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一、由各類學生之試題階層結構圖發現,學童在後設認知知識的表現普遍不 如程序知識。

二、各類學生的試題階層結構圖之階層性提供學童在試題的通過率表現,而 次序性提供試題間的先備後續關係,故試題階層結構圖能提供教材編擬 者與教師於課程設計和補救教學的參考。

第二節 建議

綜合本研究文獻探討、研究過程與研究結果之分析,本節分別對課程、

教學與未來相關研究,提出本研究的心得與建議,以期對於國小數學教育與 資訊融入教學有所助益,供後續研究與教學之參考。

壹、對課程與教學的建議 一、遊戲試題編製方面

本研究實驗設計的遊戲活動以全班同時搶答的方式進行,而遊戲試題設 計偏向程序性知識,因此試題對於受過心算訓練學童產生較高的誘答力,計 算速度慢的學童搶不到答題機會的情況產生。故研究者建議如下:

(一) 遊戲活動試題設計應以事實知識、概念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及後設認 知知識並重為原則,設計適當類型試題之比重,以避免部份學童搶不 到答題機會的狀況產生。

(二) 教師進行遊戲活動分組時,可考慮依照數學能力進行同質性分組,以 提高學童之答題機會。

二、認知診斷應用方面

(一) 由於本研究後測試題皆參考課本與習作命題,然而由學童的試題階層 結構發現,兩本習作的試題難度差異甚大,故建議教材編擬者與教學 者重視此問題,在教材與教學方面進行適度調整,以增強學童建立試 題概念間的連結。

(二) 目前國中小教師涉略認知診斷理論的人不多,建議辦理相關性的進修 研習課程,藉以強化教師運用認知診斷理論輔助補救教學,提升教學 成效。

貳、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主題

因為本研究僅以準實驗研究法探討實驗組與控制組數學平均成績相當 (相差一分之內)的班級,在實驗教學完畢後二組的成效差異。雖然研究結果 顯示實驗組的學習成就顯著優於控制組,然而研究者考慮研究對象屬性與研 究範圍的不同皆可能影響研究結果,故研究者建議將 IIRS 普遍應用於教育 體系各年齡層各領域以及各單元的教學,並探討其教學成效。

二、研究方法

(一) 本研究在考驗不同教學模式與學習成就對學生注意係數的影響是否有 顯著的交互作用部份,雖然小數除法單元與分數除法單元的研究結果 不同,前者無交互作用,而後者反之。而且,在分數除法單元,接受 IIRS 教學模式的學生當中,低分組學生的反應組型異常現象顯著高於

高分組學生。本研究小數除法單元的IIRS 活動試題,以填充題居多,

而分數除法單元則大致為選擇題。然而,影響低分組學生的反應組型 異常現象顯著較高的原因是否與試題題型相關,或是與使用科技產品 的時間長短有關,本研究仍無法論斷,故研究者建議未來可從試題題 型(選擇題與填充題兩類)及實驗時間長短兩個變項進行實驗研究。

(二) 本研究僅以準實驗研究法,量化探討兩組學生在學習成效之差異,以 半結構晤談法質性探討學童的學習態度,然而研究者認為從質性研究 的角度探討IIRS 對教學的影響,是很有實務效益的教學研究,能提供 教學現場教師使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參考,故建議未來能進一步質 性探討IIRS 對學童學習歷程的影響。

三、研究工具

(一) 學習成就後測試題

本研究為達到比較實驗組與控制組教學成效差異之研究目的,並基於了 解學童使用 IIRS 學習後,在紙筆評量上的答題表現的理由,研究者根據教 科書與習作編製學習成就後測試題,而且試題題型包含選擇、填充、計算與 應用四種類型。然而在應用二元計分標準的S-P 表與次序理論時,是以嚴格 的計分標準 (全對才給分) 評定學習成效,故分析得到保守的學生試題反應 組型資料與試題階層結構圖。在系統為二元計分標準的前提下,研究者建議 後續研究之試題以選擇或是非題為優先,以求學童的試題階層結構能更真實 反應學童的認知結構。

(二) IIRS 的系統發展方面

1.建立研發輸入模式更多元的教學回饋器,例如:英文字母由 A~F 鍵擴充 至 26 個字母皆可輸入、增加注音符號輸入與標點符號輸入等,促使 IIRS 的應用領域更廣泛。

2.建議增加彈性多元的遊戲競賽模式,避免計時制以速度取勝,造成低成就 學童缺乏答題機會的現象產生,例如:增加計題制之競賽模式,即給定個 人或各組相同的題數,依據各組答對總題數為競賽之評分標準。

(三) 診斷導向之補救教學即時服務系統的發展方面

1.研究者以系統未來發展性為考量,並且因為診斷導向之補救教學即時服務 系統是二元計分的系統,故建議增加線上測驗功能,充份運用電腦快速大 量處理的特性處理閱卷工作,讓學生線上檢測數學能力後,即時產生試題 階層結構圖,達到即時診斷效能並減輕人工閱卷負擔。

2.本研究在試題包含多個概念屬性時,因受限於診斷導向之補救教學即時服 務系統的S-P 表與次序理論是二元計分的要求,使每個試題只有答對或答 錯兩種計分方式。然而二元計分方式不符合教育現況,且無法精確診斷學 童的知識結構,故建議系統朝多元計分S-P 表與廣義多元計分次序理論方 向發展,以提高診斷導向之補救教學即時服務系統的應用層面。

參考文獻

王子華、王國華、王瑋龍、黃世傑(2004)。不同形成性評量模式對國中生網 路學習之效益評估。科學教育學刊,12(4),469-490。

王瑞慶(2003)。國小六年級學童在分數加減法問題的解題研究。國立屏東師 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緒溢、梁仁楷、劉子鍵、柯華葳、陳得懷、黃智偉(2001)。應用於教室 內之高互動教學環境設計─無線測驗系統與網路教學資源管理系統之 整合應用。GCCCE2001 第五屆全球華人學習科技研討會,中壢:中央 大學,2001/1/8-10。

江惜美、王緒溢、吳權威(2001)。高互動作文教學。GCCCE2001 第五屆全 球華人學習科技研討會,中壢:中央大學,2001/1/8-10。

吳正己(2001)。從英特爾 e 教師計畫談資訊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雜誌,85,

15-21。

呂玉琴(1991)。國小學生分數概念:1/2 vs 2/4。國民教育,31,10-15。

呂玉琴(1996)。國小教師的分數知識。臺北師院學報,9,427-460。

呂玉琴、游政雄(2002)。台灣北部地區國小中年級學童分數概念之研究。國 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5,37-68。

呂秋文(1987)。S-P 表注意指標在數學教學上之應用研究。政大學報,56,

61-92。

余民寧、陳嘉成(1998)。排序理論在概念結構評量上的應用。政大學報,76,

17-48。

余民寧(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李坤崇(2004)。修訂 Bloom 認知分類及命題實例。教育研究月刊,122,98-127。

吳育楨、陳建宏、林原宏(2007)。S-P 表和次序理論在國小六年級因數與倍 數的概念診斷整合分析。國小數學認知與評量研討會,屏東市:屏東教 育大學,2007/6/15。

杜建台(1996)。國小中高年級學童「小數概念」理解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 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昭容(1996)。先前知識對國小學童小數概念學習之影響。國立台灣大學心 理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何英奇(1989)。精熟學習策略配合微電腦化 S-P 表分析診斷對學生學習效果 的實驗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系教育心理學報,22,

191-214。

何榮桂(2002)。臺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 與教育雜誌,87,22-48。

吳婉嫕(2006)。利用 S-P 表分析高中生地圖技能以一個班級為個案研究。國 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偉銍(2006)。探討網路教學與合作學習對學習成效影響-以國中資訊護得 檢測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

吳慧珉、林原宏(2000)。S-P 表理論。測驗統計簡訊,35,7-17。

佐騰隆博(1975)。S-P 表之作成と解釋。明治圖書。

佐藤隆博(1982)。S-P 表の活用<小學校編>。明治図書出版株式會社。

艾如昀(1994)。國小學生處理小數的歷程與困難。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碩 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釗鋕(2007)。整合式即時互動教學系統之實作與探討。朝陽科技大學資訊 管理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原宏(1994)。國小高年級學生解決乘除文字題之研究-以列式策略與試題 分析為探討基礎。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

林原宏(2005)。次序理論。教育研究月刊,134,142-143。

林原宏、紀順雄、祝淑梅(2006)。應用次序理論於國小高年級學生的分數加 法試題階層結構分析。第四屆台灣智慧科技與應用統研討會,台中縣:

朝陽科技大學,2006/6/24。

林原宏、陳紹銘(2006)。次序理論分析取向的等量公理概念結構探討。2006 台灣教育學術研討會,花蓮市:國立花蓮教育大學,2006/10/20-21。

林原宏、許芳郡(2007)。基於 S-P 表和次序理論為基礎的試題階層結構分析

-國小六年級學生分數加減法概念的探討。2007 海峽兩岸應用統計學術 研討會,台北縣:輔仁大學,2007/11/18。

林原宏、許芳郡(2007)。基於 S-P 表和次序理論為基礎的試題階層結構圖分 析-國小高年級學生分數加法概念的探討。2007 第四屆測量統計方法學 學術研討會暨台灣統計方法學學會年會,台北市:私立東吳大學,

2007/9/22。

林原宏、游森期(2006)。次序理論取向的解題規則階層分析及其結構圖比較 究。測驗學刊,53,239-260。

林福來、黃敏晃、呂玉琴(1996)。分數啟蒙的學習與教學之發展性研究。科 學教育學刊,4(2),161-196。

周筱亭(1990)。電子計算器對於國民小學小數運算學習之影響(I)。臺灣省國 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周筱亭、黃敏晃、蔣治邦、陳竹村、陳俊瑜、林淑君(2002)。國小數學教材

周筱亭、黃敏晃、蔣治邦、陳竹村、陳俊瑜、林淑君(2002)。國小數學教材