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在研究過程中雖然已要求自己須警慎規劃,但仍有些需要改進修 正的地方,本節將根據研究結果及研究中所觀察到之心得,提出作為 未來相關研究建議。

一、可以選擇辨識效果更佳的擴增實境軟體

在建置以及使用擴增實境教學系統的過程中,發現辨識圖卡 感應靈敏度很重要,因為在實驗過程中曾有因為光源不夠,

導致延遲判讀,而螢幕無法即時呈現圖像,或是出現斷斷續 續的現象,操作的流暢度便受到影響,學生當下興起的好奇 心可能就會被打斷,建議系統測試圖卡時這些問題都需要被 考量到的。另外,本研究只有用一組圖卡操作,建議未來研 究中可以用多張圖卡進行更多的互動模式,甚至進行課後評 量測驗,已達到更完善的教學系統設置。

二、擴增實境教學系統內容設計需符合使用者需求

擴增實境技術目前應用於教育領域越來越多,但並非每個學 科或是單元都適合。所以建議未來研究者在選擇應用領域 時,須再三評估學科的適用性。而在教材呈現方式方面,因 為現在使用的書商版本很多,建議需考量校內學生目前在使 用的版本,再應用符合的擴增實境軟體來設置教材。實驗過 程中也發現因為模型與背景色相近,導致呈現上出現不清楚 的狀況,建議在設計模型及圖卡時,其顏色也是設計需考量 到的標準。

三、建議教育行政單位辦理擴增實境相關研習課程,以利教師了

解與應用發展。

在研究過程中,多數教師因為擔心自己的資訊素養不夠,即 使對擴增實境有興趣、對教學也很有幫助,但卻擔心無法自 行操作。建議相關行政單位可以辦理相關的教師研習,讓資 訊科技融入教學,發展更多元的教材教具。

四、建議教育行政單位應提供教師更充足的教學資源與支援 在教育部積極推動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政策下,而教學進度

壓力卻形成了教師不願積極參與的原因,這也是相關單位需 要考量的。另外,本研究中因為本校設備不足,而導致需集 中在資源教室上課,而且操作過程中也因為硬體的支援度不 夠導致出現圖像延遲呈現的狀況,建議如果經費允許的話,

每班都須有一套完善電腦設備,相信這也可以促使教師在運 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時會增加很高的使用頻率。

五、對未來研究者其他建議

本研究單純針對擴增實境應用於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中的 四個單元作教材設計,研究對象也僅限於研究者任教學校之 九年級學生。故無法推論其他地區學生及其他學科,建議未 來研究者可以朝其他學科領域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 使用研究法為雛型開發法及訪談意見調查,建議未來研究者 可以另外使用其他研究法,如:行動研究法等,可加深與研究 對象的互動,直接探討使用系統時的狀況及對象的看法,可 得到更多的資料,做更深入的探討。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圖書

沈中偉(2004)。科技與學習,心理出版社。

教育部(2000)。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添洲(2000)。教材教法-發展與革新,P343。

2.期刊論文

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 雜誌,80,23-31 頁。

王燕超(2006)。從擴增實境觀點論數位學習之創新。空中教學 論叢,20,40-63。台北:中華民國空中教育學會。

白益欣(2006)。運用擴增實境於多人互動情境之研究—以遊戲 式學習為例。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朱乙仲(2009)。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於學習之應用案例 講義。陳旻萃(主持人),數位學習與典藏產業推動計畫。數 位學習新興科技研討會,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

李孟軒(2007)。擴增實境科技結合互動式數位典藏展示介面設 計之研究。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

吳鴻譯(2002)。擴增實境︰虛擬與實境的無限延伸。科學人雜 誌,6,36-44。

徐新逸、吳佩謹(2002)。資訊融入教學的現代意義與具體作為。

教學科技與媒體季刊,第 59 期,63-73。

郭桐霖(2009)。結合擴增實境技術與物理特性之數位遊戲開發 與設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含玩具與遊戲 設計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順凱(2007)。以概念圖法建構擴增實境教育系統。(未出版)。

黃國豪(2004)。擴增實境應用於家具配置設計之可行性研究。成 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雅萍、倪偉城(2009)。以擴增實境概念融入國小低年級注意 力訓練課程之設計。台灣教育研究學術研討會。國立中山大 學。

黃孟毅(2008)。增強實境應用在國中生態系單元之質化研究-考 量小組競爭與活動量。(未出版)。

游志弘(2009)。應用增廣實境技術輔助國小戶外教學。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

72, 2-9。

張國恩(2001)。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資訊 教育課程設計。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135-161 頁。

葉姿妙,徐新逸(2004)。國民中小學在職教師資訊科技融入學 科教學之能力指標。「另類與創新─台灣本土教育經驗再出 發」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頁B5-2

陳九懿(2009)。擴增實境應用於聲音互動。國立東華大學科技 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連福、李孟軒(2007)。擴增實境科技結合互動式虛擬學習介面 設計之研究。ICDDC 2007 數位設計創意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台南縣。

鄒壯翼(2009)。影視科技之創新與發展:擴增實境應用與評析。

陳耀竹(主持人),2009 傳播管理學術研討會─數位傳播產業 創新與挑戰,銘傳大學。

劉伊祝(2007)。從認知發展理論淺談小五因數與倍數單元之學習 策略。國教之友。(60)1,54-59。

魏綺亭,陳依琦(2009)。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應用於國 小九大學科領域之初探研究。(未出版)。

蘇俊欽(2004)。擴增實境應用於中文注音符號學習之研究。國 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3.網路資源

王照明(2009)。擴增實境-辨識方式介紹。上網日期:2010 年 7 月 28 日。取自於:http://imilab.blogspot.com/2009/07/blog-post.html 朱乙仲(2010)擴增實境介紹與應用於數位學習環境分析。數位

典藏與學習電子報,9(1)。上網日期:2010 年 7 月 28 日。

取自於:http://newsletter.teldap.tw/news/HaveYourSayContent _en.php?nid=2876&lid=341

陳泰穎(2009)。AR 擴增實境展示應用。上網日期:2010 年 8 月 6 日。取自於:http://content.ndap.org.tw/index/?p=758 擴增實境-可同時辨識六個以上圖卡之辨識能力。上網日期:2010

年 8 月 15 日。取自於:http://www.youtube.com/watch?v=

HMtNl2zppqg

擴增實境的意義。上網日期:2010 年 7 月 25 日。取自於:http://zh.

wikipedia.org/zh-tw/%E6%93%B4%E5%A2%9E%E5%AF%A 6%E5%A2%83

二、西文部份

1. Journal Articles

Billinghurst, M., Belcher, D., Gupta, A., Kiyokawa K. (2003).

Communication Behaviors in Colocated Collaborative AR Interfaces. Computer Interaction 16(3), 395-423.

Feiner, S., MacIntyre, B., Höllerer, T., Webster, A. (1997) A Touring Machine: prototyping 3D mobile augmented reality systems for exploring the urban environment,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Annual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Wearable Computing:

74-81.

Irawati, S., Hong, S., Kim, J., & Ko, H. “3D edutainment

environment:learning physics through VR/AR experiences,” ACE 2008, pp. 21-24

Kerawalla, L., Luckin, R., Seljeflot, S. and Woolard, A., “Making it real: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of augmented reality for teaching primary school science,” Virtual Reality (10), 2006, pp. 163-174.

Kaufmann, H. and Schmalstieg, D., “Mathematics and geometry education with collaborative augmented reality,” Computers &

Graphics (27), 2003, pp. 339-345.

Kikuo Asai, Hideaki Kobayashi and Tomotsugu Kondo (2005).

Augmented instructions - a fusion of augmented reality and printed learning materials,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Learning Technologies (ICALT’05).

Scagliarini, D., Coralini, A., Vecchietti, E., Cinotti, S. T., Roffia, L., Galasso, S., Malavasi, M, Pigozzi,M., Romagnoli, E., Sforza, F.

(2001) Exciting understanding in Pompeii through on-site parallel interaction with dual time virtual models, Proceedings of the

2001 conference on Virtual reality, archeology, and cultural heritage:83-90.

Shelton,B,&Hedley,N.(2002).Using AR for teaching earth-sun relationships to undergraduate geography studests. The First IEEE Intl. Augmented reality Toolkit Workshop, Germany Tan, K. T.W., Lewis, E. M., Avis, N. J. & Withers, P. J. “Using

augmented reality to promote an understanding of materials scienc to school children,” SIGGRAPH Asia 2008, pp. 10-13.

附錄

10.用擴增實境教學系統上自然課,讓我更願意主動學習

附錄二 擴增實境教學系統使用後任課教師意見調查表

5.我認為使用擴增實境教學系統上課可以呈現不同於傳

統的教學方式。 □ □ □ □ □

6.我認為擴增實境教學系統可以幫助老師在教學時更清

楚表達教學內容。 □ □ □ □ □

7.我認為擴增實境教學系統可以提升老師的教學效果。 □ □ □ □ □ 8.我認為擴增實境教學系統可以引起學生注意。 □ □ □ □ □ 9.我認為擴增實境教學系統有助學生瞭解抽象之概念。 □ □ □ □ □ 10.我認為擴增實境教學系統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 □ □ □ □ 11.我認為擴增實境教學系統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 □ □ □ □ □ 12.我認為擴增實境教學系統是個很獨特的教材類型。 □ □ □ □ □ 13.我認為擴增實境教學系統是容易操作使用的。 □ □ □ □ □ 14.我會推薦擴增實境教學系統實施於教學活動中。 □ □ □ □ □ 15.我有興趣學習建置擴增實境教學系統。 □ □ □ □ □

附錄三 擴增實境教學系統使用後訪談大綱(學生版) 同學,您好:

此份訪談表示想了解你在參加「擴增實境教學系統」課程後,在 學習成果上及學習態度上的表現為何,請表示個人意見或想法,以作 為老師日後教學的參考,謝謝你寶貴的意見。

一、請問就你的感覺,利用擴增實境教學系統對你學習效果上有 明顯的幫助嗎?請簡單說明原因。

二、你認為用擴增實境教學系統與以往老師上課的方式,對你學 習課程內容上有沒有差異?有什麼差異?

三、你喜歡用擴增實境教學系統上課嗎?請簡單說明原因。

四、用擴增實境教學系統上課時,你覺得有什麼不好、或是不喜 歡的地方嗎?

五、用擴增實境教學系統上課後,你有沒有其他建議?

附錄四 擴增實境教學系統使用後訪談大綱(教師版) 老師,您好:

此份訪談表示想了解您在參加「擴增實境教學系統」課程後,個 人的意見或想法,以作為日後教學的參考,謝謝您寶貴的意見。

一、請問你知道在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時,有哪些其他可以應用 的資訊科技融入方式?

二、請問本研究將擴增實境教學系統應用於自然與生活科技的四 種單元課程,你有什麼看法或建議?

三、請問用擴增實境教學系統上課,您觀察到學生在學習單元課 程內容上,有哪些明顯的幫助?請舉例。

四、請問用擴增實境教學系統上課,您認為運用這種教學教材,

四、請問用擴增實境教學系統上課,您認為運用這種教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