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運用繪本對國小二年級學童進行族群教學,以探討族群議題的 課程設計、遭遇的問題及解決方案與學童對課程的反應。本章分為五節,首 先說明研究動機、目的、問題、名詞釋義,最後則是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隨著全球化的影響,台灣已成為一個族群多元的社會。近年來,更由 於新移民的加入,各族群間之互動密切,使得多元文化相關議題逐漸受到重 視。為使各族群間的關係更為融洽,互相尊重,政府及相關單位為減緩這些 衝擊應妥善規劃因應之道,包括原住民與客家族群行政部門相繼成立、鄉土 教育受到重視、主流課程轉化等,多元文化教育的實施則為其中重要的課題 之一。

教師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應該選擇與應用學生生活背景及生長環境有 關的教材教法(江雪齡,2000),思考教學方式是否為教學對象所接受,並 觀察學生的能力與需求。教師除了培養學童的基本能力外,更應使其了解文 化間的差異及體會文化的特殊性,以使兒童能夠及早將多元文化的理念深植 心中,進而培養世界觀的公民。

我國多元文化的課程設計大部分以族群、性別、鄉土等三個議題為主,

其中有關族群議題的課程設計,多以原住民各族之文化內涵為設計的重點,

聚焦於族群關係概念的教學設計,則見諸林君穎與陳麗華的研究。林君穎

(1998)發展的多元文化之族群關係課程,乃是以六年級學生為對象而設計 之教材。陳麗華(2000)於其研究中所發展的「原/漢族群關係課程方案」, 乃以概念為核心而擬出若干通則,再依據這些通則來設計課程以進行教學,

此方案亦為中高年級學生而設計。目前,族群相關的課程設計內容多針對新

住民,其中,林彥志(2008)即發展出以越南籍配偶所建構之課程設計,將 越南文化融合至各科中,而此課程亦為六年級學生為設計對象。

由上可知,一般多元文化與族群議題有關的課程設計之對象,多為國 小中年級以上之學生。然而正確族群態度及價值觀的培養在課程設計上若能 向下延伸至低年級應更為全面,但目前關於低年級的課程設計及教材選用之 研究仍不足,因此實有設計一套適用於國民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之課程的必 要。

對低年級階段的兒童而言,若要引起兒童的閱讀興趣,可藉由繪本做為 教材,透過繪本中精鍊的文字、優美的圖畫以及含意深遠的故事,達成教育 目的。再者,繪本有別於一般故事書,因為繪本中的圖像與文字相輔相成,

其中最先吸引兒童的往往是精美的插圖,接著再透過親師的引導,將繪本中 的「文學性」透過語言傳遞給兒童,藉由「聽覺」的刺激,感受文字的奧妙,

並使兒童與親師間產生了交集,讓孩子在聆聽故事時,可以與畫面結合一起 進入腦海中,進而使雙方培養了絕佳的默契甚至彼此的心中留下了許多共同 的故事與回憶(蔡淑媖,2001)。除此之外,透過繪本裡故事中的主角,亦 可以教導兒童與人分享及促進兒童社會化,而故事中蘊含了社會的價值觀、

道德分析、生活規範以及一些日常知識,所以繪本及其中的故事常成為教師 教學中的重要教材(陳美姿,2000;鄭博真,2004)。總之,繪本教學對兒 童的影響極為深遠、廣泛,透過繪本來進行教學是提昇學生學習動機、增進 師生關係以及促進學習成效的最佳途徑。

Bandura ( 1977 ) 的 社 會 學 習 理 論 強 調 , 個 體 可 藉 由 觀 察 學 習

(observational learning)及模仿(modeling)學到新的經驗。在觀察學習的 認知歷程中,個體將學到的訊息以個體最有利的方式運作,並在社會情境中 學習某人或某團體的行為。而其中的象徵模仿(symbolic modeling),在利社 會的行為發展上有很大的影響,主要是因為透過視覺化的意象,藉由電影、

電視節目、兒童故事中所描繪的人物、角色呈現的背後意義,來達到教育的

意義及學習行為的形塑。對於國小低年級學童而言,除家人、教師外,同儕 為其最直接模仿的對象,因此若從知覺的歷程來解釋某個人向某一楷模認同 原因,是因楷模具有模仿者相同的特質,而且同類特質有略勝自己一籌(張 春興,1997)。運用繪本進行教學,除了使課程設計更豐富多元外,教師若 能妥善選用符合教學對象心智發展的繪本為教材,故事中的角色特質與情境 營造將使兒童產生共鳴,而故事中所反映出的涵義,將可得到兒童的認同。

因此繪本中的楷模,無形中即成為兒童仿效與學習的對象。

目前研究者任教對象為二年級學童,為使學童習得應有的族群態度,

將選擇適合族群議題的繪本進行教學,並根據繪本設計相關活動及教學策 略。希望經由務實的教學情境,實際應用課程,根據教學中所遭遇之困境提 出具體的解決方式,並藉由繪本的兒童性、傳達性、教育性、藝術性、口語 性等特質來了解族群教學後學生學習態度的轉變,期許修正課程後使族群繪 本教學方案成為一適用教材。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的研究動機,主要目的如下:

一、探討運用繪本進行族群議題的課程設計。

二、了解族群繪本教學過程中所遭遇的問題與解決方案。

三、了解學童運用繪本進行族群教學之反應。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依據上述的研究目的,本研究之研究問題如下:

一、如何應用繪本進行族群教學?

1-1 教師運用繪本進行族群教學的課程內涵包括哪些?

1-2 教師運用繪本進行族群教學的教學方案為何?

二、運用繪本進行族群教學所遭遇的問題與解決方案為何?

2-1 運用繪本進行族群教學中所產生的問題為何?

2-2 運用繪本進行族群教學中針對問題所產生的因應策略為何?

三、學童運用繪本進行族群教學之反應為何?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為使本研究能明確的探討,茲將本研究的關鍵名詞界定如下:

一、族群教學

族群通常是指共同組成一個大社會中的群體,他們主張或者相信 自己有某種血緣上、體質上、文化上、意識上或其他的共同特性,例如 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足以用來和其他人進行有意義的區分,讓人得以 進行「我族」與「他族」的差異識別,以便對社會資源與權力,進行代 表性的分配(張茂桂, 2005)。本研究所稱族群教學是以族群認同、涵 化、族群偏見、歧視為主要議題,應用繪本中故事與議題的連結,以規 畫課程,進行教學。

二、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乃建立在自由平等觀念之上的教學策略,並藉由文 化多元的社會及文化世界觀,使不同族群的學生都能公平的享有教育,

以促進教育機會均等及社會之公平正義(Bennett, 1995)。多元文化教 育不僅是種族問題,更擴及對所有弱勢團體的關懷,包括性別、社會階 層、宗教等問題,其理念是促進族群平等,要求教育機會的均等,以達 到各族群之教育、文化、經濟、政治機會的平衡。本研究中所關注的焦 點為族群,因而將參考多元文化教育的課程發展原則、課程設計模式以 及多元文化教學策略進行課程設計。

三、繪本

繪本源自於日本,在歐美稱為「picture book」。繪本可以說是有文 字、有圖畫,而且「圖」與「文」相互陪襯,相互詮釋的書。它不僅讓 讀者用視覺解讀,也讓讀者用文字詮釋(方淑貞,2003)。本研究選用 的是適合低年級閱讀且富有族群相關概念的繪本,文字敘述清晰淺白,

插圖精美並具有輔助主題的功能。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節主要分為兩部份說明,一為本研究的研究範圍,另一為研究限制。

分別敘述如下:

一、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

本行動研究受限於人力與時間因素,研究對象僅以研究者任教之台中 縣安安國小(化名)二年○班共三十四位學童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內容

繪本中所傳達的意涵多元豐富,就本研究而言,內容將著重多元文化教 育族群議題進行教學,因此在研究內容上有一定的侷限性,並難以顧全各個 面向。

二、研究限制

(一)研究推論

本研究為了不影響個案學校之課程進行或造成排課的困擾,無法隨機 選取研究對象,研究樣本僅以台中縣安安國小(化名)二年○班共三十四位 學童為研究對象,因此研究結果不宜類推到其他領域及地區,在資料的解釋 上亦有所限制。

(二)繪本的選擇

本研究所採用的繪本,皆是以中文為主要語言的繪本。由於各主題只有 一百六十分鐘的限制,繪本的選擇將以內容淺白、文字簡短、身心發展及能 力程度做為主要考量之一,以避免敘述故事時太過冗長而影響活動的安排與 規畫。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