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章根據研究者對課程之實施經驗與心得,針對身心動作教育相關課程與後 續研究提出建議,以作為未來研究之參考。

一、對身心動作教育課程編排與實施之建議

藉由本課程之設計,讓國中柔道選手除了一般的訓練課程外,學習到有別於 一般傳統理論之外的身心學理論,透過自我的覺察、呼吸的調整與自我放鬆,學 習辨識並了解自己的身體,進而改善自己的身心狀況,並透過針對肩關節設計的 課程,達到改善肩關節疼痛的目的。最後於設計於課程中進行身體構圖的活動,

以增進身體各部位的覺察能力,感受與他人間的相互作用,進而提升自己的協調 性與重心調整的覺察能力。因此,建議日後對於柔道選手或是其他各項運動之訓 練,在日常訓練課程中加入一套身心動作教育課程,以增進選手各項覺察能力及 自我調適的能力,以達到自我了解及增進自我本身技能及自我修復的目標。

在本課程設計中,特意選擇不需特殊場地或器材的課程,因此不受場地及器 具的限制,只要能夠依照身心學原理建構的課程內容,便可以徒手操作,另外在 第三部份為肩部的自我調整的課程實施,研究者同樣選用學校內容易可得的器具 便能進行操作,且選手課程後亦能在其他場地進行操作練習,效果相當不錯,教 練可以參考應用。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實施者應首重引導受試者觀念的建立,若能先建立正確的 身心觀念,則受試者較能融入課程的學習之中。並且實施者在課程中應隨時注意 受試者動作或姿勢之正確性,以避免錯誤的操作導致更多的傷害。並應了解受試 者的心理狀態,不同學習階段受試者的心理因素,以減低受試者不願或羞於操作 的窘境,多以社會性增強代替處罰,以求每位學生均能愉快的融入課程。

二、對運動訓練與教學實施之建議

研究者在柔道的訓練過程中發現,許多選手為了拼成績會過度的加強訓練,

以及過度的進行體能訓練,導致身體疲勞加重、肌肉僵硬,甚至導致原本受傷的 部位更加惡化,反而在比賽時未能有好的表現。另外有些選手在比賽時不能調整 好自我的心理狀態,而使得身體因心理作用而肌肉僵硬緊繃,平衡及協調性降低,

且過於緊張衝動而不能冷靜判斷比賽情勢,而未能有好的表現。在這十週的身心 動作教育課程中,選手學習到一般專長訓練課程中未有過的身心動作教育課程,

不只是在於肩關節疼痛的降低,而是由本質開始改變選手身心狀態,透過不同的 操作讓選手能徹底自在的放鬆,並透過呼吸法調整自己的呼吸節奏,覺察身體的 疲勞感與疼痛感,進而自我調整與放鬆生理與心理,並獲得的適當的抒發。若能 將身心動作教育課程的各項操作應用於比賽時的身心調整,應更能幫助選手調適 自我,達到最好的狀態,以在比賽時獲得更好的成績。

未來研究者若能把身心動作教育課程融入專長訓練及一般的國中體育課教 學,透過身心動作來改善國中生的各項運動,讓學生由本質開始改變身心狀態,

應用在日常生活中,達到身心健全的目標。

三、對後續研究之建議

本研究以身心動作教育課程之肩關節結構與身心學的認識、呼吸與放鬆的學 習、身體自我覺察與肩部的自我調整、重心調整等活動應用於國中柔道選手肩關 節疼痛之改善,研究結果發現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於國中柔道選手肩關節活動度 有正面影響,並可降低其肩關節疼痛指數,與增進其過肩摔動作之完成性。因此,

對於後續研究之進行,建議可針對不同運動項目進行研究,並設計適合該運動項 目的身心動作教育課程,研究能否增進其專業技能或減輕該運動所造成的運動傷 害。或可針對同運動項目不同學習階段之學生進行研究,探討身心動作教育課程 對於各學習階段之學生的影響及適合程度。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中嶋寬(2000)。運動傷害預防治療台南市:復漢出版社

尤瀅捷(2007)。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改善柔道運動員身心狀況之效果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王中傑 編譯(2004)。肌膜激痛點與筋膜治療學手冊。台北市:合記。

王文教等(1995)。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王北虹(1990)。肩關節活動對肩關節鬆動向度之影響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

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王紹仁(1991)。心理訓練改善肩周炎與急性腰扭傷之初探。遼寧中醫學院。

王榮錫(1991)。柔道訓練法。台北,台北體專教務處出版組。

王德正(2007)。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改善大學羽球選手肩關節疼痛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王顯智(2003)。大學生運動傷害之分佈與再度傷害之危險因子。體育學報,35,

15-24。

江清泉(1989)。旋轉肌群和三角肌在肩關節功能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 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江傳江 編譯(2003)。肌肉骨骼評估:基礎與技術。台北市:合記書局。

吳美慧(2006)。身心遊戲課程對國小學童身體覺察能力與體操與動作技能學習 之效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吳青華(1980)。柔道理論與實際。霧峰出版社。

李宏滿(1992)。肩關節痛的成因與處理。國防醫學,15(4),352-256。

卓子文(2001)。舞者身體覺察能力的開發:一項針對舞者實施身心動作教育課 程的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林大豐(2001)。探索與體驗身體智慧的學問-身心學(Somatics)。東師體育,8,

42-47。

林大豐(2004)。「身心動作教育」對運動員肩部疼痛之改善效果研究---以呼吸

林大豐、劉美珠(2003)。身心學(Somatics)的意涵與發展之研究。台東大學體育 學報,創刊號,249-272。

林大豐、劉美珠(2004)。身心動作教育應用於改善運動員肩部疼痛指數與肌電 之效果研究。台東大學教育學報,15(2),163-191。

林大豐、劉美珠(2005)。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應用於改善運動員下背痛之效果研 究。載於林大豐、劉美珠編著。身心教育研究論文集,第一輯,178-197。台 北市:師大書苑。

林大豐、劉美珠(2006)。身心動作教育對大學女生經痛改善之效果研究。中華 民國大專院校九十五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530-535。

林大豐、劉美珠(2007)。身心學(Somtics)概論。載於體育理論基礎經典叢書

(上),149-186。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林季福(2004)。身心動作教育應用於開發學童覺察能力與改善脊柱側彎效果之 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林季福(2005)。身心動作教育之Body Mapping 教材應用於健康與體育課程之研 究。載於林大豐、劉美珠編著。身心教育研究論文集,第一輯,57-71。台北 市:師大書苑。

林培元、陳榮章(2003)。以生物力學的觀點論羽球運動傷害。政大體育研究,

15,15-24。

林朝加、王興國、潘良信、王亭貴(2002)。臺灣甲組棒球選手肩關節受傷之現 況:超音波檢查之評估價值及應用。復健醫學會雜誌,30(4),217-225。

郭癸賓(1994)。大專柔道優秀選手運動傷害調查分析與研究。臺北縣,富城出 版社。

洪章仁(2002)。肌肉疼痛系列(1)--疼痛之基本理論。當代醫學,29(7),542-547。

洪章仁(2003)。肌肉疼痛系列(11)--肌激痛點之物理治療法。當代醫學,30(5),

44-46。

許吉越(1997)。台灣區運會柔道選手運動傷害研究。朝陽科技學報,第四期,

255-276。

徐振德(2004)。上肢運動傷害的簡易中醫傷科應用-手指拔伸法與拖肘搖肩法。

學校體育,14(5),79-90。

陳志華(2003)。骨科運動醫學。台北市:力大。

陳怡真(2003)。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應用於國小體育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陳怡真(2005)。身心動作教育應用於國小體育教學之行動研究。載於林大豐、

劉美珠編著。身心教育研究論文集,(111-128)。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昱甫(2006)。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於改善國小教師下背痛效果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陳聰義(2002)。肌肉組織的伸展適應。中華體育,16(4),30-38。

陳懿慧、胡明一、孫穆乾、謝慧瑛 編譯(1998)。人體解剖學。台北市:合記書局。

莊天估、潘筱萍、徐巧、徐道昌 (1992)。肩痛患者疼痛之臨床評估。中華復健醫 誌,20,163-167。

張聖岳(2011)。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國中棒球投手肩關節疼痛改善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黑田善雄(1990)。最新運動醫學。東京:文光堂

彭郁芬(2002)。常見排球運動傷害及因應防制之道。中華體育,16(4),1-7。

黃啟章(2003)。肩關節周圍炎之臨床治療。中醫骨傷科醫學雜誌,2,25-27。

黃啟煌(1996)。運動傷害的預防模式。體育與運動,100,46-52。

黃晴淇(2006)。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國小教師身心放鬆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楊榮森 編譯(2000)。骨骼肌肉與關節-診斷、治療、照顧。台北市:合記。

楊榮森 編譯(2002)。骨骼肌肉系統疾病和創傷。台北市:合記。

楊榮森 編譯(2003)。骨骼肌肉系統簡易學:基礎與臨床。台北市:合記。

廖婉絨(2003)。金手臂的痛。--談肩部肌腱炎中醫治療與保健。北市中醫會刊,

9(4),27-31

廖華芳(1979)。冰凍肩的運動治療。物理治療學會雜誌,4,13-22。

劉美珠(1999)。一呼一吸中談人體動作(movement) 。臺灣省學校體育,9(1),

17-23。

劉美珠(2003)。身心學與身心動作教育簡介。台東教師輔導團研習講稿,未出 版。

劉美珠(2004b)。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模式。2004 身心動作教育系列課程-富蘭克 林技法研習會手冊,國立台東大學。

劉美珠(2006)。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模式。身心動作教育專題研究100上課資料,

未出版,國立台東大學。

劉美珠(2007)。身心對話-與球共舞。台東市:國立台東大學身心整合與運動休 閒產業學系。

劉美珠(2008)。身心技法研讀文章資料。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舞蹈研究所碩士班

劉美珠(2008)。身心技法研讀文章資料。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舞蹈研究所碩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