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之建議可分為政策建議與後續研究建議,如下所述:

壹、 政策建議

一、 提高社區林業政策補助,並給予完整培力訓練

提升參與政策所獲得的經濟效益,並適度授權予當地居民,提升其自主權,

使社區林業計畫更能符合社區需求,共同提升經濟與環境效益,使居民於參與自 主管理社區資源過程中,所付出的成本與利益比相符,且管理處應儘量提供技術 與指導,以降低社區本身負擔。目前實驗林社區林業已開始研擬第二階段作業規 範,管理處應積極輔導較為成功的組織朝下一階段邁進,給予較高補助金,並提 供生態保育相關技術指導,使其計畫能長遠發展。另外,由於各社區執行社區林 業計畫過程中,經常對於社區有正面的環境效益,本研究認為環境主管機關應當 得以給予生態補償或環境補助,並且得辦理社區林業執行成果比賽,給予執行優 良者獎勵金,使社區有更多的執行誘因。

二、 賦權予社區更完整之自主權

社區林業計畫之執行社區常囿於其他法律之現,無法達到自主治理的目 標,像是對於社區違規居民無權進行分級制裁、封溪護魚計畫受阻等限制,故上 級主管單位應當賦予社區更多的自主權力,以提升居民對共用資源自主治理之效 能。另外,社區林業計畫沒有強制效力,無法拘束當地居民共同參與,計畫參與 度不若預期,且計畫缺乏警察裁量權,對於違規的居民仍要報請警察機關,無法 就地直接給予制裁,更遑論針對多次違反計畫的分級制裁機制。本研究認為,未 來社區林業計畫將涉及更多自主治理的範疇,應當賦予計畫內容一定的權力,逐 步達成社區林業自主治理的目標。

三、 修訂實驗林社區林業規範,增加實質評估機制

應當修訂「台大實驗林社區林業規範」,調整社區林業經費,並訂立實質的 計畫評估機制,並懲處執行效果不足的社區,以杜絕申請計畫成為社區獲得經費 卻不實際執行的情況。另外,作業規範當中除了經費運用方式外,更應當增加懲 罰機制、資源監控機制與標準,並擴大輔導與培力課程項目,逐步建構社區林業 自主治理之能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貳、 後續研究建議

一、 研提台大實驗林後續階段的社區林業作業規範,以利社區林業持續執行 依據前述調查社區林業之執行結果,以共用資源自主治理設計原則為基礎,

研擬適合台大實驗林的社區林業作業規範,包含配合實驗林林地發展策略與林業 規範,以利未來後續階段的計畫執行。

二、 建立台大實驗林發展生態旅遊之效益評估機制

未來實驗林社區林業將朝發展生態旅遊,則根據生態旅遊發展的歷程,除了 要有自主的社區公約規範外,更應當有一評估機制,包含當地的環境負載力、動 植物資源監測指標、持續培力課程與行銷推廣等,建立台大實驗林社區生態旅遊 發展體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一) 專書與研究報告

1. 王鴻濬,2009,「社區林業計畫制度性研究─社區自主性經營因素分析」,行政院農 委會委託計畫(計畫編號:98 農科-8.4.3-務-e1)。

2. 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2009,「台灣實驗林風華一甲子」。

3. 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2009,「台大實驗林既有已混農使用事實

之契約林地混農林業使用可行性評估研究計畫補充資料-契約林地管理業務簡介」。

4. 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2008,「國立臺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

實驗林第九期經營計畫(2008.7~2018.6)」。

5. 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2005,「臺大實驗林白皮書」。

6. 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1953,「台大實驗林概況」。

7.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2006,「林務局社區林業計畫作業規範」。

8. 陳美惠,2007,「從計畫內容演化探討社區林業計畫對於社區發展方向影響之研究」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委託計畫,(計畫編號:96 農科-7.2.4-務-e3)。

9. 顏愛靜,2012,「台大實驗林已混農利用之契約林地現況與問題之分析(Ⅲ)」,收錄 於國立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既有已混農使用事實之契約林地 混農林業使用可行性評估處理方案-101 年度期末報告書』。

10. 顏愛靜,2011,「台大實驗林已混農利用之契約林地現況與問題之分析(Ⅱ)」,收錄 於國立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既有已混農使用事實之契約林地 混農林業使用可行性評估處理方案-100 年度期末報告書』。

11. 顏愛靜,2010,「台大實驗林已混農利用之契約林地現況與問題之分析(Ⅰ)」,收錄 於國立台灣大學生物資源暨農學院實驗林管理處『既有已混農使用事實之契約林地 混農林業使用可行性評估處理方案-99 年度期末報告書』。

12. 盧道杰,2003,「社區林業與原住民關係之研究」,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委託計畫。

13. 羅紹麟,2006,「社區林業應用在租地造林地之探討」,行政院農委會委託計畫(計畫 編號:計畫編號:94 農科-11.3.2-務-el(7))。

(二) 期刊論文

1. 王亞男、劉興旺、趙淑芬,「社區林業政策推動成果與未來展望-以台大實驗林為例」

發表於2013 年社區林業十年回顧與展望暨生態傳播學術研討會,宜蘭。

2. 王培蓉、陳麗琴,2009,「美國社區林業及公眾參與實務簡介」『國際農業科技新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1(4):3-8。

3. 王鴻濬、賴肆恒,2009,「社區林業協同管理法規面之探討」,『台灣林業』,35(6):

20-24。

4. 王鴻濬,2007,「社區林業計畫架構檢討與現階段實施分析」,『台灣林業』,33(4):

59-66。

5. 王鴻濬,2003,「從人類生態學到人類生態系統兼論社區林業的發展與挑戰」『台灣 林業』,29(2):53-61。

6. 陳美惠,2010,「社區林業與生態旅遊」,『林業研究專訊』,17(1):13-18。

7. 黃裕星,2011,「混農林業經營下的森林保育」,『台灣林業』,18(3):1-6。

8. 黃裕星,2009,「社區林業實務推展與研究方向」,『林業研究專訊』,16(4):1-4。

9. 黃裕星,2002,「國有林租地造林問題之探討」,『台灣林業』,28(4):3-7。

10. 黃裕星,2001,「參與社區營造展現親民林業」,『台灣林業』,27(6):3-4。

11. 楊宏志,2003,「社區林業:公眾參與式的林業經營」,『台灣林業』,29(1):35-52。

12. 楊秋霖,2009,「優質的生態旅遊地」,『台灣林業』,35(4):28-39。

13. 湯京平、呂嘉泓,2002,「永續發展與公共行政─從山美與里佳經驗談社區自治與共 享性資源的管理」,『人文社會科學集刊』,14 (2): 1-28 。

14. 葉美智、羅紹麟,2005,「社區林業參與及培力機制之研究—以台大實驗林為例」『林 業研究季刊』,27(4):103~114。

15. 廖明慧,2008,「臺大實驗林社區林業概況」,發表於 2008 年社區林業學術研討會,

台北:林務局。

16. 鄭欽龍,2010,「二十世紀台灣的社區林業組織」,『林業研究專訓』,17(1):1-5。

17. 戴興盛、謝妙勤,2007,「保育為先:苗栗縣後龍溪區域性河川保育之集體行動與制 度分析」,『地理學報』,Vol.48:67-86。

18. 盧道杰、闕河嘉,2009,「檢視台灣的社區林業發展」,發表於第一屆發展研究年會,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19. 顏愛靜、阮佳萱,2012,「社區林業自主治理制度之初探-以永興社區林業案為例」,

『現代地政&人與地』,Vol.344:71-80。

20. 顏愛靜、陳亭伊,2010,「社區林業與政策-社區資源自主管理之實踐」,『林業研究 專訊』,17(1): 9-12。

21. 羅凱安、林怡君、陳建倫,「社區林業計畫成效評估與影響因素之研究」,發表於2010 年社區林業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林務局。

22. 羅紹麟、葉美智,2006,「從全球化觀點看台灣社區林業走向」『台灣林業』,32(3):

31-35。

23. 羅紹麟,2002,「解決國有林租地造林之我見」,『林業研究季刊』,24(3):63-6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 學位論文

1. 史育禎,2007,「社區林業作為部落自然資源管理之應用—以新竹縣尖石鄉司馬庫斯

為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碩士論文。

2. 李健豪,2012,「台大實驗林契約林地保育與利用之研究-以權利關係為論述中心」 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3. 黃一翔,2011「農村再生計畫之自主治理制度分析─以新竹縣北埔鄉南埔村為例」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碩士論文。

4. 薛心淳,2012,「國有放租林地發展混農林業之研究-以台大實驗林契約林地為例」 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 網路參考資料

1. 台大實驗林管理處,實驗林設立之宗旨,檢索日期:102.01.06 http://www.exfo.ntu.edu.tw/cht/01about/

2. 鄭欽龍,時間脈絡─環境主義,檢索日期:101.04.16 http://homepage.ntu.edu.tw/~kimzheng/PLC/plc004.htm 3. FAO, 2001, COMMUNITY FORESTRY, 檢索日期:101.04.24

http://www.fao.org/docrep/u5610e/u5610e04.htm

4. 林務局社區林業申辦資訊網,98 年林業統計-第一階段社區林業統計資料,檢索日

期:102.04.21

http://www.forest.gov.tw/public/Attachment/082216255271.pdf

二、 外文文獻

1. Bromley, Daniel W. et al, 1992, Making the Commons Work: Theory, Practice and Policy.

San Francisco, CA: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Studies.

2. Cox, M., G. Arnold, and S. Villamayor Tomás,2010, A review of design principles for community-base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Ecology and Society 15(4): 38.

3. German, Laura Anne and Andrew Keeler ,2010,“Hybrid institutions”: applications of common property theory beyond discrete property regim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Commons,Vol.4(1):571-596.

4. Hajjar, R., D.G. McGrath, R.A. Kozak and J.L. Innes , 2011, Framing Community Forestry Challenges with a Broader Lens: Case Studies from the Brazilian Amaz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Vol.92:2159-2169.

5. Hardin, G., 1968,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Science, 162:1243-1248.

6. Ostrom,E.,Gardner,R.,and Walker,J.1994, Ruels,games, and common-pool resoursces,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Ann Arbor(MI):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7. Ostrom, E., 1990, Governing the Commons-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8. Poteete,Amy and Elinor Ostrom ,2004, An Institutional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Forest Resources, International Forestry Resources and Institutions (IFRI) Research Program.

9. Stronza, Amanda Lee, 2010, Commons management and ecotourism: ethnographic evidence from the Amaz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Commons, Vol 4, No 1 :56-77.

10. Wakiyama, T. , 2004, Community Forestry in Nepal: a comparison of management systems between indigenous forestry and modern community forestry. P.1-20. In:

Kazuhiro, H., and M. Nanang (eds.) Policy Trend Report 2004. Institut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 Kanagawa, Japan.

11. Wade, Robert.,1988, Village Republics: Economic Condi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 in South India. San Francisco, CA: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Studies.

12. Yuan, J., L. Dai, and Q. Wang. 2008. State-led ecotourism development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Changbai Mountain Biosphere Reserve, China. Ecology and Society 13(2): 5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