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繪本與教學

本研究欲透過繪本進行族群教學,為了使繪本教學得以流暢進行,本 節首先釋義繪本的定義與特質;接著探討繪本在教育上的價值及選用方式,

最後說明繪本教學的策略及繪本教學需注意的事項。

壹、繪本的定義與特質

一、繪本的定義

圖畫書(picture books)在日本稱為「繪本」,顧名思義是一種以圖畫 為主,文字為輔,甚至是完全沒有文字,全是圖畫的書籍。這類書特別強調 視覺傳達的效果,版面大而精美,插圖不僅具有輔助文字傳達功能,更能強 調主題內容的表現(林敏宜,2000;鄭博真,2004),繪本中主題的傳達不 僅讓讀者用視覺解讀,也讓讀者用文字詮釋(方淑貞,2003),繪本是具有 簡單主題、簡短情節內容的故事書,是兒童書類的一類。在繪本中,圖畫獨 立存在,它有時超越文字,成為書的本體(如無字繪本),有時與文字居同 等地位(李連珠,1991)。

繪本為平面印刷媒介的一種,但擁有豐富色彩的畫面與不多的文字,

翻頁時如有讀連環圖畫書的感覺(張子樟,2007)。可以想見,繪本之所以 迷人就是因為其中的圖畫確實能吸引大人小孩的注意,因此沒有圖畫的書,

就像沒有調味料的烹飪,無論附有多麼豐富的營養,也難打開孩子的口(何 三本,2005)。因繪本中的圖案鮮豔、豐富,主要吸引的閱讀對象為學齡前 後階段的兒童,由於圖像是這個階段的兒童重要閱讀工具,所以圖像的表現 除了貼近兒童的世界,讓兒童得以由「直覺」進入之外,圖像的美感呈現,

也絲毫忽視不得。就如同林真美所說(1999),繪本的線條、用色、佈局、

情境表達……,都要合乎「美」的原則,而且圖與圖之間必須前後呼應,以 製造出連貫性及說故事的效果。

繪本可說是文學作品,亦或是藝術作品。書中文字與圖畫相融合,透 過文字表達、陳述書中主要內涵,並藉由圖畫的引導與鋪陳,讓讀者透過閱 讀理解、藝術表達,進而了解繪本所欲呈現的內涵及傳達的意念。繪本的內 涵非常多元,包含心理、自然、日常生活、文化、史地等,因此教師可運用 繪本做為教學媒介,選擇適合學生認知發展階段的繪本,以達成教學目標。

二、繪本的特質

繪本的特質大致有兒童性、傳達性、教育性、藝術性四種特質。以下 將多位兒童文學家(余碧玉,2006;林敏宜,2000;楊振豐,2005;鄭博真,

2004;蘇振明,1998)所提出的特質歸納如下:

(一)兒童性

具有「兒童性」的插畫,應能考慮到兒童視覺心理的適應和表現,以 顯示趣味的、動態的、具體的、鮮明的造型特質。這些造形特質隨著兒童性 別、年齡的發展和差異,也應有所類分,以使讀物的插畫在幼兒期、兒童期、

少年期各階段,均能提供不同的形態和內容。

(二)傳達性

插畫是依著文章的旨趣和情節的需要而設計的,其作用在提高主題的 明確性和可談性,故不同於自我表現的「純粹繪畫」。一幅優秀的插畫概括 而言,其內容應與文章相互配合,而不發生重複現象,在效果上要比文字更 具說服力。換句話說,插圖不僅要補充文章的不足,而且要能將文章的情境 加以烘托渲染,強化其效果。而繪本內容與學生之生活情境、經驗互相結合,

因此能很自然的傳達許多難以表達的觀念。

(三)教育性

不管是教科書的,或是課外兒童讀物的作家,皆期望能透過讀物中

「真、善、美」的品質,輔助兒童在身心方面朝向完美的發展。而繪本另一 特色則是主題明確,文字淺顯易懂,學生能自行閱讀與理解外,也適合共讀,

因此繪本可說是孩子的「第一本知識書」,可增進幼兒的語彙量,進而豐富 孩子的說話內容。

(四)藝術性

插畫是畫家將「純粹繪畫」的美感特質,結合「美術設計」的傳達原 理,配合文章內容所製作的「有條件的、有目的的繪畫」。且繪本圖像豐富 多元,色彩鮮艷,是文學與美術的結合,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綜上所述,繪本特質豐富多元,其中插圖與文字各有其功能性。讀者 藉由繪本的閱讀,傳達廣泛意涵的文字訊息,更因有插畫的輔助,使讀者一 目了然,且豐富了想像空間,相信藉由繪本做為媒介更可增加閱讀的樂趣。

貳、繪本在教育上的價值與選用方式 一、繪本在教育上的價值

要培養孩子的圖像思考、生活知識、閱讀興趣、文化素養,則必須要 重視孩子的「精神食糧」品質,因此繪本是提供兒童心智成長極重要的文化 產品(蘇振明,2006)。近年來繪本在教育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透過繪本 進行教學確實有許多成效,以下為各家學者(李連珠,1991;黃迺毓,1994;

蘇振明,2006)提出繪本在教育上的價值。

(一)豐富兒童的文學素養

繪本的對象主要為幼兒,因此所使用的文字可補幼兒對抽象概念的不 足,此外,文字的作用不只要傳達故事和訊息,還要創造書的節奏感、音樂 性(郝廣才,2006)。而一本好的繪本,其「文字」的呈現,大過了我們的 肉眼所見。它不僅傳遞出畫面的「絃外之音」,也包含了語言所獨具的生命 和內涵,也是經過作家淘洗後的精鍊語言。所以繪本是幼兒在為語文能力奠 基時,一個很好接觸語言的管道 (林真美,1999)。

對此階段的兒童而言,透過閱讀文學作品,可逐漸累積辭彙、運用語 句,進而提升應用及理解能力。而繪本的主題多元、豐富,亦可透過繪本的 閱讀能更廣泛、多層次的強化語文能力。圖畫中的故事亦有明顯的故事線(故 事從頭到尾發展的情形)、精心營造的情節、刻畫細膩的角色特質、明顯描 述的時空地點,每一個構成要素都足以緊扣讀者的心,讓讀者儘管走過童年 歲月,仍然有許多的記憶在心中,久久無法忘懷(林敏宜,2000)。

(二)培養兒童的審美觀念

美國畫家芭芭拉.庫尼用一個形象的比喻說出了圖畫與文字之間的關 係:繪本像是一串珍珠項鍊,圖畫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細線,細線沒 有珍珠不能美麗,項鍊沒有細線也不存在(引自彭懿,2006)。對初為讀者 的兒童來說,對文字的理解有很大的困難,因此圖畫便是很重要的媒介。繪 本的詮釋並非易事,因為它是一種藝術綜合物,可以從線條、色彩、色度、

大小、形狀、空間等不同的範疇與角度去分析探究,可激發想像力與創造力

(張子樟,2007)。透過閱讀繪本有如參觀紙上藝術館,只要兒童願意去閱 讀,隨時而為兒童開放,供兒童欣賞(林宜甄,2006)。

優良繪本中的圖畫除了是一幅幅美麗的藝術品外,還能在圖畫中將文 字的涵意表達得更清晰,甚至補足了文字敘述所不足的部分,藉此讓兒童在 閱讀故事書的同時,亦提供無限的想像空間,進而培養兒童的創造力、想像 力。

(三)促進兒童的社會發展

繪本所牽涉的範圍非常廣泛,包括情緒問題、家庭生活、歷史地理、

環境變遷、社會人文、世界文化、知識傳達等多元化的主題。此階段的兒童 正慢慢將生活圈拓展至家庭生活外,而繪本是兒童與世界接軌的橋樑,透過 不同作家、插畫家呈現的風格,可帶領小讀者們進入另一世界,拓展視野。

因此,社會化如單靠兒童個人的參與是不夠的,繪本所提供替代性的經驗,

正好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劉淑雯,2003)。

(四)健全兒童人格發展

透過閱讀活動,可健全兒童的心理並培養多種學習能力。優良繪本的 內容多以兒童經驗為主,對小讀者而言說可感同身受,而小讀者也可能沒有 書中所描述的經驗,但卻可經由閱讀,體會他人生命經驗歷程。透過閱讀可 間接給予兒童情緒宣洩的出口,也讓親師更加了解兒童心理需求。此外,兒 童在認讀理解文字的過程中,能培養專注力;在欣賞圖畫的過程中,則提供 了兒童創意思考的空間;在大量閱讀後,可讓兒童學會從不同角度來看待事 物,同時培養了邏輯推理能力。

繪本在教育的價值不僅為上述四種,Strickland(1988)提出兒童在聽 與說故事的過程中,同時增強了書寫與口語的能力,讓孩童提早接觸不同領

域的詞句或語法的應用(引自洪銀杏,2000)。

二、繪本的選用方式

繪本的種類繁多,選用適合學童的繪本應依照規準做為參考,根據林 敏宜(2000)的分類方式,將可分為三種選書參考依據:

(一)考慮孩子的身心發展

依據讀者的年齡,適用對象將可分為三個時期(蘇振明,2006):

1、5~8 歲的兒童前期(幼稚園大班至小學低年級):此階段是繪本最大讀者 群,也是教師應用繪本融入教學的重要時期。

2、9~12 歲的兒童後期(國小中年級至高年級):此階段的學童經常利用繪 本來進行閱讀與探索,自我閱讀的滿足大於群體閱讀。

3、13~15 歲的青少年期(國中階段):受限於升學壓力等影響,課外讀物的 涉獵越來越少,除非是可供學科參考用的圖鑑式繪本。然而,部分國中生閱 讀課外讀物,變成是紓解考試壓力的消遣。

教師需依學童身心發展選擇適合的繪本,藉由文字敘述並輔以插畫呈 現,並透過親師的引導與活動的設計,讓學童認識更多語彙、了解故事的意 涵、豐富生活經驗,進而培養閱讀的興趣。

(二)配合孩子的興趣需要

每個人對於各種事物都有自己的偏好。對於繪本的選擇亦然。每本繪 本的中心主題、故事情節、角色設定、色彩明暗、編輯排版等,五花八門,

又因為兒童本身性別、生長環境、家庭背景等的差別,在繪本的選擇上會有 不一樣的結果。因此,若在選書時考量孩子的心理需求,並配合其興趣及喜

又因為兒童本身性別、生長環境、家庭背景等的差別,在繪本的選擇上會有 不一樣的結果。因此,若在選書時考量孩子的心理需求,並配合其興趣及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