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性別平等教育由於長期以來受到忽略,無論課程、教材、師資都 面臨相當程度的不足,加上社會、文化的影響,成果更見其困難。以下 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壹、對級任老師之建議

一、引起動機的方式

教師蒐集周遭可利用之資源,以多元方式引起動機,並配合教師問題 的引導,幫助學生將焦點集中於兩性相關議題,而後再引入教學主題,以 生活議題為核心,以促進討論效果。

二、活動主題的挑選與進行

由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教師幫助學生覺察生活周遭被視為理所當然 的社會現象,潛藏的兩性不平等觀念,檢視社會文化中性別不平等對待現 象;在學生能自我覺察後,再進一步批判觀念的合理性,解構性別歧視意 識,建構兩性平等觀念。幫助學生深入省思,甚至覺察自身是否對於兩性 存有不同的評價標準,進而批判此社會現象。並於活動結束前,提供學生 個人省思的時間,寫下個人思考歷程,教師更可藉由學生的省思中,了解 學生的性別意識覺醒與重構的情形。

三、發揮良性積極的師生互動方式

教師與學生互動時,避免使用男性中心的語言,注意性別的均衡性,

使學習的分配,不因性別不同而有所差異。學生與教師共同規畫、經營、

參與兩性教育學習活動與相互評鑑結果,在合作互動中,主動對其他成員 支持,發展信任感並開放自己的心靈,尊重他人的意見與經驗分享。教師 提供學生表達意見的空間,對於學生意見的回應持容多納異的態度,營造 相互尊重的開放討論空間,促使學生願意分享其內心想法,勇於表達。在 班級經營方面,不要有性別隔離現象產生,避免性別角色刻板化的工作分 派,幫助與鼓勵弱勢(女性)發聲,對於較內向、退縮的學生,可先採用寫 作方式(填寫思考單)寫下自己的想法,據以口頭表達,減輕其面對群眾的

159

壓力,日久養成習慣後,即能自然而然的主動參與討論。給予男女學生合 作省思學習的團體互動機會,學習兩性平等、互尊互重的互動模式。

四、創造有效的性別平等之教學活動

在教法上運用批判思考教學法、合作省思、女性主義教育學等有效的 兩性平等教學法於教學中;透過教學中的「自我反思」、「同儕檢覈」才 能批判既存的性別權力結構,讓學生瞭解性別不平等是社會文化、制度模 塑的;體會性別刻板印象對生活、社會運作所造成的影響,察覺性別階層 化,尊重差異與多元性。從多元的觀點讓學生反覆深刻的將知識與生活加 以整合,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對自己立基於經驗所做洞察力與判斷有信 心,能了解社會文化中性別、階級與權力關係,消彌性別偏見、區隔、歧 視與衝突,追求兩性平等與解放。

五、教學評量

教學評量採多元化評量方式,如對學生性別概念建構的瞭解,宜採用 卷宗評量,有助於幫學生檢視性別偏見的內在因素,瞭解其改變歷程與進 步的情形。

貳、對教育行政方面之建議

一、加強性別平等教育的推動

由本研究結果發現,性別平等教育的理念雖然日益受到重視,但 是仍尚未十分積極推廣。建議學校行政機關與師資培育機構,可以多 多舉辦性別平等教育之相關研習課程,提供在職教師建立性別平等觀 念與培養學生性別平等理念的教學方法與相關課程設計的能力,並鼓 勵將性別平等的理念落實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以達潛移默化之功效。

此外,由於學校裡的同仁具有共同的教育遠景,有效組織學校同 仁學習型組織,可以促進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快速的改革,個人也因而 得以自我超越。

二、營造無性別歧視的教學環境

160

覺察教學環境中,無論環境規劃、教學設施與行政措施中,含有性別 歧視的圖像、標誌或設施,包括洞察社會文化中不利於性別發展的因素,

都必須及時加以改善,以提供不同性別,合宜有利的生活空間與發展條件。

三、檢核教科書的圖片或文本批判或修正具有性別偏見的教材或學習 工具

學校籌組課程發展委員會時,針對各學年及各單位選編教科書或教材 時,即應檢核其中的圖片與文本是否含有性別刻板印象與不利性別發展之 各項內容,予以批判修正,並對於教材內容中的性別意識加以轉化及導正。

參、對未來性別平等教學之建議

一、性別平等教學需配合親職教育

研究者能力所限,性別平等教學只能於課堂上實施,雖以人性化班級 經營模式去推動和諧、溫暖的討論氣氛,然部分家長的觀念一時之間尚難 以與研究者一致,因此部分學生在學校取得的知識態度,無法隨即運用於 家庭生活上,造成學生認知失調的情形。

因此將來之接續者,除了平日教學之生活態度、言教、身教外,若能 以行政流程推動親職教育,甚至尋找家長一起勉力而為,相信性別平等之 態度必然早日落實在學童心中,轉化成生活中的一部份。

二、平衡「性別天生」與「性別社會化」的衝突

文獻探討中發現女性主義的教育觀點所重視的是實踐層次,期許執教 者本身的自覺及行動,作為學習者的典範。在彼此互動、建構的歷程中,

建立具有女性經驗觀點的認知與態度,其實施歷程為批判、詮釋、建構等 三階段。

然根據研究者的實際教學經驗發現,各性別間的確存有部分的特質是 異性別所無法跨過的藩籬,而這部分並不是「性別社會化」的理論所能解

161

決。亦即女性主義在性別平等教學中,對於崩解父權體系及取得女性在歷 史地位的詮釋權,的確握有相當的地位,然而對於體質論所質疑的部份人 格特質「性別天生」卻無法全面的加以回饋,因此執教者在面對性別平等 教學的實務工作時,指導小朋友發展其天賦優質部分,去除社會化過程中 過多的刻板化的性別意識型態,方是性別平等教學的真諦。

三、研究方法可更多元

研究方法方面,可使用更多不同的方法來檢驗性別平等教育及性別相 關的議題。例如性別檢視的部份,可用質化方法包括訪談來做研究,或進 一步從女性主義的角度出發,或是發展不同的工具去探討或檢驗相關議題 等,相信從多元的角度來探索性別相關議題,除了能使研究與理論更顯客 觀外,性別平等的教育觀會受到更多的重視。

162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子宛玉(民77)。風起雲湧的女性主義批評。台北:谷風。

方朝郁(民 89)。教科書性別偏見檢核規準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 系碩士論文。

方德隆(民 87)。國民中小學多元文化教育之課程設計模式。高雄師大學報﹐9﹐

187-205。

方德隆(民 89)。多元文化教育中性別意識之內涵。載於教育部主編:高中職 教師兩性平等教育工作坊研習教材(1-11)。

方永泉譯(民 92)。Paulo Freire(1993)原著。受壓迫者教育學。台北:巨流。

王懋雯、林俐君和黃淑鈴(民 92)。電視廣告中的兩性角色。台灣性學學刊,9

(1),1-13。

王文科(民88)。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

王逢振(民84)。女性主義。台北:揚智文化。

王振寰,瞿海源(民89)。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圖書。

王雅各(民88)。台灣婦女解放運動史。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王雅玄(民 88)。多元文化師資培育之社會學分析。國民教育研究學報﹐

5﹐249-269。

王行(民 85)。新男性的成長-打破「男性優勢」的迷思。測驗與輔導﹐135﹐

284-285。

王浩威(民 87)。台灣查甫人。台北:聯合文學,p104。

王煥琛、柯華葳(民 88)。青少年心理學。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田俊龍(民 88)。國小學生同儕團體與兩性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

石計生(民84)。意識型態與台灣教科書。台北:前衛出版社。

皮連生、吳慶麟、劭瑞珍譯(民79)。Bower,G..H.&Hilgard,E.R(原著出版年:

163

1981)。學習理論:學習活動的規律探索。台北:五南。

卯靜儒(民 91)。從女性主義位置性概念談女性教師的教學世界。論文發 表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性別、知識與權 力研討會」,高雄師範大學。

卯靜儒(民 94)。理論化女教師的性別意識與認同建構過程,(手稿,未 出版)。

政院主計處(民 91)。國情統計通報:2000 年女性政經參與之國際比較。檢索 日期﹕93﹒02﹒07。取自 World Wide Web﹕http:

//www.dgbas.gov.tw/dgbas03/bs2/gender/n9101.htm

江靜芳(民 84)。報禁解除後「家庭生活版」十八變。台大新聞論壇,3,112-125。

江文瑜(民83)。體檢國小教科書。台北:前衛出版社。

朱柔若譯(民89)。Neuman,W.L(原著出版年:1997)。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 量化取向。台北:揚智。

羊憶蓉(民83)。教育與國家發展:台灣的經驗。台北:遠流。

伊慶春(民 75)。對已婚婦女就業之性別角色態度的研究態度的研究–資源 以及性別的差異。中研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宋文偉譯(民 89)。性政治。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譯自 Kate Millet(1970)

Sexual politics.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李秀靜(民 87)。國中學生家務分工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枝、鍾秋玉(民 85)。性別與性別角色析論。本土心理學研究,6,260-299。

李奉儒、洪孟華(民 91)。解放性的教育。研習資訊,4,42-49。

李廣均(民 91)。男人的名字和女人的名字:「以國家考試金榜題名錄」

中民國六十五年至七十四年考試及格人員為例。女學學 誌:婦女與性別研究,13:219-260。

李惠茹、唐文慧(民 93)。性別的多數、權力的少數--以台南市國中女教 師的職業選擇與晉遷為例。師大學報,49(1),29-52。

李元貞(民87)。反對性別歧視的國民教育,載於國民教育兩性平等教育手冊。

164

台北:婦女新知叢書。

沈 怡 (民 84)。從女性新聞到人性新聞。台大新聞論壇,3,112-125。

吳蘭若(民 89)。幼兒性別角色認同發展與兩性平等教育。兩性平等教育季刊,

吳蘭若(民 89)。幼兒性別角色認同發展與兩性平等教育。兩性平等教育季刊,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