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壹、教學上的建議

本研究主要考量研究參與者的生理年齡為一年級、對圖片的理解力尚可、喜 歡看圖說故事,只採用靜態的四格圖片做口述教學,具有立即和保留成效,未來 口語表達的相關教學,可進一步加入動態的教學活動,活動內容建議如以下三點:

一、從靜態圖片的活動開始著手,再加入繪圖教學,讓兒童學習將內心所想的事 情畫出來、發揮想像,也提升繪圖能力,最後將所畫的內容自行解釋,如此 可同時做繪圖、思考、口語表達等綜合性的學習。

二、以圖片、繪圖等活動做鋪陳,再進一步用動畫或短片進行教學,讓兒童在看 完影片後,說出影片內容,如此可更貼近生活上的表達,也能刺激對發生過 之事件的反思。

三、在經過看圖片或影片的說故事教學之後,可進一步設計情境短劇演出,包含 劇情設計、角色安排、台詞編寫等,從中實際練習口語對話,做更多口語表 達的練習。

貳、未來研究建議

本研究聚焦在研究者任教班級的智能障礙學生身上,針對未來的相關研究建 議如以下三點:

一、本研究之智能障礙學生為高雄市某國小的特教學生,故研究結果是否能推論 至其他智能障礙兒童,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二、本研究聚焦於口語方面的表達,不包含非口語式的溝通,故研究結果是否能 推論至各種方式的溝通表達,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三、本研究教學處理期只有八週、維持期四週,故教學成效是否能永久維持,有 待進一步的研究。

65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瓊珠(2004)。故事結構教學分享與閱讀。台北市:心理。

王萬清(1997)。國語科教學理論與實際。台北市:師大書苑。

王文科主編(2000)。特殊教育導論。台北市:心理。

王文科校閱、蔡美華等著(1999)。單一受試者設計與分析。台北市:五南。

李欣蓉(譯)(2005)。圖像化學習―在不同課程領域使用圖像組織(原作者:Karen Bromley, Linda Irwin-De Vitis &; Marcia Modlo)。臺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 1995 年)

李漢偉(1996)。國小語文科教學探索。高雄市:麗文文化。

李美穗(1996)。開放教育的國語說話教學。北縣教育,63-64。

李英甄(2009)。以故事教學提升智能障礙學生閱讀表現與口語表達能力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民 102 年 9 月 2 日)。

吳啟誠(譯)(2003)。B. J. Leadholm & J. F. Miller(著)(2003)。語言樣本分析-威斯康 辛指導手冊(原作者:Barbara & Jon)。台北市:心理。

何華國(2005)。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台北市:五南。

杜正治(2006)。單一受試研究法。台北市:心理。

林寶貴(2002)。語言障礙與矯治。台北市:五南。

林寶貴(2004)。溝通障礙: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心理。

林寶貴(1983)。智能不足者之語言矯治。國立臺灣教育學院特殊教育學系(主編),

智能不足者之教育與復健,203-251。彰化縣:國立臺灣教育學院特殊教育學 系。

66

林麗卿(2000)。敘事體在學前幼兒發展中之功能探討。新竹師院學報,13,149-186。

林令雯(2008)。鷹架策略說故事教學提升輕度智能障礙兒童口語敘事能力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林昭吟(2010)。四格圖畫教學對智能障礙兒童口語表達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林日新(2013)。看圖說話教學提升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之個案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寶貴與錡寶香(2006)。語言障礙學生輔導手冊。台北市:教育部特殊教育小組。

林寶貴與邱上真(1983)。我國智能不足兒童語言能力研究。教育學院學報,8,

197-228。

林寶貴、黃玉枝與張正芬(1992)。台灣地區智能不足學童語言障礙之調查研究。聽 語會刊,8,13-43。

邱華殷(2007)。結合網路多媒體繪本教學方案對國小輕度智能障礙學童口語表達能 力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洪蕙暄(2009)。故事結構教學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成效研究之探討。教師 之友,50(5),108-119。

洪淑卿(2009)。以故事結構指標探討國小智能障礙兒童口語敘事能力表現(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茅于燕(2007)。智力落後與早期干預。上海市:上海教育。

徐享良、許天威與張勝成(編)(2005)。新特殊教育通論。台北市:五南。

孫淑柔與吳盈瑤(2013)。圖片兌換溝通系統教學對增進學前重度智能障礙兒童溝通 能力之成效。台東特教,37,15-19。

67

莊妙芬(1997)。智能障礙兒童與自閉症兒童口語表達能力之比較研究。特殊教育與 復健學報,5,1-35。

教育部(2001)。國民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陳美玲(2010)。電腦多媒體融入故事結構教學對提升智能障礙兒童口語敘事之成效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陳弘昌(1991)。國小語文科教學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盈伶(2001)。幼兒閱讀策略之學習歷程探討。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陳愛治(2007)。電腦輔助教學對增進國中智能障礙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之成效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宏淑(譯)(2006)。教孩子說故事(原著:M. Hamilton)。台北市:東西。

陸又新(1995)。怎樣指導兒童看圖說話。中國語文通訊,36,22-32。

張淑娥(1993)。從說話談起-淺談國民小學的說話教學。國教之友,45(1),6-10。

梁仲容(1998)。從聽說活動歷程談國小說話教學。國教之友,50(1),34-40。

黃瑞琴(1993)。幼兒的語文經驗。台北市:五南。

黃瓊儀(2003)。不同閱讀理解策略對國小閱讀理解障礙學生教學成就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黃瑞珍(1999)。故事結構分析法在語言學習障礙兒童教學之應用。國小特殊教育,

27,4-10。

黃湘武(1980)。皮亞傑認知心理學與科學教育。科學教育雙月刊,37,12-17。

黃麗珠(2008)。鷹架式語言教學結合多媒體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鈕文英(2003)。啟智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台北市:心理。

鈕文英(2005)。啟智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台北市:心理。

68

曾怡惇(1993)。台北市國小啟智班中度智能不足兒童與普通兒童口語表達能力之比 較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9,151-176。

葉淑儀(譯)(2005)。孩子語言發展遲緩(原著:湯瑪士.索維爾)。台北市:新苗文 化。

葉芷吟(2011)。故事地圖策略對提升國小智能障礙兒童口語敘事表現之探討(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台北市。

劉文英(2008)。性侵害防治相關體系處遇智能障礙被害案件在司法上所面臨的困境 與需求。台大社工學刊,17,93-130。

鄧育欣(2007)。圖片兌換溝通系統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溝通行為成效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鄭美良(2006)。運用故事結構教學提升國小三年級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鄭慧芬(2013)。故事結構教學之應用。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5),15-19。

錡寶香(2001)。國小低閱讀成就學生的口語述說能力:語言層面的分析。特殊教育 研究學刊,20,69-96。

錡寶香(2009)。兒童語言與溝通發展。台北市:心理。

謝宛岑(2012)。運用故事結構教學法增進智能障礙學生的閱讀理解及興趣。台東特 教,35,6-10。

韓福榮與曹光文(譯)(2011)。特殊教育概論(第二版)(Educating exceptional children, 11th ed.)(原著:Kirk, Gallagher, Anatasiow, & Coleman)。台北市:雙葉書廊。

蕭雅萍(2003)。故事構圖的教學與評量設計。教育資料與研究,51,97-105。

羅秋昭(1996)。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

羅意真(1997)。國小一年級看圖說話的教學。北師語文教育通訊,86(6),29-31。

69

二、英文部份

Applebee , A. (1978). The child’s concept of story. (pp.56-72).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Bryan, K. (2004).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prevalence of speech and language difficulties in young offend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39, 391-400.

Chang, C. J. (2006). Linking early narrative skill to later language and reading ability in Mandarin-speaking children: A longitudinal study over eight years. Narrative Inquiry, 16(2), 275-293.

Culatta, B., &; Page, J. L. (1983). Story retelling as a communicative performance screening tool. Language , Speech , and Hearing Services in Schools , 14 , 66-74.

Curenton, S. M. &; Justice, L. M. (2004). African American and Caucasian

preschoolers' use of decontextualized language: Literate language features in oral narratives. Language, Speech, and Hearing Services in Schools, 35(3), 240-253.

De Temple, J. M., &; Tabors, P. O. (1996, August). Children’s story retelling as a predictor of early reading achievemen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Bienni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 Quebec, Canada.

Eisner, W. (1985). Comics and sequential art. NY: W. W. Norton & Company.

Haslett, B. J. (1983). Children’s strategies for maintaining cohesion in their writing and oral stories.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32(1), 91-105.

Hughes, D., McGillivray, L., &; Schmidek, M. (1997). Guide to narrative language:

70

Procedures for assessment. Eau Claire, WI: Thinking Publications.

McCloud, S. (1994). Understanding comics: The invisible art. Bridgewater, NJ: Baker

& Taylor Books.

McCabe, A., &; Peterson, C. (1984). What makes a good story?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13(6), 457-480.

McCabe, A., &; Rollins, P. (1994, March). Assessment of preschool narrative skills:

Prerequisite for literac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Learning Disabilities Association, Atlanta, GA.

Olson, M. W. &; Gee, T. C. (1988). Understanding narratives: A review of story grammar research. Childhood Education, 64(5), 302-306.

Owens, R. E. (2004).Language disorders:A functional approach to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4th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Owens, R. E. (2010). Language Disorder: A functional approach to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5th ed.). Boston: Allyn & Bacon.

Paul,R.(2001).Language disorders from infancy through adolescence: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2th ed.).St. Louis,MO:Mosby,Inc.

Peterson,P.(2004).Naturalistic language teaching procedures for children at risk for language delays.Behavior Analyst Today,5(4),404-424.

Roth, F. P., &; Spekman, N. J. (1986). Narrative discourse: Spontaneously generated stories of learning-disabled and normally achieving students. Journal of Speech and Hearing Disorders, 51, 8-23.

Stein, N. L., &; Glenn, C. G. (1979). An analysis of story comprehension in elementary

71

school children. In R. O. Freedle (Ed.), New directions in discourse processing (Vol. 2, pp. 53-120). Norwood, NJ: Ablex.

72

73

附錄一 家長同意書

學 生 家 長 同 意 書

親愛的_貴家長_您好:

我是婉如教師。本人正在國立台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暑期碩士班進修,進行 研究。本研究目的為了解故事結構教學(看圖說故事)活動對智能障礙孩子口語 表達能力之提升,成效如何,期望能設計出適性的教學活動,幫助孩子增進口語 表達能力。

研究期間自民國 106 年 3 月 1 日至民國 106 年 4 月 28 日,進行每週三天、每 天 30 分鐘、為期八週的故事結構教學,教學內容為淺顯易懂、具故事性的四格圖 片,共八組。

為保護個人隱私,所有教學活動相關內容將全程保密,活動紀錄也將匿名保 護,所有錄影資料僅提供學術相關研究之參考。如您有任何問題,可隨時與本人 聯繫(0930-623-152)。若您閱讀完上述說明並同意貴子弟參與此研究計畫,請於 下列簽名處簽名並將回條交回。謝謝您的熱心協助及參與!

同 意 書 回 條

經上述說明,本人同意子女參與此研究計畫,並願意在研究過程中提供必要 的支援及配合,如填答問卷、接受訪談等。本人與子女的所有相關資料應受充分 的保密,僅供學術之用。

學生姓名:

同意人(家長)簽名: 聯絡電話:

研究員(教師)簽名:

日期:民國 年 月 日

74

附錄二 口語表達評量表

語言樣本

評分標記說明 研究者評分標記:◎

搭檔評分標記:○

向度 評分指標 提示完成

(1 分)

獨立完成

(2 分)

人物(who)

講出人物的稱謂或名字 講出人物的特徵或人格特質

時間(when)

講出早上、晚上等

講出幾點(不一定要正確)

講出星期幾

地點(where)

講出地標 講出介係詞

能對地標做出形容 發生的事情(what) 講出事情的經過 原因(why) 講出事情發生的原因 結果如何(how) 講出事情的結果

其他 在故事結束後說出自己的想法、感覺 總計

75

附錄三 口語表達紀錄表(小前測)

附錄三 口語表達紀錄表(小前測)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