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一、對老師的建議

(一)臺東縣國小特教教師在最近1年電腦研習時數,以「20(含)小時以下」所佔比例最 多(86%),也就臺東縣國小特教教師電腦研習時數平均每學期只有10小時,很不利 於臺東縣國小特教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參加電腦研習時數這麼少,

研究者推測有可能是教師太忙、研習場次太少、不符合教師需求,對自己的資訊 素養沒信心。原因有待進一步調查,因此調查結果顥示臺東縣國小特教教師電腦 研習時數,仍然有調升的空間。

(二)整體而言,臺東縣國小特教教師普遍擁有網路操作能力、套裝軟體使用能力、電 腦基本操作能力、電腦週邊硬體使用,但資訊輔助科技、程式設計或修改能力有

63

待加強。

(三)因為學校環境不利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又加上學校現有的教學軟體並不完整,

網路上免費的數位評量軟體或資源並不多見。故教師進行資訊融入教學時,應該 有一套完整的教學流程與架構,清楚的知道資訊工具在自己教學中扮演的角色,

並且要有備案,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網路出現問題,仍然可以順利的進行之後的教 學,維持教學的流暢性,不會受到資訊工具的干擾。資訊融入並不是一昧的將全 部的教材內容都用電腦的方式呈現,教師應該清楚的釐清使用資訊工具的意義,

進行資訊融入教學,教師扮演的角色比工具更為重要,教師應該事先幫學生過濾 符合學生學習的資訊內容,若能事先以學生的學習的角度模擬一次學習的過程,

將有助於教師在教學現場實際狀況的掌握。

二、對學校的建議

(一)根據研究結果,發現目前臺東縣國小特教教師在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關注階段 中,以「影響關注」最高、「合作關注」次之,這表示教師已從對資訊融入教學 的認知,轉而關心資訊融入教學對學生學習有何影響和好處,也會根據學生的反 應和態度來調整教學方式。因此,學校若可透過相關展示來了解學生使用資訊融 入教學後的表現,相信必能就教師本身的教學,得知落實資訊融入教學學生的學 習成效。而且學校若能再配合目前教師在「合作關注」上的關注態度,多舉辦資 訊融入教學成果的分享活動,且協助教師利用「學校社群」的功能,將行政單位 所設置相關資訊科技融入課程與教學的網站,隨時納入學校網站中,以節省特教 教師搜尋的時間,且學校網站內也應該要包含國內外教學活動設計規劃與範例,

讓特教教師能配合教學內容,以擷取適合的教學活動設計作為參考。

(二)因為調查結果發現臺東縣國小特教教師電腦研習仍有調升的空間。因此學校應積 極倡導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重要性,強調教師不應侷限於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拒 絕創新進而跟不上時代的潮流,鼓勵教師積極吸取新知,使用教學科技以融合原 有的專業並提升自我的專業成長。此外學校亦可訂定實際的鼓勵措施,以誘發教 師主動參與電腦研習的動機。

三、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研究者認為教育部或當地縣市政府應研發或尋求民間企業在設計教學應用軟體或 互動式網站時,朝向更符合人性、更具彈性的方向,讓教師不用去碰觸艱澀難懂 的電腦程式,也能使老師以視覺化的設計方式互動式教學軟體或網站,讓教師回

64

歸本業專心於教學設計,程式介面就教給專業人員,而不是樣樣都學,

(二)由典型相關分析可知「軟硬體資源」和「行政支援」愈好,有利於教師運用資訊 融入特教教學。新的資訊科技技術進入教育,舊式的教育行政配套須調整改善以 因應數位時代的來臨,因此若要改善臺東縣教學「軟硬體資源」不足、提昇臺東 縣「行政支援」,則必須健全人員組織、改善教育規範,才能提昇臺東縣行政支 援資訊融入特教教學的品質。

(三)若要鼓勵特教教師能開放自己的資訊科技融入課程與教學的實務經驗,和其他特 教師們交流分享,教育行政單位必須要能配合建置共同與流通的管道,以支援特 教教師可以有分享的園地和取得相關資訊科技融入課程與教學的方式、策略以及 資源的地方。也可以多開設相關的資訊融入教學實務結合課程,因為對特教教師 而言,他們最需要的是有人可以實質的教導協助他們進行資訊融入教學,而不是 單純的資訊研習,他們需要的是有更深入的學習機會,可以提昇教師們概念上的 成長與實作學習的環境。

四、對後續研究建議

(一)本研究僅以臺東縣國小特教教師來進行探討,所得研究結果無法擴及其他地區,

後續研究者可針對不同縣市的特教教師進行調查,以了解不同地區資訊科技融入 教學實施過程中,學生的反應與學習成效。

(二)關注階段量表只是CBAM理論的一部份,其他如資訊融入教學的執行面,也值得 作深入的探討。因此,後續研究除了關注階段,使用層次應該也是一項值得研究 的範疇。

(三)CBAM原問卷各關注階段量表之題目以打散為原則,不宜將各階段與使用層級之 題目依序排列,故建議後續的研究在量表的佈題上以打散為原則,以符合原理論 的精神。

(四)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為主,建議後續研究可採用「質量並重」的研究方法,亦即同 時採用質性與量化的研究方法。除廣泛蒐集量化資料外,可兼採訪談與教室觀察 等質性方法,以便特教教師教學的現況及困難,亦可與量化研究互為佐證,反應 現況。

65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尹弘飆(2004)。課程改革中教師關注階段理論的研究述評。香港中文大學比較教育研究,

25(8),38-43。

尹玫君(2003)。自教育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探討資訊融入教學。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 教育學報,16,1-36。

王千倖(1998)。Wed-based 網路教學管理系統。資訊與教育雙月刊,67,3-11。

王文裕(2003)。新竹縣國民小學教師進行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現況、意願及相關因素研 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縣。

王令宜、高熏芳(1995)。關注階層量表在教學科技創新推廣上的運用。視聽教育雙月刊,

217,5-13。

王全世(2001)。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雙月刊,80,23-31。

王保進(2004)。多變量分析:套裝程式與資料分析。臺北:高等教育。

朱經明(1999)。多媒體與身心障礙兒童。特殊教育季刊,72,10-12。

吳明隆(2006)。SPSS 統計運用學習實務。臺北:知城書局。

吳明德、陳世娟、謝孟君(2005)。小學教師網際網路教學資源尋求及使用行為之研究。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2(4),481-498。

吳振賢(2002)。教師網路融入教學態度、網路融入教學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 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鐵雄、林奇賢、邱瓊慧、孫天光、朱國光、趙美蘭(1998)。電腦網路在臺灣中小學教 育上之應用研究。第七屆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大會論文,446-453。

林煌凱(2002)。國中教帥教學創新接受度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關注階層之相關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育毅、王明泉、唐榮昌(2005)。高高屏地區國小特教教師運用電腦融入教學意願與困 擾因素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報,21,23-54。

邱志忠(2002)。國小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之教學策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 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邱政皓(2008)。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 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

邱瓊慧(2002)。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踐。資訊與教育。88,3-9。

66

姜禮能(2002 )。國小教師對於資訊融入教學之變革關注與相關因素研究。國立花蓮師範 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范惠宇(2005)。國中資源班教師實施資訊融入教學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徐 式 寬 ( 2002 ) 。 從 學 習 滿 意 度 談 遠 距 教 學 面 對 面 的 問 題 。 隔 空 教 育 論 叢 , 14 , http:www.nou.edu.tw/~research/data/book_14_06.htm。

國際資訊教育研究SITES(2000)。第二屆國際資訊科技教育應用研究香港特別行政區研 究報告。2006 年10 月8 日取自http://sitesdatabase.cite.hku.hk / sites_submenu_CH /About_publication.htm

張益睿(2006)。國小特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臺中教育 大學進修暨推廣部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博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張文嘉(2003)。學校環境與教師個人背景對資訊融入教學之影響研究-以南投國中為例。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72,2-9。

陳佳伶(2004)。幼教老師之電腦素養與電腦使用現況分析研究-以高雄市公立園所為例。

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明聰、吳亭芳(2005)。談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輔助科技服務。雲嘉特教期刊-專題式輔助 性科技,(1),40-52。

黃信銘(2004)。資訊科技融入國中國文教學新探。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

未出版,高雄市。

黃燕芬(2002)。中學英語教師資訊融入英語教學認知、關注階層、行為及相關因素之研 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淑靜(2002)。高中職商科教師應用資訊科技於教學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學 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溫嘉榮(1997a)。國民小學資訊教育現況探討。視聽教育,38 (4),1-8。

溫嘉榮(1997a)。國民小學資訊教育現況探討。視聽教育,38 (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