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認知及實施成效概念之探討… 2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認知及實施成效概念之探討… 28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是教育部鼓勵教師提升自我專業能力,持續成長發展的政 策,而教師是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主體,應先深入了解教師對此政策的認知程度 與實施五年後的成效之知覺及疑慮,方能有效推行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政策。本節 說明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認知及實施成效概念之探討。

一、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認知層面

「認知」(Cognition)係源自於拉丁文Cognoscere ,含有「瞭解」與「辨識」

的意義,乃指個體經由意識活動對事物認識與理解的心理歷程。茲將國內外研究 者對「認知」所下的定義,整理如下:

(一)認知的意義

張春興(1987)指出「認知」有以下四種不同解釋:

1. 認知乃指心智活動與心理狀態綜合運作的複雜歷程 2. 認知乃指思考與問題索解的歷程

這是完形心理學家主張先有領悟始能學習的解釋。依照這個解釋,認知歷程 包括遭遇困難、認識問題、形成假設以及假設驗證等心智活動。

3. 認知符號表徵的歷程

這是偏於心理語言學之解釋。依照這個解釋,認知歷程包括聲音符號與形象 符號的抽象化、意義化、規則化的歷程。

4. 認知乃指收受訊息及運用訊息的歷程

這是偏於資訊科學或電腦科學之解釋。依照這個解釋,認知歷程包括輸入、

轉換、貯存、檢索、運用等訊息處理的心理活動。

認知的定義可分為廣義與狹義兩種:前者是指所有形式的認識作用,包括問 題解決、思想溝通、計畫、決定、預期、推論、想像、感覺、知覺、記憶等;後 者將認知解釋為認識或知道(鍾聖校,1990)。認知是累積經驗、不斷研究及發 展對實體的一種理解(許榮富,1990)。認知是個體經由意識活動對事物認識與 理解的心理歷程,例如判斷、想像、知覺、辨認、推理等複雜之心理活動(張春 興,1987)。透過感官,個人對於外界事物之知覺與感受即為認知;而選擇性、

時空一致性與組織性為其三種特性,其決定因素在心理學上又分為五項(張華 葆,1994):(1)個人所處的情境;(2)個人當前的心理、生理狀況;(3)

被觀察之事物本身的特性;(4)過去的生活經驗;(5)個人的需要及願望。

(二)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認知

本研究旨在探析教師對教育部「教師專業評鑑實施要點的內容」與「學校實 施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流程」認識與理解的認知程度,並從參考教育部(2006)

「試辦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宣導手冊」之相關資料,玆依「評鑑原則」、「評 鑑目的」、「評鑑人員」、「評鑑內容」、「評鑑方式」、「評鑑實施」、「對 教師專業成長之協助」、「評鑑相關人才之培訓」、「諮詢輔導」、「成效考核」,

共十個部分來探討。另一方面從學校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流程及八項工作重 點:1. 成立評鑑推動小組;2. 計畫及宣導;3. 參與教師評鑑相關研習;4. 討論 發展校本評鑑規準;5. 自評與校內評鑑;6. 擬定個別專業成長計畫;7. 安排教 師專業成長進修活動;8. 複評,並歸納出以制度面、配套面、成員面、環境面四 個面向來探討教師對辦理成效的知覺。

二、教師專業成長的概念及內涵

(一)教師專業成長的概念

教師是持續發展的個體,可以透過持續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提升其專業水準 與專業表現(饒見维,2003)。教師在從事教育事業的動態歷程中,要慎重去考 量教師的專業成長,也因此教師專業成長漸成為研究關注的議題(李嘉彰,

2007)。因此教師在從事教學的生涯歷程中,必須透過不斷的進修,促進教師的 專業成長,以提昇教師的專業形象。

各學者對於教師專業成長的定義,因研究目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定義。經研究 者整理分析、歸納如下:

1.是達成教育目標的連續性歷程(吳和堂,2001;呂錘卿,2000;李嘉彰,

2007;沈翠蓮,1994;陳俐君,2006;陳香,2003;蔡培村,1999;Ellis, 1984;

Erffermeyer & Martary, 1990)。

2.是增進個人專業知識及教學技能的改善(吳和堂,2001;呂錘卿,2000;

李嘉彰,2007;沈翠蓮,1994;陳俐君,2006;陳香,2003;蔡培村,1999; Ellis, 1984; Erffermeyer &Martary, 1990)。

3.參與各種正式和非正式的成長活動(李嘉彰,2007;沈翠蓮,1994;陳俐 君,2005;陳香,2003)。

(二)教師專業成長的內涵

本研究旨在探討教師在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後,對其教師專業成長是否有 所助益,以教育部訂定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四個層面之內涵為教師專業成長之主 要依據,研究者整理歸納後認為教師專業成長具有:「專業知能、教學實務、班 級經營、學生輔導、人際溝通、服務熱忱、敬業精神、品德操守、專業成長及行 政配合」等內涵,茲敘述如下:

1.業知能:教師對教學學科的內容有組織、有系統、有目的,並有充分的準 備,並具備學科專門知識與技能,善於運用教學資源與資訊的能力。

2.教學實務:教學時能活用教學方法與技巧,幫助學生瞭解教材內容,提升 教學效能。在教學的歷程中,能選擇、呈現並詮釋教材,引導學生了解教材的學 習重點,並透過評量檢核學生的學習效能。

3.班級經營:能建立和諧互動的班級氣氛;善用班級管理與經營能力營造安 全且有助於學習的教室環境。

4.學生輔導:對於學生的生活常規、獎懲、教學環境或學習能力等予以注意。

5.人際溝通:與學生、家長、同事及校方保持和諧工作關係,並與學生、家 長保持聯絡,以建立良好人際關係。

6.服務熱忱:樂意參與校內外的學生指導或個人的能力表現,對學生有關照 與輔導之專業責任。

7.敬業精神:教師溫暖、富同情心、積極、關懷學生表現。重視上班出缺席

情形、班級行政業務督導以及接受教師評鑑態度等。

8.品德操守:品德生活的優良程度、人格特質。

9.專業成長:主動參與研習進修、做好自我省思及終身學習能力,以提昇教 學效能。

10.行政配合:具備團隊合作的精神,參與校務的推動,及非教學任務的配合。

教育部(2011)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要點規定:「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內容得包括課程設計與教學、班級經營與輔導、研究發展與進修、敬業精神及態 度等…。」本研究將以此為主要評鑑內容,將研究者所歸納的十項教師專業成長 內涵,將其共通性和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要點所規劃的評鑑內容,加以歸納分 類如下:

(一)課程設計與教學:包括專業知能、教學實務

(二)班級經營與輔導:包括班級經營、學生輔導、人際溝通

(三)研究發展與進修:包括專業成長

(四)敬業精神及態度:包括敬業精神、服務熱忱、人際溝通、行政配合、品 德操守。

教育部為因應自九十五學年度起推動「教育部補助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 施計畫」,為求實際教學現場易於實施,修訂完成「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專業 發展評鑑手冊」。明訂「評鑑內容」包括:1.課程設計與教學;2.班級經營與輔 導;3.研究發展與進修;4.敬業精神與態度。「評鑑向度」包括:1.課程規劃;2.

教學規劃;3.教材呈現;4.教學方法;5.學習評量;6.班級經營;7.資源管理;8.

課程評鑑;9.教學評鑑;10.專業成長;11.自我發展;12.專業態度。(教育部,

2009)。

教育部並於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網公告「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參考規準/指標—現 有各版本彙整表」中,將潘慧玲、張德銳、張新仁、呂錘卿四位學者所發展之評

鑑規準加以整合,以強化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四項主要評鑑規準之理論基礎,在編 寫問卷時,就以教育部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之內涵為主要架構,其教師專業 成長內涵包括「課程設計與教學」、「班級經營與輔導」、「研究發展與進修」、

「敬業精神及態度」四大部分。

第四節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在認知及實施成效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選取與本研究主題相關的論文,分為「評鑑的歷程與實施成效」、「評 鑑的意見」二類,蒐集彙整相關研究加以探究。本節分為二部分:一、教師專業 發展評鑑認知層面之相關研究;二、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成效之相關研究。

一、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認知層面之相關研究

由於本節旨在探究國小教師對教育部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認知,故「研 究發現摘要」著重在內容層面的認知與實施成效的知覺相關的研究發現,整理如 下:

關於「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研究論文探究的主題多為對評鑑歷程的知覺,

包括現況、影響因素、實施成效、遭遇的問題與因應策略等(李建霖,2008;翁 博飛,2008;陳恒聰,2010;陳楦政,2010;楊憲勇,2008;羅國基,2007),

或教師對評鑑的意見(王韋程,2007;余昆旺,2007;洪劭品,2007;洪聖昌,

2008;黃福賢,2009;劉秀滿,2008;蘇再添,2005),以及對評鑑的態度、認 同度、滿意度等(林幸君,2008;洪瑞富,2008;蔡婉儀,2008)。

就研究對象而言,大多以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為主,有15 篇,研究對象以國 民小學教師居多,部分也包括校長、教育局人員、國教輔導團成員,而國民中學 教師有4 篇。如果以地域來看,以臺北縣市教育人員為研究對象之論文有6篇。

就研究方法而言,大多採問卷調查法,有12 篇,其中有4 篇輔以訪談,另

有6 篇更直接以問卷普查的方式進行研究(其中有4 篇輔以訪談),僅有2 篇是

評鑑結果的處理、配套措施、遭遇的困難等說明如下:

1. 教師評鑑的目的應重專業成長優於績效考核(蘇再添,2005),而教師專 業發展評鑑是以協助教師專業成長之形成性目的為考量(周紋如,2007;洪劭品,

2007;洪聖昌,2008;翁博飛,2008)。羅國基(2007)更進一步指出:實施教 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功能,係提升教學品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激勵教師自我省 思及促進同儕專業互動。

2.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內容以和教學相關的「課程設計與教學」、「班級經 營與輔導」兩層面為大多數學校與教師選擇且重視的評鑑層面(洪聖昌,2008;

黃福賢,2009)。

3. 評鑑規準的訂定應具體明確,並考量能否客觀衡量,以「課程設計與教學」

認同程度最高(蔡婉儀,2008),評鑑規準應彈性化,兼顧不同領域教師的需求

(楊憲勇,2008)。規準之訂定方式為「參考專家學者(教育部或縣市教育局)

(楊憲勇,2008)。規準之訂定方式為「參考專家學者(教育部或縣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