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一)電影融入環境教育的實施流程

對於有志欲實施觀賞電影以進行環璄教育課程的教師,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 提出以下參考流程:

1、提示觀賞影片的重點。

2、播放完整的影片給學生欣賞。

3、針對影片內容進行深度討論。

4、播放真實影片以呼應電影。

5、根據上課討論的重點,請學生寫下個人可行的環境行為。

(二)課程應持續深化

態度、情意非常有可能隨著時間的過去而減弱或消逝,因此教師如實行了此 課程方案,應每隔一段時間作延續教學,如此學生的環境意識才可以持續,伴隨 著學生成長。

二、研究上的建議

(一)選用多元的電影

本次研究所選用的電影為動畫電影,且皆為同一導演所拍攝之作品。有關環 境議題的電影必不止於此,西方的觀點或許和東方有所不同。建議後續研究者可 以挑選不同文化所產出的電影作品,探究在多元觀點呈現下,學生在環境意識方 面的情形。

(二)探討學生環境教育意識持續情形

學生在本研究進行環境教育課程時,都能夠表現對環境關懷的意識。然而價 值觀與信念是不是會因正向增強的消失而隨之慢慢流逝仍未可知。故建議後續研 究者可以探討在課程實施完以後,學生的環境意識是否能有長時間的維持,進行 更深入的評估。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 圖書

方志華(2004)。關懷倫理學與教育。台北:洪葉文化。

王文科(1999)。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台北市:五南。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台北市:五南。

吳芝儀、李奉儒(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林素卿(2002)。教師行動研究導論。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秦麗花(2001)。教師行動研究快易通。台南市:翰林。

教育部(2013)。97年國民中小學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師大書苑。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臺北市:明文書局。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市:五南。

2. 期刊論文

万小龙、曾晓丽、赖欣(2010)。休闲的分析。湖北社會科學,2,91-93。

马有斌(2006)。浅议《风之谷》主题内容及其现实意义。電影評論,13-14。

方彥博、袁小雄(2008)。金門縣教師休閒活動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研究。觀光旅 遊研究學刊,5(1),77-94。

毛群欽(2003)。大高雄地區國中小學生環境態度與水污染概念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王素華(2008)。正向行為支持方案對嚴重情緒障礙學生行為問題處理成效之行 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王傳銘(1996)。Recreation與Leisure的含義。戶外遊憩研究,107-114。

王靖婷(2010)。電影在主題式國文課程之運用:以〈金法尤物〉〈活著〉〈濃 情巧克力〉為例。關渡通識學刊,(6),157-180。

王鑫(1999)。地球環境教育與永續發展教育。環境教育季刊,37,87-103。

江少明、孙英莉(2010)。宫崎骏动画的独特情结及其文化分析。黃岡師範學院 學報,30(4),69-74。

吳宜玲(2007)。電影在哲學教學中的應用。哲學與文化,105-124。

吳忠宏(1999)。環境教育與環境解說歷史發展比較。輯於中華民國八十八年度 環境教育研討會論文集,175-182。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吳瓊治(2010)。能源危機下,以“節能減碳”因應地球永續發展。品質月刊,4(

2),32-35。

李明宗(1988)。戶外遊憩名詞解釋。戶外遊憩研究,83-86。

李金梅(2007)。宫崎骏动画的生态意识-兼论现代社会语境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電影評論,22-23。

李炳昭、陳秋曇(2009)。論述休閒、休閒活動與休閒運動。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體育學系學刊,(4),48-57。

李源順、林福來(2008)。數學教師的專業成長:教學多元化,師大學報:科學 教育類,45(1),1-25。

汪靜明(2000)。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理。環境教育季刊,43,18-34。

周恬弘(1993)。“風之谷”所透露的生態和宗教意涵。新使者,19,65-67。

周独奇(2010)。从《天空之城》看宫崎骏对日本二战罪行的反思。新聞愛好者

,2,133-134。

宗金伟、段朝霞(2009)。《龙猫》的文化意义。現代語文,2009(34),148-149。

房振謙、林美惠、李慧珍、陳靜歆、薛雅惠(2008)。講述教學與討論教學應用 於全球暖化議題教學成效之研究。社會科教育研究,13,153-183。

杨晓林(2010)。宫崎骏反战思想的成因及表现。电影文学,(21),76-79。

林麗娟(2007)。宮崎駿日本動畫作品賞析-以“神隱少女”為例。嘉義大學通識 學報,5,293-319。

柳中明、李國忠、林俊成、劉育慈(2001)。造林復育對台灣環境二氧化碳減量 之貢獻。全球變遷通訊雜誌,31,10-30。

洪升呈、辛麗華(2010)。大專學生休閒活動參與狀況調查研究。運動與遊憩研 究,4(4),17-36。

洪葦倉(2010)。電影融入教學的應用策略--從「費城」談性別平等。經國學報

,1-8。

袁琤琤(2010),从宫崎骏作品看卡通对现代性问题的回应―以《千与千寻》为 例。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8(3),119-122。

庹丽珍(2011)。浅析《幽灵公主》中的自然观及现实寓意。文學教育,5,138-139。

張子超(2007)。建構政府部門環境教育指標之研究。環境教育研究,4(2),

1-21。

張如萍(2012)一名國小教師的發現之旅──透過電影融入教學反思專業發展與 自我成長(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張郁雯、沈少文(2012)。高雄市國小環境教育實施現況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 學報,14(1),319-340。

張淑雯(2007)。上課了,一起看電影─談電影融入生命教育課程。教師之友,

48(4),81-88。

許婉禎(2012)。宮崎駿動畫中的環境教育意涵-國小三年級學生對動畫《崖上 的波妞》中 隱含環境教育之認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

彰化縣。

陳念慈(2003)。國小四年級社會領域課程環境議題融入之研究。市師學報,2

,165-200。

陳建榮(2004)。電影融入教學於國小生命教育課程教學模式之設計與應用(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曾惠卿(2010)。動畫電影融入國小課堂情意教學初探。南華大學美學與視覺藝 術學報,2,20-39。

曾惠卿、陳玉婷(2012)。動畫電影應用於國小二年級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朝 陽人文社會學刊,10(1),141-174。

童巧平(2008)。宫崎骏作品中的主题叙事与儿童认同。現代語文,2008(22)

,159-160。

賀雅蓉(2014)。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環境教育議題之內涵探究-以第二學習階段為 例。國教新知,59(4),77-83。

黃政傑(1999)。永續經營課程改革,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 會專題演講,屏東。

黃慧貞(2006)。應用STS 理念教學將環境教育議題融入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之 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葉秀香、吳正仲(2013)。奇幻小說改編電影動畫之角色造型探討-以《霍爾的移 動城堡》為例。國民教育,53(6),43-52。

廖羽晨(2012)。國中生影視教學課程設計與實踐─以《愛在波蘭戰火時》為例

。歷史教育,19,87-130。

劉佳蕙(2011)。家長安排大班幼兒休閒活動之調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台灣首 府大學學報,2,1-20。

劉亭妤(2014)。關子嶺溫泉旅遊融入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以國小資優課程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南藥理大學:台南市。

劉美玲、王佩蓮(2003)。以繪本為媒介進行環境議題教學之研究。環境教育學 刊,(2),93-122。

劉盛年(2011)。經由閱讀電影提昇學生說話能力的行動研究-以「看電影,學說 話」教學方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歐用生(1994)。提升教師行動研究的能力。研習資訊,11(2),1-6。

蔡清田(2011)。行動研究的理論與實踐。T&D飛訊,(118),1-20。

鄧書華(2007)。運用休閒輔導課程方案改善國中學生同儕關係之行動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盧詩韻、盧詩青(2012)。日本版的《愛麗絲夢遊仙境》-析論宮崎駿動畫《神 隱少女》的視覺創作意涵。藝術研究學報,5(2),83-96。

薛銘卿(1992)。休閒及休閒活動定義之議釋:非規範及規範性觀點。戶外遊憩 研究,71-89。

薛銘卿(1994)。休閒及休閒活動之概念分析。中華體育, 7(4),17-24。

謝佩靜(2000)。國小學童生態平衡概念與環境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羅鴻雁(2008)。電影融入教學對中學生世界史認知學習之教學設計與實施歷程--希臘、羅馬史之教學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蘇志翰(2013)。電影融入教學增進國中生同理心成效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3.網路資源

Goole(2014)。 取自

https://www.google.com.tw/search?q=%E9%9B%BB%E5%BD%B1+%E6%95%99%E 5%AD%B8&oq=%E9%9B%BB%E5%BD%B1+%E6%95%99%E5%AD%B8&aqs=ch rome..69i57j0l5.943j0j7&sourceid=chrome&es_sm=122&ie=UTF-8

Yahoo 奇摩(2014)。 取自 https://tw.search.yahoo.com/search?fr=yfp-t-900-tw&p=%E9%9B%BB%E5%BD%B1+%E6%95%99%E5%AD%B8

華藝線上圖書館(2014)。取自

http://erms.lib.nttu.edu.tw:2105/Search/ArticleSearch?ArticlesViewModel_SearchField

=%E9%9B%BB%E5%BD%B1+%E6%95%99%E5%AD%B8&ArticlesViewModel_Ti tleKeywordsAbstract=&ArticlesViewModel_Author=&ArticlesViewModel_JournalBoo kDepartment=&ArticlesViewModel_DOI=&ArticlesViewModel_ArticleArea_Taiwan=

false&ArticlesViewModel_ArticleArea_ChinaHongKongMacao=false&ArticlesViewM odel_ArticleArea_American=false&ArticlesViewModel_ArticleArea_Other=false&Pub licationsViewModel_SearchField=&PublicationsViewModel_PublicationName=&Publi cationsViewModel_ISSN=&PublicationsViewModel_PublicationUnitName=&Publicati onsViewModel_DOI=&PublicationsViewModel_PublicationArea_Taiwan=false&Publi cationsViewModel_PublicationArea_ChinaHongKongMacao=false&PublicationsView Model_PublicationArea_American=false&PublicationsViewModel_PublicationArea_O ther=false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2014)。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F9s1H5/search#result

(二)英文部分

1. Books

Atweh, B., Kemmis, S., & Weeks, P. (1998). Action research in practice.(Eds.)New York: Routledge.

Grundy, S. (1987). Curriculum-Product or praxis. New York: The Falmer Press.

Kemmis, S., & McTaggart, R. (1988). The action research planner. Deakin University, Geelong.

Rolfe, G. (1998). Reflexive actionresearch. In Expanding nursing

knowledge−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ing your ownpractice. Boston:

Butterworth-Heinemann.

2. Journal Articles

Hart, E. (1996). Action research as a professionalizing strategy: Issues anddilemmas.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3 (3), 454-461.

Hines, J., Hungerford, H. R., & Tomera, A. N. (1987).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8 (2), 1-8.

Lewin, K. (1946). Action research and minority problems.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2 (4), 34-46.

Meyer, J. E. (1993). New paradigm researchin practice: The trials and tribulationsof action research. Journal of AdvancedNursing, 18 (7), 1066-1072.

Shaw, S. M. (2009). The meaning of leisure in everyday life, Leisure Sciences, 1-24.

附錄一 家長同意書

親愛的家長您好:

近年環境議題已漸為大眾所注重,而臺灣這片我們所居住的彈丸之地,更需 要我們每位公民的愛惜及保護。為了讓每位學生都能成為愛護環境的公民,從小 學即應當實施環境教育,在孩子的心中種下一顆守護環境的種子,以期將來長大 成為公民,能持續為保護環境展現行動。研究者所進行「從休閒活動探討環境教 育之行動研究-以小學生觀賞宮崎駿動畫電影為例」,即期望以活潑有趣、不同 以往的上課方式,使學生獲得環境態度上的改變。在此懇請家長同意研究者以訪 談、課堂觀察、問卷調查等方式收集您子女的資料,以分析學生對於上課方式的 看法,以及學生的環境意識是否有所改變。您子女的資料將全部匿名保護及保 密,而且僅針對研究使用,絕不會外洩或他用。

近年環境議題已漸為大眾所注重,而臺灣這片我們所居住的彈丸之地,更需 要我們每位公民的愛惜及保護。為了讓每位學生都能成為愛護環境的公民,從小 學即應當實施環境教育,在孩子的心中種下一顆守護環境的種子,以期將來長大 成為公民,能持續為保護環境展現行動。研究者所進行「從休閒活動探討環境教 育之行動研究-以小學生觀賞宮崎駿動畫電影為例」,即期望以活潑有趣、不同 以往的上課方式,使學生獲得環境態度上的改變。在此懇請家長同意研究者以訪 談、課堂觀察、問卷調查等方式收集您子女的資料,以分析學生對於上課方式的 看法,以及學生的環境意識是否有所改變。您子女的資料將全部匿名保護及保 密,而且僅針對研究使用,絕不會外洩或他用。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