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東縣國小特教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臺東縣國小特教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Copied!
9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廖祝雍 博士

臺東縣國小特教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 教學現況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研 究 生: 鄭伊娟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 一 年 六 月

(2)

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臺東縣國小特教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 教學現況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研 究 生: 鄭伊娟 撰 指導教授: 廖祝雍 博士

中 華 民 國 一 ○ 一 年 六 月

(3)
(4)
(5)

謝誌

ㄧ篇論文中最難下筆的竟是謝誌.因為要感恩的人真的太多.回 想這一路走來,感激的眼淚不禁落下.在台東教育界擔任代理代課教 師至今已有二十三年.自九十九年考上東大特殊教育研究所.必須辭 去教職,全職專心唸書. 首先我要感謝父母親,若不是慈愛的雙親怎 會有今日榮耀的我.雖然家父母的學歷不高,但自小他們刻苦奮鬥的 精神便深深地影響了我,不僅讓我能勇敢地面對問題,勇於接受挑 戰,更是相信「想要有收穫一定要耕種」.

這歡笑與淚水的兩年.程鈺雄主任魏俊華教授劉明松教授王明泉 教授在課業上指導我學習許多新知.指導教授廖祝雍博士和梁忠銘校 長程主任對這篇論文許多的批評與指教.

家人的支持很重要.韋翔.美杏.秋進.元杰.玉華.佳蓉.一直在背 後默默的為我加油.還有比家人更親的好友李宛真.盧致崇.玟潔.麻 煩妳們幫我分擔許多事.讓我能心無旁鶩.

碩班的同學們各個都好優秀.課業上互相幫忙,大家感情比兄弟

姐妹還要深.佳蓉.佳穎.瓊云.玉琪.宜儒.人豪.孟煊.慧芬.欣宜.妳

們真的讓我學習了很多…若有機會.期待繼續努力再成為同學喔……

(6)

i

臺東縣國小特教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 教學現況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鄭 伊 娟

國 立 臺 東 大 學 特 殊 教 育 學 系 ( 所 )

摘 要

本研究旨在了解臺東縣身障類國小特教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特 殊教育教學的實施現況以及關注情形,並探討相關變項對教師實施資 訊科技融入教學的預測力。研究對象為任教於臺東縣身障類國小特教 教師共75人,本研究採問卷方式進行資料收集 ,回收樣本為75份,

有效樣本為75份,以「臺東縣國小特教教師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 學現況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調查所得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典型 相關與多元迴歸等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有四:

一、臺東縣國小特教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的關注階段偏向於

「影響關注」與「合作關注」。

二、臺東縣國小特教教師較常在準備教材的過程應用資訊科技,而較

少將資訊科技應用在教學評量中,與其他縣市在資訊科技融入特

教教學的實施情形在教學應用上的差異並不大。

(7)

ii

三、臺東縣國小特教教師對學校環境僅「軟體資源」和「硬體設施」

因素持較肯定看法,對於「行政支援」和「時間」則認為還有待 加強。

四、對於「準備教材」以「影響關注」的預測力最佳,「服務年資5 年以下」的預測力次之;對於「教學歷程」以「年齡21-30歲」預 測力最大,「影響關注」預測力次之;對於「教學評量」以「合 作關注」的預測力最佳,「低度關注」的預測力次之;對於「教 學管理」以「個人關注」的預測力最佳,「服務年資16-20年」的 預測力次之。

關 鍵 詞 : 資 訊 科 技 融 入 教 學 、 關 注 階 段 、 國 小 特 教 教 師

(8)

iii

A Study of the quo and the Relative Factors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to Enstruction by elementary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aitung County I – Chuan Cheng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realize the implication and concern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aitung County towards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to special education.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the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tung County. There are 75 teachers. The survey was conducted by using questionnaire. The data was processed and analyzed by adopting descriptive sgaeisrical analysis,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sgtession.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The concerning of the elementauy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aitung County towards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to special education was

“consequence concerns” and “information concerns”.

2. The best part of elementary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aitung County implicated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special education was “teahing preparation”, and the worst part was “teaching evaluation”. The results were the same with other county in Taiwan.

3. The elementauy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aitung County towards Schools’ overall environment factors appoving “software resource” and “school’s hardware”. And then “administration support” and “timming” were need to be improved.

4. Those two variables about ”consequence concerns” and ”lower 5 working years in special education” can be predicted ”teaching preparation”; ”21-30 years old”

and ”consequence concerns” can be predicted ”teaching process”; ”collaboration concerns” and ”awareness concerns” can be predicted ”teaching evaluation” ; ”personal concerns” and ”16-20 working years in special education”

can be predicted ”teaching management”

(9)

iv

Keywords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to Instruction,

Stages of Concern, Elementary School Specialeducation

Teachers

(10)

v

目 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v

表次... vii

圖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1

第三節 待答問題 ... 3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4

第五節 研究限制 ...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7

第一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涵 ... 7

第二節 特殊教育與資訊科技 ... 9

第三節 變革關注理論與關注本位採用模式 ... 12

第四節 影響教師實施資訊融入教學之相關因素探討 ... 1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1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2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23

第四節 研究程序 ... 32

第五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 ... 3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35

(11)

vi

第一節 教師背景資料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關注階段情形 ... 35

第二節 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實施現況調查結果 ... 45

第三節 學校環境變項、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關注階段與實施現況之 相關情形 ... 48

第四節 相關變項對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實施現況的預測力 ... 5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9

第一節 結論 ... 59

第二節 建議 ... 62

參考文獻... 65

一、中文部分 ... 65

二、英文部分 ... 68

附錄... 70

附錄一 前測問卷 ... 70

附錄二 正式問卷 ... 76

(12)

vii

表 次

表 2-1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定義 ... 8

表 2-2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定義 ... 8

表 2-3CBAM 的關注階段「SOC」 ... 14

表 2-4 影響資訊融入教學的因素 ... 16

表 2-5 影響資訊融入教學的因素 ... 17

表 3-1 研究對象一覽表 ... 22

表 3-2 學校環境量表 ... 23

表 3-3 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關注階段各構面變項 ... 24

表 3-4 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各構面變項 ... 25

表 3-5 部分專家名單 ... 26

表 3-6 學校環境量表之預試項目分析摘要表 ... 27

表 3-7 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關注階段量表之預試項目分析摘要表 ... 28

表 3-8 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現況量表之預試項目分析摘要表 ... 30

表 3-9 學校環境量表之預試信度分析摘要表 ... 31

表 3-10 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關注階段量表之預試信度分析摘要表 ... 31

表 3-11 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現況量表之預試信度分析摘要表 ... 32

表 4-1 正式問卷有效樣本基本資料表(N=75) ... 35

表 4-2 正式問卷有效樣本與資訊科技有關之教師基本資料表(N=75) ... 37

表 4-3 臺東縣國小特教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之關注階段平均數排 序及標準差 ... 40

表 4-4 資訊科技融入國小特殊教育教學之實施情形量表得分平均數及排序及標 準差 ... 45

表 4-5 臺東縣國小特教教師在學校環境變項各向度得分之描述性統計摘要表 ... 48

表 4-6 臺東縣國小特教教師在學校環境變項題項平均數及排序標準差 ... 49

(13)

viii

表 4-7 臺東縣國小特教教師學校整體環境、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關注階段 與資訊科 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實施現況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 51 表 4-8 「教育程度」變項轉成虛擬變項數據表 ... 53 表 4-9 所有相關變項對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準備教材」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

摘要表 ... 53 表 4-10 所有相關變項對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教學活動」之逐步多元迴歸分

析摘要表... 54 表 4-11 所有相關變項對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評量成績」之逐步多元迴歸分

析摘要表 ... 55 表 4-12 所有相關變項對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教學管理」之逐步多元迴歸分

析摘要表... 56

(14)

ix

圖 次

圖 2-1 資訊科技的範圍 ... 9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20 圖 3-2 研究流程圖 ... 33

(15)

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了解臺東縣身障類國小特教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的實施現況 以及關注情形,本章緒論共分為五小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說明研究目的,

第三節提出待答問題,第四節為名詞釋義,第五節則說明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由於資訊科技快速發展與迅速,帶來許多生活上和社會組織的改變,而且引發了許多 課程與教學方法上的革新,使得傳統的學習型態發生了革命性的轉變。資訊科技中的網際 網路改變了資訊傳遞的方式和速度,讓學習變得更自由也更快速,網路把教室延伸到課堂 外,正衝擊以往被動接受知識的教育方式,資訊科技的使用,近年來在教育改革計畫中日 顯重要,為改革關鍵因素之一,透過資訊數位化之後,人們就可以運用電腦高速的運算能 力、儲存能力、快速、大量傳遞以及處理資訊,運用資訊科技在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有 效利用網際網路,蒐集、整理、分析有用的資訊,藉以提升學習成效。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到底所謂何物,顏龍源(2000)認為,將資訊科技中可供教與學所 用的個項優勢資源與媒體,平順且適切地置入各科教與學過程的各個環節,資訊科技不強 調運用的結果與表現,而是重視融入的觀念、過程和科技的可用性。其實更淺顯的說法是

「運用資訊科技教與學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 Learning)」,過去曾 稱為「電腦輔助教學」,兩者之間存有些許差異,一般「資訊科技」和「電腦」常被視為 同義詞,實際上資訊科技的涵蓋的範圍較廣,電腦只佔其中的一部分(Driscoll,2001)。

資訊科技有著多媒體的優勢,無限的容忍力、絕不錯誤的記憶、高速的運算能力及迅 速給予答案的能力,很符合身心特質差異極大的特殊學生的需求,因為資訊媒體可以儲存 相當多的資料,可以很完整的記錄每一個學生的資料以及學習情形,符合個別化原則,快 速的計算便能夠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之中能夠非常迅速的得到回應,這符合了行為改變技 術之中所強調的增強物必須及時。

專家學者認為資訊科技運用在特殊教育是必要的,在法令上也有相關規定,要求學校 當局必要時需使用科技來協助特殊學童,美國在1997 年障礙者教育法修正案(Individual with Disabilities Act, IDEA) (PL105-17,1997)要求將「輔助性科技」的設備及服務應用 在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童身上,也就是當個別教育計畫小組在為特殊需求學生計畫個別化 教育方案時,必須特別考慮輔助性科技的使用可能性,此法規定之後,愈來愈多的科技被

(16)

2

建議用來幫助認知有困難的學童,來達成這些對他們具有挑戰性的課程。我國特殊教育課 程教材教法實施辦法第九條也提到為達成個別化教學目標得以實施電腦或多媒體輔助教 學、以及遠距教學(教育部,1997;教育部,1998)。實際上「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也 包含在「輔助性科技」的範疇之內,我們可將應用資訊科技在特殊教育教學,視為協助特 殊學生學習的一種輔助科技。而臺東地區在臺灣各縣市中是屬於資訊設備及資源較弱勢的 地區,因此研究者將探討臺東縣國小特殊教育教師是否因設備或資源較少,而形成運用資 訊科技的障礙,以及那些相關因素會影響特教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資訊科技中的網際網路改變了資訊傳遞的方式和速度,讓學習變得更自由也更快速,

資訊科技的使用,近年來在教育改革計畫中日顯重要,為改革關鍵因素之一,透過資訊數 位化之後,人們就可以運用電腦高速的運算能力、儲存能力、快速、大量傳遞以及處理資 訊,運用資訊科技在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利用網際網路,收集、整理、分析有用的 資訊,藉以提升學生學習的成效。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到底所謂何物,顏龍源(2000)認為,將資訊科技中可供教與學所 用的各項優勢資源與媒體,平順且適切地置入各科教與學過程的各個環節,資訊科技不強 調運用的結果與表現,而是重視融入的觀念、過程和科技的可用性。其實更淺顯的說法是

「運用資訊科技教與學 (Us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eaching & Learning)」,過去曾 稱為「電腦輔助教學」,兩者之間存有些許差異,一般「資訊科技」和「電腦」常被視為 同義詞,實際上資訊科技的涵蓋的範圍較廣,電腦只佔其中的一部分(Driscoll, 2001)。

在日益強調數位化學習的環境中,如何讓特殊學生能公平的參與數位學習,課程設計 中融入資訊科技的考量,更形重要,否則數位化只是讓身心障礙者的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更形擴大而已,臺東地區在臺灣各縣市是屬於資訊設備及資源較弱勢的地區,研 究者想瞭解臺東地區國小特殊教育教師是否因設備或資源較少,而形成運用資訊科技的障 礙之一,此乃研究動機之ㄧ。

在教學現場中,特殊教育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比例偏低,實施上仍遭遇許多 困難,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學校老師對自己的資訊素養及能力缺乏信心,認為實施資訊科 技融入教學需要具備很純熟的資訊科技能力,因此不敢也不想嘗試。再者是缺乏實例或網 路共享資源,且誤以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只有在教室才能進行,事實上,資訊科技融入教 學的實施方式未必如此狹隘。面對此種現象挑起研究者想瞭解那些相關因素會影響國小特 殊教育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很多關於研究教育改革的文獻指出,教師對於變革的態度是影響改革成敗的重要因素 (Tunk, 1997 ;Dusick, 1998)。Hall & Hord (1987)指出教師對於創新的個別性關注與考量對 推廣成效影響力十分強大,它會影響教師是否採行此一創新的決策,亦決定了教師們在採

(17)

3

行的過程中會尋求何種有效的協助。Hall 認為教師的關注階段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如教 師對新教學法或新課程的感受、教師對自己實施新教學法或新課程能力的認知、教師參與 新教學法或新課程的程度、新教學法或新課程發生的環境,最重要的是教師所接受到支持 與支援的種類與數量(Hall & Hord, 1987)。近年來國內外對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相閞研究 有相當豐富的研究成果,但使用「關注本位採用模式」來探究特教教師運用資訊融入教學 的研究仍不多見。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臺東縣身障類國小特教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的實施現況 以及關注情形,並探討相關變項對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預測力。根據研究背景和 動機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探討臺東縣國小特教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關注階段情形。

二、探討臺東縣國小特教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情形。

三、探討不同學校環境變項、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關注階段各分量得分與教師實施 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現況(準備教材、教學歷程、教學評量、教學管理)之相 關情形。

四、探討所有相關變項(教師個人背景變項、學校環境變項、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關注階段)

對國小特教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的預測力。

第三節 待答問題

根據前述研究目的,研究者提出待答問題如下:

一、臺東縣國小特教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關注階段情形為何?

二、臺東縣國小特教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情形為何?

三、不同學校環境變項、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關注階段各分量得分與教師實施資訊 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現況(準備教材、教學歷程、教學評量、教學管理)之相關情 形為何?

四、所有相關變項(教師個人背景變項、學校環境變項、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關注階段)對 國小特教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的預測力為何?

(18)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一、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即運用資訊科技教與學,將資訊科技運用於教學上,利用資訊科技的優點,提高教與 學的效果,讓資訊科技融入於課程、教材與教學中,使資訊科技成為師生一項不可或缺學 習工具,其教學的重心在於學生的學習上。

二、關注階段

應用Hall 等人在關注本位採用模式(Concerns-based Adoption Model,簡稱CBAM)理 論中所提出的變革關注階段(Stages of Concerns,簡稱SoC)評估教師們實施資訊科技融入 教學上之需求,CBAM 主要目的在用來評斷在面對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參與改革者(如教 師)會明顯經歷七種不同的關注階段,這七個階段分別為低度關注、資訊關注、個人關注、

管理關注、影響關注、合作關注及調整關注。

三、國小特殊教育教師

本研究所指的國小特殊教育老師,係指目前擔任於臺東縣國小特教教師,包含不分類 身心障礙資源班、啟智班、多障班、不分類巡迴輔導、巡迴輔導在家教育教師(但不包含 資優教育之特殊教育教師)。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根據本研究的動機及目的,研究者擬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資料的收集,研究的範圍及 限制如下:

一、研究範圍

因限於人力及時間,本研究所指之「學校與教師」係指目前任教於臺東縣國小特教教 師,包含不分類身心障礙資源班、啟智班、多障班、不分類巡迴輔導、巡迴輔導在家教育 教師(但不包含資優教育之特殊教育教師)為母群體,進行普查。

二、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僅以臺東縣國民小學為範圍,研究對象僅限任教於臺東縣特殊教育教師 (因臺東沒有資優班所以不含資優班特教教師),研究結果適用性應參酌個別之

(19)

5

情形,不宜用來探討其他縣市國小教師,有其推論上的限制。

(二)本研究主要以問卷調查方式蒐集受試者資料,受試者填答量表時,主要是以自 陳方式進行,本研究假設受試者均能誠實回答,並且不受到情緒、情境、壓力 及社會期許之影響,故本研究在解釋及應用時應謹慎。

(三)本研究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為主,未採用其他方法(如訪談法)加以驗證。

(20)

6

(21)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了解臺東縣身障類國小特教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的實施現況 以及關注情形,故本章文獻探討分成四部分。第一節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涵;第二節 為特殊教育與資訊科技;第三節為變革關注理論與關注本位採用模式;第四節為影響教師 實施資訊融入教學之相關因素探討。

第一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涵

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在國內還算是新興的教學方式,但與其相關的概念和教學方法 早已行之有年,國內外的許多專家學者,常用電腦整合教學(Computer Integrated Instruction)

或科技整合來強調資訊科技運用在教學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使用資訊科技於課程與教室 中(王全世,2001;藍瑋琛,2001;Dias, 1999)。例如電腦輔助教學、電腦整合教學與網 路教學等等,由於這些教學方式與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有某些程度上的相似,也因此常 常使人誤以為資訊科技融入學科教學就一定得用電腦來從事教學活動。

資訊不等於電腦,但資訊的來源主要還是來自於電腦與網路,因此也可以說「資訊科 技」就是電腦科技與通訊科技的結合(王全世,2001)。當今「數位化」的資訊科技,優 點是它能夠以極高速度處理極大量資訊、能夠儲存大量資訊(而人類的記憶卻不能),也 能在現有的資訊上作不斷重複的加工、整理(人類的思維卻不擅於不斷重複的工作);其 缺點是資訊科技無法(或不容易)作綜合、反省,或創造等人類經常做的思維工作。比較 資訊科技與人兩者差別,又帶來何種教育上的啟示?試想在學習的歷程中,我們不免需要 處理資訊,若能結合數位化資訊技術所提升的效率,來提升學習效果,這樣人們從此處理 資訊的「效率」就能提升。

對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定義,國內外學者分別以資訊科技在教育上扮演的角色、

功用、價值與課程整合的角度下定義,茲將學者的看法整理如表2-1與表2-2。

(22)

8

表2-1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定義

研究者 年代 定義

Dias 1999

將資訊科技以整合與無間隙的方式下進行,應用以科技以支援及延伸 課程的目標,達成有意義的學習。

Roblyer &

Edwards 2000 提供電腦相關配備與科技,將其融入教學中以滿足教育需求。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表2-2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定義

研究者 年代 定義

張國恩 1999

老師運用電腦科技於課堂上教學上和課後活動上,以培養學生運用科 技與資訊的能力和主動探索與研究的精神,讓學生能獨立思考與解決 問題,並完成生涯規劃與終生學習。

顏龍源 2000

將資訊科技中可供教學所用的各項優勢資源與媒體,平順且適切的置 入各科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

王全世 2001

資訊科技包含三種意涵:

1.資訊科技與其他領域充分整合,整合於課程、教材及教學活動中。

2.資訊科技被視為一種不可或缺的教學與學習工具,就像教師手中的 粉筆與黑板。

3.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焦點是「教學」本身,而不是資訊科技。

邱瓊慧 2002 透過資訊科技與學習領域的整合,以提升學生在該學習領域的成效。

姜禮能 2002 應用電腦至課程或課堂活動中,但教材教法則不設限。

尹玫君 2003

利用科技來幫助學習,將稞程目標與科技組織起來。科技的應用能讓 學生以一種以前無法做到的方式學習,科技就如同教室中其他的工具 一般,很自然的整合在教學中。

陳佳伶 2004 教師利用電腦整合教學歷程,以使學生能獲得更高層次的學習

黃信銘 2004

教師於學習教學活動當中,將資訊科技融入課程、教材與教學行為之 中。

廖志書 2004

將資訊科技融入課程、教材與教學當中,讓資訊科技成為師生一項不 可或缺的教學工具或學習工具,使得資訊科技的使用成為日常教學的 一部分,並能延使地視資訊教學為一個方法或一種程序,任何時間任 何地點都能用來尋找問題的答案。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23)

9

根據上列研究觀點,所謂「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說詳細一點就是「運用資訊科技教與 學」,也就是運用資訊科技到教學上,利用資訊科技的優點,提高教與學的效果,讓資訊 科技融入於課程、教材與教學中,使資訊科技成為師生一項不可或缺學習工具,其教學的 重心在於學生的學習上,目的是要把學生變成真正的學習者。

第二節 特殊教育與資訊科技

我國憲法明訂保障國民「教育機會均等」,特殊教育中也提到適性教育、個別化教育,

無障礙學習...,以往這些理想因諸多因素難以實現,不過隨著科技的進步,理想不再是夢 想,運用資訊科技在特殊教育,可以改進教材的呈現、教學的方法和評量的方式,讓上述 的理想得以實踐。Edyburn分析2001年及2002年有關特教科技的論文,發現資訊科技融入教 學(technology integration)是主要的議題之一(Edyburn, 2002;2003),由此可見特殊教育 運用資訊科技在未來的發展趨勢中是不可缺少的。本節所指的「資訊科技」硬體與軟體範 圍研究者整理如圖2-1,硬體部分含通訊科技的網際網路以及部份與電腦有關的輔助性科技

(Assistive Technology),軟體部份包含電腦輔助教學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電腦輔助學習CAL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電腦輔助管理 CMI(Computer -managed Instruction)…等。以下分為輔助科技與特殊教育、電腦科技與特殊教育及資訊科技在特殊 學生學習上之影響等三部分討論之。

圖2-1資訊科技的範圍(研究者整理)

科技

輔助科技 資訊科技

CAI CMI CAL 電腦

網際網路

通訊科技

(24)

10

一、輔助科技與特殊教育

身心障礙學生由於其身體機能的缺陷、感官功能的障礙、或是心智功能不健,導致無 法像一般人一樣學習,由於輔助科技(Assistive Technology)具有擴大障礙者殘存、或補 償其較不足之能力,對於身心障礙者除了提供補救教學之外,藉由輔助科技的協助,也可 以幫助他們跨過其原有的障礙而更有效地參與班級的學習活動,因此從特殊教育觀點來看 輔助科技對身心障礙學生的學習是非常重要,尤其是融合教育班級的身心障礙學生。

(一)輔助科技的法令依據

美國相關法案明文規定得提供個案適合的輔助科技,諸如美國的身心障礙者法案

(Individual with Disabilities Act, IDEA)、美國障礙者法案(American with Disabilities Act)...

等。國內「特殊教育法」中規定學校應提供身心障礙兒童更多的教育輔助服務,細項更進 一步針對輔具的相關資源有所規定:「就讀特殊學校(班)及一般學校普通班之身心障礙 者,學校應依據其學習及生活需要…盲用電腦、等必要之教育補助器材及相關支援服務;

其實施辦法由各級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定之。」

(二)電腦輔具的意涵與介面調整

輔助性科技設備是為了讓身心障礙學生得到最好的學習效果,基本上都是必要的。因身 心障礙學生在使用電腦時,會因不同的特殊需求而有使用上的障礙,ㄧ般人根本感受不到,

電腦輔具是指為「特殊需求者」所特別考慮的電腦介面,藉助特別的設備、設計或調整,

以便和一般人一樣順利操作電腦,就是「電腦輔具」。

(三)輔助科技對身心障礙學生學習上的助益

陳明聰、吳亭芳(2005)將輔助科技對身心障礙學生參與班級學習的助益說明如下:

1.聽的部分:輔助科技可以放大聲音、重複播放、利用視覺輔助,提示重點與增進理 解,因此對於聽覺障礙與理解弱的學生可提供下列助益:A.圖形可提供學生視覺上 的線索。B.利用資訊媒體呈現上課大綱與圖形說明,以提示重點與加強注意力。

2.說的部分:利用語音溝通板、電腦化溝通器等資訊科技輔具,提供說的助益,包括:

放大聲音、改善說話清晰度、提供替代性溝通的方式等。

3.讀的部分:輔助科技的可能助益包括:放大文字及圖形、改變文字排版、提供其它 表徵等。在電子檔案格式的閱讀環境中,多使用電腦做為閱讀平台,可令閱讀輔助 性設備更具彈性,如有語音報讀的閱讀軟體(如小鸚鵡、WYNN)、螢幕閱讀軟體

(screen reader)(如導盲鼠、JAWS)、螢幕放大軟體、點字顯示器、圖形瀏覽器、

電子字典等。

4.寫的部分:輔助科技設備的可能助益包括:協助再認目標字詞、提供替代性書寫方

(25)

11

式、協助文意的組織等。在替代性書寫設備部分,包括錄音、電腦、電腦加替代性 輸入/輸出設備(如電腦配合掃描功能之螢幕鍵盤和單鍵開關)、語音輸入系統、

點字、圖形符號輸入系統、有語音的文書處理軟體、有文字預測功能的文書處理軟 體、圖示的擬大綱軟體等(如概念構圖軟體)。

5.計算的部分:輔助科技設備可以協助學生計算或替代計算,在協助的部分,可用的 設備包括:單鍵開關操作的數學軟體等;在替代計算部分則可以提供試算表、計算 機等。

雖然輔助科技能協助學生學習,教學現場特殊需求學生能在聽、說、讀、寫方面符合 無障礙學習環境的卻是少之又少,普遍的現象是特殊教師對於如何運用輔助科技在特殊教 育上並不熟悉。特教教師選擇適當的輔具提供給身心障礙學生,再籍由上述輔助性科技協 助身心障礙學生更容易參與普通課程,因此務必要依身心障礙者的特別需求列重要考量。

二、電腦科技與特殊教育

Taylor(1980)曾指出電腦在學校之角色有三:1.指導者(tutor) 2.工具(tool) 3.被指 導者(tutee)。以教師而言,指導者的學習情境就是「電腦輔助教學」(CAI)或「電腦 輔助學習」(CAL);電腦式工具的學習情境就是「電腦輔助管理」(CAM)及「電腦教 學應用」;電腦是被指導者角色的學習情境,就是教師以程式語言來操控電腦,經由程式 語法的邏輯安排,用電腦的強大功能來達成目標。

不管電腦在教育上扮演上述那一個角色,其重要任務就是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讓學 生得以在輕鬆、有趣、可重複、即時回饋和有互動的環境中學習,讓特教教師能輕鬆駕馭 資訊科技,提昇教學效能,這樣的功能正是特殊教育所需要的,電腦輔助教學只是教學其 中的一個部份,並非教學萬靈丹,要運用時必須考慮學生的學習特質,適時調整軟體介面,

如此才能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三、運用資訊科技對特殊學生學習之影響

身心障礙學生因其身心狀況有部分障礙,因而影響其學習成效,如果僅採用傳統單向式 的口述教學方法對智能障礙學生可以說是不足的,必須以多元化的教學,針對特殊教育學 生學習現況實施合於他的個別需要之適性教育(鐘樹椽,1996)。朱經明(1999)認為身 心障礙學生的抽象思考能力較為薄弱,需要具體的實務學習、生活化的經驗,並由實際操 作中學習生活基本能力,網路資源運用於教學正可以提供此種具體化、生活化、趣味化以 及實用化的學習經驗,綜合兩位學者的意見,特殊學生需要多元刺激以符合身心障礙學生 學習上的特殊需求,傳統的教具不但費時、費工也很難滿足學生的需求,而運用資訊科技

(26)

12

剛好可以同時滿足教師與學生的需求。

資訊科技藉由數位化的威力整合多媒體於一身,能夠給予學生多重感官刺激,提升注 意力,藉由網路分享平台,能夠縮短時空距離讓數位教材能自由快速的分享,其高速的運 算能力能提供身心障礙學生反覆練習機會、與即時回饋機制,特教教師可依據學生程度及 需要給予個別的學習材料,使學習更多元化、個別化,有助於滿足身心障礙學生在學習上 的特殊需求,未來特殊教育環境亦亟需藉由網路資訊科技突破時空的限制,建構更具效率、

效能、自由、多元的教學環境。

綜合上述,資訊科技能否改善與提升源於不同障礙而造成的學習問題,希望藉由資訊 科技的功能以彌補身心障礙者喪失的能力,或許是一種較不切實際的期待,但大多相關的 研究數據顯示,透過資訊科技整合的教學情境含括軟體與硬體,確實有助於提升身心障礙 學生的優勢能力,提升身心障礙學生在學習上『我能感』的內在刺激與學習動機,增加更 多的學習機會,讓學生得以在輕鬆、有趣、可使用多次、及時回饋和互動的環境下學習,

且在不因障礙所限的能力許可內學習與求知。藉由訊科技的幫助與輔助學習,這種學習的 方式與機制,正是當今特殊教育所需要的。

第三節 變革關注理論與關注本位採用模式

很多關於研究教育改革的文獻指出,教師對於變革的態度是影響改革成敗的重要因素 (Tunk, 1997 ;Dusick, 1998)。Hall & Hord (1987)指出教師對於創新的個別性關注與考量對 推廣成效影響力十分強大,它會影響教師是否採行此一創新的決策,亦決定了教師們在採 行的過程中會尋求何種有效的協助。

一、關注理論

關注理論(Concerns Theory)是1960 年代末期由Frances Fuller所發展的,並且根據教 師們對教學工作關注的不同,可歸類為四個層次(Dimen-sions)(Fuller, 1969):

(一)無關的關注(Unrelated Concerns):教師不關注自己的教學或教學時所應扮演的 角色。

(二)自我關注(Self Concerns):教師開始關注自己的教學,但都以自我為出發點,

如關注自己教學的能力及角色的扮演是否稱職等。

(三)教學關注階段(Task-concern):教師關注以教學及課程為中心,關注教材內容、

教學時間、教學束縛、教學品質、教材教具、班級人數以及其他影響教學的工作 等。

(四)影響關注階段(Impact-concern):教師的關注焦點轉移至對學生所產生的影響,

(27)

13

如學生的學習歷程;以及如何使自己的教學更有效率,如自己是否能激發學生學 習動機、滿足學生個別需求、引發學生學習潛能等。

在變革的初期,無關的關注及自我關注通常最強,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提供協助的 增加,自我關注慢慢減弱,取而代之的是教學工作關注的提升,而隨著工作關注的減弱,

學習影響性關注才會逐漸提高。

就關注的性質而言,比較具代表性的是Fuller (1970) 提出四種的分類:

(一)公共的關注(Public concern):指個人與他人共同分享的關注,最容易呈現真實 的問題,並進而尋求他人的協助。

(二)私自的關注(Private concern):是指不與他人共用的關注,僅有自己瞭解,他人 無法知曉的關注。

(三)不一致的關注(Incongruent concern):是指個人本身未覺察,而他人都察覺到的 關注。

(四)未察覺的關注(Unconscious concern):是指個人潛意識裡的關注,但不為自己 或他人感覺,直到某一關鍵事件發生才有所察覺。

二、關注階段的影響因素

Hall & Hord (1987) 認為教師的關注階段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如教師對新教學法或新 課程的感受、教師對自己實施新教學法或新課程能力的認知、教師參與新教學法或新課程 的程度、新教學法或新課程發生的環境,最重要的是教師所接受到支持與支援的種類與數 量。

雖然個人對改革的關注階段是依序發展的,但並非每個人都會發展到最成熟的階段,

某些人可能因其投入程度或所處的環境因素,對改革的關注會在某個階段停滯不前 (Anderson, 1997)。

三、關注本位採用模式(CBAM)理論

「關注本位採用模式」(Concerns-based Adoption Model)簡稱CBAM,係源自Fuller 於1969年所提出教師教學關注(Teacher Concerns)理論,Fuller的研究主要針對職前與在 職教師關注事項進行晤談、訪問及調查,以瞭解其心理需求,期待能激發準教師的學習樂 趣,使其勝任未來的教學工作。其研究發現,在專業養成的學程中。不同階段的準教師對 他們的訓練需要有不同程度的關注,而且所有的準教師都會經相同的關注序(seqrence of concerns),即從關注自己的教學能力及角色扮演,到關注教學的環境因素,再進展為關 注學生的學習歷程(Fuller,1969)。

對於教育改革的研究,關注本位採用模式「CABM」被視為最佳的實證理論模式

(28)

14

(Anderson, 1997),Hall 等人應用「CBAM」理論中所提出的變革關注階段(Stages of Concerns, 簡稱SoC)評估教師們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上之需求,方能藉此瞭解推廣的進展情形,

及其所面臨的問題,進而研擬有效的策略,提升創新推廣及實施的成效(王令宜、高熏芳,

1995)。

CBAM 主要目的在用來評斷在面對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參與改革者(如教師)會明顯 經歷七種不同的關注階段如表2-2,這七種階段並不互相排斥,即個人在特定的時間內,會 在每一個階段表現出不同的反應(王令宜、高薰芳,1995;尹宏飆,2004)。

表2-3 CBAM的關注階段「SoC」

階 段 名 稱 特 徵 表 達

自我 關注

0

Awareness

低度關注 表示對革新很少關注或參與 我並不關心它

1

Informational 資訊性關注

表示對革新有一般認識,並有興趣瞭解更多 有關革新的內容,個人似乎不擔心革新與自 己的關係,只關注革新本身的一般特徵、影 響使用的要求。

我想要瞭解它更多 一點

2

Personal 個人關注

個人尚未確定革新對自己的要求,自己能否 應付,以及自己在實施革新時所扮演的角 色,個人會考慮的問題包括:回報、所需做 出的決策、革新與現存學校結構的衝突。

使用它會對我造成 哪些影響

工作 關注 3

Management 管理關注

集中關注落實革新的歷程及工作,以及使用 資訊和資源的最佳方法。特別關注效率、組 織、管理、時間表和所需的時間。

我為它似乎花費了 我所有時間

影響 關注

4

Consequence 影響關注

關注到革新對學生的影響,焦點放在革新對 學生的適切性、學生學習成果的評鑑和改善 學生表現的改變需求。

我使用它後對我的 學生有什麼影響

5

Collaboration

合作關注 關注在革新時,如何與其他人士協調合作。

我關心如何與同事 合作

6

Refocusing 調整關注

探訊革新更多普遍性的優點,包括探討大幅 改變或由另一革新取代的可能性,個人對其 他方案已有明確的想法。

我或許有更好的主 意

資料來源:修改自 Hall & Hord (1987 , P60) ;尹宏飆(2004,頁 39)

(29)

15

有 關 CBAM 的 應 用 大 多 都 是 採 用 SoC 的 測 量 方 式 , 在 國 外 的 研 究 有 Morawa &

Sheathelm(1984)採用SoC探討美國康州101位小學教師的自我實現、自尊需求、與變革態度 的關係;Bailey & Palsha(1992)針對參與智障幼兒教育變革措施的142人員的研究顯示,教 師面對創新時,確實會有不同的關注階層,證實了變革關注階層的架構;Norhayati(2000) 利用Hall的關注模式,探討運用新科技於教學時,教師各關注階段的特徵如下:階段一低 度關注:教師接觸電腦和教學軟體;階段二資訊關注:蒐集有關電腦在教室運用的資料;

階段三個人關注:關心電腦對自己的影響;階段四管理關注:在教室內使用電腦;階段五 影響關注:關心電腦對學生和學科的影響;階段六合作關注:使用電腦和其他老師互動;

階段七調整關注:將電腦在教室的使用更精緻化。

在國內的相關研究則有姜禮能(2002)使用SoC研究『學習科技卓越計畫』合作學校 的243位國小教師對資訊融入教學之關注現況;林煌凱(2002)探討243國中教師的創新教 學接受度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變革關注階層,以及兩者間的關係,發現教學創新接受度與 變革關注各階層有顯著相關,且兩者都是影響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支持度的因素。由上述有 關變革關注理論的研究可知,教師若能經常關注教育上或教學上的各種興革層面,相信對 資訊融入教學也會所有關注,也必然會有較正面的態度和信念。

綜合上述結論,本研究採用 Hall 和 Norhayati 等人的關注階段問卷為本研究測量之工 具,做為臺東地區國小特教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改變歷程的態度、感覺與關注情形,

並將其各個階段的意義轉化為應用於教師在資訊融入教學之內涵,透過教師資訊融入教學 的關注階段中的七個層面的研究,即低度關注、資訊性關注個人關注、管理關注、影響關 注、合作關注、調整關注等七個階段分析臺東縣國小特教教師對資訊融入教學的關注階段 及其相關影響。

第四節 影響教師實施資訊融入教學之相關因素探討

許多學者發現,雖然教育部大力推廣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不過實際從事教學工作的第 一線中、小學教師,依然偏好以傳統方式為主的教學活動,歸究其原因如下:上課時間不 足、學校軟硬體設備不足、教學資源缺乏、教師的資訊素養待提昇,這些都是國內資訊科 技無法落實應用教學的主要因素(王千倖,1998;吳鐵雄、林奇賢、邱瓊慧、孫光天、朱 國光、趙美蘭,1998 ;林育毅、王明泉、唐榮昌,2005;溫嘉榮,1997;蔡明春、蔡少斌、

劉興臺,2005;鐘樹椽,1999 ),對於特殊教育教師也發生同樣的現象,在缺乏時間與學 習機會,且學校無法提供足夠的支持時,特殊教育教師對於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更沒有

(30)

16

足夠的信心與意願,教師對網路資源運用融入教學的採用,所呈現的是緩慢,或甚至不是 預期規劃的景象(林育毅、王明泉、唐榮昌,2005)。

我們可以由許多機構發現,不管硬體和軟體多麼先進與便利,總是有人會抗拒它們。

由此可知,大部分特教教師對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實施大都能接受,可能源於特教教師們 對於自己的資訊能力及資訊素養信心不足,因此需要有效的支持以及引導,這就倚賴軟硬 體設備以及行政支援、教育訓練課程。在資訊融入教學過程中,是否有其他因素對於教學 效果和資訊科技的使用有所影響,國內外許多研究發現,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後,教 學的型態會有所轉變,從而影響教學過程,研究者將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整理列於下表 2-4與2-5。

表2-4 影響資訊融入教學的因素

研究者 定義

Moersch(1995)

個人對資訊科技的情感、技能與態度影響著教師將資訊科技與課程及教學 相結合,並改變教學方法。而教師的信念與技能也影響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能否達成。

Hoffman(1996)

影響教師使用科技的因素包含行政單位的支援、人員發展和技術的支持、

充份的科技器材、科技使用計畫、科技協助人員、設備保養和維修、評量 以及廣泛的參與。

Leggett & Persichitte (1998)

五十年來教師實施科技的障礙因素有時間、專業、使用、資源與支持等五 項要因素,簡寫為TEARS。

Strehle & Hausfather (2002)

除了選擇適當的硬體設備及教學軟體是先決條件外,教師資訊科技的用技 巧與態度才是決定資訊科技融入教否成功的因素。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31)

17

表2-5 影響資訊融入教學的因素

研究者 定義

蔡俊男(2000) 教師的教學時間、電腦硬體設備、教師個人背影項更是主要影響因素。

黃淑靜(2001)

教師應用訊科技於教學之影響因素為教師背景(社會背景、教育經驗、所 處環境、進修經驗等)、應用資訊科技條件(學校環境、教師能力、教師 時間、教師態度等)。

劉世雄(2001) 教師的教育背景、教學信念及經驗、教師的資訊素養、教學環境、電腦功 能、學生電腦素養、政策等會影響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施。

吳振賢(2002)

影響資訊融入教學的因素包含內在與外在因素,內在因素有教師的動機意 願、電腦焦慮、教師相關的研習進修或訓練、教師的創新性、性別、年齡、

任教科目和網路使用經驗等;外在因素則有電腦軟硬體的設施、學校行政 支援、專業技術支援、同儕團隊支援、教學源的充足性與方便性、相關研 習進修或訓練的提供、教育當局或學校的要求、課程的安排、學生的資訊 素養等。

徐式寬(2002) 教師的教學理念、資訊的能力、科技是否容易取得及技術支持的人力、國 家教育政策及學校內部的文化,均為影響資計融入教學的因素。

姜禮能(2002)

學校資訊教育的發展方向、校長與主任的態度、教師是否參與資訊科技融 入教學之推動與決策、校長與主任的態度是否一致等,均是影響資訊科技 融入教學的因素。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以上研究,影響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分為教師個人背景、教師 的電腦知能、教師的態度、學校行政支援、專業技術的支援、同儕支援、學校電腦硬體設 施、教材資訊化的程度等,本研究將依此作為編製問卷的參考,將任教地區、性別、年齡、

教育程度、特教服務年資、特教專業背景、每週使用電腦時間、電腦研習時數、資訊科技 操作能力等納入教師背景變項中。

(32)

18

(33)

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針對臺東縣國小特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現況及因素分析,分成研究架 構、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研究程序、資料處理分析等五節進行說明。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根據研究目的及文獻探討結果,提出如圖3-1之研究架構。本研究目的是要了解臺東地 區國小特教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關注階段情形與實施現況,並進一步探討臺 東縣國小特教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教學實施現況與學校環境變項(軟體資源、

硬體設施、行政支援、時間)的相關情形,以及這些變項(個人背景變項、學校環境變項 及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關注階段變項)對臺東地區國小特教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有多少預測力。

(34)

20

圖3-1 研究架構圖 教師背景變項

1.任教地區 2.性別 3.年齡 4.教育程度 5.特教服務年資 6.特教專業背景 7.每週使用電腦時間 8.電研習時數

9.資訊科技操作能力

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 關注階段

1.階段 0:低度關注階段 2.階段 1:資訊關注階段 3.階段 2:個人關注階段 4.階段 3:管理關注階段 5.階段 4:影響關注階段 6.階段 5:合作關注階段 7.階段 6:調整關注階段

學校環境現況 1.軟體資源

2.硬體設施 3.行政支援 4.時間

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 實施現況

1.準備教材 2.教學活動 3.評量成績 4.教學管理

自 變 項

(35)

2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母群體是以一○○學年度臺東地區任教於公立國民小學不分類身心障礙資源班 教師、特教班(但不包含資優教育之特殊教育教師)包含專任特教合格教師,以及具有國 小特教合格教師證之代理代課教師。依據2011年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中的統計資料 (https://www.set.edu.tw/static/clslist.asp),臺東縣公立國小不分類身心障礙資源班為20班、智 能障礙(集中式)為13班、聽障為1班、不分類巡迴輔導班為1班、視障巡迴輔導班為1班、

巡迴輔導(在家教育)為2班,依特殊教育通報網中的統計資料任教於公立國民小學不分類 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啟智班、啟聰班(但不包含資優教育之特殊教育教師)包含特教合 格教師62人、代課老師13人,總數為75人,如表3-1。

(36)

22

表3-1 研究對象一覽表

學校 特殊教育班

班級教育階段 班數

正式教師(現有) 代課(理)教師(現有) 特教合格人數 特教合格人數

台東大學附小 不分類(身障類資源班) 2 4 0

仁愛國小 不分類(身障類資源班) 2 4 0

復興國小 不分類(身障類資源班) 1 1 0

寶桑國小 視障巡迴輔導 1 1 0

寶桑國小 巡迴輔導(在家教育) 2 2 0

寶桑國小 智障(集中式) 6 9 6

新生國小 不分類(身障類資源班) 1 2 0

豐榮國小 不分類(身障類資源班) 2 4 0

馬蘭國小 不分類(身障類資源班) 2 4 0

康樂國小 不分類(身障類資源班) 1 2 0

卑南國小 不分類(身障類資源班) 1 2 0

知本國小 智障(集中式) 1 2 0

知本國小 不分類(身障類資源班) 1 2 0

東海國小 不分類巡迴輔導班 1 2 1

綠島國小 智障(集中式) 1 2 0

朗島國小 智障(集中式) 1 0 0

賓朗國小 聽障(集中式) 1 1 1

賓朗國小 不分類(身障類資源班) 1 1 1

太平國小 不分類(身障類資源班) 1 2 0

關山國小 智障(集中式) 1 2 0

福原國小 不分類(身障類資源班) 1 1 1

泰源國小 不分類(身障類資源班) 1 1 0

三民國小 不分類(身障類資源班) 1 2 0

成功國小 智障(集中式) 1 2 1

長濱國小 不分類(身障類資源班) 1 2 1

大王國小 不分類(身障類資源班) 1 1 1

賓茂國小 智障(集中式) 1 2 0

尚武國小 智障(集中式) 1 2 0

合計 38 班 62 人 13 人

(37)

2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一、問卷量表作答方式

本問卷量表參考黃光雄、簡茂發(1996)建議採李克特氏五點式量表,根據受試者實 際情況的知覺與觀察內容加以判斷填答。問卷項目為等距變項,即為「非常不符合」、「不 符合」、「普通」、「符合」、「非常符合」,由填答者閱讀後,依個人對題目的看法感受勾選其 一選項,給予1至5分的分數,得分越高者表示越同意此項看法,反之則越不同意此看法。

二、各構面操作性定義

本研究擬自行發展問卷,使用的預試問卷定名為「臺東縣國小特教教師資訊科技融入 特殊教育教學現況調查問卷」,內容分為四部分,分別為教師背景資料、學校環境量表、

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關注階段量表、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現況量表等,分述如下。

(一)教師背景資料

「教師背景資料」包括任教地區、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特教服務年資、特教專業 背景、每週使用電腦時間、最近1年電腦研習時數、資訊科技操作能力等九項。

(二)學校環境量表

學校環境量表共分為四項,分別為軟體資源、硬體設施、行政支援及時間等,共 15 題,如表 3-2 所示。

表3-2 學校環境量表

構面名稱 衡量變項 主要文獻來源

軟體資源

1.學校內有充足的電腦軟體,供特教師教學使用

黃燕芬(2002) 張益睿(2006)

2.學校的教學軟體內容符合特教師教學需求 3.學校的教學軟體管理恰當,借用方便

4.學校電腦或網站上有充足的教材或教學活動設計可使用

硬體設施

5.學校有足夠的硬體設備(如電腦、數位媒體、單槍等)供教學使用 6.學校資訊硬體設備,使用或借用都很方便

7.資源教室或學校的網路設施符合教學需求

8.學校的資訊科技相關硬體設備都能維持在最佳使用狀態

行政支援

9.軟硬體設備有問題時,我能立刻找到解決的人 10.校長或主任極力推廣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11.學校有鼓勵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具體措施 12.學校常安排提升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能力的進修活動 13.學校內有討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風氣

時間 14.我常因學校活動或行政工作繁忙,影響實施「資訊融入教學」意願 15.我常因級務繁忙,影響我實施「資訊融入教學」意願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38)

24

(三)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關注階段量表

教師對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關注階段共分為七段,分別為階段 0 低度關注、階段 1 資訊關注、階段 2 個人關注、階段 3 管理關注、階段 4 影響關注、階段 5 合作關注、階段 6 調整關注,共 34 題,如表 3-3 所示。

表3-3 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關注階段各構面變項

構面名稱 衡量變項 主要

文獻來源

階段 0:

低度關注

1.我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並不關心

Hall等人

(1987)

Norhayati (2000) 黃燕芬 (2002) 張益睿

(2006)

2.我對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意興闌珊

3.我的心思較著重於其他事務,而非「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上

4.雖然我不太懂「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但我還是會很關心這方面的事 5.目前我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沒有興趣

階段 1:

資訊關注

6.我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所知有限

7.我會和其它教師討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在實施上的可行性 8.我想知道當我採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有哪些資源可運用 9.我想知道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未來發展與需求

10.我想知道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比現在的教學方式好在哪裡

階段 2:

個人關注

11.我想知道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後,對我的特教專業地位有何 影響

12.我想知道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由誰來主導和作決策

13.我想知道採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後,對於我的教學或行政工作有 何影響

14.我願意花時間與精力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以獲得更深一層的認 識

15.我想知道當我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我要如何調整我的教學角色

階段 3:管 理關注

16.我擔心沒有足夠時間讓我來調整自己,以面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17.我擔心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後,我的興趣和責任之間會產生衝 突

18.我擔心自己的能力無法應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19.我擔心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實施,會花費太多時間在處理與資訊融入 教學無關的問題上

20.我覺得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人事和工作的協調佔據我太多的時間 階段 4:

影響關注

21.我關心學生對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態度反應 22.我關心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學生造成什麼影響 23.我會激發學生參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興趣

24.我會根據學生的回饋和表現,來修改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方式

階段 5:

合作關注

25.我願意幫助其他老師使用資訊科技運用於教學中

26.我會與校內外有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教師發展彼此的互動關係 27.我會幫助其他同事熟悉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進展與近況

28.我會和別人一起努力合作,發揮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最大成效 29.我想知道其他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概況

階段 6:

調整關注

30.我知道一些方法可以使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作得更好 31.我關心如何調整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使用情形 32.我會修正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教學方式

33.我會依據學生的學習經驗來修正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實施方式 34.我想要知道該如何補充、增進或改變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39)

25

(四)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現況量表

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現況量表含四項,分別為準備教材、教學活動、評量成績、教 學管理等,共 20 題,如表 3-4 所示。

表3-4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各構面變項

構面名稱 衡量變項 主要文獻

來源

準備教材

1.在製作特殊學生上課使用的學習文件時,我常利用資訊科技設備

王文裕

(2003)

張益睿

(2006)

2.在修改或製作上課要用的教學資源時,我常利用電腦資訊科技設備編輯、

3.在製作教學進度表或教學計畫(教案)時,我常會利用電腦資訊科技設備 4.我常在課前準備時,上網尋找適合課程的教學資源

5.在課前準備時,我會利用網際網路尋找適合課程的電腦教學軟體、光碟、

VCD等

教學活動

6.進行教學時,我會指導特殊學生電腦基本能力

7.我對於學習特質相異的學生會採用電腦輔助教學來進行個別化指導 8.進行教學時,我會採用數位媒體等設備來展示教學資料

9.我會利用電腦、網路、攝影機等資訊設備來紀錄教學歷程與經驗 10.進行教學時,我會利用輔助性科技來協助學生學習

評量成績

11.評量成績時,我會指導學生利用資訊設備來表達學習成效 12.教學時,我會指導學生利用資訊設備繳交作業

13.評量成績時,我會利用資訊設備製作學生評量文件 14.評量成績時,我會讓學生在個人電腦上進行電腦化評量 15.我會使用資訊科技設備記錄特殊學生的學習過程或成果

教學管理

16.我會評估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的成效,並作適當的修正 17.我會用電腦軟體(如:學籍系統)來處理特殊學生的成績 18.我會用資訊軟體(如:文書軟體)來管理特殊學生的記錄和檔案 19.我會使用電腦來記錄和分析特殊學生的學習表現

20.我會用資訊設備,讓家長了解其特殊生子女的學習狀況及成果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三、專家效度評析

專家效度主要是將編制好的量表或問卷,請相關領域的學者或專家加以審視。學者或 專家根據其專業知識與經驗,逐一檢視各構面內的因素與題項,確定題項的描述內容能確 實測量出構面所代表的內涵,以及題項的語句描述是否適當,提供參考的修正意見。學術 界有許多關於評估指標的研究,多以透過專家德菲法或專家焦點團體法、專家問卷等方式 進行研究,皆以彙整專家意見作為主要歸結研究結果的依據。專家與一般人不同之處,在 於專家擁有大量的知識基礎,專家往往能夠識別和喚貣更多更複雜的解決策略,並且加以 組織和整合(Akin, 1986)。本研究之預詴問卷經指導教授及專家學者(如表 3-5)指導後,

編修成正式問卷。

(40)

26

在本研究藉由專家們協助審視問卷各部份的題項與內容描述,諮詢專家的意見後,對 問卷量表中描述不適當或造成誤解的題項內容與描述語句作適當的修改與修正,並刪除其 中一些不適當的問項。因此,此問卷量表具有相當程度的專家效度。

表3-5 部分專家名單

專家名單 服務單位

程○○ 教授 國立台東大學 特殊教育學系 鄭○○ 老師 國立台東大學附設小學

林○○ 老師 台東縣台東市寶桑國民小學-集中式啟智班 劉○○ 老師 台東縣台東市寶桑國民小學-集中式啟智班 蕭○○ 老師 台東縣卑南鄉太平國民小學-資源班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四、預試問卷項目分析

本研究以問卷預試透過專家進行填答所得的有效問卷,採用決斷值方法進行項目分 析,以此作為選擇題目的依據。針對有效問卷的三大層面分別計算其總分,依總分高低排 序,取得分前 27%的為高分組,後 27%的為低分組,再求出高、低兩組獨立樣本t考驗檢 定題項的平均差異顯著性,所得的值稱為「決斷值」(Critical Ratio;簡稱 CR 值)。一般而 言,決斷值越大越好,通常會保留決斷值大於 3.0 的題目(王保進,2004)。相關分析法 (correlational analysis)則是分析各題與總分量表之相關程度。而題目與總分的相關係數須達 0.3 以上,且顯著水準達 0.05 時才予以採用(王保進,2004;吳明隆,2006)

(一)學校環境量表

學校環境量表原有15題,根據表3-6結果,刪除第11、13題鑑別度不高的題目後,另外 雖然14、15題相關係數低於0.3,但考慮14、15題為時間變項僅有的2題,而14、15題的決 斷值仍大於3.0,故題目仍予以保留,故學校環境量表的題目共保留13題。

(41)

27

表3-6 學校環境量表之預試項目分析摘要表

號 題目 決斷值

CR

校正題項 與總分之 相關係數

刪除或 保留

Q1 學校內有充足的電腦軟體,供特教師教學使用 4.28 0.66 保留

Q2 學校的教學軟體內容符合特教師教學需求 9.00 0.74 保留

Q3 學校的教學軟體管理恰當,借用方便 3.86 0.69 保留

Q4 學校電腦或網站上有充足的教材或教學活動設計可使用 4.58 0.46 保留

Q5

學校有足夠的硬體設備(如電腦、數位媒體、單槍等)供教學

使用 5.23 0.69

保留

Q6 學校資訊硬體設備,使用或借用都很方便 3.42 0.58 保留

Q7 資源教室或學校的網路設施符合教學需求 3.42 0.53 保留

Q8 學校的資訊科技相關硬體設備都能維持在最佳使用狀態 7.51 0.87 保留 Q9 軟硬體設備有問題時,我能立刻找到解決的人 5.23 0.92 保留

Q10 校長或主任極力推廣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4.58 0.64 保留

Q11 學校有鼓勵教師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具體措施 1.44 0.80 刪除 Q12 學校常安排提升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能力的進修活動 3.03 0.32 保留 Q13 學校內有討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風氣 0.70 0.56 刪除

Q14

我常因學校活動或行政工作繁忙,影響實施「資訊融入教學」

意願 4.47 0.61

保留 Q15 我常因級務繁忙,影響我實施「資訊融入教學」意願 4.28 0.56 保留

(二)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關注階段量表

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關注階段量表原有34題,根據表3-7結果,刪除第1、6、11、18、

30題決斷值小於3.0之鑑別度不高的題目後,保留29題。

(42)

28

表3-7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關注階段量表之預試項目分析摘要表

號 題目 決斷值

CR

校正題項 與總分之 相關係數

刪除或 保留

Q1 我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並不關心 0.51 0.39 刪除

Q2 我對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意興闌珊 3.40 0.63 保留

Q3 我的心思較著重於其他事務,而非「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上 3.76 0.70 保留

Q4

雖然我不太懂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但我還是會很關心這方面

的事 3.99 0.60 保留

Q5 目前我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沒有興趣 3.60 0.53 保留

Q6 我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所知有限 -0.51 0.07 刪除

Q7 我會和其它教師討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在實施上的可行性 5.60 0.44 保留

Q8

我想知道當我決定採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有哪些資源可

以運用 3.53 0.49 保留

Q9 我想知道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未來發展與需求 3.05 0.43 保留

Q10

我想知道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比現在的教學方式好在哪

裡 3.05 0.32 保留

Q11

我想知道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後,對我的特教專業

地位有何影響 1.44 0.21 刪除

Q12 我想知道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由誰來主導和作決策 3.59 0.55 保留

Q13

我想知道採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後,對於我的教學或行

政工作有何影響 4.58 0.76 保留

Q14

我願意花時間與精力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以獲得更深

一層的認識 4.58 0.69 保留

Q15

我想知道當我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我要如何調整我的

教學角色 4.58 0.76 保留

Q16

我擔心沒有足夠時間讓我來調整自己,以面對資訊科技融入

教學 10.69 0.70 保留

Q17

我擔心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後,我的興趣和責任之間

會產生衝突 10.69 0.74 保留

Q18 我擔心自己的能力無法應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2.39 0.26 刪除

(43)

29

續表3-7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關注階段量表之預試項目分析摘要表

號 題目 決斷值

CR

校正題項 與總分之 相關係數

刪除或 保留

Q19

我擔心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實施,會花費太多時間在處理與

資訊融入教學無關的問題上 4.32 0.55 保留

Q20

我覺得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人事和工作的協調佔據我太

多的時間 3.01 0.31 保留

Q21 我關心學生對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態度反應 3.16 0.35 保留 Q22 我關心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學生造成什麼影響 3.18 0.42 保留 Q23 我會激發學生參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興趣 4.58 0.51 保留

Q24

我會根據學生的回饋和表現,來修改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方

式 4.58 0.48 保留

Q25 我願意幫助其他老師使用資訊科技運用於教學中 3.42 0.38 保留

Q26

我會與校內外有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教師發展彼此的

互動關係 3.86 0.54 保留

Q27 我會幫助其他同事熟悉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進展與近況 7.51 0.76 保留

Q28

我會和別人一起努力合作,發揮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最大成

效 3.81 0.63 保留

Q29 我想知道其他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概況 3.86 0.48 保留 Q30 我知道一些方法可以使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作得更好 2.05 0.29 刪除 Q31 我關心如何調整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使用情形 4.58 0.58 保留

Q32 我會修正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教學方式 4.58 0.71 保留

Q33

我會依據學生的學習經驗來修正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實施

方式 4.58 0.51 保留

Q34 我想要知道該如何補充、增進或改變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4.58 0.62 保留

(三)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現況量表

資訊科技融入特教教學現況量表原有20題,根據表3-8結果,全部題目的t-test及題項與 總分的相關皆達p<.05顯著水準,因此全部題目皆予以保留。

數據

圖    次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Literacy Development  Using Storytelling to Develop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 A Resource Package for English Teachers 2015  Teaching Phonics at Primary Level 2017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In 2006, most School Heads perceived that the NET’s role as primarily to collaborate with the local English teachers, act as an English language resource for students,

refined generic skills, values educ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Language across the Curriculum (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promote Gratitude Education by using Gratified Dream Savings Notebook

Based on the above concep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local residents’ perceptions and attitudes towards tourism development, whom have little or no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