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建議 壹、 重視幼兒就學準備度

在台灣「幼⼩銜接」較為⼈所知,⼤多指幼兒剛升上國⼩⼀年時的過渡 時期,其重點多著重於⽣活上之適應。幼兒就學準備度之概念與幼⼩銜接之概 念類似,然幼兒就學準備度是以整體之⾓度,培養幼兒⼊⼩學時應具備的知識 與能⼒。從本研究結果可知,在教育成就上,幼兒就學準備度中的「語⽂」和

「數學」領域為相對重要之領域,因此在幼兒時期,除了重視⽣活適應能⼒

外,應兼顧就學準備度,使孩⼦在各領域均衡發展,為未來做好準備。

貳、 家庭社會資本的重要性

本研究結果顯⽰,家庭社經地位與家庭社會資本呈低度正相關,表⽰家庭 社經地位並不等同於家庭社會資本。家庭社經地位與家庭社會資本均與兒童的 學業成績有關;⽽家庭社會資本更與兒童的⽣活適應有關(兒童⽣活適應與家 庭社經地位無關)。因此,無論家庭的社經地位⾼低,均應重視家庭社會資 本,以確保兒童的教育成就。

參、 家庭內社會資本與家庭外社會資本須兼顧

本研究顯⽰,家庭內社會資本與兒童教育成就之學業成績有正相關、家庭 外社會資本與兒童教育成就之⽣活適應能⼒有正相關。由此可以了解家庭社會 資本有助於兒童教育成就,然本研究發現幼兒家庭內社會資本⾼於家庭外社會 資本,因此建議,⽗母平時除了家庭間的相處,亦需要重視與學校、鄰居、親 友之互動,建⽴友善的社會關係,由此兒童亦能從中學習到與⼈相處之道,使 得孩⼦在教育成就上學業與⽣活適應能⼒兼顧。

肆、後續研究建議

⼀、幼兒就學準備度之評量

台灣⽬前尚未有官⽅且⼀致的就學準備度衡量⼯具,因此本研究受限於時 間與空間之限制,僅以國⼩⼀年級上學期五個領域之成績作為替代指標,對於 幼兒實際之學習狀況未能完整呈現。未來若有研究者欲進⾏⾧時間之研究,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始能從多元的⾯向了解幼兒就學準備度,進⽽了解幼兒就學準備度與教育成就 之間的關係。

⼆、幼兒園品質之衡量

本研究對於幼兒園所品質之衡量,以外部評鑑,教育部教學卓越獎推薦或 得獎之園所定義為優質幼兒園。然教學卓越獎之評選⽅式,為針對某⼀教學⽅

案上的評量,並非針對長期園所品質進⾏評量。且僅針對單⼀⽅案之評量,是 否能代表園所整體課程教學品質,為需要深⼊探討之處。故本研究之進⾏並未 使用相關幼兒園品質量表深⼊了解園所品質,因此在研究⽅法上仍有改善空 間,未來有意進⾏相關研究者,能利用相關⼯具量表進⼊現場評量,使用直接 評量⽅法,⼯具如國外的「ECERS-3」 、「CLASS」、國內的「幼兒園課程與 教學品質評估表」,或採用未來的「幼兒園專業評鑑」結果更深⼊了解幼兒園 品質,以利進⾏後續研究。

三、樣本之數擴充

本研究需要取得兒童⼩⼀和⼩⼆上學期之學業成績,以及家⾧協助填寫問 卷,因此在徵求學校同意協助本研究之時,礙於家⾧和兒童隱私,願意⽀持本 研究之學校並不多,加上本研究之樣本需為教育部教學卓越獎得獎或受推薦之 公⽴幼兒園附近學區之學校,因此樣本數有限,使得研究結論不宜廣泛推論,

若未來能獲得教育主管單位之協助,擴⼤樣本數,定會使得研究結果更具代表 性。

四、後續相關研究議題

根據本研究之結果分析,認為後續若有研究者對於以下相關議題感興趣,

能進⾏更深⼊的探討。「母親教育與學童學業成績的關係」、「家庭社經地位 與學童數學和語⾔成績的關係」、「 家庭互動與就學準備的關係」、「學童學 業成績與其⽣活適應的關係」、「綜合活動成績與⽣活適應」等的後續研究。

伍、實務建議

根據研究結論與上述建議,以下將針對教育主管機關、教育⼯作者、家長 提出相關實務建議。

⼀、教育主管機關

1、建立就學準備度的衡量。

本研究發現我國對於幼兒在進⼊小學時之基本能⼒,沒有相關的評量,讓 國小⼀年級教師了解幼兒的基本能⼒。從相關⽂獻之探究,發現國內已有相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研究發展幼兒就學準備度之評量表,若未來教育主管機關能參考相關研究,建 立幼兒進⼊小學時基本能⼒的評量表,能讓國小教師更能掌握孩⼦的學習情 況,⽽幼兒園教師亦能從多樣化的幼兒園課程中,藉由基本能⼒的評量機制,

培養幼兒應具備的能⼒,以確保孩⼦在不同的學前教育經驗下,皆能建立良好 的基本能⼒。

2、提供教育學習資源

本研究之家庭社經地位變項中,「母親教育程度」與兒童學業成績相關性 最⾼,且對於學業成績亦有預測⼒。且在本研究中學前教育經驗與家庭因素之 比較,顯示家庭因素似乎相較學前教育經驗對幼兒之影響較⼤,故家庭對於幼 兒之教育影響深遠,因此教育主關機關除了訂定相關的福利措施以保障弱勢幼 兒教育學習之權利,亦可以建立相關的學習資源,例如:家長⼿冊、家庭教育 相關網站,使得低社經地位之家庭能夠易於取得相關資訊,建立正確的教育觀 念,並且主動學習,以縮小因家庭社經地位⽽造成孩⼦教育成就上之差異。

⼆、教育⼯作者 1、重視家長參與

據研究結果,顯示具優質幼兒園之兒童在家庭外社會資本「⽗母與學校的 互動」之構面表現較佳,故推論優質幼兒園較重視家長參與孩⼦的學習。然

⽽,家庭外社會資本,將會影響兒童⽣活適應能⼒。因此幼兒園應鼓勵家長參 與孩⼦的學習,重視親師互動,進⽽提⾼家長園所互動的頻率,讓家長了解孩

⼦在學校之學習,同時家長亦能夠成為教師在教學上的資源。學習並非僅限於 學校,協助家長參與學習,準備好的家庭、準備好的學校、準備好的幼兒三者 具備,才能使得學習更完整。

2、重視「綜合活動」領域

本研究結果,在教育成就上之預測,就學準備度中「綜合活動」領域,對 於學業成績以及⽣活適應能⼒,均具預測⼒。由此可知「綜合活動」領域表現 愈佳,對於孩⼦不論是學業成績或是及⽣活適應能⼒都有正向的影響⼒。⼗⼆

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綜合領域之總目標為培養學⽣具備「經驗統整、價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為學習之基⽯,不可忽略。然有鑒於在台灣多數學校均較重視「認知領域」之 發展,故在教育現場之⼯作者應以各領域發展均衡為重,並重視「綜合活動」

領域之培養。

三、幼兒家長

1、重視親⼦間以及家庭外(親戚、學校、鄰居)的互動

本研究以家庭社會資本對教育成就進⾏探究。發現家庭內社會資本,即家 庭中親⼦的親密程度對於學業成績之影響更勝於家庭社經地位之影響;同時家 長和家庭外社會資本,即⽗母與親戚、學校、鄰居的互動亦會影響兒童的⽣活 適應能⼒。故家長應和孩⼦建立良好且頻繁的互動,並和親友、學校、社區建 立友善的社會網絡,家庭內外社會資本兩者兼顧,才能使得兒童在學業成績以 及⽣活適應能⼒上有良好的表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考⽂獻 中⽂部分

王中天(2003)。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概念、源起、及現況,問題與 研究 ,42(5),139 – 163。

朱經明(2010)。 教育統計學。台北:五南。

李⽂益、⿈毅志(2004)。⽂化資本、社會資本與學⽣成就的關聯性之研究-以台 東師院為例。台東⼤學教育學報,15 (2),23-58。

李威伸(2003)。⽂化資本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國中⽣為例。私⽴東 海⼤學教育研究所碩⼠論⽂,台中市。

李威伸、何信慧(2003)。誰能成為⽼師眼中的好學⽣?檢視⽂化資本的效果。⼈

⽂與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4 (2),66-79。

李敦仁、余民寧(2005)。社經地位、⼿⾜數⽬、家庭教育資源 與教育成就結 構關係模式之驗證: 以 TEPS 資料庫資料為例。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5(2),1-47。

李⽂欽(2003)。國民⼩學單親兒童與雙親兒童⾏為困擾及⽣活適應之⽐較研究。

未出版之碩⼠論⽂,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市。

周新富(2006)。Coleman 社會資本理論在台灣地區的驗證:家庭、社會資本與學 業成就之關係,當代教育研究季刊,14(4),1-28。

周新富、王財印( 2006)。社會資本在家庭代際⼈⼒資本傳遞作⽤之探討。國 ⽴臺北教育⼤學學報,2,281-306。

林俊瑩(2007)。檢視個⼈與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對學⽣學業成就的影響:以 SEM 與 HLM 檢證 Coleman 報告書的論點。⾼雄師範⼤學教育學系博⼠

論⽂,⾼雄市。

林枝旺(2006)。以 Coleman 社會資本理論探討⾼職學⽣家庭背景與學業成就關 係之研究 。國⽴嘉義⼤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論⽂,嘉義市。

林⼤森(2001)家庭教育資源對教育分流, 教育取得之影響。 國⽴政治⼤學 社會學報,31, 45-75。

林琬玲(2010)。幼兒園品質與幼兒課程經驗之相關研究。國⽴政治⼤學幼兒教育 究所碩⼠論⽂,台北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模式的分析。教育研究集刊,53(4),107-144。

林淑玲、⾺信⾏(1983)。家庭社經背景對學前教育機會的影及學前教育對⼩學學 業成績的影響。政⼤教育與⼼理研究,6,19-39。

施玠⽻(2007)。幼兒就學準備度相關因素之研究。國⽴政治⼤學幼兒教育研 究所碩⼠論⽂,台北市。

孫清⼭、⿈毅志(1996)。補習教育、⽂化資本與教育取得。臺灣社會學刊,

19,95 - 139。

教育部。教學卓越獎[公告]。台北市:教育部。2018 年 2 ⽉ 30 ⽇取⾃:

http://eta105.chis.com.tw/frame.aspx

陳芍妤(2011)。桃園縣幼兒家⾧選擇才藝班之研究:教育選擇權的觀點。元智⼤

學碩⼠論⽂。

陳青達、鄭勝耀(2008)。⽂化資本與學習成就相關研究。新⽵教育⼤學學報,

25(1),79-98。

陳建州、劉正(2001)。重探學校教育功能:家庭背景因素影響⼒變化之研究。台 東師院學報,12(1),115-144。

陳順利(2001)。原漢青少年飲酒⾏為與學業成就之追蹤調查--以台東關⼭地區為 例。教育與⼼理研究,24(上),67-98。

許崇憲(2002)。家庭背景因素與⼦⼥學業成就之關係:台灣樣本的後設分析。中 正教育研究,1(2),25-62。

⿈毅志(1996)。台灣地區民眾地位取得之因果機制: 共變結構分析,東海社會 學報,5,213-248。

⿈毅志(2008)。如何精確測量職業地位?[改良版台灣地區新職業聲望與社經地位 量表] 之建構. 台東⼤學教育學報, 19(1), 151-160.

⿈毅志(2008)。如何精確測量職業地位?[改良版台灣地區新職業聲望與社經地位 量表] 之建構. 台東⼤學教育學報, 19(1), 151-16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