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為將宮崎駿的動畫電影應用於環境教育的課程中,並探討 將此休閒活動融入課程的情形,以及釐清在實施過程中可能遭遇的問題,並進而 尋找可能的解決策略。本章節共分四節,將分說研究設計、研究對象、研究工 具、資料蒐集與分析。

第一節 研究設計

行動研究的目的在於解決實際問題,以改善實務工作,而行動研究者在整個 過程中,可透過創新以發展專業能力(蔡清田,2011)。本研究之作者為國小現 場老師,教學現場常碰上許多實務問題,且近年來政府有意推行國小教師專業發 展評鑑。基於此等理由,本篇研究將採用行動研究,除解決研究者在教學實務上 的所遭遇之問題,也希冀同時可從中提升自我專業能力。

第二節 研究對象

一、研究場域

研究者任教於國立台東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學校位在台東市市中心,且 為國立小學,與一般縣小本質上並無太大差異,但可獲得的資源較多。此外,身 為實驗國民小學,因此在教學及課程上會努力嘗試創新,學校也因此常會申請許 多特色課程,例如:外師入校的水芙蓉計畫,與國際接軌的中國大陸交流團、日 本交流團、澳洲遊學團,與台東在地相結合的種稻計畫、旗魚計畫等。因此本校 學生所能接觸到的事物,較其他一般學校的學生來得多元。此外,本校學生家 長,的社經地位,較一般其他台東地區的縣小來的高,這些家長中有為數不少的 教授、教師、公務員。

二、參與研究的班級學生

本研究所參與之學生,為研究者任教班級之全體學生,男生14人,女生12 人,合計共26人。經發放家長同意書後,共有24位家長同意,2位不同意,所以 實際參與研究的學生為男生12人,女生12人,合計共24人。學生之中並無新住 民,但有二位具有原住民身份。家長的社經背景沒有特別集中於某種類別,士、

農、工、商皆有之,且無清寒貧困者。

三、研究者

本研究的課程設計及教學實施皆為研究者本人。除此之外,將邀請研究者的 同事來擔任協同觀察者,但其人員不固定。

第三節 研究工具

蔡清田(2011)認為行動研究是一種累積經驗,以從中獲得知識的求知過

程,為此,實務工作者應持續利用日記與行動日誌紀錄。本研究也將利用下列多 種方法紀錄整個研究,除供研究者得以反省以獲得成長外,亦可藉由多方資料來 源以檢式整個研究的可信度。現分述本研究工具如下:

一、宮崎駿動畫電影光碟

研究過程中將完整播放四部電影給全體學生欣賞。電影將按照內容與環境議 題關聯性的多寡進行播放,亦即影片主軸為環境議題或者內容具有許多可以探討 環境教育的電影將先行播放。四部電影的播放依序分別為:風之谷、魔法公主、

神隱少女、崖上的波妞。

二、電子設備

利用數位攝影機紀錄上課及訪談過程,以便進行後續研究結果探討,錄影資 料可補足上課觀察及訪談時所遺漏之資訊。

三、研究日誌

在研究過程當中,研究者將持續撰寫研究日誌,將工作情形、遭遇的困難及 解決策略翔實紀錄,以供研究探討及進行個人省思。

四、問卷

研究者將自行設計問卷,以收集全班學生的資料。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以質性研究為主要方法。本研究將以觀察、訪談與 文件等方法蒐集資料。本節將針對資料的蒐集與分析來加以說明:

一、資料的蒐集 (一)觀察

研究者在課室上扮演教學者,同時在研究上扮演觀察者的角色。為了避免顧 此失彼的困境,更為了使本研究的觀察資料能更為客觀中立,除了研究者本身進 行觀察之外,亦會邀請同事進行協同觀察。另外,研究者將設計觀察表格以利自 己及協同觀察者進行觀察,將觀察到的重點紀錄下來。觀察的重點將擺放在老師 的提問及學生的回應,以瞭解學生對環境教育的情意態度。

(二)訪談

學生們在校時間可分為上課時間及課餘時間,上課時間基本上學生們都有許 多課程需參與,因此不可能接受訪談,故本研究將利用學生們的課餘時間來進行 訪談。本研究以半結構式問卷進行訪談,訪談之前將先擬好訪談大綱,並根據實 際訪談狀況,調整訪談問題。訪談採一對一方式進行。根據第二章第四節文獻探 討的結果,本研究以風之谷、天空之城、魔法公主、神隱少女、崖上的波妞這五 部電影來設計課,而班上學生共 26 人,因此會把學生分成五組,每組五~六 人,每部電影所設計之課程,將挑選一組進行訪談。

(三)文件

文件包括研究者的研究日誌及學生的學習單。說明如下:

1.研究日誌

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持續撰寫研究日誌,記錄整個研究過程、遭遇 的問題、解決的策略、與協同觀察者的討論等。

2.學習單

研究者透過兒童填寫的學習單,來瞭解兒童的學習情況,並作為課程 及教學調整的依據。

二、資料分析

本研究透過觀察、訪談和文件等方法取得的資料進行分析,可分成三大部 分:

(一)形成描述

研究者將所有觀察與訪談的資料進行閱覽後,再做反思,分類比較,排除自 身偏見,忠實描述脈絡,以形成初步描述。根據此初步描述,再比對相關資料或 新的發現,調整描述架構,經過不斷的反省、調整,使描述更加完整。

(二)編碼

研究過程中透過研究日誌、省思札記、參與觀察記錄表、學習單、訪談記錄 所蒐集到的資料屬於質性資料,首先將質性資料整理成逐字搞,閱讀蒐集來的資 料之後,再依據研究主題挑出重要的對話內容,將資料依表7說明作編碼:

表 7

資料編碼說明表

編碼代號 代表的意義

R 研究者

T 教師(研究者本人)

T2 第二位協同觀察教師 S03 座號三號的學生

20150318 誌 研究者在 2015 年 3 月 18 日所寫的研究日誌內容 T2-20150427 訪 2015 年 4 月 27 日對第二位協同觀察教師訪談的內容 風-20150320 課 2015 年 3 月 20 號進行風之谷課程的師生對話逐字稿 S12-20150617 訪 2015 年 6 月 7 日對座號 12 號學生訪談的內容

S22-20150529 單 2015 年 5 月 29 號座號 2 號學生所寫的學習單 資料來源:研究者編製

(三)歸納分析

研究者將初步分析資料,轉譯、編碼、分類後整理成文字稿,再將所蒐集的 資料依本研究三大研究目:「探討將休閒活動融入教學的情形。」、「探討教師 在實施宮崎駿動畫電影的環境教育活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

「探討實施宮崎駿動畫電影的環境教育活動過程中,學生在環境教育意識方面的 改變。」進行歸類。再對歸屬同類的資料做對照解釋及交叉分析比較,形成更高 一層的類屬,並持續檢核原始資料,統整後呈現研究結果,再依據蒐集的質性資 料採用三角測定(教師、學生、觀察者)、(訪談、觀察、相關文件)的方式進

行同一情境中質性資料的比對,找出是否有一致或矛盾差距的說法,使資料有一 個較真實性的詮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