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壹、學習課室應兼具軟硬體

對教師來說,不同的教學媒介也提供學生不同的學習機會,應用 IRS 於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須注意測驗的題目是否能測得學習目標,題目是否 難易適中,在教學過程中需掌握學生的解題過程,才能了解其思考方式以 便實施補救教學或在課堂中予以指導,教師對於操作軟體的程序應熟練且 注意保護學習低成就學生的學習心情,而教學時也需針對軟體選用適當的 配備或教室場地,例如:單槍、電腦、螢幕等。

對學生來說,應用 IRS 來提升全班學習數學的情形來看,對於平時學 習平穩或基礎已處於落後的學生,似乎也能維持在一定的水平,但對於有 學習基礎且平時學習狀況起伏大或對於一般教學感到無興趣的學生來 說,藉由不同媒介的介入,提升的成效似乎不錯,且學生對學習較有興趣。

貳、設計方案注意事項

在這次教學研究中,所採用前後測來檢視學生能力提升的成效,由於 前測試針對以前所學的背景知識及能力作檢測,後測是針對教學單元活動 內容做檢測,這樣的測驗內容及所測的數學能力是有落差的,發現後來要 分析時,無法從相同概念來分析學童的進步程度,只能從答錯題數或答對

題數來分析,較無信服力。所以建議往後研究者,應注意前後測的測驗內 容,且各單元的前測題目應注意難度,難度一致或概念相同、相近才能檢 視學生在教學活動前、後學生的學習表現;或者在同樣的教學單元做兩次 的測驗,以檢視相同概念或相同單元能力的學習情形。

參、操作 IRS 立即回饋系統的注意事項

這次應用 IRS 立即回饋系統在兩個數學單元,第一次全班整體的表現 較不如預期,研究者在操作時未注意學童對於時間限制所帶來的壓力,導 致學童學習反應不佳,全班僅提升 2.7%:在第二次應用 IRS 立即回饋系 統時,研究者去除時間限制回答的設計,學生學習成就的表現較理想。因 此,建議往後使用 IRS 立即回饋系統者,要除去時間限制所帶給學生的 壓力,使其能在輕鬆愉快的情境下學習數學,才能依題意作答。

IRS 立即回饋系統此軟體的特色在立即測驗課堂所學的概念,因此題 目的設計應以數學概念為主,避免落入舊有的思維、舊有的測驗題型,使 得此軟體的特色無法發揮。

肆、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

本研究為試探性的研究,由於研究時間短暫、學生人數少、IRS 應用 於教學的單元次數少,所以此研究可做現象佐證,無法做廣泛性的推論。

建議未來應可長期應用 IRS 軟體於原住民學童的數學教學活動,檢視 IRS 應用於數學教學對原住民學童的數學領域學習,是否有益處。

此外,透過本研究發現學習低成就的學童對 IRS 軟體會因為學習興趣 提高而產生願意學習的動機,使得學習依其能力表現出最佳的狀態,如 2、5、7 號同學的學習表現,依此觀點出發,建議未來 IRS 可應用於補救 教學,檢視學習低成就同學透過此媒介實施於補救教學提升其學習成就。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2001)。行動研究與課程教學革新。台北 市: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王瑞慶(2007)。國小六年級學生分數乘法知識結構診斷之研究。國立屏 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進財(1991)。高屏地區山地與平地國中學生學習與思考方式、創造性、

認知. 與統整發展之研究。屏東市:東益出版社。

吳美枝、何禮恩譯(2001)。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嘉義市:

濤石文化。

吳相儒(2001)。運用國小數學科「分數」教學模組實施診斷與補救教學 之研究—以四年級學童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 文。

呂玉琴(1998)。國小教師分數教學之相關知識研究。台北師院學報,11,

393-438。

呂玉琴(1993)。數與計算教材設計對分數概念的處理。國民小學數學科 新課程概說(中年級)。台北市:教育部。

吳雅琪(2003)。電腦融入解題策略教學對國小數學學習困難學生解題成 效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李連芬(2003)。教學模組之設計與實踐—以國小二年級乘法補救教學為 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後昆(2006)。國小數學低成就學童工作記憶、數學概念、後設認知與 問題表徵之相關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特殊教育碩士論文。

李源順、胡惠芬(2005)。分數除法的教學實驗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學報,35(1),147-179。

余月甄(2005)。『教學決策參照架構』對教師應用無線科技進行數學教 學成效影響之實驗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逸文、盧婉貞(2002)。提昇原住民數學低成就學生學業成就之探討。

障礙者理解, 17-28。

林榮泰、唐硯漁、林俊雄(2000) 。原住民學生邏輯推理之相關研究。原 住民教育季刊,17, 52-60。

林碧珍(1990)。以矩形和正方形發展學生的分數概念。國教世紀,25(4), 55-59。

林鴻源(1999)。線上測驗回饋型態對國小學童學習影響之分析研究。國 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儒(2001)。國民小學數學低成就學生之學習輔導、教學和評量的策略—

依位國民小學教師實際教學工作經驗的觀察報告。竹縣文教,25,

52—59。

林芳玉(2003)。國小學生在等值分數上轉換表現。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 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明芳(2000)。泰雅族學童國語及數學學習式態之探究-翡翠國小為例。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麗惠,(2000)。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學童的認知風格、推理表現與問題 解決表現之相關研究---以桃園縣平地國小學童為例。新竹師院國民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筱亭、黃敏晃(2002)。國小數學教材分析—分數的數概念與運算。教 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出版。

洪麗晴、高淑芳(1998) 。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國小學童的推理表現差異性 之分析。原住民教育季刊,10, 1-27。

洪繼賢、劉祥通(2004)。一位小五學生解分數單位量等分割問題的表現。

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35,53-74。

紀惠英(1998)。俗民數學與數學學習--從文化脈絡觀點看數學學習。國立 花蓮師範學院學報,8,69-97。

胡家戀(2003)。運用除法教學模組於國小三年級除法補救教學之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碧霞(2004)。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分數概念學習 成效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大川(1993)。山海世界。山海文化雙月刊,1,4。

柳賢、李浩然(2003)。高雄市國一學生分數乘除法運算錯誤類型與成因 之探究。中華民國第十九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803-809。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台北市:

教育部。

郭重吉(1987)。英美等國晚近對學生學習風格之研究。資優教育季刊,

22,2-8。

郭玉婷(2001)。泰雅族青少年學習式態之質的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麗、洪儷瑜、曾世杰、鍾敏華(2006)。原住民學生國語文補救教學 方案前趨研究。當代教育研究,14(4)。

陳淑麗、曾世杰、洪儷瑜(2006)。原住民國語文低成就學童文化與經驗 本位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師大學報:教育類,51(2)。

陳和貴(2002)。國小五年級學童分數概念學習表現及易犯錯誤類型之比 較~以屏東縣多元文化族群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陳英哲(2007)。運用資訊融入合作學習在解決國小四年級學童分數迷思 概念之補救教學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2000)。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卜仁、吳承燕、高惠珠(2003)。資訊科技融入國小圖像記憶教學行動 研究 。二○○三年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專題報告。台北:師大。2008 年12 月 30 日,取自

http://210.240.189.212/seminar/tanet2003/pdf/C2/9780.PDF

張國恩(2002):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取自

http://www.ntnu.edu.tw/csd/kao/kao8/6issues/1-3..htm

陸雅林(2007)。國小六年級學童分數運算之概念研究。國立台東大學課 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靖雯(2003)。以表徵觀念看國小三年級分數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 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望超(2003)。問題出在哪?一位國小三年級老師的數學科補救教學之 行動研究。國立高學師範大學教育研究學會教育研究,11,193-203。

甯自強(1993) 。分數的啟蒙-量的子分割活動的引入-。教師之友,34

(3),45-51。

黃怡琄(2005) 。國小六年級分數數線補救教學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 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榮貴(2002)。低成就學生之學習輔導。屏縣教育季刊,12,16-21。

黃燦煌(2002)。數學科低成就學生補救教學策略研究。崇右學報,8,

125-139。

黃志賢(2000)。技職學校原住民入學考生之數學基本概念調查分析—以明 志技術學院為例。原住民教育季刊,20,23-44。

黃士騰(2005)。網路教學課程實做之行動研究-以國小數學科因數單元 補救教學為例。國立嘉義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琡懿(2007)。資訊融入國小四年級面積診斷教學之研究。國立台北教 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政雄、呂玉琴、吳宏毅、劉世能(2003) 。台灣北部地區國小學童的分 數單位量概念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報, 37(1),19~40。

游惠美(1997)。電腦輔助教學應用方式對國小低成就兒童注音符號補救 教學成效之探討。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坤堂(1992)。學習障礙兒童臨床診斷與教學。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特殊 教育中心。

楊坤堂(1997)。低成就學生的學習輔導策略。教育實習輔導季刊,3(2),

楊坤堂(1997)。低成就學生的學習輔導策略。教育實習輔導季刊,3(2),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