,但是,

就實際的服務行動來分析,學生參與服務資歷越多,在創造力的「流暢立」、「變 通立」、「獨創力」都明顯優於沒有服務資歷者。言下之意就是「坐而言不如起而 行」!賴兩陽(2003)曾提出如果只有知識,沒有行動,都是空談;但是,只有 行動,沒有知識,卻是盲目的,因此,必須有服務的知識和行動相互配合,

知識並能加以應用,才有意義。賴兩陽(2003)也建議學校教師在執行服務學 習課程有四大關鍵:發想→計畫→行動→反思。總結而論,學校教師在實施 服務學習課程時,應重視認知、情意、技能不偏廢,倘若只是傳遞知識而缺 乏實際的服務體驗與感受,對於學生的創造力影響有限。

四、服務學習活動、課程應多鼓勵,親師共同參與,提升情緒智能

本研究顯示,服務資歷次數越多的國中生在情緒智能的「內省」、「人際」、「適 應」、「情緒智能總量表」均顯著優於服務資歷次數較少的國中生;國中生服務學 習態度高、低分組對情緒智能所有指標均達顯著差異。由上述可知,服務學習對 情緒智能是存在影響力的,對於老師及家長黃明雪(2007)曾提出服務學習的建議,

除推動者本身應具之相關知能外,受服務者甚至是家長等相關人士,皆為方案運 作的影響人物。因此,學校也可鼓勵班級利用班會時間,討論班級專屬可以實施 的服務學習活動,並且在周會時間利用演講或影片方式,宣導服務學習活動之前 應有的先備知識,以提供國中生良好的境教。此外,研究者建議家長應先觀察孩 子在個性上的長處與欠缺,並選擇適合的服務項目,如果時間允許,也可陪著孩 子一同進行服務,從活動中更能發現孩子真正的想法,並且可以適時的給與協助

80

與心靈的開導。

五、給答案不如提問題,當個「問句父母」 ,訓練孩子的變通、適應力

本研究顯示,國中生情緒智能與創造力部分達低度相關;從細項解析,發現 創造力的「流暢力」、「變通力」、「獨創力」都和情緒智能的「適應」指標及「情 緒智能總分」有相關,且「變通力」與「人際」也有相關。換句話說,一個人在 環境中的適應能力越強,其創造力越高;另一方面,當一個人對事情處裡的變通 能力越強,表示其適應能力與人際關係都較為卓越。《遠見雜誌》在2009年4月號 專訪,蔡居澤教授表示:「為了啟發孩子的探索能力,最好當個『問句』父母,做一 個會『引導』,而不是會『教導』的爸媽。」因此,研究者建議教師及家長,培養孩 子的變通力從「戒掉安排一切,從引導問題開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經常遇 到許多新的人、事、物,包含新的挑戰、新的環境、新的人際關係,過程中大人 的引導比直接給答案更能促進孩子思考,並且能夠從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同一個 問題,進而提升孩子的創造力與情緒智能。

貳、研究限制 一、在研究性質上

本研究背景變項當中的「社團性質」,僅針對「服務性社團」與「非服務性社 團」,在社團分類上稍嫌薄弱。另外研究結果顯示,非服務性社團之學生參與服務 學習活動比例高達 67%(如表 4-1-3),完全沒有服務經驗的學生只有 53 人,這是研 究者在設計之初始料未及的。

二、在研究樣本上

由於研究者本身任教於新北市,因地利之便,並沒有針對全台灣地區之國中 生作全面性地抽樣,母群體抽樣僅限新北市與台北市。再者,本研究抽取樣本考

81

慮學生參與社團時間長短,採用八年級下學期參與社團的學生。然而國中每一學 期都會讓學生選一次社團。因此,學生在七年級與八年級上學期有可能參加社團 性質跟現在不同,但研究者以無母數卡方檢定測試兩類別未達顯著差異。

三、在研究工具上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所作的分析僅能夠呈現出研究對象在服務學習 態度、情緒智能與創造力的數據反映結果,根據結果進行推論,沒有辦法證明國 中生參與服務學習活動對情緒智能與創造力產生影響。

參、對未來的研究建議 一、在研究性質上

(一)社團性質可再細分

本研究背景變項當中的「社團性質」,僅針對「服務性社團」與「非服務性社 團」,然而,在非服務性社團當中其實還能細分成許多類別,例如:學術性類別、藝 術性類別、康樂性類別、科技性類別、運動性類別等等,這些不同類別的社團學 生,其創造力、情緒智能的發展跟服務性社團是否有差異,值得進一步探討。

(二)增加背景變項

周美志(2010)曾提出國中生創造力因家庭社經地位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因此研 究者認為可進一步探討,不同家庭社經地位的學生,其服務學習態度與情緒智能 是否有差異;再者,研究者認為針對服務學習的類別可進一步著墨,例如:社區服 務、勞動服務、藝文服務等等,在創造力與情緒智能展現是否有差異,值得討論。

二、在研究樣本上

由於研究者母群體抽樣僅限新北市與台北市,倘若能夠以全台灣地區作隨機 或叢集取樣的方式來選取受試者,會使結果更具說服力;而本研究僅單就國中八 年級學生進行抽樣,然而,根據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綜合

82

活動學習領域」所頒佈核心素養當中的「社會關懷與服務」,乃針對小學生提出達 到「分享參與班級服務的經驗,主動幫助他人」、「參與學校或社區服務活動,並 分享服務心得」、「體會參與社會服務的意義」等能力指標,意旨服務學習在小學 也是綜合領域課程培育學生重要的項目之一,因此,研究者建議未來能夠針對國 小學生的低、中、高年級,進行服務學習、情緒智能與創造力的相關研究,進而 能夠與本研究相互對照與比較。

三、在研究工具上

本研究發現國中生因「服務資歷」的不同在學生的服務學習態度、情緒智能 與創造力表現上,都有顯著的差異。換句話說,學生參與服務次數越多,他的服 務學習態度、情緒智能與創造力的表現均較為優異,然而,沒有辦法證明國中生 參與服務學習活動對情緒智能與創造力產生影響。1993年美國提出服務學習應是 學生藉由參與服務活動獲得學習與發展(Klopp,Toole& Toole,2001),因此研究者認 為服務學習應為動態學習的歷程,倘若能透過深度訪談、心得分享與抒發等研究 的歷程,來觀察學生在服務學習的過程當中所遇到的人、事、物,所體會的人生 價值,將有助於獲得更深層的資訊。總而言之,研究者建議未來研究可進一步以

本研究發現國中生因「服務資歷」的不同在學生的服務學習態度、情緒智能 與創造力表現上,都有顯著的差異。換句話說,學生參與服務次數越多,他的服 務學習態度、情緒智能與創造力的表現均較為優異,然而,沒有辦法證明國中生 參與服務學習活動對情緒智能與創造力產生影響。1993年美國提出服務學習應是 學生藉由參與服務活動獲得學習與發展(Klopp,Toole& Toole,2001),因此研究者認 為服務學習應為動態學習的歷程,倘若能透過深度訪談、心得分享與抒發等研究 的歷程,來觀察學生在服務學習的過程當中所遇到的人、事、物,所體會的人生 價值,將有助於獲得更深層的資訊。總而言之,研究者建議未來研究可進一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