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建議

研究者依本研究結果,提供在實務工作者以及未來研究者一些拙見 參考。

壹、 給教學與輔導實務者之建議

一、 建立肢體障礙學生對自我之價值感

肢體障礙學生自我概念評價普遍低於一般學生,部分學生受到生理 外觀因素,影響對自我整體的價值觀。單親家庭肢體障礙學生在家庭自 我概念表現低落,對於家人關係及家庭氣氛上容易感不滿;在學業面向 上,肢體障礙學生在國中階段受到龐大的課業壓力;情緒上,肢體障礙 學生常感到寂寞、生氣等負面情緒。以上為肢體障礙學生較為低落的自 我概念面向,需給予更多關注,教師可提供相關課程及適性輔導,幫助 學生了解自我優勢能力,肯定自我價值。

二、 提升肢體障礙學生生活適應的能力

學業和人際適應是臺北市國中肢體障礙學生適應能力稍弱的兩部分,

這也同時是所有特教學生常遇到的問題。受限於自身的障礙,肢障學生 在學習過程中常會有不同類型或程度的困難,如上肢肢障的學生有書寫 問題,教師應依據個人障礙情形,調整學習形式、學習目標及評量方式,

以減輕學生課業壓力。大致上來說,肢體障礙學生接受間接特教服務較 接受直接特教服務之適應能力來的更佳,也意味著融合的環境能提升學 生學校適應能力,對於生活中遇到的困難也能激發獨立解決問題的潛力,

學校特教服務應視學生需求審慎評估,以最少限制環境為目標,依進步 情形逐漸褪除支持。

三、 應更注意男性生活適應普遍低於女性

臺北市國中肢體障礙男性在生活適應整體及各層面上普遍低於女性,

邁入青春期的青少年,本就容易出現適應問題,而伴隨著肢體障礙的青

90

少年,又更加深了適應的困難;因性別的差異,男性更不善於處理適應 問題,在輔導時,應顧慮性別差異,給於個別化的輔導措施。

貳、 給未來研究者之建議

一、 將其他縣市肢體障礙學生納入研究對象

本研究限定臺北市國中肢體障礙學生為研究對象,若將其他縣市肢 障學生納入研究樣本,取得更完整的研究資料,能更深入了解肢體障礙 學生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也能比較不同縣市間肢體障礙者之差異。

二、 針對肢體障礙學生自我概念及生活適應進行質性研究

目前和肢體障礙者之自我概念或生活適應有關之研究資料,多以問 卷方式進行的量化資料,但每位研究對象必有其特異性,而無法以問卷 選項中得知,若能加入相關議題的訪談研究或觀察等質性資料,將能和 量化資料互相對照,使研究結果更完整。

三、 探討自我概念或生活適應和其他領域間的關係

目前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中,多半會和自我概念有所牽連,可得知 自我概念和生活適應密不可分之關係。未來研究方向可以將自我概念或 生活適應兩個面向拓展至別的相關領域,如自我概念和行為困擾、生活 適應和家庭關係之關係;也可以實務面著手,設計相關課程來提升學生 自我概念及生活適應能力。

四、 更新研究問卷使用版本

本研究使用之生活適應及自我概念問卷出版年份皆超過五年,而時 間亦有可能成為作答結果的變因,影響研究工具的信效度。建議可使用 更近期的問卷或是修正舊有問卷重新建立信效度,會有更精確、更符合 主題的研究結果。

91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王亦榮(2005)。肢體障礙兒童心理教育。王文科等主編:特殊教育導論。

臺北:心理。

王振德(1987)。我國資源教室方案實施現況及其成效評鑑。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王振德(1999):資源教室方案。臺北:心理。

王嘉彌(2013)。國中小身心障礙資源班學生班級歸屬感與生活適應之研 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

李如鵬、楊招謨(2003)。腦性麻痺青年自我概念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南大 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12,205-229。

李坤崇(1986)。我國大學生心理需求之評量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 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李佩珊(2005)。國小學童內外控、幸福感與情緒智力及生活適應之相關 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吳新華(1996)。國小學童生活適應量表指導手冊。臺北:心理。

吳麗卿(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家庭系統與生活適應之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李美佳(2008)。不同同儕關係類別國小身心障礙學生的自我概念與生活 適應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沈如瑩(2003)。國中小學生自尊與自我概念、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臺南。

林巾凱(2003)。臺灣地區腦性麻痺兒童學前轉銜需求、轉銜服務與國小 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92

林世欣(2000)。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教育 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臺北,遠流。

林宏熾(1999)。臺灣地區身心障礙青年生涯自我概念與轉銜服務之研究。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林宏熾、林巾凱(2003)。高中職階段身心障礙青年生涯自我概念之研究。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報,17,63-94。

林怡杏(2007)。臺北市高中職肢體障礙腦性麻痺身體病弱學生自我概念 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林怡慧(2006)。高中職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林家屏(2002)。青少年自我概念與行為困擾之相關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素貞(2009)。資源教室方案與經營(二版)。臺北:五南。

林筱芬(2009)。國中生知覺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同儕關係之關聯 性研究─以桃園縣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取自臺灣 碩博士論文系統。

洪宜昀(2002)。大學聽覺及肢體障礙學生自我概念與心理健康之研究。

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洪清一(1989)。不同教育安置下肢體障礙學生自我概念、成就動機及父 母管教態度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柳嘉玲(2010)。北部地區國中普通班視覺障礙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倪小平(2003)。國小肢體障礙學生自我概念、成就動機與生活適應之研 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姚佳君(2011)。高中生父母期望與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 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93

胡永崇(2003)。學習障礙兒童社會情緒行為的發展及其輔導。特殊教育文 集,4,151-187。

徐享良(2010)。緒論:特殊教育的定義、發展與趨勢。許天威、許享良、

張勝成等主編:新特殊教育通論。臺北:五南。

郭妙雪、郭玲芳(2008)。單親家庭高中(職)學生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 念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以臺北縣市為例。華岡農科學報,22,

37-56。

郭怡汎(2004)。屏東縣市國小普通班學童自我概念與利社會行為之相關 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郭芳庭(2010)。國中學生生活適應與幸福感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 濟研究所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郭為藩(1996)。自我心理學。臺北:師大書苑。

郭為藩(1997)。從自我心理學談人文精神的培養。成人教育,36,2-7。

張春興(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許天威(2000)。肢體障礙兒童輔導手冊。臺南:國立臺南師範學院特殊教 育中心。

陳佩菁(2003)。高雄市中等學校肢體障礙學生參與休閒活動現況之調查 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陳李綢(1983)。國小兒童自我概念發展之研究。中國測驗學會年刊,30,

93-100。

陳李綱、蔡順良(2009)。中學生生活適應量表-指導手冊。臺北:心理。

陳靜江、鈕文英(1999):台灣地區肢體障礙青年與感官障礙青年心理生 活素質之研究。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8 ,75-104。

陳曉蕙(2000)。家庭系統與國中學生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黃文真(1986)。臺北市國中學生休閒生活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

94

研究所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黃拓榮(1997)。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失敗容忍力與偏差行 為關係研究。取自《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2/d4/e6.html

黃芳玫、吳齊殷(2010)。臺灣國中學生個人特質、家庭背景與學業成績-

追蹤調查資料之研究。經濟論文叢刊,38(1),65-97。

黃建皓(2011)。家庭社經地位與班級經營效能對學生自我效能感知影響:

階層線性模式分析。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8,

107-130。

黃舒嫻(2009)。國中生慣用手、父母接納慣用手態度、慣用手認同與自 我概念之探究。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黃德祥(2000)。青少年發展與輔導。臺北:五南。

彭志宏(2004)。國小普通班中肢體障礙學生融合教育現況研究。國立臺東 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取自臺灣碩博士論文系統。

賈馥茗(1968)。自知與大學生生活之調適。國立師範大學學報,13,95

-145。

趙心暐(2005)。國中生的氣質、父母教養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謝佳男(2001):台北市國民中學肢體障礙及身體病弱學生升學高中職後 之學校適應追蹤報告。特教季刊,79,20。

魏俊華、蒲建成(2006)。國立台東大學特殊教育中心身心障礙學生輔導手

魏俊華、蒲建成(2006)。國立台東大學特殊教育中心身心障礙學生輔導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