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資料蒐集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是以闕月清(2008)主編之「理解式球類教學法」

球類教學的理論為基礎,以行動研究的方式,透過量化分析探討4名輕度智 能障礙學生的前測與後測比賽表現的結果 ,並以質性描述來瞭解教師對教 學活動的反思及教學實際的修正 。整體研究架構如圖5所示:

理解式羽球教學

高職學生 參與教師

4 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 研究者即教學者 協同觀察教師

1.認知學習 2.比賽表現

1.對教學歷程的反思 2.對教學過程中的修正

圖 5.研究架構圖

第二節 研究對象

編號 認知能力 溝通能力 學業能力

二、研究參與者

(一)研究者即教學者:研究者為體育學院水上運動系畢業 及進修中等學 校特殊教育教師證,曾獲選兩屆亞洲盃西式划船國手及全民運動 會 一金二銀等多項比賽殊榮,大學期間曾擔任中華臺北特奧會志工 , 並積極考取羽球、獨木舟及游泳等多項 教 練裁判證照,在臺東大學 體育教學研究所有受過體育教學研究法 及 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等課程 的相關訓練。現職擔任高職綜合職能科(特教班)老師,教學年資7 年,每週授課時 數18節、課後游泳、特奧羽 球及特奧滾球指導老師。

研究者在本研究中所擔任之角色包括:課程設計者、教學實施者、

參與觀察者、訪談記錄 者、課程與教學的 省思與修正者及資料處 理 者。為掌握參與研究教學者的教學行為是否符合理解式球類教學的 程 度 , 研 究 者 依 據 理 解 式 球 類 教 學 的 精 神 與 內 涵 , 參 考 黄 志 成

(2004)、陳建宏(2009)、夏文龍( 2010)等人提出的教師教學 行 為 檢 核 表 , 編 制 完 成 理 解 式 球 類 教 學 教 師 行 為 檢 核 表 ( 如 附 錄 七),其中教師教學行為檢核表共列舉十一個要項,藉由教師教學 行為檢核表在每節課結束後,根據觀察員 對教學者的檢核結果進行 反省,以符合理解式球類教學的原則。 在實施正式教學前,教學者 先以4名普通班學生, 實施1節課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詴教並加以錄 影,再請觀察員以教師教學行為 檢核表進行檢核。

(二)觀察員:目前為學校特教組長,教 學年資10年,畢業於體育學院體 育系並同時考取中等學校特殊教育證,曾獲選多屆舉重國手及全國 比賽嘉績,並考取舉重、法式滾球、羽球 等多項教練裁判證照,曾 指導學生參加全國身心障礙運動會特奧羽球榮獲二銀嘉績,對學生 學習羽球、游泳、重量訓練等教學相當有熱忱,具備體育專業知識 與體育教學的能力。在填寫參與研究教師同意書(附錄三 )後,成 為本研究的參與研究者。從整個7週的研究時程中,協助每節課教學 過程的拍攝,並於每一節課後,針對課程進行當中,將自己所觀察 的事實與省思做記錄,同時在實施理解式球類教學的前後測(比賽 表現)兩節中,擔任裁判的角色及觀察記錄,於教學結束後接受訪 談的工作。本研究為了使觀察員對理解式球類教學的瞭解,因此研 究者提供觀察員理解式球類教學的相關書籍及文獻資料,並進行討 論,使觀察員對理解式球類教學有充分的瞭解與認識。

表 9 進行後測,實際教學的12節課則為中間的第 2至13節課,茲將實際教學的12 節課教學計畫呈現於附錄四。本研究場地以學習羽球單打比賽為主,比較

課程目標

節次 戰術戰略 教學目標

第 6 節 創造空間 學生藉網前球使對手向前移動 第 7 節 創造空間與防守空間 學生藉網前球使對手向前移動 第 8 節 創造空間 學生藉挑球使對手向後移動 第 9 節 創造空間與防守空間 學生藉挑球使對手向後移動 第 10 節 戰術討論與理解 學生能透過觀賞羽球比賽影片,討

論並瞭解羽球戰術的運用

第 11 節 戰術討論與理解 學生能透過觀賞羽球比賽影片,討 論並瞭解羽球戰術的運用

第 12 節 創造空間與防守空間 學生瞭解單打比賽的進行方式 第 13 節 創造空間與防守空間 學生瞭解單打比賽的進行方式 第 14 節 實施理解式羽球教學後測 (GPAI比賽表現評量)

為掌握參與研究教學者的教學行為是否符合理解式球類教學的程度,

研 究 者 依 據 理 解 式 球 類 教 學 的 精 神 與 內 涵 , 參 考 Turner and Martinek(1999)、陳建宏(2009)等人提 出的教師教學行為檢核表,編制 完成理解式球類教學教師行為檢核表(如 附錄七),其中教師教學行為檢 核表共列舉十一個要項,邀請一 位觀察員擔任本教學行為的觀察者同時加 以錄影,研究者再與觀察員觀看所錄的影片,並以教師教學行為檢核表進 行檢核。

第四節 研究流程

行動研究是一種具有程序步驟的研究 歷程,研究者可以透過適當程 序,一面透過行動解決教學問題,另一方面透過反省學習進行問題探究。

本研究的流程以圖6呈現如下:

發現問題 蒐集及閱讀相關文獻

擬定研究計畫

教學設計

(諮詢專家意)

反 思 修 進行課程教學

資料觀察與紀錄 正 教 資料分析與處理 學

撰寫研究報告

圖 6.研究流程圖

一、發現問題

在教學現場中發現問題-研究者從教學現場發現,學生常無法將 平時習得的知識與技能有效運用在活動 中 ,仍需由教師從旁指導或時 常提醒,在這樣的學習氣氛裡,造成學生 降低了學習意願及學習的樂 趣。因此,研究者希望藉由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理念,尋找造成教學 與學習的困難所在,並設法改進目前教學的困境。

二、蒐集及閱讀相關文獻

藉由研究所進修所學到有關運動教學的專業,同時設法改善目前 教學的困境,並閱讀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及羽球教學等相關文獻書籍,

以協助釐清問題,增進多元教學活動的設計,來提昇學生學習的成效。

三、擬定研究計畫

擬出研究所要探討的問題,定出研究的階段與時間表,並與指導 教授進行多次的討論。

四、教學設計

(一)編製教學計畫-擬出課程內容與教學目標、教學活動設計等教學進 度表,本研究以闕月清(2008)所編著的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國立 教育資料館編印(2007)之學校體育教材教法與評量-羽球及參考 陳建宏(2009)的羽球教學研究教案等方面,設計安排 12節課的理 解式羽球教學教案(如附錄五) 。

(二)諮詢專家意見-教學計畫與研究計畫的擬定皆徵詢學者(指導教授 與口詴委員)與專家(教學與訓練經驗豐富者)的意見,目的在於 對研究能提供寶貴的意見與指正 (如附錄六)。

五、執行教學行動

本 研 究 主 要 任 務 是 要 將 理 解 式 球 類 教 學 付 諸 實 踐 , 在 執 行 過 程 中,對教學活動進行適度的修正與調整通常是必要的。研究者於 102 年 3 月至 102 年 4 月下旬右,實施 6 週,12 節課羽球教學研究,並透 過反省的歷程,修正改進教學進度。本研 究的教學進度尌是透過實際 教學與不斷的反省、再思考,而逐步調整和修訂。理解式球類教學在 經過行動研究之後,最關心的便是行動研究的效果如何。研究者可透 過各種資料的蒐集,如錄影教學、教學日誌、課後作業單、學習單、

觀察記錄表與訪談等文字的記錄等資料, 對行動研究教學進行評估。

六、撰寫研究報告

針對資料分析與省思的結果進行討論,以回應研究的問題,並歸 納結論與提出建議,完成研究報告。

第五節 資料蒐集 生,可輕易使用且具彈性的真實評量工具(Mitchell & Oslin, 1999)。球 類運動比賽表現評量工具共有七個類目,然而並不是每一種球類運動都涵

Oslin等(1998)以事件記錄法(event recording)做為球類運動比賽表 現評量工具的記錄方式。周禾程(2002)指出事件記錄法是指在特定的時 間內記錄下所欲觀察事件的次數,舉凡觀察教師的行為、學生的行為或師 生間的互動行為,只要能清楚界定行為定義,這些行為都可記錄的。研究 者依據學生前測與後測的羽球比賽表現的「做決定」、「回位還原」適當 與否及「技能執行」有效與否,劃記在羽球比賽表現評量工具記錄表中,

再按照下列公式計算學生羽球比賽表現指數(Richard & Griffin, 2003)。

1.做決定指數(DMI)=適當做決定次數÷(適當做決定次數 +不適當做決定

4.比賽表現指數(GPI)=(DMI+SEI+BI)÷3 茲將本研究的觀察紀錄之程序敘述如 下:

來,以利事後的觀察與記錄工作。

2.課後作業單:每一節上課結束後,給予學生課後作業單,將上課的學習 心得與所學的戰略收穫記錄下來,以深入瞭解學生對於上課情形的點,

有關課後作業單內容舉隅(如附錄九)。

3.研究者教學日誌:在每一節課結束之後,由研究者即教學者將實際授課 的事實觀察情形及反省記錄,撰寫成研究者教學日誌,作為教學過程省 思的記錄,有關研究者教學日誌 內容舉隅 (如附錄十)。

4.觀察員觀察記錄表:參與研究老師觀察上課情形的錄影,對教學的過程 與內容,詳細的記載個人的省思記錄與意見,以提供研究者即教學者做 為教學省思和修正的參考,有關 觀察員觀察記錄表內容舉隅(如附錄十 一)。

5.訪談記錄表:為瞭解參與研究教師對於實施理解式球類教學上課進行方 式的看法和教學過程的省思,以及學生對於上課情形的觀點。本研究採 用半結構訪談方式,讓被訪問者自由的發表個人的意見,以達到深入的 瞭解,訪談經過專家諮詢後完成編制,有關訪談記錄表內容舉隅(如附 錄十二、附錄十三)。

(二)資料編碼的方式

本研究將參與研究學生的訪談內容、學習單,以及觀察員的訪談內容、

本研究將參與研究學生的訪談內容、學習單,以及觀察員的訪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