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依據文獻探討的心得及本研究的結果,提出下列諸項建議,分別提供 從事教育工作者、教育部高層、學校行政教學單位、老師、家長或未來從 事相關研究者參考。

壹、對學校、家長、老師的建議

一、對學校主管的建議

從本研究的結果中可以了解目前高職生在面對的「霸凌行為」時,會 因不同年級而有所差異,因此,對學校主管有以下兩點建議:

(一)創造和諧的學習環境

在本研究的結果表 4-2 中發現,雖然不同年級的高職生其霸凌行為有差 異,但深入去探究可以發現,一年級新生面對關係霸凌的機會遠高於二、

三年級,原因應為一年級新生在進入新環境就讀時,因互不熟識容易產生 磨擦及衝突,再加上高職生正值春青期,較重視同儕間的意見,因此為了 在團體中有一席之地或不被排擠,就會聽從他人不當之言論,對團體中較

不受歡迎或弱勢的個體進行關係霸凌,相反的這些狀況在升上二、三年級 後便會好多了,顯示出學校行政單位應在一年級時多安排輔導課程讓他們 互相了解及熟識,多些互動機會進而產生同理心及包容心,並對班級形成 認同感,一旦對團體產生向心力,自然能減少各種衝突產生的機會。

此外學校行政單位也能增加高年級學長姐認輔一年級新生的制度此舉 不但能讓一年級新生及早進入狀況,也可以讓各年級高職生相互了解,而 二、三年級學長姐較一年級新生成熟也可樹立好榜樣讓新生學習,並讓高 職生對學校有認同感,了解相親相愛的道理,勢必能創造更和諧的學習環 境,減少霸凌行為的發生。

(二)增加高職生法律課程

由表 4-13 結果顯示,二年級高職生在面對霸凌行為時「求助司法」的 意願較高,原因已在前述明,由此可知學校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學校教學 單位可以在各學期皆安排相關法律課程,讓高職生更了解發生霸凌行為時 可以採取的相關司法作法,及對其他人霸凌對產生的刑責,相信高職生在 接受相關教育課程後,也可大幅降低霸凌行為的發生機率。

高職生普遍認為法律跟自已是沒關係的事,更認為法律不是日常生活 會遇到的事,疏不知其實很多不當的言行舉止根本已經觸法,而不是單純 的打鬧事件了。教育就是在讓學生得以建立正確的觀念,對自已的行為負 責,不致因無知而犯下令自已後悔終生的事。

(三)舉辦各項反霸凌活動

從表 4-22 中可以分析得知,高職生的「霸凌行為」中的「關係霸凌」

因素,可以預測高職生的「霸凌行為」且其預測力最高達 40.7%,這表示高 職生若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便可減少關係霸凌的機會。而舉辦活動就 是建立良好關係一個很好的方法。基本上會來就讀職校的學生其重心並不 是升學,因此學校單位若能多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讓學生們互相了解彼

此,藉由活動活絡各年級間的互動,在有了基本的認識後就不容易發生衝 突。

二、對高職生家長的建議

經本研究之結果發現高職生的家庭關係、居住地、出生序及家庭狀況 對高職生的「霸凌行為」會有影響,且其年級、性別及出生序亦會影響其

「因應策略」,近年來根據 2013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的調查,雖校園 霸凌較過去降低了五成之多,但是,關係霸凌卻占了霸凌中近 9 成 5 的比 例,而關係霸凌其實是不容易被察覺的!另外,更雪上加霜的是,面對關 係霸凌的狀況,周遭的大人似乎無法提供立即的協助,調查發現有半數的 孩子表示家長沒有教導他們如何自我保護,另外甚至可能有八成的家長並 沒有掌握孩子是否有被霸凌的狀況。而高職生由於身心逐漸成熟,在很多 時候和家長的關係親密度遠不及學童時期,再加上自主性增加,不願意事 事向家長報告,導致很多家長反應雖然孩子住在家裏,但和家人的互動卻 不密切,甚至十分疏離。再加上該校高職生有三分之一是單親家庭,家長 在忙於工作生計之餘,根本無暇管教孩子,或注意孩子在學校發生了什麼 事,在該校任教的張姓導師更表示,有時小孩出事了打電話給家長,家長 完全不願意來學校處理,甚至還跟老師說我去了也沒用,他根本不聽我的…

等等字句,也顯示家庭功能未能張顯也是霸凌行為惡化的主因。

時至今日,許多研究指出家庭是所有社會問題的根本,如果家長無法 負起教養孩子的責任,那只會讓孩子的行為更加偏差,隨著他身體的漸茁 壯,所造成的攻擊性也將更嚴重,因此,在處理霸凌行為時,家長扮演十 分重要的角色,平常就要和孩子多互動,多關心孩子在學校的一言一行,

觀察孩子都和什麼樣的人在交往,和學校老師保持聯絡,隨時注孩子言行

觀念是否偏差並立即予以導正,唯有家長和學校合作無間,才能將霸凌行 為消弭於無形。

三、對教育工作者之建議

很多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在遇到霸凌行為時第一個採取的處理方式竟 是回過頭去「霸凌」那個「霸凌者」,而且在不能體罰學生的時代來臨後,

他們最常使用的便是「言語霸凌」那個霸凌同學的學生。這其實是相當不 可取的,因為「教育」就是愛與榜樣,而這樣的壞榜樣會讓小孩不知道為 什麼我做不行,你做就行?投入特教與輔導十多年的曹公國小校長沈宜純 說,霸凌主要分為關係霸凌、反霸凌、暴力霸凌、性霸凌和網路霸凌,其 中關係霸凌發生最頻繁,但受到的重視卻不多。

沈宜純指出,可能仍有部分教育工作者不了解關係霸凌的嚴重性,加 上關係霸凌通常不會造成立即、明顯的傷害,因此發現不易。

但遭關係霸凌者受到的傷害非常深遠,若未獲處理,可能造成自我懷 疑、缺乏自信、憂鬱症,並導致中輟等。因關係罷凌不明顯,因此老師必 須對班級狀況保持敏感度,若常出現怪異、不合理現象,像是老師下達指 令後,高職生不約而同徵詢某人意見等,就應該深入進行了解、處理,一 旦錯失黃金處理時間,「霸主」實力茁壯,不但會危及老師班級經營,甚 至變成「霸主」比老師還有影響力。

另外由於關係霸凌非外顯型的行為,因此教育部「一律送警察局,依 少年事件處理」原則並不適用,最重要的還是輔導。因此處理關係霸凌不 僅是導師的責任,必要時,學校、專業輔導人力都應該協助。而身為一個 教育工作者靈敏度一定要非常的高,必要時在班上安插信得過的高職生隨 時回報班上狀況,一發現班上有較弱勢的高職生也要加強輔導,了解有無

被人欺負的情事。另外每天掌握班上同學出席率是最基本的工作,如有發 現高職生無故不到校,即要馬上了解原因,千萬不能等到狀況嚴重才處理,

必要時更要進行家訪,做好親師工作,防患於未然。

其實校園霸淩事件頻傳,已經讓校園安全問題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課 題。而縱觀大多數發生被人霸淩的家長和學生,因為不想招惹更多麻煩,

選擇隱忍轉校;就是因為受霸凌者大多心生害怕而選擇隱忍的態度,也讓 問題變得更加複雜不易處理的一大主因。而部分學校的行政人員只顧慮到 本身的升遷或學校招生、升學率…而忽略了霸凌事件的嚴重性,甚至對很 多霸淩事件刻意隱匿不報,甚至未妥善處理後續問題。導致目前全臺每個 月通報至教育部校安中心的霸淩事件只有二、三十件左右,足見很多霸淩 事件根本沒有被通報出去,所以外界根本也不知道。然而近幾年來,無論 發生於校園內外的霸凌行為都有逐漸惡質化的趨勢,手法更是日益殘忍、

冷血,再透過媒體嗜血的報導,更讓人驚訝於現今青少年欠缺同理心的思 想與行為的原因又是從何而來?之前馬總統夫人周美青更曾在媒體上大聲 疾呼各界一起努力防治校園霸淩。

每當發生霸凌事件時,第一線處理的老師與家長大都無從著手,有的 忽略其嚴重性,有的不論首從一律責罰或寫悔過書,方式不一,無法根絕 霸凌的一再發生;也經常喪失了霸凌處理的黃金時間,種下日後惡化的根 源。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看過『西貢小子』這本書,裏面的故事背景雖然是 虛構的,但卻很適合拿來分析校園霸凌的本質以及說明老師的處理方式。

貳、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對未來研究區分研究工具方面、資料蒐集方面及研究對象方面等三部 分,分述如下:

一、研究工具方面

本研究所採用的其中一個研究工具為研究者參考黃富順(1985)、施玉 娟、黃玉湘(2002)、顏金郎(2003)等人之相關研究量表後,自編的「高 職生對霸凌行為認知量表」。依據表 3-2,量表內「言語霸凌」、「肢體霸凌」、

「關係霸凌」、「網路霸凌」等四個向度,其解釋量占整份量表總變異量的 65.261%,因此建議未來研究者在編製「高職生對霸凌行為認知量表」時,

可考慮其他因素編製題目,以增加研究之效度。

本研究採用的另一個研究工具為參考洪立(2003)、林清文(1985)、

連廷誥(1996)、李詠秋(2001)等人之相關研究量表後,自編為「高職生 對霸凌行為因應策略量表」。研究者將其區分為「求助家人」、「求助師長」、

「求助同儕」、「求助司法」等四個因素,綜觀本研究發現,高職生的「求 助司法」對其「因應策略」相當重要,因此,建議未來研究者在編製「因 應策略量表」時,可考慮增加高職生對「求助司法」相關之題目。

二、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屬於「量」化的研究,部份受試者可能有其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屬於「量」化的研究,部份受試者可能有其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