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研究者以長期在說演實務經驗部分,融合學述相關論述,對故事媽媽、與說 演場域如學校當局提出建議。並針對外籍媽媽與其孩童,如何融入臺灣之風土 民情部分,對相關政府機構提出實務之建議,將在下列論述一一闡明。

一、對故事媽媽建議:

(一)使用走動式說演技巧拉近學童與說演者距離

在說演故事活動中,研究者常常會運用走動式技巧,來拉近與學童們的情 感距離。其實學童都很期待研究者走到學童身邊,眼睛看著他鼓勵他一起參與 說演故事的活動。使用走動式說演主要原由是,因為書籍的插圖或者是因為圖 像太小,而造成遠距離的學童看不到,而讓研究者走下講台親自到學童身邊讓 其看見圖像的方法。

但是研究者有發現,儘管學童們都用渴盼的眼神,期望說書者讓他們看一 下繪本的圖片,但是過早提供圖像給學童可能抹殺他們的想像空間。應於說故 事過程中,偶爾運用隱藏圖示方式,引發學生猜測結局發展,來增加學童們的 想像力,利用走動式說演故事技巧,拉近學童與說演者之間的距離。這樣一來,

可以近距離對學童吸取內容能力作相關的觀察,二者,增加聲光效果的刺激,

對於學童的專注效果,將造成很大的注意力的提升機會。

(二)單槍投影設備(PPT)於說演活動,善用其科技設備以增添說演故事之精彩 研究者採「故事劇場」說與演的表演方式,需讓學童聚焦在說書人身上,

因此未使用單槍投影設備,以免使學童分心到投影影幕的彩色圖片上。需注意 的是,勿為了花俏而模糊了說演故事的焦點,重點應放在說故事者與孩童之間 的情感互動為主,因此後繼研究者可以善用科技設備,增添說演故事的精彩。

研究者認為藉由科技設備,可以進一步分享書中其他重要的環節,如美麗 又富有代表性的圖像插畫,或者是漂亮詞藻文字的欣賞工具,讓學童利用科技 設備,一起共同享有書香機會。

121

二、對學校當局建議:提供說演活動再進修管道幫助故事媽媽對說演技巧的精 進機會

故事媽媽到學校進行故事說演活動,常常都是兼差性質的個人行為,學校 方面因為是孩子(學生)的家長,班級教師感謝家長的熱情參與校際活動,都以展 開雙臂態度來歡迎媽媽或者是爸爸的投入。研究者認為故事媽媽對於故事文本 挑選,都是以自己所知道的背景或者是早期對圖書的認知,做為故事文本的主 要選項。忘記現代社會是多元發展,用單一主題對文本作選擇考量,實在不足 以應付變化多端的社會風貌,在文本的挑選上就已遭受挫敗。

到了孩子班級教室,學童彼此之間往往都很興奮也吵成一團,紛紛你一言 我一句這是誰的爸爸媽媽?自己的孩子在面臨同學的問題,坐在位置上也坐立 難安,對於故事媽媽的說演技巧運用,光是自我介紹部分就花掉不少時間。最 有趣的是學童之間的熱情與不時的提問,讓故事媽媽也難以招架。再者,家長 進教室進行說演故事的最重要技巧,是要引導學童如何保持安靜,讓故事說演 可以順利的完成,這對於故事媽媽又是另外一項的考驗,更不用提及如何將故 事文本裡的文字用口頭言語表達技巧,來說演故事給學童們瞭解。

如果孩子還是低年級還容易招架,只要運用一些小小提問技巧就可以把短 短的文本說演妥當。假若是面臨中高年級學童,說演困難度是隨著學童的年段 來提升,而這些難處,也就造就高年段學童班級,不再有故事媽媽來說演故事 的最大原因。一是故事文本挑選不易,二是說演技巧不再只是單純說演故事。

故事媽媽得有挑選故事文本能力以外,也要對自己的說演深具信心,即具備對 文本的中心思想做拿捏,相信自己可以說演好這本文,忠實將文本所要傳遞的 訊息與其故事蘊藏的意義,說演給學童們來進行瞭解。

研究者在做這高年級學童實務說演的時候,認為可以擴大故事媽媽進行說 演故事技巧的再教育機會。如將故事劇場的戲劇表現手法,以入情與疏離的說 演技巧靈活交叉融合運用,讓有心想進入校園進行說演故事的故事媽媽,不再

122

對高年級學童進行說演故事活動視為畏途。

三、對政府機構提出建議:外籍配偶與其孩子進行說演活動,以便融入台灣的 風土民情

台灣現代社會的婚配占五分之一比例是外籍配偶的家庭,可藉由說演故事 活動讓社會資源一起投入外配的教育。11以故事劇場戲劇說演方式,進行臺灣相 關風土民情的深入介紹,新住民將可以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關懷與支持的力 量,從這個互相認知的過程,有效的消彌彼此之間文化認知上的差距。讓外籍 配偶與其孩子有效享有社會支援力量,且發揮其成長過程中,從不同國家中來 領略不同的人生智慧,對其家庭產生有益的教養功能,也藉此成就台灣下一代 的新臺灣之子,對社會的未來貢獻增生一股新的競爭力量。

四、小結

對故事媽媽、學校當局、政府機構提出相關建議之後,尚希望有心從事說 演故事活動的故事媽媽,或者是教師體系基礎教師,能由研究者未竟之探究,

投注更多心力做相關鑽研機會。

研究者藉由圖書推薦的工作過程,發現學童閱讀習慣的改變而感觸良多,

現代社會已步入雲端生活,運用信息溝通來交流彼此之間訊息。家長一方面要 求孩子多親近文學,自己卻運用 3C 電子產品來吸取新知;要求孩子親近紙本書 籍,父母卻鮮少拿起書籍閱讀。也不再攜老扶幼進入實體店面(書店)共浸書香買 上幾本書,這正是在家庭教養的雙重衝突與諷刺地方,是值得深思與提出做為 討論的地方。對於電子書取代紙本圖書,逐漸成為文化載體趨勢提出個人見解 與想法,電子書的聲光效果,無法全然取代往昔聚集一堂閱聽好書的樂趣。

11http://www.immigration.gov.tw/lp.asp?ctNode=32419&CtUnit=17279&BaseDSD=7&mp=1 移民署 2011.03 統計資料

123

因此說演故事活動,對學童閱讀有一定的情意與感知的影響,這也正是學 校積極推廣閱讀的主因。此外說故事活動的提問與分享,也是電子書所無法取 代的。研究者認為活動最有意義地方,除了師長與學童間的情感互動交流,同 時也能有效引發學童思索、討論與評析書中角色的處境,增加學童的同理與柔 軟心,使得閱讀的小種子得以在每個孩童心理茁壯發芽,喜愛閱讀、分享閱讀,

是彌足珍貴的收穫。

總而言之,研究者不認為電子書能全然取代紙本圖書,而是面對影音時代 並進的孩童,運用說演故事的說與演相關活動,將有效的吸引孩童的注意,提 供一個邁入閱讀的墊腳石。另一方面又讓學童可以親近書本也喜愛上文學,或 用網路動畫、電子書來進行閱讀,皆是閱讀的積極延伸與善用工具的最佳方式。

124

參考文獻 壹、專書

姚一葦(譯)(1986)。詩學箋註(原作者:Aristotle)。臺北市:國立編譯館  。

譚君強(譯)(2003)。叙述學:叙事理論導論(原作者:Bal, M.)。北京市:

中國社會科學。

劉森堯(譯)(2012)。羅蘭‧巴特論羅蘭‧巴特(原作者:Barthes,R.)。臺 北市:麥田。

林志明(譯)(1998)。說故事的人:有關尼可拉‧萊斯可夫作品的思索(原 作者:Benjamin,W.)。臺北市:臺灣攝影

姚媛(譯)(2000)。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敘事(原作者:Berger,A.A.)。

南京市:南京大學出版社。

許慧貞(譯)(2001)。打造兒童閱讀環境(原作者:Chambers, A.)。臺北市:

天衛文化。

呂健忠(譯)(2005)。貓大屠殺:法國文化史鉤沉(原作者:Darnton, R.)。

臺北市:聯經。

蘇希亞(譯)(2009)。小說面面觀:現代小說寫作的藝術(原作者:Forster, E.

M.)。臺北市:商周出版。

單文經(譯)(1986)。道德發展的哲學(原作者:Kohlberg.)。臺北市:黎 明文化。

尹虎彬(譯)(2004)。故事的歌手(原作者:Lord, A. B.)。北京市:中華書 局。

何道寬(譯)(2000)。麥克盧漢精粹(原作者:Marshall McLuhan)。南京市:

南京大學出版社。

125

劉鳳芯 吳宜潔(譯)(2009)。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原作者:Nodelman, P.)。

臺北市:天衛文化。

何道寬(譯)(2008)。口語文化與書面文化:語詞的技術化(原作者:Ong.)。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洪蘭(譯)(2013)。記憶的祕密(原作者:Rupp, R.)。臺北市:貓頭鷹。

高名凱(譯)(2009)。普通語言學教程(原作者:Saussure,F.de.)。北京:商 務印書館。

陳智文(譯)(2008)。說故事的力量:激勵、影響與說服的最佳工具(原作 者:Simmons, A.)。臺北市:臉譜出版。 

區曼玲(譯)(1998)。劇場遊戲:指導手册(原作者:Spolin,V.)。臺北市:

書林。

林玫君、林珮如(譯)(2010)。創作性兒童戲劇進階:教室中的表演藝術課 程(原作者:Wills,B.S.)。臺北市:心理出版。

張子樟(譯)(2006)。童話‧兒童‧文化產業(原作者:Zipes, J. D.)。臺北 市:東方。

張曉華(2007)。創作性戲劇教學原理與實作。臺北:成長基金會。

張曉華(2009)。教育戲劇與劇場應用國際學術硏討會論文集。臺北市:臺灣藝大。

姚一葦(2004)。戲劇原理。臺北市:書林。

周慶華 (2002)。故事學。臺北市:五南。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硏究。臺北市:五南。

林佩璇(2000)。質的研究方法。高雄:麗文。

崔小萍(1996)。表演藝術與方法。臺北市:書林。

秦琍琍、李佩雯、蔡鴻濱(2010)。口語傳播。臺北市:威仕曼文化。

羅鋼(1994)。叙事學導論。昆明市:雲南人民出版社。

余秋雨 (2006)。觀眾心理學。臺北市 :天下遠見出版。

126

王瑾(2005)。互文性。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貳、學術期刊

黃美滿。(2000)。演說故事─劇場是一種閱讀延伸。成長幼教季刊,11:4(44),

(頁 68–69)。

李其昌。(2004)。布雷希特史詩劇場的社會理念。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140,

(頁 80–85)。

阮秀莉。(2006)。文化詩學:口說故事、美國原住民口傳傳統和雅列希的《煙

阮秀莉。(2006)。文化詩學:口說故事、美國原住民口傳傳統和雅列希的《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