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1

款,意圖藉由此種安排將盈餘偽作屬 H 公司所有,以分散國內 G 公司 所得。此舉已違反真實義務,實應構成逃漏稅捐罪之其他不正當方法,

與第一章第一節第一項案例立於相同之基礎,符合逃漏稅捐罪之構成 要件行為,而應進一步審查是否成立犯罪。

此外,本文第一章所引用兩則判決,既皆符合逃漏稅捐罪構成要 件行為,卻獲不同裁處結果,除反映逃漏稅捐罪與脫法避稅行為界限 不明確,應加以界定;另隱含部分不法行為,究應適用稅捐稽徵法第 41 條論處刑罰,或依稅捐稽徵法第 12 條之 1 為稅額調整,端視調查或 裁處機關之差異,甚因此左右違法行為界定及裁罰結果,使公權力之 發動繫於偶然或存在人為操控空間。反之,若逃漏稅捐罪之構成要件 行為類型明確而不易與脫法避稅行為混淆,前開最高行政法院103 年度 判字第429 號判決案,或能在稅捐稽徵機關為核定審查時,或行政法院 審理階段,發現違反稅捐稽徵法第 41 條事由另案移送偵辦,有助法律 安定性及平等原則之維護。

第二節 建議

為使逃漏稅捐罪於實務上能有效發揮保護國家租稅債權之效果,

達嚇阻以預防犯罪及遏止犯罪再次發生之功能,杜絕不法行為人僥倖 違法心態,導正租稅公平正義,本文謹提出數項建議如下:

一、 將真實義務之違反訂入犯罪構成要件

參考德國租稅通則第370 條第 1 項,對稽徵機關或其他機關,

就租稅之重要事實為不正確或不完備之說明;或違反義務,使稽 徵機關不能知悉關於租稅之重要事實者,處5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罰 金。此即將真實義務之違反納入並明訂為逃漏稅捐罪之法定構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2

要件行為。由於是否違反真實義務,係判斷逃漏稅捐罪與脫法避 稅行為之界限,若能參考前揭德國租稅通則規定,修訂我國稅捐 稽徵法第 41 條,必能使犯罪構成要件行為樣態更為明確,避免人 民誤違法逃漏稅為脫法避稅行為而誤觸刑法規範。

二、 實務依個案情形將故意不純正不作為犯納入逃漏稅捐罪範圍

參考外國立法例,日本特針對非以詐術或其他不正當方法,

無正當理由而未於法定申報期限內提出納稅申報書之單純不申報 犯,訂有刑罰規定

美國亦就故意未繳交、未申報、未保存或未 提供資料者,規範相當之刑罰。兩者均獨立於逃漏稅捐罪外,將 未使用詐術或其他積極手段,僅單純不申報或未為稅法規定義務 之消極行為,作較輕微之刑罰規範。

我國並未明文規範單純不申報等消極不作為構成逃漏稅捐罪,

法院甚而全盤否認單純不作為屬逃漏稅捐罪構成要件行為之一類。

惟考量故意之消極不作為常與積極作為造成相同或更為嚴重之侵 害結果,建議法院衡酌個案情形,在有足夠證據證明行為人係故 意違反作為義務,且其侵害結果不亞於積極不正當行為時,仍審 酌論以逃漏稅捐罪之刑罰。

三、 提高逃漏稅捐罪法定罰金額度

我國稅捐稽徵法第 41 條規範逃漏稅捐罪處新臺幣 6 萬元以下 罰金,惟實際上犯逃漏稅捐罪者,侵害國家稅捐債權金額遠高於 此金額,以此罰金額度是否能達遏止犯罪之效,實有疑慮。依法 務部調查局 102 年度工作年報統計,102 年度移送違反稅捐稽徵法 案件共32 案(其中屬違反稅捐稽徵法第 41 條者共 27 案),嫌疑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3

528 人,涉案標的共 1,277 億 5,832 萬 1,076 元151。即使不論經法務 部調查局移送之重大案件,本文所舉實務判決所涉逃漏稅捐金額,

亦自新臺幣百萬元至億元不等,顯示新臺幣6 萬元以下罰金對犯本 罪之行為人似難達制裁之效。

比較外國立法例,日本逃漏稅捐罪規定處 1,000 萬日圓以下罰 金;美國則規定處10 萬美元(公司為 50 萬美元)以下罰金;我國 刑法中行為手段與逃漏稅捐罪類似之第339 條詐欺罪,亦規定處新 臺幣 50 萬元以下罰金;顯見確有檢討逃漏稅捐罪法定罰金額度之 必要性。

四、 準用刑法第61 條第 4 款微罪不舉之精神

本文結論所界定逃漏稅捐罪之範圍,較現行我國實務見解為 廣泛,包括行為違反真實義務者,及故意不作為致侵害國家租稅 債權者。惟為避免過易使人民入罪,建議考量準用刑法第 61 條第 4 款152詐欺罪微罪不舉之規範,當罪行情節輕微,顯可憫恕,法院 認依刑法第 59 條規定減輕其刑仍嫌過重者,得免除其刑。使逃漏 稅捐罪之規範更為完整且合理。

五、 隨時檢視逃漏稅捐罪與脫法避稅行為之界限,與時俱進

由於逃漏稅捐罪具高度複雜性,常涉及民商、會計或財稅等 相關法令,且犯罪手段常推陳出新;另一方面,脫法避稅行為更 因跨國企業林立,經濟行為趨於複雜,跨境透過迂迴法律形式安 排以達減輕稅負目的蔚為趨勢。若以傳統財產犯罪偵查及審判方

151 法務部調查局,102 年經濟犯罪防制工作年報,2014 年 10 月,頁 101。

152 刑法第 61 條:「犯下列各罪之一,情節輕微,顯可憫恕,認為依第五十九條規定減輕其刑仍嫌過 重者,得免除其刑:…四、第三百三十九條、第三百四十一條之詐欺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4

式,恐難深入瞭解違法或脫法行為之本質。故實務須能與時俱進,

始能確保認事用法之正確性,維護國家租稅債權利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5

參考文獻 一、 書籍:

1. 甘添貴,謝庭晃,捷徑刑法總論,瑞興,修訂二版,2006 年 2. 吳嘉勳,租稅法,華泰,35 版,2013 年 8 月

3.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下冊),元照,增訂十版,2008 年 1 月 4. 林鈺雄,新刑法總則,元照,3 版,2011 年 9 月

5. 徐偉初、歐俊男、謝文盛,財政學,華泰,三版,2012 年 6. 陳敏譯著,德國租稅通則,司法院,2013 年 5 月

7. 陳清秀,稅法總論,元照,第 8 版,2014 年 9 月

8. 黃士洲,掌握稅務官司的關鍵─舉證責任實務案例分析,元照,

2005 年 1 月

9. 黃俊杰,納稅者權利保護,元照,二版,2008 年 1 月 10. 黃茂榮,稅法總論,自版,修訂二版,2005 年

11. 葛克昌,稅法基本問題─財政憲法篇,元照,二版,2005 年 9 月 12. 葛克昌,避稅案件與行政法院判決,翰蘆,2010 年

13. 顏慶章,租稅法,自版,二版,1998 年 10 月 二、 期刊論文:

1. 吉良實著,鄭俊仁譯,實質課稅主義(上),財稅研究,第 19 卷第 3 期,1987 年 5 月

2. 吳耀宗,詐欺罪詐術行使之解析,月旦法學雜誌,第 163 期,

2008 年 12 月

3. 林吉鶴,稅捐稽徵法第四十一條中其他不正當方法範圍之研究,

警學叢刊,第13 卷第 4 期, 1983 年 6 月

4. 林東茂,經濟刑法導論,東海法學研究,第 9 期,1995 年 9 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6

5. 柯格鐘,租稅規避及其相關聯概念之辯證,月旦財經法雜誌,第 19 期, 2009 年 12 月

6. 柯格鐘,婚後未辦所得稅合併申報之稅捐核課期間與裁罰─簡評 最高行政法院九十八年度判字第一三四四號判決,台灣法學雜誌,

第155 期, 2010 年 7 月

7. 洪紹文,談逃漏稅捐罪之成立(上),稅務旬刊,第 1367 期, 1989 年9 月 20 日

8. 洪紹文,談逃漏稅捐罪之成立(下),稅務旬刊,第 1368 期, 1989 年9 月 30 日

9. 施淑惠,不實捐贈逃漏稅六大類型,稅務旬刊,第 2209 期,

2013 年 2 月 10 日

10. 高榮宏,論逃漏稅罪之實行行為(上),軍法專刊,第 39 卷第 8 期,

1993 年 8 月

11. 高榮宏,論逃漏稅罪之實行行為(下),軍法專刊,第 39 卷第 9 期,

1993 年 9 月

12. 高榮宏,論逃漏稅罪之保護法益與罪質─兼論與詐欺得利罪之關 係,刑事法雜誌,第38 卷第 3 期, 1994 年 6 月

13. 許恒達,「行為非價」與「結果非價」,政大法學評論,第 114 期,

2010 年 4 月

14. 陳敏,租稅課徵與經濟事實之掌握─經濟考察方法,政大法學評 論,第26 期 ,1982 年 12 月

15. 陳敏,稅捐稽徵程序之協力義務,政大法學評論,第 37 期,

1988 年 6 月

16. 陳清秀,德國租稅罰則(上),植根雜誌, 1991 年 12 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7

17. 陳清秀,租稅天堂之稅制對策,台灣法學雜誌,第 151 期, 2010 年5 月

18. 莊義雄、封昌宏,論逃漏稅行為的犯罪既遂,台灣法學雜誌,第 173 期, 2011 年 4 月 1 日

19. 張進德,不正當方法逃漏稅捐之探討,刑事法雜誌,第 55 卷第 5 期,2011 年 10 月

20. 張進德,我國國際租稅法制缺失(上),稅務旬刊,第 2207 期,

2013 年 1 月 20 日

21. 張進德,我國國際租稅法制缺失(下),稅務旬刊,第 2208 期,

2013 年 1 月 31 日

22. 張進德,利用境外公司避稅恐涉刑責,稅務旬刊,第 2249 期,

2014 年 3 月 20 日

23. 張進德、黃秀惠,我國反國際租稅規避法之之檢討與修法方向,

台灣法學雜誌,第 252 期, 2014 年 7 月

24. 張嘉真,不作為詐欺之研究─兼論逃漏稅捐罪係屬作為犯,萬國 法律,第54 期, 1990 年 12 月

25. 曾華松,不作為與漏稅罪的成立(上),司法周刊,第 219 期,

1985 年 7 月 3 日

26. 曾華松,不作為與漏稅罪的成立(下),司法周刊,第 220 期,

1985 年 7 月 10 日

27. 黃茂榮,實質課稅原則,植根雜誌,第 18 卷第 8 期,2002 年 28. 黃茂榮,論稅捐罰則(上),植根雜誌,第 21 卷第 9 期, 2005 年 9

29. 黃茂榮,論稅捐罰則(下),植根雜誌,第 21 卷 10 期, 2005 年 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8

30. 黃茂榮,稅捐的構成要件,植根雜誌,第 23 卷第 2 期, 2007 年 2 月

31. 黃朝義,論經濟犯罪及其對策,法學叢刊,第 169 期, 1998 年 1 月

32. 黃朝義、吳天雲,租稅犯罪現況與預防對策,犯罪學期刊,第 4 期, 1999 年 5 月

33. 黃源浩,稅捐規避行為與處罰,月旦法學雜誌,第 187 期, 2010 年12 月

34. 黃源浩,論納稅義務人國際租稅條約之濫用,輔仁法學,第 41 期,

2011 年 6 月

35. 黃源浩,論國際稅法中的「受益所有人」概念,東海大學法學研 究,第39 期, 2013 年 4 月

36. 葛克昌,租稅與現代國家,月旦法學教室,第 17 期, 2004 年 3 月

37. 葛克昌,脫法避稅與法律補充,月旦法學教室,第 76 期, 2009 年2 月

38. 葛克昌、鍾芳樺,稅捐規避行為之事實如何認定(上)─以所得稅 法第六六條之八為例,月旦法學雜誌,第188 期, 2011 年 1 月 39. 蔡聖偉,論故意之不純正不作為犯(一),月旦法學教室,第 51 期,

2007 年 1 月

40. 劉興源,稅捐稽徵法第四十一條之商榷,萬國法律,第 31 期,

1987 年 2 月

41. 聶眾,偵查及公訴逃漏稅捐犯罪應具備之基本概念,檢察新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9

2013 年 7 月 三、 學位論文:

1. 朱啟仁,逃漏稅捐罪之研究,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2011 年 8 月

2. 吳天雲,逃漏稅捐罪之研究,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碩士論文,

2. 吳天雲,逃漏稅捐罪之研究,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碩士論文,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