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根據文獻探討和研究發現,提出下列各項建議,以供教育行政、學校行 政、教師及未來進一步研究之參考。

壹 、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訂定獎助辦法,鼓勵師範院校教授協同國小資深的教師及初任

教師進行教師行動研究,讓教師有機會從事教育專業的發展

本研究發現教師的教學評量信念與教學評量行為的相關,未達顯著差異,顯 示教師並未將其信念實踐在行為上。師範院校的教師經常提供理論性的課程,對 於實務的課程,則較少觸及。因此,初任教師雖有很多理想,卻難以實踐;而資 深的教師有很多寶貴的經驗,可以提供,但可能缺少較新的理論。所以研究者認 為師範院校的教授若能和資深的教師及初任教師一起進行教師行動研究,則有助 於師範院校的教師對本土教學現場的了解,也有助於國小教師專業的成長,增加 理論與實際的連結,將信念落實於行為上。基於上述理由,研究者建議教育行政 機關訂定獎助辦法,鼓勵師範院校教授協同國小資深的教師及初任教師進行教師 行動研究,讓教師有機會從事教育專業的發展。

二、設立多元化評量 e 化教學資源分享中心

本研究發現教師在教學評量的信念傾向進步取向,然而在教學行為量表各層 面的得分,卻以教學評量的得分最低。由於小學教師的上課時數頗多,行政業務 的干擾……,都使得教師無法專心致力於多元化評量的規劃;尤其在多元化評量 的起步階段,教師要設計完善的評量方式,以取得家長的認同,著實不易。因此,

研究者建議教育行政單位積極設立多元化評量 e 化教學資源分享中心,進行多元 化教學評量資源分享,並設有專業的互動式答客問,以解答教師所遭遇的各項多

元化評量的問題。如此一來,教師可以較為省時省力的方式規劃多元化評量,並 且有專業的成長。

貳、對學校行政的建議

一、經常舉辦教師教學研究會,讓教師進行對話及經驗分享 本研究發現不同性別及年齡在教學行為的傾向上均有顯著差異。年齡較大的 教師及女性教師其教學行為更傾向建構取向。因此,學校應經常舉辦教學研究 會,讓男、女性教師進行經驗分享;讓年齡較大的教師,有機會將其所累積的教 學經驗與後進作經驗的交流,成為後進的重要他人。透過彼此間的對話及分享,

教師能重新建構自己的教學方式,有助於教學實務知能的發展。

二、學校應加強親職教育,不厭其煩的與家長進行溝通

本研究發現教學評量信念與教學行為的相關未達顯著差異,可能是家長十分 重視分數,使得教師為了符合家長的期待,將學習的結果擺在第一位,因而無法 採行多元化的評量方式。家長的信念若能與教師一致,則教師較有機會將其信念 加以實踐。因此,學校應經常舉辦親職教育講座,使家長了解多元化評量的優點,

並建立正確的學習觀及教學觀,破除家長重視分數的迷思,放棄成果導向,轉而 重視學習的過程,接受變通性評量。

三、改變月考的形式,鼓勵教師實施多元化的評量,適時提供教學

相關的訊息

本研究發現,教師的教學行為傾向建構取向,但是在「上數學課,老師只要 求我們把題目練習得很熟練」一題,卻傾向傳統取向。顯示教師在解題的教學過 程中,會鼓勵學生去思考,呈現多樣的解方法,但是仍然必須讓學生對相同的試 題進行反覆練習,甚至是規定相同的解題方法,要求學習者反覆練習,讓學習者 將解題的過程訓練成自然的反應,其目的是為了在月考中,拿到好成績,評量的

目的被扭曲為客觀評量學生的學習成就,以判斷學生的能力差異,教師致力於訓 練學生測驗的技巧,而不是用來促進學生學習,教導學生更高層次的能力和理 解,讓學生擴展能力。因此,研究者認為應改變月考的形式,鼓勵教師進行多元 化評量,讓評量適時提供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的相關訊息。

四、規劃多元化評量的實作課程,以增進教師實作的知能

本研究發現教師在教學行為量表各層面的得分,以教學評量的得分最低,其 中評量人員多元化的試題傾向傳統取向。另外,在評量信念量表的部分,教師傾 向不認同闖關評量,可見教師對多元化評量的認知及實作能力待加強。教師雖然 有進步取向的評量信念,但其實踐情形並不佳。因此,期待教育相關單位應規劃 多元化評量的實作課程,提供教師實施多元化評量的知能與先備經驗。發展教師 評量技能,才能使教學與評量結合。

參、對教師的建議

一、教師時時進行教學省思,將有助於信念的實踐

教師在信念和實踐有不一致的情形,常是屈就於教學的現實面。因此,教師 應經常檢視自我的信念,對信念和行為進行批判反省思考,重新建構合理的信念 和行為,使信念獲得良好的實踐。

二、教師應走出封閉的教學環境,建立自我的教育專業形象 本研究發現教師在教學評量行為層面傾向建構取向,但是其試題平均得分僅 2.83,表示教師多元化評量的實踐力並不強。由於長久以來,國小教師多是處於 一個較為封閉的教學環境。在教室中,教師面對的是一群心智未成熟的孩子,可 說是教室中的國王教師對於新理論或新政策的接受度和執行力高不高,完全在於 教師,外人無法管。因此,有人說「教育乃是良心事業」。教師應知覺自己是教 育專業人員,建立其教育專業形象,提高自我的教學意圖(intention),將評量

的內容知識,轉換成班級實務。

肆、對進一步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樣本

本研究只針對台中市國小高年級的數學科教師進行研究,無法推論其他縣市 或其他年級的教師。因此,未來可以針對不同縣市、不同年級的教師進行更大範 圍的研究,以比較教師對數學科教學評量信念與教學行為的相關研究。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發展的教學評量信念量表,包括「教學觀與學習觀」、「教學評量的 目的」、「教學評量的內容與方式」及「教學評量的結果運用」四個層面,但只適 用於數學科。因此,未來可研發其他各科的評量信念量表,以對教師的教學評量 的知覺有全面性的瞭解。

三、未來的研究方向

(一)本研究發現教師的教學評量信念與教學行為的相關未達顯著差異。研 究者建議:未來應針對其原因進行深入的探討,採觀察或訪談的方式,深入教學 現場,針對教學評量信念與教學行為不一致的教師進行研究,以期教學與評量結 合,對學習者產生更大的幫助。

(二)由於教師的評量信念可能會對學生的學習造成影響。因此,未來可探 討教師評量信念與評量行為和學習者的學習情形,針對不同評量信念和評量行為 的教師及學習者的學習情形作一質性描述。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文中、呂金燮、吳毓瑩、張郁雯、張淑慧(2000)。教育測驗與評量:教室學 習觀點。台北市:五南書局。

王怡甯(2000)。開啟小學生活之門:一年級教師的教師信念之質化研究。國立 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王明源(1998)。台灣中部地區國民小學實施學評量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師範 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王恭志(2000)。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實務之探析。教育研究資訊,8(2),84-98。

王儷靜(1999)。數學科教學信念:三種類型的國小教師。載於國立台北師範學 院主編:八十八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頁 253-282)。 方吉正(1998)。教師信念研究之回顧與整合---六種研究取向。教育資料與研

究,20,36-44。

方炳林(1986)。教學原理。台北:教育文物出版社。

台中市政府教育局(1994)。9 3 國 小 班 級 數 核 定 表 。 2 0 0 4 年 1 0 月 2 日 取 自 http://www.tceb.edu.tw/WEB/a/public/2/a/a03.xls。

台中市政府教育局(1994)。9 3 學 年 度 國 小 學 區 表 。 2 0 0 4 年 1 0 月 2 日 取 自 http://www.tceb.edu.tw/WEB/a/public/2/b/b01.doc。

古明峰(1999)。國小數學教師評量現況之研究。載於國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主 編:八十八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頁 351-380)。

古明峰(2000)。國民小學教師數學科評量態度之研究。新竹師院學報,30,1-38。

田耐青(1999)。由多元智慧理論的觀點談教學評量:一些台灣的實例。教師天 地,99,32-45。

朱則剛(1996a)。建構主義對教學設計的意義,教學科技與媒體,26,3-12。

朱則剛(1996b)。建構主義知識論對教學與教學研究的意義,教育研究雙月刊,

49,39-45。

朱湘吉(1992)。新觀念、新挑戰-建構主義的教學系統,教學科技與媒體,2,

15-20。

江新合(1994)。國中理化科教師教學行為與其信念體系之相關研究。國科會報 告:NSC83-0111-SO17-012。

何英奇(1992)。教學評量的基本原則。教學評量研究,25-43。台北市,五南 公司。

余東霖(2003)。國小數學教師教學評量信念、教學評量行為與評量後設認知之 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余益興(2003)。國小書法教學應用檔案評量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語文教 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吳玉明(1996)。建構式教學策略中不同學習型態學生學習的探討。國立新竹師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吳幸收(1998)。建構式教學法在兒童電腦課程中的實驗。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 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松樺(2002)。教師教學信念之個案研究:以國小一年級教師為例。國立台中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吳松樺(2002)。教師教學信念之個案研究:以國小一年級教師為例。國立台中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