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節係根據研究目的、研究問題,整理歸納第四章的結果與討論,尌 本次實施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行動研究,提出以下的結論。

一、高職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經過理解式羽球教學後,在羽球認知表現的學 習上有明顯進步。從質性資料顯示 高職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的羽球認知 表現學習有明顯進步,表現在對於 羽球起源的瞭解、羽球基本概念與 比賽規則的提升、羽球戰術戰略的運用、運動精神與禮儀的培養等方 面。

二、高職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經過理解式羽球教學後,在羽球比賽表現的學 習上有明顯進步。從量性資料顯示所有學生在羽球比賽表現都有明顯 進步,質性資料也顯示學生在羽球比賽表現的學習效果都有更進一步 的成長。學生能做出適當的決定、學生有效率的技能執行與學生能執 行回位還原三方面。

三、教師對於理解式羽球教學法進行的方式與過程的省思方面,參與研究 教師與觀察員發現透過理解式羽球教學的課程設計,運用遊戲比賽的 形式,能有助於輕度智能障礙學生 滿足其對運動的慾望與激發學習的 動機,對於認知學習與戰術戰略的 瞭解都有進一步的提升,同時培養 比賽技能與享受運動的樂趣,也能 提昇參與研究教師在體育教學知能 與專業的成長。

第二節 建議

本節係依據研究的過程、結果與結論,針對特教教師與對後續 研究者 提出相關的建議。

一、對特教老師的建議

(一)彈性化的課程設計

本研究結果發現,理解式羽球教學法對於高職輕度智能障礙學生的 羽

球學習是值得肯定。因此建議特教教師,能為身心障礙學生依其優勢能力 與興趣發展,設計簡單易懂又富於樂趣化的遊戲比賽,透過老師的引導與 同儕間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能主動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建構 對運動的概念與知識,可提高學生從體育活動的參與,找到運動的樂趣,

有助於日後將所學運動技能運用到現實情境中。

(二)多媒體融入體育教學

研究過程中發現,智能障礙學生透過數位攝影的方式及觀賞比賽影片 的教學,結果發現不但可提供教師做教學反省與瞭解學生認知表現的參考 依據,同時學生透過觀賞比賽的過程,也能間接模仿運動的技能與修正技 能動作,以增進對比賽的表現。 因此建議教導智能障礙學生時,善用數位 攝影紀錄的方式與觀賞比賽影片 的教學,相信對學生的學習,應該會有很 大的幫助。

(三)多元評量的運用

本研究以認知與比賽表現來評量學生學習的效果,結果發現用不同的 方式也能評量出學生的學習效果。評量方式除參考客觀的比賽表現測驗評 量(GPAI)成績數據外,亦可參考教學錄影、運動技能練習卡、訪談內容 、 學習單與作業單等,做為評量學習效果的資訊,使體育教學的評量更趨於 多元化。

二、對後續研究者的建議

(一)研究時的分組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強調異質性分組與特殊教育的課程設計相符,對於 整體教學過程,從教學錄影記錄、學生相關學習資料、教師及觀察員教學 記錄等資料發現,學生在輪流擔任線審裁判與球員角色、同儕間的戰術討 論及技能評分小老師等工作安排,學生的 參與度非但沒有阻礙,學生的配 合度都很不錯。研究者建議未來的研究者,在每個單元的工作分配如線審 裁判、技能評量及策略討論時,都需要先瞭解學生的特性安排較適當的工 作,讓每個學生在教學進行時都有機會參與或擔任小老師的工作。

(二)研究時間

體育課授課時間的掌控,對於球類運動教學的成效具有舉足輕重的影 響。本研究設計的教學時間為每節 50 分鐘,利用放學後第八節實施,共計 12 節的教學課程。在原先課程設計以 10 節課 5 個單元進行教學活動,因 智能障礙學生在學習上有先天的限制,經 過研究者與觀察員討論之後,將

10 節課延伸至 12 節課進行教學,希望對 智能障礙學生的學習會有幫助,

也較能讓學生熟悉每個教學活動 的過程。研究者建議未來的研究者,在設 計教學方案時,可以考慮將教學時程延長成連續 2 節課或分段成小單元進 行,藉以瞭解不同研究時程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內政部(2011)。身心障礙人數統計。2012 年06月21日,取自統計處月報 表http://www.moi.gov.tw/stat/news_content.aspx?sn=5467&page=4 內政部社會司(2008)。身心障礙等級:行政院衛生署衛署照字0972800153

號 公 告 修 正 。 2012 年 6 月 21 日 , 取 自 身 心 障 礙 福 利 相 關 法 規 網 址 http://sowf.moi.gov.tw/05/b.htm。

尤國津(2010)。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國小學生法式滾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王振德(2002)。教育改革、九年一貫課程與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季刊,82,

1-8。

何華國(2001)。啟智教育研究。臺北:五南。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 司。

吳明隆(2001)。教育行動研究導論-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

吳清池(2005)。理解式教學法應用於國小巧固球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嘉義縣。

吳智東(2006)。智能障礙學生之適應體育教學策略及活動設計。學校體育,

16(3),100-104。

吳 瑞 士( 2008)。如何在體育教學上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學校體育,18

(3),54-60。

李玉琪、林欣儀(2010)。瑜珈運動對智能障礙兒童健康體適能的影響。國 小特殊教育,50,82-90。

李翠玲、劉淑英、黃澤洋(2009)。智能障礙兒童創造性舞蹈教學之初探研 究。特殊教育現在與未來特殊教育叢書,98(1)15-29。臺中市:臺 中教育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周宏室(2010)。體育課程與教學專業。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宜鍵(2010)。適應體育桌球教學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桌球學習成效之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芳宜(2011)。智能障礙學生參與啦啦隊活動之初探。國小特殊教育,52,

60-68。

林寶貴(2000)。特殊教育理論與實務。臺北:心理。

侯堂盛(2008)。跑走運動對智障者體適能與運動技能之影響研究。嘉大 體育健康休閒期刊,7(3),44-58

夏文龍(2010)。理解式球類教學法應用於國中學生羽球學習之行動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徐安國(2008)。以運動遊戲增進智能障礙學生動作能力。學校體育,6,

66-68。

高芳瑜(2008)。適應體育教學對提升國中智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成效之 研究-以特教班籃球運動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彰化縣。

教育部(2011)。高職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課程綱要總綱,22-13。2012年7 月1日,取http://www.ntnu.edu.tw/spc/drlusp_1/data/mas003.pdf 張世忠(2001)。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臺北:五南。

教育部(1997)。學校體育教材教法與評量 。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教育部(1999)。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詴辦要點。臺北 市:教育 部。

教育部(2007)。學校體育教材教法與評量-羽球。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 館。

教育部(2009)。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特殊教育法規選輯,

71-72。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1)。各縣市設置身障類特教班數統計。2012 年 6 月 21 日,取 自特殊教育通報網網址 http://www.set.edu.tw/sta2/default.asp 教育部(2011)。高級中等以下學校特殊教育課程發展共同原則及課程綱要

總綱。臺北市:教育部。

許義雄(1992)。樂趣化體育教學。臺灣省學校體育雙月刊,2(1),4-5。

郭世德(2000)。理解式教學在國小五年級學生足球學習效果的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怡廷(2011)。國中智能障礙學生休閒活動自我決策能力及其相關因素探 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花蓮縣。

陳怡真(2004)。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應用於國小體育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陳建宏(2009)。理解式球類教學法應用於國小四年級羽球教學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陳益民、陳怜佑(2009)。運動介入對智能障礙者之助益。桃竹苗特殊教育,

14,1-7。

陸莉(2000)。智能障礙學生輔導手冊。臺北市:教育部特殊教育小組。

粘憲文、尤國津(2009)。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在學校體育教學的 運用。2009 年國際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趨勢研討會專刊,537-550。

喬資萍(2008)。教育行動研究的困境及其解讀。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 報,7(4),50-52。

掌慶維(2008)。理解式球類遊戲之創意教材變化要素。學校體育,18(6),

54-63。

鈕文英(2003)。美國智能障礙協會2002年定義的內容和意涵。殊教育季刊,

86,10-15。

鈕文英(2003)。啟智教學課程與教學設計 。臺北:心理。

鈕文英(2010)。美國智能和發展障礙協會2010年定義的內容和意涵。國小 特殊教育,49,21-32。

黃月蟬(2002)。運動教育學的教學理論。周宏室主編,運動教育學,181-207。

黃光雄、蔡清田(1999)。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黃志成(2004)。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羽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 北市。

黃志成(2005)。理解式球類課程模式之理論與應用。學校體育,15(1),

59-67。

黃志成、闕月清(2008)。理解式球類教學評量。理解式球類教學法,57-68。

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7)。課程評鑑。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9)。課程改革。臺北:漢文。

黃瑞琴(1999)。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黃靜群(2006)。行動研究的困境與解決策略。教師之友,47(2),49-56。

楊芬林(2004)。舞蹈課程統整設計及實施之行動研究-以嘉義市崇文國民 小學舞蹈班跳鼓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 市。

歐用生(1999)。行動研究與學校教育革新。國民教育,39(5),2-12。

蔡宗達、闕月清(2003)。逆向思維的新體育教學-理解式教學法(TGFU)。

蔡宗達、闕月清(2003)。逆向思維的新體育教學-理解式教學法(TG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