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科技融入教學

教育部(2000)近年來不斷的推動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政策。在九年 一貫課程中,主張培養現代學生十大基本能力,其中的「運用科技與 資訊」指出「正確、安全和有效地利用科技,蒐集、分析、研判、整 合與運用資訊,提升學習效率與生活品質」。而在科技技術及網路寬 頻日益高速發展的現代,科技正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科技在教育的 應用正改變,課程與教學似乎也需要符合科技世代學生的需要。所以 未來教學科技理論發展也朝向「資訊融入教學」的方向潮流,資訊融 入學習領域應是未來主流的學習方式。科技融入學科學習,課程及教 材不再謹限於課本中,教師上課教材、教學方式、評量方式及學生的 學習方式都須改變(徐新逸、吳佩謹,2002)。

一、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所強調的是整體的,與課程、教學密不可分,

若資訊科技使用成為教學與學習的工具,這時資訊科技就已經成 功地融入教學中。徐新逸、吳佩謹(2002)研究中對「資訊融入教 學」定義如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資訊科技」是指教師將多 功能的電腦媒體或網路科技,在教學時配合教學課程所需,應用 電腦多媒體網路於教學工具上。目的為可以使用電腦媒體科技來 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張國恩(1999)研究中指出科技融入教學 的定義為教師運用電腦科技於課堂教學與課後活動上,目的以培 養學生運用科技與資訊的能力和主動探索與研究的精神,讓學生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並提出三種電腦融入教學的模式:

1.電腦簡報的展示:如同傳統的投影片教學方式,但是缺點為若 使用過多或太過複雜的簡報媒體,對學習的效果可能會不佳。

2.電腦輔助教學軟體的運用:目的為將抽象化概念以視覺化或情

境化的方式表現,或利用模擬軟體建立學習環境,以協助學生 操作練習,更有助於學生觀念的理解,例如CAI 軟體。

3.網際網路資源的使用:透過網際網路可以搜尋到相當多的資 源,不但內容多樣化,更多是以多媒體方式呈現,內容包括網 頁化書本型態、網路化CAI 軟體、非同步論壇、遠距教學等。

二、科技融入教學的教材範圍

由於科技的特性,可以使傳統教學型態改變,提供學習者更生 動、更多元及更豐富的學習工具。張國恩(2001)在研究中指出 適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教材範圍如下:

1.抽象化教材:課本教材中通常呈現都是很抽象的理論知識,學 生不但不易了解,老師教學中也不易口頭說明清楚,所以造成 學生學習困難,學習動機低。而利用電腦多媒體多樣化的特 性,可以將抽象化的教材以視覺化呈現,就能提高學生學習動 機和增進學習效果。

2.需要培育從事實物演練的經驗:例如飛行員飛行訓練、實驗性 課程等,需要經過實際操作練習,利用電腦模擬軟體就可以讓 學生在安全環境,體驗情境下可以有不斷練習的機會。

3.學校無法提供問題解決的環境:現在網際網路方便,可以解決 時間及空間上差距的問題,經由網路上豐富資源,老師可以收 集多樣的資料作為教材,實施教學活動。

4.學校所欠缺老師的一些學科:可以利用遠距教學補足教師專業 上、或是教學上之不足,尤其對偏遠地區的學校更為有益。

5.引起學生學習動機:結合文字、圖片、動畫、音效等教材展現 較能引起學生學習動機,使注意力集中,獲致較佳的學習效果。

不但可減輕老師工作壓力負擔,也可得到學生質的診斷結果。

7.學習能力的發展:利用網際網路完成探究學習及開放建構環境 的CAI 軟體等電腦工具,可以提供一個好的學習環境,讓學 生有持續開發學習能力的機會。

8.社會技能的學習:將網路環境當作學生們在課堂上進行合作學 習的輔助工具,老師透過團體活動設計,讓學生利用網路功 能,如電子佈告欄、電子郵件、網路瀏覽等,進行遠距合作學 習。讓學生學到溝通、協商、討論、與評論等能力與尊重他人,

禮貌待人、樂於助人等態度。

三、科技融入教學教材內容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目前學習模式的趨勢,未來必定融入教學 活動中;而數位化教材之發展,則是必備的條件。數位教材所傳 遞的資訊型態含文字、圖形、聲音、影像、動畫等,內容以各種 生動活潑的方式呈現,能有效激起學習者學習動機,因此在學習 上可以是多色彩、多樣化與多互動的方式。當科技融入教學時,

教師可以利用電腦資源設計教學教材及教案,應注意以下要點 (張國恩,1999):

1.需求性:並非所有課程教材皆需要利用電腦來輔助教學,若確 實需要,教材設計時,所應用的電腦資源也必須滿足輔助教學

的需求。

2.可行性:在應用電腦融入教學時,所使用的電腦資源在學校的 現有環境下必須能施行。每所學校的軟硬體環境皆不同,因此 可使用電腦資源也不同。在考慮電腦融入教學時,必須注意到 資源應用時的可行性。

3.符合學習理論:電腦融入教學的目的除了提高學生學習動機

外,更大的作用在於增進學校效果,故任何融入方式皆需滿足 學習效果的提昇。因此教材設計時,電腦資源的融入方式必須 符合學習理論。

4.原始學科教材之結合程度:融入教學的電腦資料與原始學科教 材的差異性不能太大,否則在實施教學時會造成認知負載過 重。因此教材設計時,所選取的電腦資源應配合原始學科的內 容,其展現方式應考量學科的表現內涵。

5.資源性:融入教學所運用的電腦資源是否容易取得,或具有合 法性,會影響教學的正常。故設計教材時,所考慮的教學資源 應容易取得,並符合正常程序。

圖 30.教材設計架構圖(資料來源:數位學習最佳指引)

由以上可知,「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在於教師能了解資訊科技 的重要性,在資訊科技日益進步及高速頻寬的發展下,善加運用科技 工具在教學環境中,除了透過數位化工具讓資訊科技媒體創意融入教 學,更可以兼顧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在求知上更加易於學習。總 之,資訊科技將是九年一貫課程中教學發展上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研究基於以上文獻討論,認為研究中發展擴增實境自然科課程 教材,除了讓教師可以發展多元化的教材,減輕收集上課資料及備課 壓力,進而提升教學的成效,最重要的是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管道,

提升學習動機,因為擴增實境教材擁有多項優點:包括彌補目前教材 的不足、抽象概念具體化、解決時間空間差距問題等。在教材設計原

訂定總目標 找出教學單元及 單元教學目標

建構教材架構 訂定教學順序

圖像須生動活潑、清楚,以及需符合原始學科教材內容,才不會有太 大的差異性,在對象施測時才不會產生認知上的錯誤。所以本研究的 擴增實境教材內容,採用的是研究對象所使用之康軒版本自然科教 材,以作為本研究中教材設計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