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職生(以下簡稱高職生)霸凌行為、因應策略間的 關係,了解不同背景變項之高職生在霸凌行為、因應策略上的差異。為達 成此研究目的,首先探討有關文獻,以作為建立本研究架構與擬定研究問 題之依據,再採用問卷調查法來蒐集實徵性的資料,用以分析並解答研究 問題。

為了解答本研究的各項研究問題,研究者所使用的調查工具有:高職 生基本資料調查表、高職生霸凌行為量表及高職生因應策略量表。本研究 以陽光高職高職生為研究對象,共取得有效樣本 183 人。並採用多變項變 異數分析、多元迴歸分析及典型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以解答本研究之研 究問題。以下依據研究主要發現,將本研究的結論說明如後:

壹、除不同性別之外,其他不同背景因素之高職生在霸凌行為上 皆有差異

一、不同年級的高職生在霸凌行為上有差異 — 其中以一年級高 職生面對關係霸凌的機會較其他年級高

由表 4-1 之結果觀之,在霸凌行為之分數上達顯著水準(Λ=.911,p

<.05),這表示不同年級的高職生,其霸凌行為有顯著的差異。進一步進 行單變項變數變異數分析,可以由表 4-2 之結果觀之,在霸凌行為的四個變 項中,僅「關係霸凌」之分數(F=3.38,p<.05)之 F 值達顯著水準。這顯 示了高職生的年級,會顯著影響到高職生霸凌行為的差異,其差異主要是 在「關係霸凌」方面,而且是一年級的高職生面對「關係霸凌」的機會高 於其他年級之高職生。

二、不同性別的高職生在霸凌行為上沒有差異

由表 4-3 可以發現,不同性別的高職生在霸凌行為之分數上未達顯著水 準(Λ=.974,p>.05),這結果表示高職生不管其性別為男性或女性,在 霸凌行為上並無差異。

三、不同家庭關係的高職生在霸凌行為上有差異 — 其中以家庭 關係有隔閡之高職生面對肢體霸凌及關係霸凌的機率較高

由表 4-4 之結果觀之,不同家庭關係的高職生在霸凌行為之分數上達顯 著水準(Λ=.875, p<.001) ,這表示不同家庭關係的高職生,其霸凌行 為有顯著的差異。進一步進行單變項變數變異數分析,以比較不同家庭關 係的高職生在霸凌行為的四個變項中的那些變項分數有顯著差異,由表 4-5 可知,不同家庭關係會影響高職生霸凌行為,其表現在霸凌行為各變項量 表上的分數為「肢體霸凌」(F=12.70,p<.001)、「關係霸凌」(F=5.33,

p<.05)均達顯著水準,這表示高職生的家庭關係會影響其霸凌行為,其差 異主要是在「肢體霸凌」與「關係霸凌」方面,而且是家庭關係有隔閡之 高職生高於家庭關係融洽之高職生。

四、不同居住地的高職生在霸凌行為上有差異 — 其中以居住於 外縣市之高職生面對肢體霸凌機率較高

由表 4-6 所示,不同居住地的高職生其霸凌行為之分數(Λ=.947,p

<.05)達顯著水準,進一步進行單變項變數變異數分析,可以由表 4-7 中 發現,不同居住地會影響高職生霸凌行為,其表現在霸凌行為各變項量表 上的分數為「肢體霸凌」(F=4.40, p<.05)達顯著水準,這表示高職生 的居住地會影響其霸凌行為,其主要的差異在於「肢體霸凌」方面,這顯 示了高職生的居住地,會顯著影響到高職生霸凌行為的差異,其差異主要 是在「肢體霸凌」方面,而且是居住於外縣市的高職生高於雙北地區之高 職生。

五、不同出生序的高職生在霸凌行為上有差異 — 其中以么子女 獨生子女面對肢體霸凌及關係霸凌的機率較高

由表 4-8 所示,不同出生序的高職生其霸凌行為之分數(Λ=.894, p

<.01)達顯著水準,進一步進行單變項變數變異數分析,可以由表 4-9 中 發現,不同出生序會影響高職生霸凌行為,其表現在霸凌行為各變項量表 上的分數為「肢體霸凌」(F=4.87,p<.01)、「關係霸凌」(F=7.84, p

<.001)均達顯著水準,這表示高職生的出生序會影響其霸凌行為,其主要 的差異在於「肢體霸凌」、「關係霸凌」方面,其中在霸凌行為變項中「肢 體霸凌」及「關係霸凌」的分析中出生序為獨子女或么子女的高職生高於 出生序為長子長女或中間排序的高職生。

六、不同家庭狀況的高職生在霸凌行為上有差異 — 其中以單親 之高職生面對言語霸凌機率較高

由表 4-10 所示,不同家庭狀況的高職生其霸凌行為之分數(Λ=.855,

p<.001)達顯著水準,進一步進行單變項變數變異數分析,可以由表 4-11 之結果觀之,在霸凌行為的四個變項中,僅「言語霸凌」之分數(F=5.74,

p<.01)之數值達顯著水準。這表示了高職生的家庭狀況,會顯著影響到高 職生的霸凌行為,且其差異主要是在「言語霸凌」方面,而且是家庭狀況 是單親的高職生較高。

貳、不同年級、性別、出生序之高職生在因應策略上有差異

一、不同年級的高職生在因應策略上有差異 — 其中以二年級高 職生在求助司法的意願較高

由表 4-12 所示,不同年級的高職生其因應策略之分數(Λ=.907, p

<.05)達顯著水準,進一步進行單變項變數變異數分析,可以由表 4-13 之 結果觀之,在因應策略的四個變項中,僅「求助司法」之分數(F=6.46,p

<.01)之數值達顯著水準。這顯示了高職生的年級,會顯著影響到高職生 因應策略的差異,且其差異主要是在求助司法方面,而且是二年級高職生 較高。

二、不同性別的高職生在因應策略上有差異 — 女性高職生求助

司法的意願較高

由表 4-14 所示,不同性別的高職生其因應策略之分數(Λ=.937,p<.05)

達顯著水準,進一步進行單變項變數變異數分析,以比較不同性別的高職 生在因應策略的四個變項中的那些變項分數有顯著差異,由表 4-15 之結果 觀之,在因應策略的四個變項中,僅「求助司法」之分數(F=6.57,p<.05)

之數值達顯著水準。這顯示了高職生的性別,會顯著影響到高職生因應策 略的差異,且其差異主要是在「求助司法」方面,而且是女性的高職生高 於男性的高職生。

三、不同出生序的高職生在因應策略上有差異 — 出生序為獨生 子或么子女高職在求助師長及求助同儕意願較高

由表 4-18 所示,不同出生序的高職生其因應策略之分數(Λ=.832, p

<.001)達顯著水準,進一步進行單變項變數變異數分析,以比較不同出生 序的高職生在因應策略的四個變項中的那些變項分數有顯著差異,可以由 表 4-19 之結果觀之,在因應策略的四個變項中,「求助師長」之分數

(F=12.29,p<.001)、「求助同儕」之分數(F=3.49, p<.05)等之數值 達顯著水準。這顯示了高職生的出生序,會顯著影響到高職生因應策略的 差異,且其差異主要是在「求助師長」及「求助同儕」方面,而且是以家 中出生序為獨生子女么子女的高職生高於家中出生序為長子長女及中間排 序的高職生。

參、不同家庭關係、居住地、家庭狀況之高職生在因應策略上並 無差異

一、不同家庭關係的高職生在因應策略上沒有差異

由表 4-16 所示,不同家庭關係的高職生在因應策略之分數(Λ=.973,

p>.05)上並未達顯著水準,這結果表示不同家庭關係的高職生,在因應策 略上並無顯著差異。

二、不同居住地的高職生在因應策略上沒有差異

由表 4-17 所示,不同居住地的高職生在因應策略之分數(Λ=.988,p

>.05)上並未達顯著水準,這結果表示不同居住地的高職生,在因應策略 上並無顯著差異。

三、不同家庭狀況的高職生在因應策略上沒有差異

由表 4-20 所示,不同家庭狀況的高職生在因應策略之分數(Λ=.952,

p>.05)上並未達顯著水準,這結果表示不同家庭狀況的高職生,在因應策 略上並無顯著差異。

肆、高職生的霸凌行為可以預測其因應策略 — 其中以關係霸凌 預測力較高

由表 4-21 所示,是以因應策略的總分為效標變項,以言語霸凌、肢體 霸凌、關係霸凌及網路霸凌等四個構面之霸凌行為為預測變項,來進行多 元迴歸分析。表 4-21 的結果顯示,其複相關為.670,達到.001 的顯著水準,

預測變項對於效標變項變異量的預測力為 44.9%。

上述的多元迴歸分析顯示,霸凌行為的四個變項來預測因應策略,其

預測力皆可達到統計的顯著意義。其中以「關係霸凌」的預測力較大,達 40.7%;「肢體霸凌」的預測力次之,達 4.0%。換言之影響因應策略之主 要霸凌行為變項分別為「關係霸凌」與「肢體霸凌」。

伍、高職生的霸凌行為可以解釋其因應策略 — 其中以關係霸凌 最能影響因應策略中的求助家人,其中以網路霸凌最能影響因 應策略的求助師長

從表 4-23 來看在四組典型變項中有三組的典型相關係數達到顯著水 準,高職生霸凌行為變項的第一個典型因素(χ1)可以解釋因應策略變項的 第一個典型因素(

η

1)總變異量的 50.1%;高職生霸凌行為變項的第二個典 型因素(χ2)可以解釋因應策略變項的第二個典型因素(

η

2)總變異量的 22.5%;高職生霸凌行為變項的第三個典型因素(χ3)可以解釋因應策略變 項的第三個典型因素(

η

3)總變異量的 13.2%。

由 4-24 表可以看出,因應策略變項的第一個典型因素(

η

1),可以解 釋因應策略變項總變異量的 47.23%。再者,因霸凌行為變項與因應策略變 項在第一個典型因素的重疊部分是.2366,所以四項霸凌行為變項透過典型 因素 χ1

η

1

可以解釋四項因應策略變項的總變異量的 23.66%。同理,霸 凌行為變項與因應策略變項在第二個典型因素的重疊部分是.0367,所以四 項霸凌行為變項透過典型因素 χ2

η

2

可以解釋四項因應策略變項的總變 異量的 3.67%。霸凌行為變項與因應策略變項在第三個典型因素的重疊部分 是.0254,所以四項霸凌行為透過典型因素 χ3與η3,可以解釋四項因應策略 總變異量的 2.54%。再進一步來看,在霸凌行為變項中,以言語霸凌、關係 霸凌及網路霸凌和第一個典型因素(χ1)的相關較高(-.629、-.991、-.619),

以言語霸凌、肢體霸凌及網路霸凌和第二個典型因素(χ2)的相關較高

(-.369、-.687、-.429),以言語霸凌、肢體霸凌及網路霸凌和第三個典型 因素(χ3)的相關較高(.240、-.399、.627);在因應策略變項中,以求助 家人、求助師長及求助司法和第一個典型因素(

η

1)的相關較高(-.864、

-.198、-.134),以求助家人、求助師長及求助同儕和第二個典型因素(

η

2 的相關較高(.807、-.743、-.742),以求助師長、求助同儕及求助司法和 第三個典型因素(

η

3)的相關較高(-.860、.629、-.45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