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將針對教師運用繪本進行族群教學、對教育當局 及未來研究提出以下建議,茲分述如下:

壹、對教師運用繪本進行族群教學的建議 一、教師本身應多參與不同文化的體驗

對具有繁忙事務的教師而言,規劃一套完整的多元文化課程確實不那 麼容易,首先需理解學童認知程度及蒐集相關資料,並克服教學時間不足 的限制,將規畫的課程付諸行動,實踐在課堂中。研究者認為,一位優秀 的多元文化教師除了對不同文化持有客觀的態度及言行外,更應主動參與 不同的文化活動,因為對人生體驗少的學童來說,教師的分享與感受,將 提供學童不同的視野,更重要的是影響學童對文化的評價。

二、繪本教學活動可結合時事進行

在第五單元「凱琪的包裹」中,研究者摘錄彰化國小學童受非洲替代 役男感召而徵募糖果送到非洲的新聞,希望藉由真實事件,讓學童將奉獻 無國界的事蹟留存在心中,並能身體力行。由於文化的傳遞是無國界的,

生活中的事物常受到其他文化影響,學童可在教師的引導下即時的了解文 化的特殊性及影響力。

三、教學活動可以科際整合的方式融入各領域中

導師透過繪本進行教學時,可聯合科任教師在各領域中融入多元文化 教育的相關概念,透過語文、藝術與人文、自然與生活科技等不同的教學 活動,全面的了解故事所表達的意涵,同時,也不致使多元文化所傳遞的 概念分散、零碎。

貳、教育當局應鼓勵出版者針對國小低年級或學齡前學童創作多元文化類繪 本

目前多元文化類繪本是適合國小中高年級以上閱讀的,讓國小低年級 或學齡前兒童閱讀此類繪本,勢必需要家長或師長的引導,否則書中較有 深度的部分恐怕讓此階段的學童失去閱讀的興趣。例如研究者選用的五本 繪本中,僅第一單元「Guji Guji」、第二單元「我是老大」、第三單元「黑 白村莊」,因內容較淺顯、符合學生生活經驗及故事角色立場鮮明等原因而 適合低年級學童閱讀,但其他兩本繪本如第四單元「少年西拉雅」、第五單

元「凱琪的包裹」,都需經過教師的引導和解說,學童才可體會故事發生的 背景及意涵。因此研究者認為可多鼓勵繪本創作者能將多元文化繪本的閱 讀年齡層下降,讓國小低年級以下的兒童有機會閱讀相關繪本。

參、對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一、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是以研究者任教國小的二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後續研究者可 修正此教學方式應用於不同國小二年級學童,亦可藉此了解該課程的應用 結果。

二、研究時間方面

本研究的研究時間歷時十週,每週兩堂,每堂四十分鐘,時間上既短 暫又緊湊,如此的密集學習將會影響學習成效。研究者建議,未來可將課 程擴展為一個學期,或融入彈性課程實施,使學童有充裕的時間吸收。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未探討學童閱讀理解能力,故建議未來可加入影響學生閱讀理 解力相關因素進行研究。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方淑貞(2003)。FUN 的教學 : 圖畫書與語文教學。台北:心理。

方德隆(1998)。國民中小學多元文化教育課程設計模式。高雄師大學報,9,

187-205。

王甫昌(2003)。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

王瑞馨(1998)。國小一年級兒童之生活經驗在社會科課程中的角色。國立 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未出版,台北。

王碧華(1992)。一個兒童文學活動的設計、實施與觀察。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江孟芳(1997)。族群運動與社會過程–當代「噶瑪蘭」認同現象的分析。

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江建昌(2008)。後現代多元文化中的教師角色。教育趨勢導報。31,113-124。

江雪齡(民91)。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光復書局大美百科全書編輯部(1990)。大美百科全書第26冊,台北:光復 書局。

何三本(2005)。幼兒文學。台北:五南。

余碧玉(2006)。兒童繪本在低年級道德教育教學中的運用。教師之友,47

(3),2-11。

克里斯托(David Crystal)(1997)。劍橋百科全書(Encyclopedias and dictionaries),台北:貓頭鷹。

吳瓊洳(2007)。多元文化教師的師資培育:以課程與教學為主。教育研究 月刊,164,59-70。

呂美枝(2004)。落實多元文化學校教育。教育研究,55(3),47-53。

李玉貴(2001)。以「圖畫」「故事」「書」培養閱讀與寫作能力。研習資訊,

18(5),5-23。

李苹綺(1998)。James A. Banks 著。多元文化教育概述。台北:心理出版 社。

李連珠(1991)。將圖畫書帶進教室:課室內的圖畫書。教師之友,43(2),

29-36。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林君穎(1998)。小學社會科多元文化之族群關係課程設計研究。國立花蓮 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花蓮市。

林佳慧(2002)。故事 啊!故事!–淺談說故事的原則與延伸策略。幼教資訊,

137,7-11。

林孟蕾(2004)。繪本閱讀教學以情緒教育主題為例。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 學研究所,未出版,台東。

林宜甄(2006)。引導學生透過繪本學習科學之教學策略研究。國立台中教 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未出版,台中市。

林彥志(2008)。台灣新住民子女之多元文化課程建構初探–以越南籍配偶 建構校本課程為例。發表於 2008 年 10 月 29 日「新住民子女教育研討 會」,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林真美(1999)。在繪本花園裡。台北:遠流。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台北:心理。

松居直,劉滌昭譯(1995)。幸福的種子。台北:台英。

邱顯忠(2003)。多元文化課程發展決定歷程之研究--以一所國小活動課程為 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洪文珍(1998)。如何導引兒童看圖畫書。國教之聲,22(3),8-21。

洪巧珣(2007)。多元文化教育課程運用於特殊兒童融入普通班之省思與實 踐。國教新知,55(4),80-90。

洪銀杏(2000)。「教師即研究者」之行動研究:故事教學在低年級教室之實

施。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郝廣才(2006)。好繪本 如何好。台北:格林文化。

郭麗玲(1991)。在畫中說故事的「圖畫書」。社教雙月刊,46,20-33。

張子樟(2007)。圖像與文字孰重孰輕-中文文本繪本化的回顧。文訊,259,

50-55。

張茂桂(2005)。族群關係。瞿海源、王振寰(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

台北:巨流。

張春興(1997)。心理學(2 版)。台北:東華書局。

陳玉賢(1999)。談兩性平等教育的推展。國教之友,51(1),24-29。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伯璋(2001)。新世紀課程改革的省思與挑戰。台北:師大書苑。

陳枝烈(2000)。族群關係與教育的互動。載於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舉辦之「多 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 院。

陳秀萍(2003):兒童繪本教學中國小新生人際適應改變之行動研究。國立 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副導學系碩士班,未出版,台北市。

陳美如(2000)。多元文化課程的理念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陳美姿(2000)。以兒童繪本進行幼兒情感教育之行動研究。東華大學教育 研究所,未出版,花蓮縣。

陳瑞芸(1990)。族群關係、族群認同與台灣原住民基本政策。國立台灣政 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麗華(2000)。族群關係課程發展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嬿如(2007)。創造性繪本教學方案對國小低年級學生創造力之影響。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未出版,台北市。

粘鳳茹(2005)。閱讀、悅讀:引領兒童進入圖畫故事書裡的語文世界。國教 輔導,44(5), 52-79。

單文經(2000)。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與教育作法。載於張建成(主編),多 元文化教育:我們的課題與別人的經驗(199-226 頁)。台北:師大書苑。

單文經、高博銓合譯(2000)。James A. Banks 等著。同中有異—多元文化 社會中的教學原則。 教育資料與研究,42,85-104。

彭懿(2006)。遇見圖畫書百年經典。台北:信誼。

湯仁燕(2000)。多元文化的課程轉化與教學實踐。教育研究集刊。44,91-115。

黃政傑(1993)。多元文化教育的課程設計途徑。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多元 文化教育,369。台北:台灣書店。

黃政傑(1999)。課程改革。台北:漢文。

黃迺毓(1994)。童書非童書。台北:宇宙光。

黃惠如(2004)。幫孩子踏出閱讀的第一步–作一個成功的說故事者。國教 天地,158,63-68。

甯範恬(2004)。閱讀.悅讀-以圖畫書搭起師生共讀的橋樑。國教世紀,211,

65-72。

楊振豐(2006)。繪本教學對改善國小六年級學童性別刻板印象效果之研究。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學碩士班,未出版,花蓮市。

葉宛婷(2004)。互動式繪本教學提升國小學童科學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

劉美玲(2002)。以繪本為媒介進行環境議題教學之研究。台北師範學院科 學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

劉美慧、陳麗華(2000)。多元文化課程發展模式及其應用。花蓮師院學報,

10,101-125。

劉若蘭譯(2008)。從多元文化教育觀點看學生的學習--評介 Sonia Nieto 著 作《肯定多元性:多元文化教育的社會政治脈絡》。中等教育。59(2),

154-170。

劉惕君(2001)。國小單親學童對父母離易經驗之敘說:現實與繪本之間。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劉淑雯(2003)。繪本運用於國小社會學習領域之教學探究。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滌昭譯(2005)。松居直著。幸福的種子。台北:台英。

蔡清田(1999)。行動研究取向的教育實習典範理念與實踐。本文發表於教 育實習的典範與實踐學術研討會。教育部指導。國立師範大學主辦。1999 年4月30日。台北。

蔡淑媖(2001)。從聽故事到閱讀。台北:富春。

鄭博真(2004)。多元智能與圖畫書教學。台北:群英。

譚光鼎(1998)。原住民教育研究。台北:五南。

譚光鼎、劉美慧、游美惠(2001)。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竇金城(2005)。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政策及啟示。北縣文教,51,53-58。

竇金城(2005)。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政策及啟示。北縣文教,51,53-5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