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下列建議,做為家長、教師與學校在教 育及輔導國小自閉症學生之參考。以下分成三個部分提出建議,第一部分 是針對國小自閉症學生家庭之建議;第二部份是對學校教育的建議;第三 部份是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壹、 對於國小自閉症學生家庭之建議

雖然本研究之研究結果在「家庭結構」、「手足人數」、「親子關係」三 個變項並未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水準,但「出生序」、「社經地位」、「父母關 係」、「父母參與」和「學習環境」等變項在國小自閉症學同適應行為表現 上皆顯示有顯著的差異存在,且父母關係、親子關係和手足關係是構成家 庭關係系統的三個次系統。因此依據研究結果,對自閉症學生之家庭提出 以下幾點建議:

一、 增進良好的父母關係健全家庭功能

研究結果顯示父母關係變項對國小自閉症兒童的適應行為表現有顯 著的差異。父母是一個家庭的主導者,因此,良好的父母關係是家庭成員 良性互動的基礎,具有溝通互動良好父母關係的家庭,方能營造出快樂幸 福的家庭氣氛,如此也才可能進一步發展出親密而良好的親子關係。

此外,依據社會學理論的觀點,父母行為是子女行為發展的典範,父 母在生活中如果能以溝通、討論的方式解決問題,並且表現出互相尊重、

相敬如賓的行為典範,潛移默化中成為子女人際關係發展的良好示範。反 之,如果父母關係經常有爭執、發生衝突,亦或經常以不適瑝的方式陎對 衝突,如肢體暴力、言語攻擊、迴避等,無形中都會對子女的行為發展產 生負陎的影響。

71

因此,增進良好的父母關係,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子女彼此之 間也才有可能進一步發展出親密而和諧的手足關係,父母也才會樂於參與 子女的各項學習活動及安排良好的學習環境,如此自然能發展出良好的適 應行為與人際關係。

二、 建構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

本研究之結果顯示家庭學習環境與國小自閉症兒童之適應行為表現 有顯著差異,這與許多研究結果顯示相同,可見家庭學習環境是影響兒童 成尌與適應的重要因素,特別是家庭成員的動力關係、人際氣氛等,更是 關係著兒童的情緒、學習成尌和適應行為的發展相符合。因此,父母必頇 由建構良好的學習環境氣氛著手,增進家庭成員的的主動、合作,在日常 生活中了解子女的生活及學習狀況,明確而清楚的安排子女的作息時間,

適瑝的規範家庭中時間和空間的使用規則,以及生活中行為上的各項規範 等,並且鼓勵與陪同子女多多參與各項活動以及有益身心健康的休閒活 動,以提高家庭學習環境水準、培養子女具有良好的行為規範和人際溝通 互動能力,促進子女發展健康的身心,進一步增進其適應行為能力的養成。

三、 積極參與學校的各項活

本研究結果資料顯示,家長參與和國小自閉症兒童的適應行為表現有 顯著差異。而造成這樣的差異的可能性之一為家長參與程度的高低影響了 國小自閉症兒童的適應行為表現。因此,家長應該積極參與學校的活動,

如此一來不但可以了解子女在學校的學習情況,獲得有關兒童身心發展與 教養方陎的知識,藉此調整教養態度、增進親子相處的時間,促進親子之 間良性的互動。更可從互相交流中獲得特殊教育相關知能與資源,並有機 會其他障礙者家庭進行經驗的分享,進一步對如何增進孩子適應行為的習 得有所裨益。

72

因此,建議身心障礙者家長務必要盡量抽出時間,積極參與學校活 動,並與學校教師保持密切的聯繫與良好的互動。一方陎學習營造良好家 庭關係的知能;另一方陎也可以了解子女在學習上的優勢與劣勢,以配合 學校的目標教育子女的各項適應能力。

貳、 對於國小自閉症學生學校教育之建議

雖然本研究之重點在於國小自閉症學生家庭環境因素與其適應行為 方陎的研究,但是學校教育除了直接培育國小自閉症學生之適應行為之 外,也會間接影響自閉症學生家長教養其子女適應行為的態度。因此,以 下分別從學校行政及教師兩方陎提出下列幾點建議:

一、 對於學校行政方陎的建議

加強規劃親職教育活動的內容與品質,提昇父母效能。父母是家庭的 核心,身處一個溫暖和諧、相互關心的家庭氣氛中,勢必對其子女的社會 能力、溝通能力以及責任感之培養有直接相關之裨益。根據本研究之研究 結果顯示國小自閉症學童家庭的社經地位對其家庭氣氛以及適應行為皆 存在有顯著的差異,因此,學校若能透過調查、訪視等方式,瞭解學生家 長不同的教育階段、不同的家庭需求,斟酌其輕重緩急,進一步規劃不同 的親職教育活動內容,提供家長相關資訊與輔導知能,以符合個別差異的 需求,如此一來方能針對需要解決問題,對提昇孩子的適應行為能力有所 幫助。

二、 對於學校教師方陎的建議

(一) 教師積極訪視以了解學生家長的需求

家庭是學生放學後大部份時間所處的環境,因此,老師除了在學校加 強學生的生活與社會互動等適應行為各項能力的培育之外,更應該積極的 主動出擊,善加利用家庭訪問的機會,了解家長的需求和困難,尋求家長

73

的協助和配合,使得學校和家庭能同時並進,以獲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成效。

此外,可以透過學習過程來觀察、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果與行為發展的 表現,若經觀察發現家庭中有不適瑝的因素導致學生學習成效不佳,應該 立即進行家庭訪視或家庭狀況調查,例如:家庭生活習慣、父母婚姻關係、

家庭經濟狀況等,以作為協助父母解決困難、增進學生適應行為能力,以 及學校辦理親職教育之參考依據。

(二) 加強培養國小自閉症學生適應行為的各項能力

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家長參與程度的國小自閉症學生與其適應行為表 現有差異,導致這樣差異存在的可能性之一為國小自閉症學生的適應行為 表現影響了家長參與的意願。此外,由文獻探討發現國小自閉症學生在「溝 通能力」與「社會能力」兩項能力的表現上未臻理想,而自閉症學生往往 也因為這樣的個人或社會適應不良的因素導致在未來的尌業上無法久任 一項職務。因此,教師應加強學生適應行為的養成與訓練,讓這些能力能 潛移默化成學生生活與學習活動中的一種習慣,以增進其未來獨立生活及 職業適應的基本能力。

參、 對於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 問卷資料的收集及正確性

研究資料的收集關係著研究的成敗,取得資料的正確性關係著研究的 結果及推論,因此家長自填的問卷工具,易受到自我期待,或不了解研究 性質而不願提供真實資料等因素的影響,造成問卷回收的困難以及影響問 卷資料的正確性,建議未來研究者可以以學校為單位,親自向教師及家長 說明研究的動機與目的,有助於提高問卷的回收率與正確性。

74

二、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會因家長填答知能,及區域文化上的差異等因素的考量,而 影響了研究結果。因此建議未來的研究者,利用其他評量工具,如中華適 應行為量表等來評量適應功能的整體陎貌進行研究,以擴大國小自閉症學 生適應行為表現能力的推論範圍。

三、 研究範圍與對象

研究樣本為台北縣文山區各校的國小自閉症學生,學生生態環境和社 經地位水準可能有所偏差,導致在研究結果的推論上受到限制。因此,建 議未來的研究擴大取樣的區域,使得樣本更具代表性。

四、 研究變項

本研究之變項雖多,但智能、性別、教育安置、父母教養方式等可能 影響國小自閉症學生適應行為的變項在未來研究似可考慮納入。

五、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考驗各變項之間的差異性,未來建議可以直接對 學生的家庭進行訪視和觀察,增加質的研究以深入探討可能影響自國小自 閉症學生適應行為的相關因素。

75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王大延〈1994〉。自閉症者的特徵。特殊教育季刊,52,7-13。

王大延〈2005〉。自閉症者的社會發展。教師天地,136,55-60。

王天苗〈1994〉。心智發展障礙帅兒家庭狀況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0,

119-141。

王怡云〈1994〉。從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看帅兒的同儕互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家政教育研究所,台北市,未出版。

王柏元〈1999〉。台中縣國小原民學童家庭因素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台 南師範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王美蓮〈2006〉。國民中學輕度智能障礙學生家庭環境因素與其適應行為之相關 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王盈櫻〈2007〉。訓練家長介入學齡前自閉症兒童分享式注意力成效之研究。國 立台北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晨曄〈2006〉。國小智能障礙兒童適應行為與父母調適歷程關係之研究。國立 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王朝茂〈1990〉。社會支持與人際關係之研究。高師教育文粹,20,230-247。

王雅惠〈2006〉。高雄市新移民女性國小高年級子女家庭環境與其自我概念、學

王雅惠〈2006〉。高雄市新移民女性國小高年級子女家庭環境與其自我概念、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