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依據文獻探討與實證研究後的發現,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教育相關單 位人員及後續研究者作參考。

一、 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全面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宣導研習

無論是認知程度或實施成效知覺上,皆發現參加過的教師較高於未參加的教 師。這對教育部從95年(2006)開始試辦五年來說,應是最好的鼓舞。但從本研 究發現參與試辦之教師仍屬少數,未來應積極作全面的宣導,如和大學院校合作 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主題之學術研討會;在各縣市擴大辦理宣導會,全面 推動相關研習讓全體教師參加,並遴選績優教師擔任講師,提升教師對教師專業 評鑑計畫的知能。

(二)需加強教師對「評鑑相關人才培訓」的認知程度

本研究發現教師的認知程度之現況只達中等程度。其中排序後五名的題目都 是「評鑑相關人才培訓」的內容,結果顯示國小教師對於上述方案的認知為「中 低」程度是需加強的部分。

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中,「評鑑人才」一直受到教師的質疑,評鑑結果 是否公正客觀。所以評鑑人員在評鑑能力的提升方面,也應受到更多的重視,評 鑑人員培訓不足也容易受到質疑。相關單位也應針對各校推薦之評鑑小組成員,

規劃更進階的課程等技巧,以強化評鑑結果的公信力,學校應辦理相關研習將訊 息加以宣導或多推薦績優教師參加培訓。

待改進教師之輔導機制,目前行政機關已針對各校積極培育教學輔導教師,

但礙於情面有時輔導機制反而不容易推動,是否由教育主管機關擬定教學輔導教 師實施細則,明定該受輔導對象之條件,讓學校有所依循,也更能落實教學輔導 教師制度。

(三)鼓勵進修,對師大師院的教師須在認知程度上加強宣導

從結果可看出研究所以上(含四十學分班)的認知程度越佳;師專師範畢業 的教師對專業發展評鑑實施的重要項目與研究所以上無顯著差異,而師大師院畢 業的教師只在「初階培訓運作方式」這樣較簡單的題目才無顯著差異,這意味著 對師大師院畢業的教師須在專業發展評鑑的認知程度上加強宣導。

(四)鼓勵從專業社群的方式營造專業發展的校園

無論是認知程度或實施成效知覺上大都顯示學校規模為24班以下,顯著高於 25班以上。從100學年度開始鼓勵學校以年段或班群的方式申請專業社群的計 畫,就是希望能從教師自主學習開始,而從年段或班群建立社群,去營造專業發 展的校園,效果應更顯著,此措施與本研究之結果不謀而合。

(五)提升評鑑輔導網絡平台之運用

本研究發現對資源較少或較偏遠的地方,如南投縣、原臺中縣山區認為評鑑 輔導網絡資訊對教師專業成長確實是有幫助的。教育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輔導支 持網絡專案計畫設置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網,及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發中心建 置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整合平台,內容均相當完整豐富,然各縣市教師利用率不 高,須加以鼓勵宣導,提供教師自我成長途徑。

二、對國民小學的建議

(一)鼓勵創新措施並建立祥和的學校文化

教師對實施成效知覺較差的是「創新教學的學校文化」,「學生或家長意見 對教師專業成長有幫助」,最後是「祥和溫馨的校園氣氛」。由於教師專業發展 評鑑對學校教師而言是一項負擔,所以學校行政單位無論在評鑑的內涵、溝通對 話的機制、信任合作的文化或支援平臺的建立,都需要長時間的耕耘才能讓評鑑 成為學校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應多加強宣導評鑑的成效,鼓勵更多學校教師參與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或釋出善意,建立獎勵制度或支援網絡,並加入家長資源等 方式,吸引教師參與、讓教師願意投入專業成長以提昇學生學習成效,亦可讓參 與評鑑的教師鼓勵成立專業社群等措施,如此學校將更願意持續參與教師專業發 展評鑑,透過親身參與也愈能感受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實施成效,以漸進、主動 的方式營造專業發展的校園文化。

(二)支持第一線教師或組長參與相關工作或研習

本研究發現主任比導師或科任的認知及實施成效知覺較高,其中結果又顯示 組長雖為行政人員,在認知程度也都嫌不足,所以組長對專業發展評鑑的認知須 加強。而「他評方式」、「進行教學觀察」這兩題對級任老師是覺得有切身關係,

在平均數的得分較低,表示不甚瞭解,其中也意涵著對此評鑑方式的疑惑,這可 能是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無法讓第一線的級任教師接受之主要原因。

然而教師是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主體與對象,教師的參與代表校園民主精神 的落實,也符應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由下而上的學校本位精神。因此,除了評鑑規 準應由學校教師共同討論訂定之外,舉凡評鑑相關工作或會議亦可以開放學校教 師參與,並暢通校內溝通管道,讓不同職務教師都能獲得第一手的評鑑資訊內 容,共同參與決策,縮短認知差距,則可以提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實施成效。

(三)應依年資或需求不同安排研習課程

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年齡、年資、職務的教師有個別或整體性的成長需求希 望提供適當協助。因此,學校及行政單位多能依據不同需求妥善安排學校教師的 進修或研習活動,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建議學校在安排進修或研習活動時,可依 據教師整體需求訂定方向,如以專業學習社群的型態進行,在規劃研習進修主題 或活動時,則可以由參與評鑑的教師專業自主,如此可以兼顧整體性和個別教師 成長需求,讓「評鑑結果的應用」成效更彰顯。

三、在未來研究方面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臺中市、南投縣、彰化縣國民中小學教師為取樣對象,在推論上有 其侷限。未來的研究可將研究範圍擴及其他縣市或是不同教育階段之學校成員,

以增加研究的廣度。

(二)研究變項

在本研究中,探討教師不同背景變項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認知與實施成 效之研究。然而,教師背景變項極其複雜,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如:教師個人 特質、學校組織文化、各縣市政府宣導及推廣…等,亦值得思考關注的。在未來 研究時,可考慮這些因素納入研究,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認知與實施成效的 相關因素應有更深入的瞭解。

(三)研究方法

探討本研究的方法可以很多種,若為得到更深入更客觀的結果,建議在未來 的研究上可以兼採質性研究方式蒐集資料,與量化數據相互驗證,藉以更深入的 瞭解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認知與實施成效之現況及差異,得到更嚴謹的 結論。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一顧(2006)。教師進階制度規劃與實施之雛議從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談起。中 等教育,57(5),60-77。

王有煌(2002)。彰化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王韋程(2007)。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意見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古秋雲(2007)。新竹縣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與教師專業成長之探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朱芳謀(2005)。屏東縣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江慧萍(2004),國小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需求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余昆旺(2007)。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意見之研究-以臺北縣市國民小學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余榮仁(2000)。學校本位教師評鑑之研究-評鑑者與被評鑑者間之反省性合作 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吳和堂(2002)。認識教師評鑑。師友,426,16-19。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2007)。SPSS 操作與應用-變異數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2004)。提升教師素質之探究。教育研究月刊,125,5-17。

呂錘卿(200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的指標及其規劃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 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呂錘卿、林生傳(200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指標及現況之研究。教育學刊,

17,45-64。

李奉儒(2006)。國中小學教師評鑑機制規劃之芻議:英國的經驗與啟示。教育 研究與發展期刊,2(3),193-216。

李承憲(2008)。嘉義與臺南縣市國民小學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李建霖(2008)。臺中市國民小學推動與實施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李政穎(2003)。國民小學組織氣氛與教師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李嘉彰(2007)。雲嘉南地區高中職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沈翠蓮(1994)。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承諾與學校效能組織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周紋如(2008)。臺東縣國小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現況與教師專業成長關 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周紋如(2008)。臺東縣國小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現況與教師專業成長關 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