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教學評量信念之探究

本節首先就信念的概念、信念的結構與特性逐一探析;接著以對信念既有的 了解,探究評量信念的內涵。

信念

「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則反 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日。」(孟子盡心篇)這句話透露出信念對一個人的影 響力量是如此巨大,不容小覷。唯有深入了解人心中的信念,才得以窺其行為實 踐。

一、信念的概念分析

研究者閱讀國內外文獻,探討信念的概念,發現學者們對信念的定義頗為分 歧,用「混沌」這兩個字來形容是最貼切的;Pajares(1992)在探討信念的意義 時,一開頭便用 Lewis 的話-「最好的概念是那些不能被清楚界定的意思。」來 形容為信念下一個適切定義的困難。

高強華(1993)引用牛津英文辭典中信念的定義,包括下列五項:

(一)信念是一種心理的作用、條件或習慣,是對人或物的一種信任、依賴、

確信或信仰。

(二)信念是指在心理上對於某一命題、陳述或事實確定為真的,無論是基 於權威或是證據。信念是指對某項敘述之真正完全肯定或接納,不必 再作觀察、驗證。

(三)信念就是指我們所相信的事物,是我們視其為真的命題或一系列的命 題。早先信念一詞多半指的是宗教上的種種教條或信條,晚近信念是 指一種意見、主張或信仰。

(四)信念是對我們所相信之教條或規約的一種正式的陳述。簡言之,信念 就是信條。

(五)信念是一種完全相信或接納的預想、希望或期望。 合了描述性知識(knowledge of what)與程序性知識(knowledge of how), 但未必是基於證據的命題,僅管驗證其為真的證據可能存在或根本不存在,信 念均是個人視之為真實或可能為真實的一種陳述。

關於信念和態度之區分,根據 Rokeach(1968)對信念的定義:「由一個 人之所言或所行推論而來的有意識或無意識的簡單主張,它是形成態度的根 本。」信念是態度的成分,當叢集的信念繞著某一個目標或情境,而有行動的 傾向,這個整體的組成就變成一種態度(Pajares, 1992)。Bogdan(1986)認 為信念是指對於表徵性內容的心靈態度,因為態度具有能量,可以使信念突顯

就信念的功能而言,李暉(1993)認為信念是內在決定和外在行動的指導方 針,雖會改變,卻不容易;一部分不難察覺,但也有部分相當潛藏,甚至連本身 都未察覺(引自呂美慧,2004)。信念引導個體的行動,但信念卻不一定為個體 所知覺,有些是潛意識的持有。當個體在面對新環境或新刺激時,信念才會突顯,

以決定個人的行為。此外,信念是持久且不容易改變的,信念是對某種文化適應 和社會建構的過程。顏銘志(1996)也認為信念是個人特質,成長經驗與現今所 處環境交互作用後,對某種事物或命題產生一種完全接納與認同的態度,此種態 度是從個人有意或無意的言行中推演歸納而得;而信念的改變須藉由不斷的挑 戰。

黃慶明(1991)從知識論的三大學派來探討信念,認為三大學派對信念的 主張並不相同:「心理論」學者認為「信念是心理事件」,所有心理上的行為或事 件均是信念,例如苦樂、希望或懼怕均是信念。「行為論」學者因受心理學上行 為主義的影響,主張「信念是指行為的傾向或意向」。而「狀態論」學者則主張

「信念是一種心理狀態,它像心中的心理地圖或思維地圖」。

其他不同領域的學者(高強華,1993;黃良惠,1995;藍雪瑛,1995;謝惠 德,1995;Albson,1979;Paiares,1922;Sigel,1985)對信念也有不同的看法,

研究者探究後,發現信念具有認知、情意和行為的成份,並從中整理出個人對信 念的看法,將信念定義為「個人主觀對認知實體所持有的信仰或主張,是行動的 指引理論,個人對其確信不移,有時候可能成為一種迷思。」

二、信念的結構與特性

信念是個人有意無意之間,從這行判斷與決定之中表現出來,對於某一個 值得注意的客體或對象的觀點、看法或命題(高強華,1993)。每一個人都抱持 著難以計數的信念,相關的信念會依心理的或邏輯的形式(高強華,1993),組 成叢集(cluster)的組織,此即 Rokeach(1980)所說的信念系統(belief system)。

Rokeach(1980)認為個體所持有的信念有輕重之別,他以「中央-邊緣」

二個向度來說明;Green(1971)將信念分為「中央信念」和「週邊信念」,前者 是確信不移,難以改變,後者則容易受影響而改變;王恭志(2000)則依 Rokeach 的觀點,進一步將信念的重要與否分為核心信念、中間信念及邊緣信念三大類(如 圖 2-2-2):

邊緣信念

中間信念

核心 信念

圖 2-2-2 信念系統

資料來源:出自王恭志(1998:267)。

核心信念是人們信念系統中最重要的部分,核心信念是最不容易變動的,如 果核心信念受到改變,則整個信念系統也將重組。中間信念會因為不同環境而趨 近核信念,影響人們整體的信念系統;中間信念也可能趨向邊緣信念而對於整體 的信念系統不具影響力。邊緣信念可隨時因不同的環境而加以變更,邊緣信念對 於人們整體的信念系統來說,其影響力是最小的(王恭志,2000)。

一個信念不能單獨存在,信念是以叢集的方式,就像葡萄一串一串的掛在樹 上,每一串葡萄間會有距離,彼此互相隔離,不會互相影響,即使同一串葡萄,

顆顆葡萄也是彼此獨立,彼此因為互相關聯而叢集在一起,但是不一定會有一致 性。因此,Pajares(1992)引述 Schutz 的話-「信念時常是矛盾的,只有部分 是清亮的,並且是沒有邏輯性的。」來說明個人所持有的信念常是矛盾對立的,

也可能是單獨突顯運作,不同叢集的信念也會彼此互相矛盾對立。

信念組成信念系統,表現在行為上。因此,信念對個人的思考歷程佔有一席 之地,了解信念的特性才能對信念有更深刻的認識,以下就探討文獻(江新合,

1994;高強華;1993;湯仁燕,1993;蘇冠榮,1999; Albson, 1979;Nespor, 1987;

Paiares, 1922)的結果加以說明:

(一)認定實體存在的假定(existential presumptions)

信念是對可能或不可能存在實體的假定,具有臆測性,例如相信上帝的存 在,或學生有勤勞或懶惰之分,這都是一種臆測。它不是一種描述性的用語,而 是會真實反應在行為上,如對上帝虔誠的膜拜,對懶惰的學生要多考試以鞭策其 用功讀書……等。這些不可變的實體的存在,係超越個人的控制和知識之外-人 們就這樣相信著,用不著多加懷疑。信念是個人的,非普遍的,不會因為他人的 勸說而改變,不需要有真相支持,不若知識有其事實與理論上的立足點。

(二)可選擇或可替代性(alternativity)

信念代表個人所嚮往的理想的、另類的世界或實體。個人基於某種深刻的經 驗建構出一種烏托邦式的世界的表徵,並努力去追求、完成這個理想,即使無法 達成,個人仍持有對此理想的堅持。例如一位老師在小時候常不喜歡上學,因為

學校常有考試,於是致力於營造沒有考試的教室,即使學生的學習因而變懶散,

學習成效低落,他仍對其信念確信不移。

(三)情感性或評價性(affective and evaluative aspects)

信念系統比知識系統更依賴情感或評價的因素,主要是因個人的感受、情緒 和主觀評價的作用,往往獨立於知識,對行為產生更積極的影響。例如老師對於 課程的內容有不同的價值,產生自己的判斷,對教學及學生的學習都造成影響。

這種情感性或評價性係無意識的評價態度,其影響大於知識結構,因為信念會影 響個體如何賦予現象特徵、了解世界和評價共變。

(四)隨機或插曲式的儲存(episodic storage)

知識系統主要是各種的資訊或術語依語意性的脈絡儲存而建構的,具有邏輯 結構;而信念系統則是個人經驗、文化或制度所獲得的訊息,以隨機或插曲式的 儲存而形成的,是偶然、意外的隨機構成,不具邏輯性。老師會被過去軼事、見 聞的圖像所引導,即老師實習時的經驗,將以插曲的方式儲存在長期記憶中,形 成往後教學的圖像。

(五)不必然一致(non-consensuality)

信念系統的不必然一致性是前述四項特質交互作用的結果,這種不一致性是 指整個信念系統的不一致,個人的單一信念不必要和信念系統有內部一致性,這 也暗示著信念系統比知識系統較少動態性。信念系統是由種種的預設、命題和概 念及有爭議的論據,以及個人獨有的、主觀的事物所構成,本質不確定,所以不 像知識的累積和改變,需要依相當程度的規準加以調整、修正;信念系統較為靜 態,一旦有變動,往往是一種轉變或完型的轉變而已。

(六)漫無邊際(unboundedness)

信念系統的界限不明確,可說是十分的開放,而且鬆散。信念系統和事件、

情境與知識的連結,是隨機的、個人化的與情感的評價,和真實的世界或實際情 境之間沒有明確的、邏輯上必然的關聯存在。即使有關聯也往往只是個人情緒經 驗之結果。信念有其穩定的應用核心,但也可能應用在完全沒有經驗過的情境

中。信念的作用或影響更是難以預測,同一個信念可以延伸至其他的範疇,許多 出乎意料的事件或情境,都是信念激發的結果。

從信念的特性,我們可以發現「人的確是一個有感情的動物」。信念以感性 著稱,而知識則是理性的代名詞。信念對行為的影響力大於知識,使得個人的風 格、價值觀、態度有顯著的差異,讓學校呈現多元化的樣貌,在教育現場上的教 師們展現個性化的色彩。為了讓教育有絢爛的未來,教師信念的研究是不可或缺 的。但是,信念具有不一致和漫無邊際的特性,也使得信念的研究更為困難。

從信念的特性,我們可以發現「人的確是一個有感情的動物」。信念以感性 著稱,而知識則是理性的代名詞。信念對行為的影響力大於知識,使得個人的風 格、價值觀、態度有顯著的差異,讓學校呈現多元化的樣貌,在教育現場上的教 師們展現個性化的色彩。為了讓教育有絢爛的未來,教師信念的研究是不可或缺 的。但是,信念具有不一致和漫無邊際的特性,也使得信念的研究更為困難。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